29歲小夥捐“心”救6人 大媽換“心”獲救(圖)
張麗“換心”後氣色變得很好。
大媽換上小夥心
面色紅潤手心暖
全國中醫系統首例“換心術”成功 61歲女患者獲救
器官捐獻者是29歲小夥 捐贈心腎角膜一次救了6人
“9月10日是我的新生日,今後的每一天,我帶著‘新心’,感恩地活著!”61歲的張麗(化名)下了病床,靠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住院部的陽臺邊,陽光灑在她的臉上,臉是粉紅的,手是暖暖的。
張麗是全國中醫系統首例“換心術”的患者,給她捐獻心臟的29歲小夥子,還捐出了肝臟、一對腎臟、雙眼角膜,一下子救治了6個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張麗“換心”的過程中,中醫中藥幫助她成功對抗合併症,為中醫藥在心臟移植領域做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李雪、彭勃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吳遠團
病情危重
每年一半時間在住院
9月19日,張麗躺在病床上,接受省中醫大學城醫院心胸外科主任林冬群問診,“感覺很好,病友都說我臉色好多了!”張麗舉起手,“你看,手掌、指頭都是粉紅色,還是暖的呢!”這種血氣十足的感覺,她已經30多年沒有體會過了,所以她總是忍不住,這幾天清晨5時就起床,四處溜達,很開心。
因為張麗已被擴張型心肌病整整折磨了30年,近五年進入危重期,別說走路不超過50米,就連直著身子也撐不過幾分鐘就耳鳴到站不住。
林冬群指出,擴心病,主要的症狀就是反覆出現心慌、氣喘、胸悶,稍為活動一下就會喘不上氣,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甚至自理能力,虛弱的心臟讓患者苦不堪言。
而張麗的情況尤其危重:近一年裡有一半時間在住院,8個月住了4次醫院,最後到省中醫住院時屬於終末期心肌病,心臟彩超顯示心臟功能極差。
一顆年輕的心,讓張麗重獲新生。
捐受對接
手術4小時換“新心”
省中醫心衰團隊用多種監測及藥物對症處理,維持著張麗的生命,但病情一直不穩定,隨時可能會出現惡性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等風險。
“醫生,我孫子才不到一歲,我不想死,想看著他長大,求您救救我!”張麗強烈的求生意志令人動容,林冬群與同事們打算“拼一拼”――既然常規心臟手術已無能為力,可否考慮心臟移植挽救其生命?碰巧的是,心臟供體的訊息傳來了――9月9日,一名廣西小夥子,29歲,因為意外事件導致重度顱腦損傷,不可逆性腦死亡,家屬自願器官捐獻。
考慮到張麗已是61歲,達到目前可施行心臟移植手術的年齡上限,再加上患者為女性、經產婦、低體重(45kg)、肺動脈高壓等多個高危險因素,手術難度極大、風險極高。經過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心臟外科專家為患者制定了原位心臟移植手術方案,並根據患者的多種高危因素,制定了不同的應急預案。
9月10日下午3時45分,小夥被推進大學城醫院手術室,醫務人員自發舉行儀式向其默哀、致敬、告別。隨後,他的心臟成功獲取;傍晚7時,心臟移植團隊在多學科的無縫隙配合支援下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換心”搶救行動,團隊有條不紊地協作和默契配合,成功將心臟移植進了張麗的胸腔。隨著血液重新注入,心臟歡快地跳躍起來,這標誌著全國中醫系統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獲得了圓滿成功!
說起來,張麗真的非常幸運,其實在華南唯一的心衰中心省中醫院像她這樣的,因為終末期心衰,要長期隨訪、隨時住院的病人多達1000多人,並不是誰都能幸運獲得“換心”機會。
61歲的張麗獲得了新生,捐獻心臟的小夥也以這樣的方式延續著他的生命。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夥子還捐獻了肝臟、一對腎臟、一對眼角膜,共救治了6個人。
中醫藥“靈” 對抗移植合併症
9月10日4個小時的移植手術後,張麗與醫護人員一起又面臨著合併症的對抗戰。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介紹,正是在中醫藥的強大助力下,患者圍手術期很順利地度過了,術後第2天就能拔掉插喉的氣管,擺脫呼吸機;第3天可下床活動,第5天停用血管活性藥物,心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今天準備出院。
其實,“換心”後,需要大量使用抗生素、抗排斥藥,患者很容易出現發熱、噁心嘔吐、疲軟乏力、焦慮失眠、多汗出等合併症。“拔管後患者出現腹痛、腹脹等胃腸道不適,我們充分運用中醫外治療法,給予四子散熱敷神闕,達到醒脾通腑、理氣止痛的功效,消化道症狀很快得到緩解。患者拔管當天已開始經口進食。”張忠德教授說,術後患者還出現煩躁不安、失眠汗多等症狀,我們同樣採用熱敷湧泉穴等中醫藥外治法,經過處理睡眠明顯改善。
移植術後急性排異反應期及感染期不可避免,張麗也在術後36小時出現37℃~38℃體溫,在判斷屬於內傷發燒、術後炎症反應後,團隊沒有采取常規退燒藥,而是採用針灸進行中醫外治,第2~3天就不燒了,完美避免了常規退燒藥導致出大汗,氣隨汗洩而加重術後患者正氣不足的問題。
正是因為中醫藥在首例“換心術”的圍手術期發揮了顯著的優勢,術後抗感染費用明顯降低。張忠德教授說,患者出院後的康復及中醫藥綜合治療方案也制定好了,繼續保駕護航。
好訊息
術後抗排斥藥
納入市職工醫保
心臟移植並不是治療的“終點”,如果沒有持續有效的抗排斥治療,停藥2周至1個月,“換心人”就會死亡。
記者獲悉,心臟移植術後抗排斥藥費高達每月5000~7000元,這對普通人來說可是一筆很大的負擔。幸運的是,2015年,省醫心研所歷經多年爭取,心臟移植術後抗排斥藥終於獲准納入廣州職工醫保,解除了患者的部分後顧之憂。
“換心”知多D
“換心”到底有多難?
心臟移植,“換心”,難。
據悉,省中醫院從2012年始開展器官移植手術,至今共做了158臺腎移植,其中僅2017年就有49例,但心臟移植只有1臺。
在國內,心臟病治療非常知名的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即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近20年間,成功“換心”救命的患者也不過48人,奇蹟數量很少。
自20世紀90年代中廣東成功開展心臟移植,至今“換心”不超過100例。
第一難:供體
“換心”第一難,難在供體關。首先是願意捐心臟的人不多,其次是心臟供體儲存難。心臟捐獻者不可以走心死亡的渠道,只能在透過第三方機構紅十字會監督下判定腦死亡渠道獲取。對腦死亡判定複雜和嚴謹程度非常高,耗時很長,往往捐獻者病情非常危重,在未能完成腦死亡評估過程就發生了心臟停跳。就算成功獲得供體,心臟的儲存時間也只有4小時,幾乎是要立刻移植入受者體內。而肺臟可以儲存8小時,肝臟可儲存18小時,腎臟則可以儲存達24小時。
第二難:技術
過了供體關,最難的是技術關,抗排斥、抗感染已經不算難的了,最令移植團隊聞之色變的,是術後最為常見的急性右心心衰,可導致19%的移植術後死亡。
“換心”後能活多久?
全省不到百例的“換心”患者,術前基本都是終末期心臟病,最多且佔六七成是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其次是終末期冠心病患者,急性心梗後心肌細胞被嚴重破壞,心衰糾正效果很不好;還有一些肥厚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原因導致重度心衰的患者。專家指出,在移植網路登記的名單每月更新一次,可更新時才知道輪候的病人裡一天內就有2人“已去世”。
那麼,如果有機會幸運“換心”,會如何?省醫心外心臟移植專家黃勁松說,80%~90%能獲得1~3年以上的生存率。
在國外,有文獻報道,先天性心臟病終末期“換心”,患者最長存活16年;而在省醫,“換心”最長生存期的患者,已經存活18年之久,那是2000年一名少女首次實行心臟移植手術,2010年又因心肌炎二次移植,好好地活到現在,可謂醫學奇蹟。
至於患者換了年輕或者中老人的心,會否有什麼影響?醫學專家指出,事實上,“換心”前,醫學團隊會對心臟供體進行一系列心功能評估,並非越年輕的心就越好,年紀大了就心功能不好,比如省內一例移植,55歲捐獻者的心臟功能評估達到常人30來歲的水平,還是要看個體的心功能維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