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奶茶妹妹章澤天的前男友,在校期間曾是無數清華迷妹們心目中的“男神”的博士學霸梁植在參加《奇葩說》的時候,高曉松將他怒批一通,一梁植被懟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極其尷尬。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梁植見人就先說自己的牛逼:清華大學法律(本科)、金融(碩士)、新聞傳播(博士)。他希望高曉松,蔡康永,馬東給他一些關於畢業後找工作的建議。1分鐘不到,蔡康永就直接按鈴將其淘汰,梁植繼續給導師敘說自己在清華的傲人經歷,高曉松按捺不住火氣,開始全力炮轟。

  高曉松承認梁植是目前清華最優秀的在校生之一,但對於一個清華名校的學生,沒有將國家和社會放在心中,反而糾結於找工作,格局如此之小。高曉松以一句全盤否定了梁植:“一個名校生走到這裡來,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改造國家的慾望,而是問我們你該找什麼工作? 你覺得你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來對你的教育?”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高曉松又對當今所謂的名校展開抨擊,他說:“最近清華的新校長跟他們一些清華校友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在說清華現在的校風,跟技校,那個藍什麼紅什麼技校沒有什麼區別,就是教你個技能去找個工作。”

  雖然高曉松的毒舌無情,但他也只是說了很多人都不敢說的話而已,就像皇帝的新裝裡的那個說真話的孩子一樣,本來皇帝就沒有穿衣服,偏偏所有的人都不敢說真話,只有這個孩子敢大膽地說“他分明什麼衣服都沒有穿啊”!於是,大眾一片譁然,驚愕......可是他們明明知道的啊,為什麼驚愕呢?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功利教育的現狀讓人痛心,就連梁植這樣的中國頂尖名校的博士生都完全淪為功利教育的犧牲品,在清華這樣的頂尖名校裡被薰陶了這麼多年,面對電視觀眾,只能囁嚅地問出“我應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跟我過去的經歷更加貼近”這樣初級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也許是一個普通中專或者大專畢業生一直在問的問題,而他對於為什麼要讀大學、研究生和博士生沒有任何深入的思考,只覺得所有的積累都是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這樣的人在當今的名校裡比比皆是,他們是學霸教育的產物,但骨子裡是不願意去改變現實社會的,因而才會一直夢想著去找一份好的工作,而缺乏對社會和人生更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復旦大學青年教師董仲蠡說: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它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淨土,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我們彷彿生活在一個浮躁的社會,生活壓力、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老師和學生們都無暇去思考諸如“我們是誰?我們想要做什麼?”此類問題。

  學生們無比倉惶地為了分數而學習、老師們為了自己的聲譽而教學,甚至很多大學教師無心於自己的課堂教學,一心鑽在各種跟企業合作的專案上大筆撈錢,而他們所帶的研究生博士生不過是他們的廉價僱傭工,直到學生們不再稱呼老師為“先生”,而是膽戰心驚稱呼他們為“BOSS”。

  作為一個老師,一個教育工作者,國家和社會希望他們在課堂上不僅僅能教授學生實用性的知識。如果僅僅是拼知識,拼分數,學生們已經徹底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了。

  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在“2012年的研討會上語出驚人:“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成為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如果我們觀察我們周圍的很多名校畢業的所謂精英,錢理群教授說的話的確完全印證在這些人的身上,戴著不同的面具周旋於各色圈子,利用自己的名校背景更易騙取各種階層的信任,在高階職場中鑽研宮鬥腹黑秘籍一心只想如何能更多地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創業的時候拿到一旦拿到投資人的投資後卻完全背離當初承諾的創業初衷,把投資人所期望的依靠團隊力量的合夥企業生生變成自己的家族企業的,也大有人在。

  越來越多的學生變得現實。他們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我們追求的級別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所以你看當今大學,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那麼真正的精英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錢理群教授說:真正的精英應該有獨立自由創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擔,要有對自己職業的承擔,要有對國家、民族、社會、人類的承擔。

  許多同齡人都陷於時代的車輪下,那些能倖免的人,不僅因為堅強,更因為信仰。不用害怕圓滑的人說你不夠成熟,不用在意聰明的人說你不夠明智,不要照原樣接受別人推薦給你的生活,選擇堅守、選擇理想,因為這個時代,說你幼稚是給對有良心者最大的褒獎。

  人會老去,情懷不老,而只有情懷才能支撐起真正的精神。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夫人說

  在夫人曾經的推送《“寫寫寫”的心得分享》中,錢嶽博士撰文講述瞭如何成為一個高效的寫作者,收穫了很好的讀者反饋。在我構思本期推送內容時,錢嶽博士建議我談談自己如何做到四年讀完博士的。其實我四年讀完博士並不算什麼了不起的成就,和我一年畢業的校友中,有三位只用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學業,其中兩位還在博士期間分別去了劍橋大學和耶魯大學訪學。現在這三位同學都已在國內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就職,這一期繆斯夫人裡,我分別採訪了這三位同學,請他們分享自己在博士階段的生活細節,供讀者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博士階段的學業規劃與很多因素有關,三年博士畢業並不適用於所有學科,也不適用於所有人。能否在短時間內取得博士學位與一個人的優秀程度也不完全相關。我很欣賞的一位傳播學者 Jeong-Nam Kim,他的博士學習階段就長達九年,九年間他修讀了三倍於規定學分的課程,對相關學科理論及質化量化方法建立了深刻理解,在我看來也是很好的學習安排。這篇文章的目的僅僅是展示一種完成博士學業的方式,希望能對一部分計劃快速完成學業的同學有些啟發。

  採訪 | 吳舫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三年畢業是目標明確還是順其自然?

  黃博士:

  按時畢業是屬於我計劃之中的事,因為從最實際的角度來說,過了三年正常學制,我們就沒有獎學金和宿舍了。所以我當時主要是從現實的角度考慮,想要三年畢業。除了現實的壓力之外,我也認為,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一直給自己延長期限,很容易無限制地拖下去。如果當時我給自己三年半或者四年的時間,我覺得我很可能會越拖越久。

  孫博士:

  按時畢業是我計劃中的事,我在開學第一天和導師聊天時就說我要三年畢業。我也沒什麼特別的動力,我沒什麼拖延症,覺得這好像也不是不能實現的目標,只要努力一下就可以,那就試試看咯。

  李博士:

  按時畢業肯定不是計劃中的事情啊,主要是受到了同儕壓力。我從美國訪學回來,意識到如果不能按時畢業,很可能要耽誤一年半才能工作(包括辦學位認證的時間),這個時間太久了,所以決定還是越早畢業越好。我按時畢業有一些運氣成分吧,我的兩個導師都很給力,我基本上是壓著最後一天交的終稿,答辯時間本來要超過規定時間,但是學院給了延期。我能趕上畢業主要是因為導師對我論文的回饋和修改非常迅速及時,也是幫我助推了一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我們學校允許用中文寫論文,我選擇用中文寫論文,基本上不存在語言問題,所以寫作速度也會快一些。

  在試圖三年畢業的過程中遇到過什麼挑戰?

  黃博士:

  我覺得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博士論文。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瓶頸,雖然可以和導師聊,但是涉及到具體操作的問題還是需要自己解決。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一時找不到可行的解決方案,人就會變得特別焦慮,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我是否能夠按時畢業。還有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心理障礙吧,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在寫博士論文的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上午下午都在寫論文,所以每天長時間的高強度做一件事情,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覺得特別厭煩。每當產生這種厭煩情緒時,我就要拼命跟自己作鬥爭,要拼命勸服自己再靜下心來繼續寫論文。

  孫博士:

  有啊,選題定不下來。我導師主要做資訊傳播技術和勞工研究,我一開始對勞工沒什麼興趣,並不想寫,但我對資訊傳播技術很感興趣,我意識到我需要選一個自己的導師能夠指導的題目,我就把自己的興趣和導師的興趣做了一個交叉,最後決定研究碼農。

  還有就是我英語不好,寫東西不地道,導師會說我,我晚上也會哭。我覺得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遇到,只是我的問題嚴峻一點。我的導師經常批評我英語不地道,因為他的英語非常好,於是我就練咯。我有個本子,我會把好的句子抄下來,看人家是怎麼寫的,加上出國交流開會什麼的,英語水平還是提高了很多。

  李博士:

  最大的挑戰應該還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篇質量比較高的論文。我從美國訪學回來差不多已經寫了十幾萬字,但是我想把在廣州做的田野那部分加進來,所以回來之後又用了兩個月把約五萬字的那一章寫出來了。但是後來由於時間有限,加上資料連貫性的問題,導師說或者拿掉這一章,或者花更多的時間修改,我為了按時畢業,就把這一章拿掉了。

  時間管理:你典型的一天是怎樣呢?

  黃博士:

  現在回想我當時的生活狀態就是老年人的作息。每個人的情況可能不太一樣,對於我來說,效率比較高的時間是上午半天,下午半天相對而言效率會低一點,晚上我是沒辦法做事情的。所以,我寫博士論文的一天一般是這樣安排的,我上午起得比較早,這樣可以保證至少有三個小時的有效寫作時間,其中當然也包括思考的時間,中午我會稍微休息一下,下午大概是兩個半到三個小時工作時間,我通常會看看心情和狀態(來安排時間),如果下午的狀態還不錯的話,可能會繼續寫論文,但是如果狀態不是特別好,比如說腦子不是特別清楚的時候,我會做一些TA或者RA的工作。下午三小時工作之後,我回去海邊跑步一小時,跑完步會吃晚飯,晚飯後基本就是放鬆時間了,然後十一點左右睡覺。到了寫博士論文最後衝刺的那一段時間,我起得特別早,我平常七點起床,但是那一段時間為了把上午有效率的工作時間拉長,我會六點就起床,然後直接在宿舍寫一個小時左右再出門去圖書館繼續寫。

  孫博士:

  我覺得時間觀念因人而異,我比較喜歡有條理的生活。我經常被大家稱作一個老人,因為我並不熬夜,我博士這三年基本上一天夜都沒有熬過。我生活非常規律,晚上十一點半睡覺,早晨六點半到七點起床,起床後做半小時到一小時瑜伽,沒有課的話我會去圖書館,中午飯後午休一小時,然後趕兩點的班車去圖書館,學習到五六點,之後我一般會去操場跑十圈,然後吃晚飯。飯後一般會幹點活(TA或者RA工作),沒有活就看美劇,或者看看書,整理一下筆記,十點半跟男朋友聊天一小時,然後睡覺。不過這說的是我沒有課的時候,我有課的時候還是蠻慘的,我這人性格有點“貪婪”,我修了很多課,同時還在學西班牙語,有時候兩門課間隔十分鐘,我要從山腰的教室趕到山頂,經常很狼狽。

  需要補充的是,我的論文一大半是在英國寫完的,我在那邊住宿條件非常好,那個hall很漂亮,非常安靜,那時候腦子裡想的真的只有論文這件事情,沒有雜念,那段時間我的寫作效率非常高。

  李博士:

  我覺得我按時畢業這件事可能和時間管理沒有什麼關係,這一點和孫博士不太一樣。我能按時畢業主要得益於在美國訪學的三個月時間。我在耶魯三個月,耶魯的圖書館給了我很大幫助。我的研究是關於精神疾病和精神健康這一專業話語的形成,大量依賴歷史的資料。耶魯這方面的館藏豐富,我能夠快速找到這些資料,然後把它們變成我的資料。

  還有就是,在耶魯那三個月確實比較能靜下心來寫論文,我那三個月寫出了差不多十萬字。其實我真正寫論文的時間主要就是在美國的三個月。我每天早上起床,坐班車去圖書館寫論文,中午在圖書館門口的手推車上買一個快餐,吃完就回到圖書館繼續寫論文,六七點左右坐班車回家,然後去游泳或者打籃球。

  博士期間有沒有比較遺憾的事呢?

  黃博士:

  我覺得博士期間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利用國際會議的機會去好好地走走看看。我記得最讓我心痛的就是去年的國際傳播學會,我當時機票都買好了,本來是想去開會順便玩幾天,可是當時正好畢業論文的進度卡住了,正好卡在開會那幾天,加上那幾天日本有地震,我想來想去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還白白浪費了往返機票。

  孫博士:

  我其實本來覺得自己是一個挺綜合的人,並不一定要做學術,做其他事應該也不錯。我覺得遺憾的是,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獻給了學術,其他方面並沒有做到讓我自己滿意。比方說,我可能很喜歡畫畫,但我就再也沒有畫過。我除了學術之外的其他方面就再也沒有得到發展。

  李博士:

  我在畢業之前一直在趕工(畢業論文),所以我基本荒廢了求職,我畢業之後又花了近一年時間找工作,這個時間很長,以至於我一度覺得還不如不按時畢業,先把工作定下來再去論文答辯,這樣能夠更快地銜接,更好地過渡。另外,其實這麼短的時間畢業,如果想在學術界工作,論文成果很可能是有問題的(不夠多),所以我並不建議每個人都要按時畢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按時畢業這件事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好驕傲的。

  排遣壓力的方式?

  黃博士:

  我在寫論文的過程中遇到過一些困難,當時甚至萌生了想要三年半畢業這個念頭,但是後來還是咬緊牙關,很幸運地按時畢業了。我覺得派遣壓力的方式有很多,第一個是定期做運動,第二個是社會支援,比如跟家人朋友聊聊天,這也是很好的解壓方法。我當時是和好幾個人一起(約在圖書館)寫論文,大家處在同樣的階段,對彼此的狀態可以感同身受,如果其中一個人遇到一些困難,也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安慰。還有就是,我當時週一到週六好好幹活,週日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放鬆,清空一下。基本上週日我都是不寫論文的,會出去玩一天,或者做一些讓自己輕鬆的事,這樣可以形成一個節奏,覺得生活有盼頭,不會出現“從今天一直寫到年底”的黑暗感。

  孫博士:

  我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有時夜裡醒來會非常想哭,我就會讓自己哭一會兒,然後就想,這是我自己選的路,死也要走完,這樣也就堅持下來了。其實我真的並沒有覺得我有多大壓力,不過壓力還是會有,我排遣壓力的第一個方法是寫日記,雖然後來慢慢變成周記和月記,但我還是會寫。第二個就是經常做運動,這也是一個方式。還有就是男朋友的支援也很重要,我不開心的事都會告訴他。

  如果有同學想按時畢業,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黃博士:

  正式進入博士論文寫作階段時,一定要把寫論文當成一種習慣,或者說把它日常為一種慣例,哪怕有一天在忙別的事情,也要抽出時間寫個三四百字,哪怕只寫一百字,也比一個字都不寫會好很多。形成這種慣性還是很重要的。當然,還需要有一個合理的計劃安排,需要設定長期的目標,也要有一箇中期的可見的目標,這個計劃可以相對於靈活,這樣執行起來就不會那麼揪心。

  還有就是一定要勞逸結合。因為讀博和做研究都是持久戰,就像長跑一樣。我覺得如果學弟學妹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一下長跑這個運動,長跑可以放鬆學習壓力,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但更重要的是,經常長跑的人對長跑的過程會有所領悟,這些領悟對讀博士的過程乃至竟做研究都會有所啟發。

  孫博士:

  我的建議好像也沒有什麼用,我覺得重要的就是看你是不是想三年畢業,如果想,那就把時間規劃好。很多人可能非常天馬行空,很聰明,他們不想考慮太多,只想邊走邊看。但是我覺得,其實稍微想一下要不要做一個長遠的規劃,其實也挺好的,這樣你不至於腳步凌亂匆忙。短期畢業其實並不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也不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我覺得它就是你每天做的事情。只要踏踏實實把你每天該做好的事情做好,那麼實現這個目標真的不需要費太大力氣。

  李博士:

  其實不管幾年畢業壓力都很大,我覺得能不能按時畢業不僅靠勤奮,也要靠一些運氣吧,包括導師的指導和監督,他能不能看過你的草稿之後及時給你反饋,及時指出問題讓你高效地修改。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絡授權

  [email protected]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2017-09-28)


  每個人的讀博時間長短不一;不論你的博士讀多長時間,終究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而已。人生道路很長,可做的事兒很多,越早明確自己想要什麼,努力的方向就越明顯。

  在此,我想要建議大家把未來的規劃粗分為兩類:第一類,博士畢業以後,你想繼續做科學研究工作。第二類,博士畢業以後,離開學術圈。

  先說第一類:博士畢業以後,繼續做科學研究工作。

  這想必是很多讀博士的人看似自然而然的選擇。很多讀博的同學,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很容易被一種思想洗腦,就是做科研才是博士畢業生的正路。於是當教授、當科學家,是很多博士同學的夢想。這種工作穩定、體面、錢也會越來越多,真的算是完美工作了。

  然而,很多同學都已經體會到,學術工作越來越難找了。能找到一份學術工作,需要綜合許許多多的因素,例如是否是名校、發表量還有運氣等等。很多躊躇滿志,從小一路順風順水讀名校畢業的天之驕子們,在拿到博士學位之後才開始經歷人生的一次次打擊,真的挺難過的。這是到底是為什麼呢?咱們也要用大資料說說話。

  《自然》的統計告訴我們,以科學和工程學為例,從1982年到2011年的時間裡,每年學位的授予數量和累計授予數量(藍色線)一路攀升,但是每年相應專業的教職數量和累計教職數量(黃色線)並沒有增長。超過35000個學位授予量和5000個教職之間的差別是巨大的。這意味著每年約有30000個博士生拿不到教職,只能等機會。總之,你的導師那一輩人,也就是80年代讀博的那一代人,一畢業就能順順當當留校執教的年代是學術工作最後的黃金年代。至少,在歐美國家是如此的。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1982年至2011年科學和工程類博士學位授予數目和學術崗位數目的關係。來源:Nature

  上面這張圖說的是就讀人數相對多的理工科類,形勢挺嚴峻的。那麼其他專業的呢?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2014年美國博士畢業新生失業率。來源:The Atlantic

  這張圖展示了2014年美國博士畢業生中沒有能找到工作的百分比。這裡說的工作是任何工作,不單單指學術工作。新晉博士生的失業率平均達百分之三十八點六。最高的是人文科學,將近百分之四十六,最低的是社會科學,百分之三十一多一點。昨天剛好看了《經濟學人》雜誌發的經濟資料,目前主要國家裡失業率高的算希臘了,百分之三十三。可以胡思亂想一下,如果把新畢業的博士生們看作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國民基本上要天天縱火上吊抗議了。

  這一切的背後,還是源自於歐美國家對於科研經費的大幅度縮減。

  下圖很能說明問題,2000年到2008年之間各國科研經費佔GDP比重的百分比變化。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2000年至2008年之間科研經費佔GDP百分比的變化。

  很明顯,美國這幾年的投入增長遲緩,德國法國增長緩慢,像比利時、日本則乾脆倒退了。相比之下,韓國和中國是牟足了勁兒。這一點,我在去年訪問韓國大學的時候,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他們磨刀霍霍打算大幹一場的勁頭。

  說了這麼多,我就是想勸慰各位讀博的同學:無論你們是剛開始讀還是馬上進入答辯衝刺階段,都要對未來的就業預期有個大概的心理準備。歐美的學術市場現在進入低谷,如果你海投簡歷都找不到工作,不要因此氣餒,這並不是說明你不優秀。如果想繼續從事學術工作,回國可能是更容易實現這一計劃的一個選項。

  當然,無論在哪裡,學術圈都不是唯一的人生選項。

  下面聊聊第二個分類:離開學術圈。

  離開學術圈,那可能性就多了。看你具體的興趣、資源,世界很大,總有你能立足的地方。離開了學術圈並不一定是壞事,更不能說是恥辱。堅守學術圈,也未必就代表著堅持某種信仰。學術工作雖然有諸多好處,但是有弊端也蠻多。譬如說學者們往往並不清楚自己研究的東西是否有價值(也有很清楚的,譬如有一次我訪問一個研究暗物質啊、黑洞一類的研究所,我問他們人類研究這些具體有什麼用?人家科學家特別明確地告訴我沒什麼用)。但是其他的工作,可能很快就能看到你工作的果效,譬如賺到了錢、譬如有收視率、譬如收穫大量關注度等等。

  每門學科都有其在學術圈之外發展的可能性,這裡不可能一一列舉。但是一些基本的能力,還是要注意在讀博期間慢慢培養的。

  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其實是個相當重要的能力。很多同學以學習為藉口忽視了這一點。其實任何領域,能夠善於與人打交道的人總是會有更多的機會。嘗試先把你的導師、評審委員會還院系裡的老師們搞定,和他們成為朋友,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存在。那些和實驗室裡的同事們相處不好的人,未來也不大可能成功。

  總結的能力、凝練的能力

  透過寫博士論文,學會如何處理大量的資訊,總結出來重要的資訊,理清思路,得出有用的結論。很多沒有受過良好閱讀和學術訓練的人其實這方面的能力很缺失,只能被動地接受碎片化的資訊。這也是讀博人的優勢啊。

  展示的能力

  平日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都要做很多的PPT並要向眾人說明自己所做的事情。把PPT設計得簡潔美觀,學會如何在短時間內把自己做的事情說清楚,強調其重要性,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以後沒準兒你就成為賀涵了呢。

  說服他人的能力

  開題的時候要向他人解釋為什麼這個研究有用,答辯的時候為自己的研究自圓其說,這些能力,以後公司上市融資也用得著啊。

  管理的能力

  把一件事兒做成,無論大小,其實都要涉及到管理協調各方面的關係。管理才能有些人是天生的,但是更多需要後天的學習。我答辯前十天,要安排所有來參加我答辯的老師的行程食宿、一個學術研討會(參會人數20多,持續兩天。所有人的機票酒店餐館接機報銷出租車費,外加我還要發言!)還有一次出差活動(上午答辯完下午上飛機出差)。我覺得從來沒那麼忙過,人逼到了極限,但是最後還是打雞血一樣完成了。所以,人的潛力真的是無限大的!

  Anyway,一個人的可能性有很多,誰都不知道最後會走向哪條路。最後給大家鼓勵一下,歷史上有一位理學博士和兩位工程學博士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馮源

  1984年生於黑龍江,2016年獲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ULB)社會學及政治學博士,義大利國際社會科學自由大學(LUISSGuido Carli)政治理論博士。現任ULB國際合作辦公室東亞事務負責人。

  (文章來源:源之小隱 責任編輯:程肖豔)

  (2017-09-19)


  美國博士讀幾年呢,選擇在美國讀博士的話同學們是需要關注讀幾年這個問題,那麼美國博士研究生幾年畢業呢,下面至美前程留學小編就為大家介紹美國博士讀幾年這個話題。

  關於美國博士讀幾年才能畢業,大部分學校的規定時間都是五年,不過,在實際學習中,很少有五年畢業的博士生,美國的博士學習難度非常大,而前途又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博士的退學率非常之高。

  國內的學生申請美國博士大多是申請碩博連讀,碩士學習兩年,中間要經過一次博士的資格考試,如果學生透過這次資格考試,才可以進入博士的學習,如果不能透過只能拿到碩士學位,結束學業。碩士階段的學習主要注重專業的學習、研究,為將來的博士學習打下基礎,在博士資格考試中,學生需要在八天時間內完成三篇指定標題的論文,只要有一篇論文被導師評為不合格,那麼學生就得重新再寫,如果超過兩篇,那麼學生就徹底失去了讀博士的機會。

  在美國讀博士資格考試阻斷了一部分學生的博士之路,但這個考試實際上是在提醒學生,你並不適合博士學習。現實情況是,許多千辛萬苦衝過博士資格考試難關,成為一名準博士的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卻難以畢業,只能無休止地學習下去。研究生主要培養專業工作人員,博士則是培養研究學者,如果學生耐不住寂寞,經受不了外界物質生活的誘惑,最好不要去申請博士。美國博士研究生幾年,博士的真正學習大約需要四到六年,前一半的時間主要進行學習,研討,廣泛的閱讀,然後還要進行專案研究,並最終完成一份完全原創的高質量科研論文。在這個過程中,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延長博士的學習時間。學習了七八年還未畢業的美國博士大有人在,因此學生在申請的時候要做好迎接困難的準備。

  美國博士研究生幾年呢,以上為各位整理的便是關於美國博士讀幾年的全部介紹,希望透過上文講解大家都能夠對在美國讀博士幾年畢業這個話題有所瞭解。

  (2017-09-04)


  近年來,“學術貓”已經在各大高校風靡,不少學生黨視其為榜樣,哈哈,學術貓的樣子應該是這個樣子。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其實不然,下面來看看幾個高校的學術貓的學術精神吧~

  1、北大學術貓:勤勉努力型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為了科研而折腰,一定要把問題解決好,否則不睡覺。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哎媽呀,不行了,問題沒有解決完,讓我先睡一覺,睡醒了,繼續解決,哎呀,真不愧是北大的學術貓呀!!

  2、北郵學術貓:努力督促型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來來來,讓我看看哪個傢伙沒有認真學習。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這個偷懶的傢伙,偷偷跑出去約會了,不好好學習,我就要霸佔你的書!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北郵圖書館來了一位少館長,少館長負責看看哪些懶傢伙遲到早退不好好學習,然後報告館長,懲罰他。

  3、北化工學術貓:重視幼兒教育型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孩子的教育勝過一切,我不能獨自一個人來上課,我要帶著寶寶一起來聽課,以後寶寶好考大學讀博士。

  4、山大學術貓:專注用功型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深諳成才之路離不開千辛萬苦的努力,我一定要專心記住老師劃得重點,我要得第一!

  5、大連理工學術貓:晉升型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已經學成歸來,只專心負責那些熊孩子們的進步,要像我這樣,考試要誠實守信,拒絕作弊啊!

  各大高校的學術貓走的風格四不四不一樣,世界萬千,最愛他們獨樹一幟的可愛!

  (2017-08-25)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322 字。

轉載請註明: 「深度思考」清華博士為什麼不如藍翔畢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