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風采)“貼心法官”劉黎:紮根基層 心繫百姓

  北京9月29日電(記者 曾鼐)“法官是個有靈魂、有厚度的職業,能從事法官職業,是我最大的幸福。”從走上法官崗位的那天起,熱愛、責任便根植於劉黎的心中,今年40歲的她是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06年9月,劉黎調入朝陽區人民法院奧運村人民法庭,成為一名民事法官。十多年來,她紮根基層,管群眾身邊事,解百姓心中結,審結民事案件3000餘件,涉案當事人8000餘人。

  “公正,是法官一生的修行。”這是劉黎的口頭禪,也是她行事的準則。她紮根最基層,在心繫百姓冷暖之中,傳遞著對法治的信仰,用她的默默耕耘譜寫一首人民法官的信仰之歌。

(十九大代表風采)“貼心法官”劉黎:紮根基層 心繫百姓

  圖為劉黎。採訪物件供圖

  端平一杆秤,堅守一份情

  劉黎到現在都記得,一次庭審現場令人心碎的呼喊。

  “兒啊,你走了我倆還怎麼活啊……你們還我兒子……”一對外地老夫婦,他們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北京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卻在半月後猝然離世。

  事件原因,是兒子下班後在宿舍裡和同事喝酒,酒後駕車出行釀成慘劇。兩位老人聞訊趕來,以單位對員工出行不加阻攔為由將其告上法庭,要求賠償100多萬元。他們多次僱人抬著兒子的屍體到單位門前哭鬧,從老家叫來幾十名老鄉堵在單位大門口,不許車輛出入。

  第一次開庭時,劉黎見到了兩位老人的“無理取鬧”。他們抱著兒子的遺像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揚言打不贏官司就撞死在法庭上。

  “像這樣的案件,難點不在於如何判決,而是怎樣化解他們的心結”,劉黎說。休庭後,劉黎把兩位老人請到談話室,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

  兩位老師打開了話匣子,從兒子蹣跚學步,到他小時候的頑皮;從上學時的聰明好學,到長大後的懂事孝順。談起兒子,老人們抑制不住地驕傲快樂,但現實卻也讓他們心碎神傷。

  從這天起,劉黎電話成為了兩位老人的專屬熱線。老人對兒子的思念之情也終於有了適當的出口。每次接到老人的電話,劉黎總是認真傾聽,並耐心撫慰。這樣的電話劉黎前後接了不下40個。

  由於兩位老人對訴訟程式完全不瞭解,又沒有請律師,劉黎幫他們聯絡了法律援助律師。在最後判決中,劉黎依據事實和法律駁回了兩人的全部訴訟請求。但看似“不講理又難纏”的兩位老人卻平靜地接受了判決。離開前,他們向劉黎深深鞠了一躬,喃喃地說,在北京他們遇到了好法官。

  談起自己的職業,劉黎說:“法官職業的魅力就在於,以一己之力,挽救一個家庭,化解一場危機,點亮一個人生,甚至是改變一種社會現象。”

(十九大代表風采)“貼心法官”劉黎:紮根基層 心繫百姓

  圖為劉黎。採訪物件供圖

  多一份關切,點亮一盞燈

  很多時候,司法實踐中的案件並不是非黑即白,而當事人真正需要的也不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判決結果,擰在當事人心中的“疙瘩”遠比法律條例裡可尋得的糾紛更為複雜。

  有一個婚後財產糾紛案,讓劉黎印象深刻。最初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女兒判歸爸爸撫養。出於對女兒生活的考慮,兩人離婚時對一套房產沒有進行處理,由爸爸和女兒居住。但數年後,已再婚的女方忽然向男方提出分割那套房產。男方出於生活和生存的需要,對女方提出的要求強烈反對。為此,兩人以各種理由相互起訴,官司打了4年之久。

  面對著厚厚的案卷,劉黎陷入了沉思。經過幾次開庭,劉黎已經充分掌握了相關證據材料,思路已經清晰。但讓她憂慮的是,判決能否讓兩人迴歸理性?抑或是加重兩人的矛盾,再引起新一輪的戰火?

  於是,在又一次開庭中,劉黎繞開雙方激烈爭論的矛盾點,讓男方先談談這些年來獨自撫養女兒的苦衷。這個中年男人沉默了片刻,便將自己與女兒一起生活的瑣事娓娓道來,兩個多小時的庭審陳述,劉黎安靜地傾聽,任這位爸爸把多年埋藏在心中的苦澀全部傾瀉出來。他在最後說到:“今天我把積壓在心裡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了,我尊重法官的判決。”說完,用大手抹了把臉,便不再開口。

  這時候,劉黎發現,開庭時寸步不讓的女方,此時已滿臉淚痕,喃喃自語:“我不是個好媽媽,沒有盡到媽媽的責任……”

  見此,劉黎的心終於放下了,她找到了本次案件的“鑰匙”。她平靜地說:“在離婚案的財產分割中,最難分割的是孩子,是剪不斷的血緣關係,女兒生活幸福了,你們各自的後半輩子才會幸福。”已經打了4年官司的當事人,表示要回去重新考慮考慮。3天后,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多一點主動,履行一份社會責任

  對於劉黎而言,“法官”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近幾年,隨著北京機動車快速增多,交通事故案件逐年上升。劉黎敏感地發現,標的額在5000元以下的小額交通事故案件增長較快。這類糾紛涉及的賠償數額小、雙方爭議也不大,為什麼不能協商解決,還要費力打官司呢?

  為弄清根源,劉黎專門製作了調查問卷,向100件該類案件的當事人發放,並追蹤案件後續審理情況。這一調查才發現,有60%的當事人曾在訴訟前到保險公司理賠,但理賠手續繁瑣,需要多次往返,即使這樣也可能因為理賠條件苛刻而無法透過稽核。

  劉黎想,如果能簡化保險理賠程式,不就能給當事人省去很多麻煩嗎?於是,劉黎向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出司法建議,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做出函覆,表示將完善車險理賠制度,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積極促進交通事故糾紛處理機制的良性運轉。

  一個月後,中國保監會出臺了《關於綜合治理車險理賠難的工作方案》,對簡化理賠手續、最佳化理賠流程及完善理賠糾紛調處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了讓民眾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劉黎專門從上千個道路交通案件中精選素材,組織庭裡的法官編寫了一本名為《身邊的“法律講堂”》的道路交通事故維權手冊。

  這本冊子,被叫做“維權寶典”,老百姓親切地稱她為“貼心法官”。

  在小冊子裡,劉黎特別寫到:“做出糾紛處理提示並不是我們的目的,尊重生命、遵守法規才是我們的終極提示。”(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12 字。

轉載請註明: (十九大代表風采)“貼心法官”劉黎:紮根基層 心繫百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