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垃圾分類 大興一家三代人三十年的傳承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池夢蕊)時間的指標迴轉至1988年,31歲的慄景池與大興縣(現大興區)廢舊物資回收公司結緣,經過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公司轉虧為盈。第二年6月,慄陽出生了,也許是耳濡目染從小受大伯慄景池薰陶的關係,2011年,20出頭剛從大學畢業的他便投入到廢舊物資資源化處理的事業,並一步步將其推向精細化、規範化……

“破爛王”集中站點管理 美化環境解除民憂

2008年,為貫徹商務部《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和北京市商務委《關於在遠郊區縣全面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通知》精神,治理大興區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無序發展的現狀,按照 “規範站點、物流配送、專業分揀、廠商直掛”的要求,慄景池團隊在全區80多個居民社群中設立再生資源回收亭,統一回收人員服裝,公開廢品回收價格,公佈回收站點熱線。這樣一來,社群居民再也不用被“破爛王”走街串巷的吆喝聲侵擾,也不必擔心他們缺斤少兩,居民只需在家中撥打個電話就能賣出廢品。

小夥兒自願“撿”垃圾 讓城市處處飄“綠”

2011年,20出頭的慄陽受大伯的影響,開始經營北京多利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一心撲在了垃圾分類上,他希望透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讓垃圾分類工作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支援,讓城市處處飄“綠”。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很多人參與進來呢?垃圾分類就是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在這種想想法的支撐下,慄陽在企業裡組建了志願服務團隊——北京耕耘公益服務中心,響應大興區委、區政府關於“行業 志願服務”的號召,將志願服務融入城市環境建設實實在在的工作之中。

“垃圾分類不能只靠一小撮人的力量,要讓社群居民參與進來,實現共管共治。”為了這個想法,慄陽自籌20餘萬元開發了微信小程式——綠色當鋪。“以小程式裡一個叫做‘志願星’的版塊來舉例,就是招募居民志願者,相當於垃圾分類的網格員,透過一些獎勵機制帶動大家參與進來,最終形成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局面。”慄陽表示。

如今,慄陽帶領的公司有一支100餘人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和300餘人的環衛保潔隊伍,承擔著大興區5個街道共計近70個社群的垃圾分類宣傳指導工作,同時負責西紅門鎮、舊宮鎮、黃村鎮和清源街道、高米店街道等單位轄區的環衛保潔、河道管護等環境建設專案。

2011年,慄陽開始負責大興區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專案管理工作,為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率,他創新打造了“多級、多主題、多角度”聯動機制,透過協調溝通“城管委、街道辦、居委會、指導員公司、社會組織”等部門,定時、定人、定數量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同時結合社群活動、志願服務、走進校園、入戶宣傳指導、科普教育、主題紀念日等平臺,“見縫插針”的把垃圾分類宣傳內容融入到每一次活動中去。9年來,慄陽共組織各類垃圾分類宣傳指導活動600餘場,受益人數達8萬餘人,發放宣傳冊、環保袋等宣傳材料5萬餘份,轄區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5%以上,參與率逐年提升,所負責的清源街道也榮升為大興區垃圾分類示範街道。

6歲娃捧起接力棒 垃圾分類常識義務傳

“大骨頭、椰子殼雖然產生在廚房,但它們可不是廚餘垃圾哦,是其他垃圾,大家不要搞錯哦……”幼兒園一場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上,為大家講解垃圾分類小常識的老師並不“老”,而是年僅6歲的慄馨然。慄馨然是慄陽的女兒,受爸爸的言傳身教,馨然早已對垃圾分類門兒清,不僅慄陽家裡的垃圾是她幫著分,她還“變身”垃圾分類小宣傳員,義務為更多人普及垃圾分類小常識,幫助他們做好垃圾分類。

“我知道我們吃的東西、沒吃完還有剩下來的飯菜叫作廚餘垃圾”“我媽媽告訴我購物袋是可回收物”“不對不對,有的購物袋是塑膠的,塑膠袋是其他垃圾,紙袋才是可回收垃圾”……小朋友們熱火朝天的討論,慄馨然一個一個耐心解答,聲音雖稚嫩,卻傳的很遠很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39 字。

轉載請註明: 參與垃圾分類 大興一家三代人三十年的傳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