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蘇享茂離世後前妻翟欣欣首度微博發聲, 疑似有冤情?

由 童豔紅 釋出於 綜合

  蘇享茂前妻翟欣欣有微博,此前也發了很多微博,披露了一些生活內容。

  這條小狗的出鏡率很高,多條微博有提到,翟欣欣還稱它為幸運狗(My lucky boy),可見她有多愛這條狗。是不是想到那麼句話,啥啥配啥,天長地久。

  此外,翟欣欣還認為田樸珺演講邏輯賣點不夠,太簡單哪有收視率?反覆運用一點點邏輯:比如激將,比如洗白。不過她認為畢竟低智商人群太多還是有看點。看來翟欣欣自認為自己個是高智商啊!

  不過翟欣欣前夫——wephone創始人蘇享茂被逼身亡之後,應該是受不了千夫所指,翟欣欣選擇刪除了全部微博。

  蘇享茂家屬註冊了微博“蘇享龍”作為發聲平臺,雖然刪除了第二條微博,但保留了第一條介紹事情來龍去脈的微博。

  沉寂了很久的翟欣欣也終於在其前夫離世後發了首條微博,內容為“願世間多一點真誠,少一點欺騙”,並配了其個人照片。難道是被盜號了?

  如果就是翟欣欣所發,那這句“願世間多一點真誠,少一點欺騙”是什麼意思,她的言下之意她被蘇享茂騙了?有什麼冤情?

  原創作品,轉載註明,圖源網路!


  4月19日17點18分,一代越劇藝術宗師徐玉蘭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6歲。繼另一位越劇藝術宗師範瑞娟離世(2月17日),後短短兩個月內,越劇界又痛失了一位越劇表演藝術大家。至此,著名的“越劇十姐妹”中僅有傅全香一人在世。

  溫州劇場:《紅樓夢》巡演現場,臺上臺下集體默哀十分鐘

  就在越劇表演藝術大師徐玉蘭去世的當晚,上海越劇第十代演員,也是最年輕的一批“95後”本科制學生正在浙江溫州巡演《紅樓夢》,這是徐玉蘭生前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她和王文娟一起主演的越劇電影《紅樓夢》更是風靡過大江南北,至今流傳深遠。劇場裡,已經獲知訊息的觀眾自發要求,希望演出謝幕時能夠集體悼念徐老師。當那句再熟悉不過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重新唱起,悽楚斷腸的《寶玉哭靈》更是讓臺上臺下都心有慼慼,一片悲傷。

  《紅樓夢》徐玉蘭飾賈寶玉、王文娟飾林黛玉(1958年) 本文圖片由上海越劇院提供

  演出結束,徐玉蘭的早期學生汪秀月含淚登臺說道:”我們參加巡演的演員都十分悲痛,剛才我們的仰萍老師都傷心得演不下去了,但是我們想告慰我們的徐老師,您放心,您有這麼多熱愛您的觀眾,有這麼多的學生,我們一定要越劇的傳承工作做好。我們的越劇第十代也一定會接好這個班,我們的越劇藝術一定會越來越興旺。我們的徐派藝術一定會代代相傳。”之後,臺上臺下共同默哀十分鐘,送別徐老師。

  《西廂記》袁雪芬飾崔鶯鶯(左二)、徐玉蘭飾張生(右二)、呂瑞英飾紅娘(左一)張桂鳳飾老夫人 1955年

  華東醫院:離開時所有的親人都在身邊

  而此時的華東醫院內,徐玉蘭的家人、學生、同事和親友都趕來送行。據悉,徐玉蘭最近兩年一直住在醫院,而過年之後病情更是一直反覆,醫院幾度發下病危通知。最終,徐玉蘭因重症肺炎併發多臟器功能衰竭而離世。

  就在2017年4月7日,徐玉蘭剛剛榮獲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終身成就獎。在頒獎典禮上,徐玉蘭的兒子俞小敏、學生劉覺以及錢惠麗一起上臺代為領獎。俞小敏簡短的講述打動了很多人,“在我心中,我和媽媽從小就聚少離多。”在母親離世之後,俞小敏對記者的感慨仍然是,媽媽把大部分人生的時間都給了越劇事業,為此能陪伴家人的時間其實很少。

  然而,徐玉蘭是幸福的,因為她離開的時候,所有的親人以及學生們都在她身邊。

  《浮生六記》徐玉蘭飾沈三白 筱丹桂飾雲娘(1946年)

  《春香傳》徐玉蘭飾李夢龍(1954年)

  《北地王》徐玉蘭飾劉諶(1957年)

  《關漢卿》徐玉蘭飾關漢卿(1958年)

  《紅樓夢》徐玉蘭飾賈寶玉(1958年)

  在回顧一代宗師徐玉蘭的時候,無論是學生還是同事,都說道,徐玉蘭和她所代表的那一代越劇人,都是具有開拓精神的革新家。

  上海越劇院副院長梁鴻均去年底剛剛上任,因為徐老師病情反覆,他也經常去醫院探望,而老師始終反反覆覆對他說的就是:要多排戲,要團結,要培養青年演員,要有新人新戲。

  “徐老師過年前其實狀態還挺好的。我第一次去拜訪她的時候,她和我滔滔不絕地聊了一個半小時,從他們建國後1950年代的藝術生涯談起,回顧了很多當年,也展望了很多未來。徐老師給我最深刻的影響就是不保守,比如我們去年排《音樂劇場》,她就覺得挺好,她不會反對這種新的東西,認為可以嘗試,其實這也是他們這一代演員的特點,就是始終很有開拓精神,覺得越劇藝術一定要往前走。”

  徐玉蘭

  【採訪】

  錢惠麗:老師其實是個革新派

  錢惠麗是如今徐派弟子中的中堅力量,也是最具知名度的明星演員。1981年,徐玉蘭聽到一盤來自浙江諸暨越劇團的《紅樓夢》的錄音磁帶時發現,演唱賈寶玉的錢惠麗,嗓音居然和自己年輕時十分酷似,連忙寫信給諸暨越劇團,從小就視徐玉蘭為偶像的錢惠麗喜出望外地趕到上海,從此成為了徐玉蘭的得意門生。30多年深厚的師生情誼,錢惠麗也成為徐玉蘭期許最深的弟子。

  在白玉蘭終身成就獎的頒獎禮上,錢惠麗回憶起師生情誼讓人動容,“我21歲就拜師,老師是我藝術生涯的領路人。她是個嚴師,卻也是特別善良的人,經常把我們叫到她家住,睡在她身邊。小敏哥哥(徐玉蘭兒子)以前就經常會嫉妒我們,說我們都沒有機會和媽媽一起睡過。”

  而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錢惠麗回憶了恩師最後幾個月的日子。“老師的腦子其實一直很清楚,得白玉蘭獎的時候她自己也都知道。去年12月27日過生日時候,我給她送蛋糕,她還和我一直聊天說話,追憶往事,說了很長時間。”

  “春節前後,老師和我談了很多話,很多都是關於越劇和徐派的未來,如何發揚光大。有時候我會和她感嘆說,你嗓子實在是天生太好了,你的這個徐派也實在太難了,愛好者多得不得了,可是能唱好真的太難了。老師這時候就會笑笑。然後我就對她說,你放心,戲校有大師姐(汪秀月)在教,劇院裡有我在帶徒弟,我們大家會努力把徐派藝術傳承下去。‘有我在,你放心。’聽到這一句的時候,老師說了一句,‘你老早就好這麼說了呀。’”

  戲曲電視片《西園記》徐玉蘭飾張繼華(1982年)

  晚年的徐玉蘭始終關心著青年演員和越劇藝術,2013年秋天新編越劇《甄嬛》演出時,徐玉蘭跑去劇場看戲,中途因為離開座位一次,為了怕打擾別的觀眾,這位一生愛穿高跟鞋的藝術家最後半小時站在側幕條看完了演出。

  就在這一年6月,為紀念越劇改革七十週年。上海逸夫舞臺上演了大型史詩越劇《舞臺姐妹情》,請出了94歲的周寶奎、92歲的徐玉蘭、88歲的王文娟以及畢春芳、鄭採君、金採風、尹小芳、筱月英、呂瑞英等一批耄耋之年的舞臺老姐妹同臺。在這場九代同堂、空前絕後的演出中,徐玉蘭與老搭檔王文娟再次亮相,這也是這對舞臺姐妹生平最後一次同臺演出。

  謝幕時,徐玉蘭看到久違的場景有些激動地說道:“我們好久沒上臺了,很想念觀眾朋友們,你們想我們嗎?”臺下的情緒被一下引爆,觀眾們紛紛湧到臺前,激動地大喊著“徐老師”、“王老師”,久久不肯散去。

  而徐玉蘭生平最後一次去劇場看戲就是2014年6月錢惠麗主演的《雙飛翼》演出,這是一出新編劇,徐玉蘭看完以後說“蠻好”。“老師以前很少當面誇我,她以前一直挺嚴格的”。錢惠麗說。

  對於老師,錢惠麗說,她最讓我們敬佩的就是兩條,一個是開放精神,一個是憂患意識。

  1947年夏,徐玉蘭積極參加上海越劇界義演《山河戀》,成為越劇十姐妹之一。同年9月25日自組玉蘭劇團,聘請吳琛、莊志、石景山等一批新文藝工作者擔任編導,排演了《國破山河在》等一批新戲。而自1948年下半年起,與王文娟長期搭檔所形成的“徐王流派”經典——《北地王》、《追魚》、《春香傳》、《紅樓夢》以及《西園記》等,堪稱中國越劇藝術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而在抗美援朝時期,徐玉蘭更是主動請纓參軍,在炮火連天的朝鮮待了八個多月,在前線演出了大量作品。

  《春香傳》徐玉蘭飾李夢龍

  除了緊跟著時代的腳步,錢惠麗說,老師在藝術上也始終沒有停止過向前一步的努力。

  “老師一直鼓勵我們要有新的發展,她從來沒有叫我去死學死模仿,而是讓我去發展我自己的特點,還一直鼓勵我去學習崑曲。讓我去看各種演出。有時候我抱怨說有些戲好難看,老師就和我說,不好看你也要看,你要想想為什麼這個戲不好看。”

  “徐老師和王老師80年代的時候還一直在革新,包括她創作《皇帝與村姑》時,那些新的起調甚至借鑑了當時電視劇的主題曲。她們的藝術其實一直是在發展中。可以說,老師是真正的‘革新派’。”

  而如今,從第一代弟子劉覺到錢惠麗,已經有9代徐派弟子,如今甚至還有了五六歲的小朋友來延續徐派藝術的香火。

  徐玉蘭生前一直說:“流派流派,本身要流,要變,只有不斷流不斷變的流派,才會顯示勃勃生機!”

  《西廂記》劇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世界這麼黑我該相信誰”:走好

  網友“胡蘿蔔葉”:越劇是瑰寶

  網友“胡蘿蔔葉”:越劇是瑰寶

  網友“超級帥哥”:生機勃勃

  網友“送溫暖的老哥”:什麼啊?

  網友“第一次領悟人生”:支援一下

  網友“夢中國。”:一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讓我永遠記住了她。

  (1970-01-01)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養寵物的經歷,寵物帶給我們的歡樂是無價的。但當這個小生命伴隨你走過人生的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後,他們註定要比我們先離開這個世界...

  寶貝,你走了那麼久,我還是很想你。彩虹橋的那邊的你過的可好?

  對很多寵物家長來說,家裡的毛球們不僅僅只是伴侶,更是家庭的重要的一員。毛球們的離世給我們的打擊,不亞於失去親人的痛苦。是立馬入新貓/新狗/新兔子/新XXX,轉移注意力,還是花點時間消化悲傷?

  1.悲傷的5個階段

  一般人處理失去親人/寵物的悲傷可以分為5個階段:否定,憤怒,迷茫,絕望,接受。每一個人對於悲傷的處理方式不同,從否定到接受的時間也會大不相同。幾天到幾年都是有可能的。

  每個人處理悲傷的節奏都是不一樣的,不要強迫或者催促自己,跟著感覺走,只有你自己知道什麼時候你才真正走出來了。

  失去寵物後感覺到悲傷,害怕或者寂寞是正常的反應。而這些情感並不意味你變弱了或者太娘,勇敢的承認它們能幫助你走出痛苦。

  壓抑自己的感情或者痛苦長期下去只會惡化。敢於正視自己的情感能讓你更成熟的處理和接受失去寵物的悲傷。一味的壓抑只是在不成熟的迴避問題。

  多跟盆友和家人聊天,聊天也是發洩情感的方式之一。如果有必要,可以為寶貝建個相簿或者回憶錄,用美好快樂的回憶來替代悲傷的情緒。

  2.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失去好朋友的悲傷

  很多時候,寵物的離世可能是小孩子們第一次面對死亡這個概念。如果家長們處理/引導得當,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孩子們學會正確的面對死亡和失去親人的悲痛。有些孩子會自責,認為自己沒有照顧好寵物導致了它們的死亡,有些孩子會開始沒有安全感,開始害怕其他的親人或者寵物的離世。好的引導能對孩子未來的人格形成有非常大的正面影響。

  但是對於失去寵物這件事情避而不談,或者欺騙孩子說寵物去了別的地方,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處理方式。欺騙可以隱瞞一時,但是他們一旦發現事實的真相,會導致他們對家長產生不信任感。只有開誠佈公的面對事實,讓孩子們學會處理和接受心愛的寵物離世,才能讓他們正確的成長。

  3.如何面對安樂死

  很多家長估計在寵物臨終時都曾面對過這個問題:安樂死還是眼看著寵物在痛苦中掙扎。如果我們做了決定安樂死,如果面對隨之而來的內疚感?

  如何確定是否要安樂死?

  *寵物的精神狀況:毛球們是否還能像以前那樣蹦蹦跳跳,享受生活?還是他們已經不能自主活動了?

  *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毛球們還能不能對你的呼喚或者照顧有反應?

  *承受的痛苦程度:一般疾病都會伴隨著不適甚至痛苦,當痛苦遠遠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並且沒有好轉或者治癒的機會,這樣的生活是否值得繼續。

  *家人的接受程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安樂死,如果家人反對,你自己是否能承受安樂死帶來的愧疚和後悔?

  很多時候,在寵物離世以後,我們會不禁捫心自問:如果當初在堅持久一些,會不會有新的藥物/手術/醫生會能力挽狂瀾治癒它們?我們會不禁想起寵物走的那一瞬間的場景,開始感到自責;我們會反覆推敲安樂死的這個決定,開始後悔當年的選擇......這些都是自然的情緒,每一個做過安樂死決定的家長估計都經歷甚至反覆經歷著這些愧疚和後悔的情緒。很多時候,當獸醫建議安樂死時,都是寵物們已經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生活質量因為疾病的痛苦極大的下降,死亡只是時間的問題。一週哪怕一天對於它們來說都是極大的煎熬。所以不要質疑自己的決定,同時勇敢的面對隨之而來的愧疚和悲傷。

  4.該不該,何時可以進新寵?

  就像如何消化悲傷,在進新寵的這件事上其實也是個人差異很大的。沒有絕對的對錯。有些人覺得進新寵是對離世的寵物的背叛,覺得它們無可替代;有些人則需要新的伴侶來幫他們走出失去寵物的悲傷和孤單。

  無論你的決定是啥,領養另外一隻寵物並不代表著你對它們的愛被替代了或者轉移了,愛永遠只會越用越多,而愛能幫你拜託出抑鬱悲傷的情緒。

  有些人認為自己傷心過度,不能夠再一次經歷這樣的死亡。所以拒絕再養。即使是這樣的情況,一旦悲傷過後,很多人還是會懷念起有寵物的日子,最終又一次的加入了撿/鏟屎大軍的大潮。

  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要再悲傷的時候做任何的決定,因為情緒的波動做的決定一向都不是最理智的。

  最後小編收集了一些網友分享的寵物的第一張和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這是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吉納維芙在一起的第一張以及最後一張照片。”一位痛失愛犬的男孩說。在第一張照片裡,小男孩緊緊摟住一個在他懷裡動來動去的小傢伙。然而在另一張中,曾經的小男孩長大了,寵物狗的生命也將走到盡頭,他趴在地上望著它,滿眼都是不捨。

  主人們紛紛表達了他們對寵物的懷念。有人留言稱:“從它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愛著我們家的貓咪,儘管她後來耳朵聽不見,眼睛也不好,有時還會癲癇發作。”

  (2017-08-23)


  農安人民公園樹叢裡一男子離世 家屬已到場

  2017-09-07

  二三里新聞

  原標題:農安人民公園樹叢裡一男子離世,家屬已到場

  9月6日下午3點多,有多位市民反映,在農安縣人民公園樹叢內,發現一名上吊的男子,男子被發現時已死亡。

  據現場圍觀的目擊者說:“當時是一位老大爺在人民公園的樹叢裡發現了上吊男子,男子40多歲,不確定是哪天死亡的。”

  農安人民公園內男子上吊的位置

  “目前家屬已經到現場了,死亡男子被送往殯儀館,不知道因為啥原因上吊了,看上去年紀也不大,太可惜了!”現場的一位目擊者說。

  目前,此事件還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屌你誰”:這一夏天可沒少了農安 新聞一搜農安倆字 一大堆…

  網友“彬彬”:農安素質差

  網友“一米一光年”:農安這幾年是真心不太平!

  網友“黃雄”:農安就一小偷窩子

  (2017-09-07)


  3月26日,一位騎著ofo共享單車的兒童在上海浙江北路天潼路路口被大客車碾壓,送醫後經搶救無效離世。按照相關規定,共享單車是不允許未滿12週歲的孩子註冊使用的,那個孩子是如何騎上共享單車的還不得而知,具體情況正在調查。

  該事故或為上海首例不滿12歲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單車致死事件。而讓人擔憂的是,兒童單獨騎行共享單車的情況越來越多。有網友專門拍攝了小孩使用共享單車的各種影片:騎著共享單車晃晃悠悠地出現在車流附近;不依靠手機就將共享單車輕鬆解鎖……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72條規定明確:駕駛腳踏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週歲。但單車企業防範兒童騎車方面明視訊記憶體在漏洞。

  騎共享單車的四年級男孩命喪大客車車輪下,肇事大巴車責無旁貸,但是否還有其他人需要為此事負責?兒童能違規騎行共享單車,和一些品牌的車鎖“容易開啟”有很大關係,這讓很多網友認為,共享單車的日益增多也給兒童造成了安全隱患,以致出現了這種極端慘劇,對此你有何看法?共享單車是否懷璧其罪?澎湃新聞將話筒伸向廣大市民,聽聽他們怎麼說……

  彭師傅,退休行政:

  “現在這種單車放置得太多太多,管理很不夠。”

  “因為單車在外面,你不知道它效能怎麼樣;東扔西摔的,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一定要檢查下那個剎車,剎車不好,你不能騎,小孩他也不懂。“

  “家長也有責任,你一定要關照自己的孩子,這個單車不能隨便用。但小孩有時候調皮不聽話的,平臺也要負一定責任吧。”

  “家長怎麼能監管得了呢,小孩子在外面,怎麼知道他能夠去用(單車)。

  你除非把他手機沒收,不然他還是可以用啊,家長管不了。”

  “建議管理,主要還是靠人管理,現在個人的素質還沒有到那個地步。我有時候單車倒了還把它扶一下,一般的人走過根本不管的。亂停亂放,停在馬路上的也有,人行道上的就不談了,好多好多,行人都要繞道。”

  “現在應該還在投放單車,越來越多,這些東西成災了就亂了套了,影響上海這個城市。”

  韋女士,從事醫藥行業:

  “其實共享單車不止一個公司或一個品牌在做,就上海來說應該有很多。所以它的便利是一定存在的。因為解決了最簡單的‘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從健康領域來說,去健身房是一方面,但是如果說能有更方便的地方——比如說在街上騎車也是不錯的。”

  “上海接受度比較高,更多的共享單車公司也會優先開發上海這個地方,也就越來越多停放腳踏車的地方被共享單車佔滿了。另一方面來說市民本身也有自己的出行工具,車輛的擺放可能會有問題。”

  “坦白說這件事我是從你這裡知道的,乍聽之下我自己感覺大家都有責任。它涉及了共享單車,還有小孩子騎了共享單車,我覺得可能需要考慮它背後隱藏的威脅,共享單車的管理模式是不是可以在某些方式上做改進。”

  “我覺得(從車禍這個層面)是不應該和共享單車有關係的,交通事故包括交規的教育和更多領域的東西。”

  “我個人覺得就開車來講它是有年齡限制的,就比如轎車的話18-75歲,但是腳踏車本來它適應的人群就是非常廣的。我不覺得做這種的限定會有助於降低這樣的交通事故,現在是個小孩子,但是如果是個成年人大家要怎麼想呢。”

  “交通教育的問題不應該只是家長和學校,這是個全民素質的問題。”

  “因為(共享單車)這個新鮮事物的存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因為有使用的必要。從它帶給大家的利處來說,還是持續保留這個東西比較好。”

  譚先生,從事二手汽車行業:

  “應該在每個單車上寫點提示,低於多少歲要在大人監護下才能用這個單車。”

  “有的12週歲的小孩子個子已經很高了,他可以自己駕馭這個單車,就沒有問題。個子小的孩子的話有家長監管比較好。”

  “我覺得ofo要在源頭解決,提示也要有,不能機械鎖就可以開鎖,最好和摩拜一樣掃碼開鎖。”

  “生意有生意之道。市場肯定有競爭,必定會有它的優勢,或者是成本低或者是使用者體驗高。”

  “出現一個新事物,還是稍微有點排斥的,但是久了習以為常。10個人有7個人都停得好好的,為什麼我不停好呢?但是100個人裡2個人亂停也是無法避免的,有些東西無法避免,不可能100個人都很規則很規範的。”

  竇女士,品牌宣傳:

  “大巴司機和小孩子的監護人應該是負有直接責任的。”

  “ofo也確實應該用一些手段保證對未成年人的保護。ofo這個平臺也才剛剛興起嘛,我們也不能對它有特別高的要求,因為一個良好的平臺是需要時間來積累以及改善的。”

  “我覺得在這個行業需要出臺一些新的措施,還有就是人們從自身角度做起,我們盡力做好我們自己。”

  裴先生,36歲,文創行業:

  “責任應該是互相的,共享單車應該要有一個機制,年齡不到的小朋友不能註冊的。還有一個就是社會上宣傳沒有到位,因為不止小朋友,還有很多剛學會騎車的人就開始騎車,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事情。不適合騎單車的人就不應該去騎共享單車。”

  “鎖是技術方面的原因,不應該成為事故的主要責任。”

  “(機械鎖)是一個戰略考慮吧,我們沒有辦法去幹涉。如果市場競爭力不夠,那麼他們就沒辦法走下去;如果發展得好,他們自己都會更新換代。”

  “(ofo)是為了讓更多人來使用,對我們也有好處。可是(如果小孩子)是透過非法手段開啟,這個就很難講了。”

  王女士,80後,自由職業:

  “自身或者父母的責任比較大一點,單車肯定也要負起一定的責任。”

  “要給小孩灌輸一下安全的意識,父母有責任看小孩子手機裡的app,刪掉。小孩子總要自己到外面,防患於未然。”

  “(共享單車)肯定是要身份實名制,然後要刷臉。”

  “再高的開鎖(成本),無論再好肯定也能開啊。技術門檻再高也要看用的人,和鎖沒有什麼關係了。”

  “我覺得這個東西蠻好的,低碳環保。亂停亂放還是靠用車人的自身約束,靠自覺。”

  “現在不是有定位的嘛,如果定位到小區樓下,最後使用的人罰款或封掉賬號,影響到個人信用的問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Mr.O”:瞎猜一下:監護人負50%責任,共享單車25%,肇事車輛25%。大家信嗎?

  網友“M.D.”:怪小孩和小孩監護人

  網友“太極”:中國己出賴貓文化。

  網友“我心飛翔0391168”:這都什麼邏輯啊!!去動物園害死老虎,去醫院打醫生護士,出事就鬧事,自己沒責任啥都是別人造成的麼!!!!!

  網友“美麗草原我的家”:無賴啊真心替有這樣國人感到恥辱

  網友“叮叮噹”:在學校騎小黃車的時候,一個不足12歲的小孩迎面騎小黃來,我本來想掉車頭回去提醒他注意安全,結果那個孩子不知是想和我比車技還是怎麼回事,他也掉了個頭,突然一下子重心不穩就摔了! 好在是在學校裡,路過的機動車都開得很慢,看他安全調頭回去,我也就放心了,但還是後怕!最後悔的是最後還是沒有提醒那個孩子,當時太著急去上課了。

  網友“半斤白酒半包煙”:時間長了就好了……

  網友“太平書生”:共享單車最好能盡到告知義務。

  網友“曦 瑤。”:原先我也認為監護人和孩子承擔的責任應該更多一點,畢竟選擇使用權是在自己手裡的。但是今天在我騎ofo被甩出去(使用前有專門做檢查是沒問題的),整個車子壓在我身上,整個過程不超過3秒,一臉懵比,幸虧是在廣場上,如果要是在街道上,估計今天上頭條的就是我了,共享單車確實給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惡意破壞車子以及沒有立即處理的損壞車子造成的結果應該誰來承擔呢?

  網友“Pearl”:監護人至少八成責任。現在上學放學高峰,滿街都還是讓孩子自己騎車的家長。你縱容孩子騎車,出了事又找別人來背鍋,自己摸摸良心吧!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