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據悉,我國陶瓷衛浴未來市場將在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商家們應抓住其中的商機,制定出相應的戰略。

  (一)人們對淋浴房產品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群體在發生變化

  陶瓷衛浴產品從過去追求奢華型浴室產品(按摩缸、蒸汽房)轉變為實用型需求。

  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要求快速、節水、省時、省空間。

  因而近幾年淋浴房產品大行其道,進入越來越多的家庭,無論豪華套間、五星級酒店還是普通套間、平民家庭。

  陶瓷衛浴行業中的淋浴房產品以平均20%~25%的速度在遞增。這就給我們的淋浴房市場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據統計,現有的房地產專案的浴室配套中,以及新建的星級賓館,淋浴房產品佔80%以上。

  (二)新的增長點在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隨著國家要求農村城鎮化的程序,越來越多的農民將成為城鎮居民。

  適用的淋浴房將成為他們的重要選擇。

  他們的消費能力將逐漸顯現,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質素正成為城鎮居民的迫切需要。

  因此,淋浴房廠家不妨把市場定位瞄準二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地區,在那裡大有作為。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三)加強產品配套,提供優質服務

  客戶的消費觀念正在向"一站式"浴室配套方向轉變。

  因此,我們提醒各位廠家:

  假如還像以前那樣光憑淋浴房單項產品單打獨鬥,不可能獨善其身,無法長遠立足。

  廠家之間可以互通有無,強強聯手。廠家必須加強深度和橫向配套,用一站化的服務才能將客戶吸引過來。

  (四)產品研發

  1.高階產品研發。

  針對一些高階客戶,開發高階產品,滿足高階需求。

  2.針對農村和普通家庭的衛浴,設計提供適銷對路的簡易型產品,以滿足普通家庭、經適房的需求。

  (五)淋浴房產品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

  淋浴房產品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節能,節水,環保的優點,符合潮流,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同時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應予大力發展,滿足市場需求。


  推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本科5萬、碩士6萬、博士8萬;截至9月底,落戶武漢畢業生同比增311%

  新京報訊 (記者王俊)憑畢業證可落戶、購租房可“打八折”、本科畢業生最低年薪5萬元……7月以來,全國多個二線城市上演“搶人戰”。近日,武漢市釋出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和收入新政,包括“八折”購租房政策和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將“搶人大戰”推上高潮。

  全國首創畢業生最低年薪標準

  10月11日,武漢市釋出《關於加強大學畢業生安居保障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放寬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試行政策》和《武漢市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三項新政。

  新政從落戶、安居和薪酬3個方面做出規定。其中,再次放寬大學生落戶條件,提出留漢大學畢業生年齡不滿40週歲,憑畢業證即可申請登記武漢市常住戶口,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安居方面,新政提出,未來五年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這意味著留漢大學生可享受八折購房租房優惠。

  新政還率先在全國確定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規定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為:大學專科生4萬元、大學本科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6萬元、博士研究生8萬元。

  今年伊始,武漢便不斷加碼人才吸引政策,關於此次再度升級人才吸引政策,武漢市政府新聞發言人表示,按照讓留漢大學畢業生能就業、易創業、快落戶、好安居,把武漢打造成“大學生最友好城市”的要求,有關部門評估了今年6月出臺的《關於支援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效果,並圍繞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收入”等方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深化的具體措施建議,形成了這次印發的三個專項政策。

  畢業生在漢落戶同比增3倍

  武漢市這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吸引力如何?

  湖北大學大四學生楊海北,是全國首個高校“共享廚房”的創始人,他對記者說,這一新政對自己有一定吸引力,打算畢業留在武漢。但因為目前還住在學校,所以對購房、租房的優惠政策沒有直觀感受。

  湖北大學2015級一名碩士研究生則表示,自己現在在廣州實習,找工作會優先選擇一線城市,武漢會作為一條退路。

  “政策一出,群裡討論比較熱烈。但我很多本科同學畢業就參加了工作,對政策的反應並沒有很激烈,這一新政有吸引力,但並未影響他們的決定,沒有人說因為這個政策想回到武漢。武漢工資比較低、工作機會較一線城市少、沒有太多上升空間,這些還是制約同學們選擇的主要因素。”這名同學表示。

  華中科技大學(分數線,專業設定)學生工作處處長易元祥告訴記者,武漢市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對畢業生就業選擇有導向性作用。2017屆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中,約40%選擇在武漢就業(本科生比例為20%),比例明顯提升。2018屆畢業生也在積極關注有關政策,有意向在武漢就業的人數較往年增加。

  武漢市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大學畢業生在漢落戶比去年同期增長311%。

  焦點

  指導性薪酬標準會否太低?

  大學畢業生標準是最低工資2倍

  新政中關於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引起廣泛熱議,有聲音認為,這一標準並不算高,碩士一年6萬,月薪也只有5000元。

  對此,武漢市人社局回應,以往武漢市大學畢業生的實際薪酬水平與一線城市和部分同類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政策出臺後,留漢大學生最低年薪標準水平在同類城市中居前列,與一線城市的差距也大幅縮小,並且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還將每2-3年隨社會最低工資標準動態調整。

  記者從武漢市人社局瞭解到,目前,武漢市中心城區社會最低工資標準為每月1750元(年薪2.1萬元),這次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中最低的專科生指導年薪也達到了4萬元,是最低工資標準的近兩倍。博士研究生達到近4倍。

  解讀

  二線城市打響“搶人戰” 專家:綜合吸引力是關鍵

  今年以來,不少二線城市相繼出臺人才吸引政策,“零門檻”落戶、購租房優惠等成政策“標配”。“橄欖枝”政策雖然起到一定效果,但仍有不少人逃回北上廣。對於這一現象,專家認為,城市的宜居、產業生態的成熟、文化的包容是更重要因素,說到底還是看綜合吸引力。

  戶口、房子和補貼成標配

  今年7月,成都推出“蓉漂”計劃,提出“先落戶後就業”,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就可落戶。

  住房方面,今年7月,武漢、成都、長沙、合肥、南昌等5省會城市聯合提出支援在校大學生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完善大學畢業生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

  成都新都區近日出臺24條人才新政也提出,將推行青年人才公屋,對落戶新都區且在新都區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住房困難的未婚青年和青年家庭提供過渡性居住。

  除送戶口、房子外,不少城市直接拿出現金補貼。南京市7月1日實施人才安居辦法,本科畢業在寧就業大學生(25歲以下),可享受每月600-1000元租賃補貼,或申請30平方米公租房。

  對新落戶工作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長沙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首次購房可分別獲得6萬元、3萬元補貼。

  對於“搶人戰”,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劉彥平認為,二線城市加大人才吸引力度,與國家推動創新驅動轉型和創新創業有關,人才就是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核心資源,所以成為城市“必爭之地”。

  “綜合吸引力”是搶人關鍵

  雖然二線城市相繼丟擲“橄欖枝”,但仍然有不少人堅守一線城市,逃離北上廣的人群中,不乏逃回北上廣者。

  “城市的宜居、產業生態的成熟、文化的包容是更重要的因素,住房、落戶、補貼,這些單一指標的吸引方式,會引起關注但不一定非常奏效,說到底還是看綜合吸引力的比拼。”劉彥平說。

  該研究室副研究員李超認為,二線城市如果希望長期持續吸引人才,除給予戶口、住房、補貼等優惠政策,還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抓好產業發展,擴大經濟體量;二是排除制度性因素的干擾。

  “為什麼很多人又逃回北上廣?就是因為其他城市存在辦事難、工作環境不好等因素。二線城市要做好制度建設,讓人才更舒心地定居。”李超說。

  (2017-10-13)


  今年以來,二線城市“搶人大戰”愈發激烈,除了要召回流失出去的故鄉人外,更希望引進新的人才入住。北上廣不好混,這個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選擇了退回二三線城市生活,可是真的好混嗎?

  送房子、給補貼、發現金,今年,以武漢、西安、長沙、成都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紛紛推出吸引人才的新政策,力度之大,相當罕見。例如,成都“蓉漂”計劃,推行“先落戶後就業”,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就可以落戶。住房方面。武漢提出每年建設和籌集50萬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內滿足20萬人租住需求。對新落戶工作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長沙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首次購房可以分別獲得6萬元、3萬元補貼。

  二線城市開價搶人,可以歸結為兩大原因。一是二線城市自產人才保有量欠缺,一些高等教育資源薄弱的二線城市,本地較少一流大學,面臨“人才荒”的嚴峻形勢;二是近年來二線城市紛紛實現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一個鮮明的例子是,西部城市貴陽藉助全國大資料中心的優勢,實現了新興產業的彎道超車。

  然而,“搶人”容易留人難。一些從北上廣外流的人才在二線城市卻遭遇了職場“天花板”,不少人選擇“迴流”。

  如果人才爭奪戰只是對存量人才的爭奪,那麼其實質意義就不如象徵意義,二線城市要從根本上走出“人才荒”,就必須創造人才資源的增量,從根本上扭轉人才分佈不平衡的趨勢。

  戶口,固然對一個人日常生活影響很大。但是,往往是一個人擇定了心中宜居之地,才會考慮有沒有戶口的問題。在北京和上海,戶口固然是具有誘惑力的指標,但是在全國絕大多數城市,戶口並不成為問題,它只是一張認可你是當地居民的法律證明而已。從這個角度看,二線城市爭奪人才的方法,和一線城市影響人才去留的因素,並不在一個維度上。很多在一線城市讓人焦頭爛額的問題,在二線城市本來就不是問題。

  先說畢業生最關心的薪資問題。麥可思研究院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14屆至2017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二線與一線城市工作的月收入均呈穩步增長趨勢,但在二線城市就業的大學生月收入始終低於一線城市。

  對比租房、買房等生活成本,二線城市的收入略低也能說得通。不過,很多畢業生擔心的是未來,五年後、十年後,自己的收入水平會像一線城市那樣突飛猛進的增長嗎?

  除此之外,二線城市想要留人,更關鍵的還是要提高自己在核心產業上的競爭力。

  智聯招聘調查顯示,畢業生期望就業的三大行業依次為,網際網路、汽車製造、金融。就網際網路行業來說,新興的二線城市網際網路行業發展並不充分。一家網際網路招聘平臺釋出的資料報告顯示,在武漢進行招聘的網際網路公司數量為1051家,南京有1041家;而北京有16200家,上海有8028家。

  可以說二線城市產業基礎並不完善,和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上,在一線城市工作不僅僅是打工賺錢那麼簡單,工作中看到的、學到的理念、技能都是最新的,甚至是超前的,人始終處在一種不斷提高自己的狀態。

  像是最近幾年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手機叫車、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專案,除了杭州這個特例外,基本都是由一線城市傳導至二線城市的。如果二線城市始終是跟隨者的狀態,會讓很多畢業生覺得自己學不到新東西,很容易摸到職場天花板,並且在未來的競爭中落伍,這樣自然也就很難留住人。

  除了薪資水平、工作機會這樣的硬指標,對於二線城市來說,軟實力的提升對於留住人才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在中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雖然同樣都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甚至一些二線城市建設的豪華程度是一線城市所不及的,但是兩者在文化、軟實力上的差異仍然非常明顯。

  在一線城市裡,官本位、熟人社會、制度不公等情況依然存在,但是它足夠大、足夠包容,還是為很多隻有一腔熱血和一膀子力氣的年輕人留出了奮鬥空間,這是不少二線城市所不足的。

  所以,前些年曾經一度流行“逃離北上廣”,風潮過後,不少年輕人又選擇“逃回北上廣”。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小城市生活成本更低、物質回報也不錯,非得去大城市“受罪”?其實,對於一些人來說,就是因為無法忍受小城市的安穩“殺死”了未來變化的可能。

  說真的,二線城市不要覺得吸引人才跟“養豬”一樣,提供一套能供得起的住房,一份能養家餬口的工作,就能將這些“搶到手”的人才牢牢地留在身邊。如果二線城市的生活只提供了“確定性”卻沒有什麼“可能性”,一眼就能望到幾年後甚至十幾年後生活的模樣,那麼,曾經“逃離北上廣”又“逃回北上廣”的故事恐怕會再度上演。

  就業樂觀主義如何博弈人力需求下的馬太效應

  主流媒體的通訊報道里,不斷釋放著這一年的就業形勢。並從十多個“二線城市”(武漢、南京、成都、長沙、西安等)相繼出臺的應屆生就業優惠政策裡,看到“新時代”就業的大好氣象。媒體賦予這種潮流一種較為利好的局面:“搶人大戰”。“二線城市們”開始放出求賢若渴的訊號,政策著力點也放在畢業生最為關心的戶口、住房、創業扶持等多種實際需求上,“零門檻”落戶、購房租房優惠、現金補助等措施基本成為“標配”。

  在這種樂觀主義氣氛繚繞的境遇裡,很多畢業生自然會樂觀起來。實際上,媒體的報道里並未將就業的實情說完,就業的形勢一片大好,但前提是“就業者”自身素質也要跟上,要不然一切都是空談。就業這種事情,從來都是講究匹配的,“就業難”與“就業易”的講法,說到底只是社會層面上的講法,對於個人而言從來都是談自身素質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馬太效應”會在人力市場裡成為一種通用的法則。任何個體,一旦在某一方面(能力、金錢、名譽、地位)獲得成就和進步,就會獲得更多成功和進步的機會。可以說,“馬太效應”對於領先者來說是一種優勢積累計,強者隨著積累優勢,將會有更多機會變得更強,而弱者將被拉開更大的距離。

  這一點,同樣在“就業條件”上也比較適用,越是優秀的人,越會得到更好的“就業條件”。反過來講,既然“就業條件”那麼優厚,自然就會對就業者自身提出更高要求。政策再好,也是相對“能力”和“素質”而言的。對於,就業者而言,永遠要關注“自身建設”才能走的更遠,單靠盲目的樂觀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競爭的機會。

  平日裡,我們總是被“逆襲”的英雄鼓舞,是因為英雄的故事本身曲折且少見,傳播起來更為有利。實際上,絕大多數成功者都是“從成功走向更成功”,“從能力走向更有能力”,“從優厚待遇走向更優厚待遇”。不過,對於常人而言,失敗者居多,大抵就更青睞失敗者逆襲的故事。但事實上,這是一種大眾傳播的偏差。

  所以,在看到二線城市“搶人大戰”的報道時,對於一個大學畢業生而言,首先別急著看優厚待遇。更進一步講,搞清楚自己能幹什麼,再去博弈那些優厚的條件也不晚。否則在一個人力競爭相對自由的市場裡,終將迷失自己的方向。

  實際上,每一年都會有就業的相關報道,不管是“就業難”,還是二線城市“搶人大戰”。談的都是一個整體概念下的現象,對於個人而言,實際上並不會受到太多影響。有能力者,從來不會有就業難的情況,無能力者才會搶著坐“就業易”的順風車。

  不過,從實際情況而言,根本就不存在就業“順風車”一說。那些真正的強者,只會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成長起來,而那些只看政策不建設自己的弱者,終究會被大環境淘汰。說到底,就業是一個長期的迴圈,就算開始能得到的“優待”也不等於永遠可以佔有,盲目樂觀只會葬送自己的未來。

  所以,對於那些總把就業政策和行業熱度掛嘴邊的人,實際上到頭來並不會有太多好結果。這也導致,絕大多數人在畢業後都會重新選擇行業方向的一個重要原因。坦白而言,大凡人類生活中需要的行業,自然需要相應的人才去工作生產,那種簡單將行業分為熱門或冷門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就是為坐“就業的順風車”而作出的偷懶邏輯。

  但實際上,對於個人而言,就是“有沒有”能力勝任和“有沒有”興趣去工作而已,至於容不容易就業,個體根本毫無改變的力量。唯一能做的就是建設自己,然後擁有更多資源,大概這才是一種良性的就業邏輯。

  於此。對於二線城市“搶人大戰”,大學畢業生更應該瞭解沒有說完的後半句:“我們有瓷器(好資源),你們有沒有金剛鑽(好能力)”。如果,只是看到前半句就開始興奮:“自己有著落”。大抵在就業的“第一站”總會被打的“鼻青臉腫”。

  真正的樂觀主義,是胸有成竹後的一種坦然自若。而非盲目樂觀裡的“只看”政策和熱度的僥倖心理。所以,從個體角度出發而言,從來沒有就業容易的時候,尤其想要得到優厚待遇的時候,對個體的要求總會很苛刻,坦白而言,這是一種常識。(綜合加吧技能公號、姬鵬公號)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唐唐”:建議去創業,但不是逃離,走好不送!

  (2017-10-19)


  795萬大學畢業生將去哪兒? 主流二線城市搶人

  2017-08-09

  中國經濟週刊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圖片來自原文

  每年6月至7月,是畢業季也是就業季。今年有795萬大學生步入社會,創歷史新高。

  為爭奪人才,幾個月來, 長沙、成都、武漢等眾多主流二線城市紛紛丟擲“送房子”“送戶口”“送錢”等措施。795萬大學畢業生將去哪兒?是選擇表情“高冷”的一線城市,還是選擇敞開大門笑臉相迎的主流二線城市?

  畢業生一線城市紮根難

  今年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小李,經過近半年的努力,終於被北京的一所高校接收,成為新北京人。

  小李感慨說,“找到一份帶戶口的工作很不容易。從投遞簡歷、獲得面試、政審到錄用,這個過程很煎熬。”

  一線城市紮根不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漂”在這裡?原因有很多,薪酬的吸引力是重要原因之一。智聯招聘7 月份公佈的報告顯示,2017 年夏季求職期,全國37個主要城市中,北京的平均招聘月薪居於第一位,為9791元,第二至第五名依次為上海(9337元)、深圳(8866元)、杭州(7933元)和廣州(7754元)。一線城市的薪酬吸引力由此可見一斑。

  “這從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麼北京能吸引和聚集這麼多的人口。”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無論是從國內畢業的高階人才或是從海外歸來的人才,首選依然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

  但是,近年來,一線城市落戶政策逐漸收緊,北京更甚。

  早在2014年,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就表示,當年進京指標不會突破1萬人,以後會呈逐步趨緊態勢。2015年北京市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引進指標不超過9000人,“2016年只減不增”。

  記者注意到,以往北京引進外地生源畢業生一直以“總量控制”為原則,今年則提出了“總量封頂”。儘管2017年進京名額尚未公佈,但在“總量封頂”的背景下,預計今年外地生源進京落戶指標難超9000人。

  不只是北京,上海也在嚴控人口。資料顯示,自2015年起,上海的流入人口持續轉負。

  隨著一線城市接二連三出臺了更為嚴厲的樓市限購、收緊戶口等政策,逃離一線城市的呼聲再次響起。那些逃離的人都去了哪裡?

  獵聘大資料顯示,北京人才外流目標城市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城市分別是深圳、杭州、天津、廣州,這些地方吸納的從北京外流人才分別為8.95%、6.25%、5.50%、4.26%。

  資料表明,北京大學畢業生外流目標城市熱度較高的是其他一線城市或者發展潛力較大、宜居的主流二線城市,如成都、武漢、西安等。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雖然有北上廣深的大學生願意去主流二線城市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一線城市的產業集聚作用已經發揮到了盡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線城市嚴苛的落戶政策和較高的生活成本。倘若政策有所放鬆,人才資源仍有可能迴流到一線城市。”

  主流二線城市搶人,戶口是法寶

  “我反覆考慮,還是決定回長沙了。”985高校畢業的湖南籍大學生小趙給記者留言,她在北京實習的這幾個月期間,也面試了幾份工作,但最終還是選擇回二線城市。

  沒有人才就沒有未來,許多城市主動伸出了橄欖枝,各種“留住人才”的政策紛紛亮相,讓不少畢業生心動。

  《中國經濟週刊》將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瀋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等15個主流二線城市釋出的吸引高校畢業生的優惠政策進行梳理,發現除了瀋陽沒有出臺相關政策外,其他14個城市均開出了誘人的條件,戶口、房子和現金補貼,都是重頭戲。

  “城市發展在於人,城市活力也在於人,人口淨流入對城市的好處不僅僅是財政收入、養老金繳納,更是一個城市未來的希望。”許耀桐說。

  應該說,高校畢業生最受關注的還是戶口。於是,給高校畢業生落戶開“綠燈”,成為主流二線城市“搶人”必開的籌碼。

  《中國經濟週刊》梳理發現,在已經出臺人才政策的14個城市中,有10個城市提到了落戶制度,其中有7個城市明確提出了高校畢業生或者大學畢業生落戶細則,“放開限制”“降低條件”等類似描述在政策檔案中頻繁出現。

  南京提出高校畢業生可直接申請落戶;武漢規定畢業3年內無需買房即可申請落戶;西安放開了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落戶限制;成都則實行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制度;長沙推行“先落戶後就業”,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即可辦理落戶手續……

  另一類落戶政策的側重點在於推動戶籍制度改革。比如,大連推行積分落戶新政策和審批入戶新政策;蘇州的落戶方式則包含(房產落戶、積分落戶、人才落戶)三種方式;杭州的落戶方式相對較為嚴格,限定了35週歲以下人員申請進杭落戶的,應同時符合“在杭州居住一年及以上並連續繳納一年及以上的社會保險(不含補繳)的條件。

  這些地方放“大招”——給房、給錢

  住房永遠是剛步入社會大學生的痛!正因如此,不少城市在推出留人舉措時,大打“以房留人”牌,不僅對外地戶籍大學生不限購住房,而且還給予一定的購房補貼。

  武漢吸引畢業生就業的舉措比較勁爆。武漢市政府宣佈將建設3605套大學生人才公寓,面向畢業3年內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無房大學生,最長租期可達3年。

  南京的人才安居政策規定,取得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並獲得相應學位的國內外高校畢業生,畢業兩年內在南京就業且簽訂一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或在南京自主創業,繳納企業職工社會保險後,可申請3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或600至1000元的租賃補貼。

  寧波對高校畢業生、創客、基礎人才的購房補貼從1%提至2%,最高8萬元;新型領軍和拔尖人才,以前給予50萬至150萬元安家補貼,新政實施後最高可補300萬元。

  長沙對到當地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除了住房優惠措施,各地為了引進人才也是 “痛下血本”——給錢。

  廈門對引進的一流頂尖團隊給予1000萬元至1億元資助;成都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國際頂尖人才(團隊)最高1億元的綜合補助,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最高300萬的資金資助;長沙提出未來5年將投入百億以上資金,吸引儲備100萬人才;新引進到杭州工作的應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員和歸國留學人員,將有機會獲得一次性發放的生活補貼2萬至3萬元……

  針對各地不惜重金吸引人才的舉措,許耀桐給出了建議:為了吸引人才並讓人才保持一定活力,可以出臺也應該出臺吸引人才的籌碼,但應該注意,不要為了爭奪人才而不擇手段或者漫天開價。“人才競爭不要有意去突出物質條件,要更多地展示單位的團隊精神和文化內涵,讓人才能夠不斷地在團隊中獲得成長,而不要使人才感覺在跟人民幣稱重量。”

  北京吸引力為何下滑?

  主流二線城市對人才充滿了熱情,但是能否讓人才留下,爭取人口淨流入率的提高,才是這些城市人才競爭突破的關鍵。

  獵聘大資料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人才淨流入率最高的前10個城市中,排名第一的是杭州,其人才淨流入率為11.52%;而北京僅排在第八名,為5%,低於很多主流二線城市。

  在許耀桐看來,北京吸引力的下滑,一方面是由北上廣近年落戶難、房價高等因素所致,去不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當然選擇去杭州、武漢等主流二線城市,由此導致這些主流二線城市的淨流入率升高。“但仍有很多人擠破頭也要留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就選擇的梯度來說,當然是首選北上廣深。”

  楊宜勇則將北京的人才淨流入率低歸結為國家戰略:“首先這是國家的戰略。北京要治理‘大城市病’,在疏解人口的同時,也會觸及一些人才流動,導致特大城市的人才要向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適當轉移;另一方面,人才流向二線、三線城市可以最佳化國家人才配置,促進中、小城市更好地發展。不適合在北京發展可以去南京,南京待不下就到地級市,地級市待不下就到縣裡。這是人才的流動趨勢。”

  原標題:送房、送戶口、送錢 主流二線城市上演 “搶人大戰”

  (記者王紅茹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31期)

  (2017-08-09)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大學本科畢業,原本鐵了心留在北京的小魯,現在不打算當“北漂”了。

  “‘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有很多落戶優惠政策。”小魯說,“我投了幾份成都和杭州的工作。畢竟和首都相比,那裡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都要小一些。”

  “逃離北上廣”再引熱議,源於多地落戶政策的密集出臺。其中,武漢、長沙、成都、濟南等多個省會城市或重點城市,向高校畢業生等人才伸出橄欖枝。“租房就可落戶”“先就業再落戶”“發放購房補貼”等政策頻出,被形容為“搶人大戰”。與此同時,積分落戶等落戶限制條件,亦出現在各地的戶籍新政當中,漸成“標配”。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陝西大學生科技創業公司“第六鏡”運營團隊的成員在工作室合影。新華社發

  (1) 二線城市放寬 完善落戶制度

  記者梳理發現,在已經出臺戶籍新政的省會城市和重點城市中,均對落戶設定了積分或限制條件。

  例如,河南鄭州在落戶條件中明確,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的年限要求不得超過2年;江西南昌則要求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滿2年,並按規定參加城鎮社保;福建廈門提出,進一步完善落戶政策,按照國務院有關政策要求,建立積分落戶制度;湖北武漢提出,在中心城區實行積分落戶制度,但放寬開發區、新城區區域落戶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孫文凱說,各大城市密集出臺戶籍新政,是在中央戶籍改革的大框架內進行的,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舉措。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其中,城區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城市,要適度控制落戶規模和節奏,可以對合法穩定就業的範圍等作出較嚴格的規定,也可結合本地實際,建立積分落戶制度;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則要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

  2016年,《關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則提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依據,區分城市的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落戶問題。

  專家指出,特大城市設定落戶門檻,是為了解決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透過積分等條件加以控制,以使城市有序發展,實現轉型。

  (2) 吸引專業人才 優惠政策頻出

  相對於針對一般人群的落戶門檻,各大城市對於高校畢業生可謂是“大門常開啟”。為了吸引專業人才落戶,各地爭相“放大招”。

  江蘇南京提出,高校畢業生可直接申請落戶;湖北武漢規定,畢業3年內無需買房即可申請落戶;山東濟南則全面放開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四川成都可以憑畢業證落戶;湖南長沙推行“先落戶後就業”。

  對於住房等“痛點”,這些城市也紛紛推出“大禮包”。有的只要租房即可落戶,有的還為畢業生提供租房、購房補貼。

  武漢將建設3605套大學生人才公寓,面向畢業3年內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無房大學生,最長租期可達3年;南京規定,符合相關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申請3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或600至1000元的租賃補貼;長沙對到當地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兩年內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最高每年可達1.5萬元,博士、碩士畢業生首次購房,可獲得3萬元至6萬元的購房補貼。

  對於高階人才,各地同樣不吝資金支援。廈門對一流頂尖團隊給予1000萬元至1億元資助;長沙未來5年將投入百億以上資金,吸引儲備100萬人才;到杭州工作的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和歸國留學人員,有機會獲得一次性生活補貼2萬至3萬元。

  專家認為,一些地方限制一般人口增長,但是仍會大力引進專業人才,以謀求產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

  孫文凱說,省會城市及重要中心城市“搶人才”,其實是在控制人口規模的前提下,增加了某方面的權重,使得專業人才更容易落戶。

  (3) 戶口並非萬能 尚需綜合施策

  國家統計局釋出的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35%,比上年末提高1.25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1.2%,比上年末提高1.3個百分點。全國農民工總量28171萬人,比上年增長1.5%。其中,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

  按照有關規劃,2020年要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各地區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比2013年縮小2個百分點以上。

  孫文凱說,從一系列資料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與中等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國際經驗顯示,這一階段人口仍將持續向大城市流入。因此,小城市放開、大城市控制的戶口遷移政策,仍要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儘管敞開懷抱招納英才,但各大城市的人才流入卻有些冷熱不均。新政實施後,有的城市“門庭若市”,有的城市卻“門可羅雀”。

  對此,孫文凱表示,戶口不能“包治百病”,只是“錦上添花”。如果沒有優良的經濟條件,戶口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了。尤其是對於中西部城市而言,同樣的政策,與沿海城市相比,集聚效應就消了不少。

  受訪專家表示,下一步的戶籍改革,不能避重就輕,要啃硬骨頭。孫文凱認為,從戶籍改革思路來說,一定要順應經濟規律,減少大城市的人口流入壁壘。為此,應增加人口流入地區的中央轉移支付。

  “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投靠型’城鎮化趨勢會愈發明顯。過去是農民工進城,未來老人、孩子也會一起進城,對應的城市公共財政支出壓力也會增大。”孫文凱說,除此之外,統籌社會保障也同樣重要。

  此外,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城市病”,與城市規劃能力的不足關係密切。專家認為,要用合理的城市管理和規劃,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負面問題。

  (4) 一線城市收緊 控制人口增量

  來自獵聘網的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人才淨流入率最高的城市中,杭州、深圳、武漢、西安、蘇州名列前五。北京、上海、廣州雖名列前十,但人才流入率已低於很多二線城市。

  有學者指出,人才從特大城市流向二線、三線城市,可以最佳化國家人才配置,促進中、小城市更好地發展。

  房價高企、落戶不易,種種因素導致北京等一線城市的人才流入率放緩。今年,對於高校非京籍生源畢業生,北京依然實施戶口指標“總量封頂”,且將繼續大幅縮減。此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就業報告已顯示,2016年,兩校畢業生的留京率就已跌破50%。

  孫文凱認為,北京給戶口指標設限,是希望透過控制“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國有部門的戶口指標數量,來限制人口增量。但是從實施情況來看,雖然對於調整人口規模有一定影響,但對人口總量的影響不大。

  “決定人口總量的關鍵因素還是經濟規律。”孫文凱說,戶口作為一項公共福利,更多地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至於能不能就業、能掙多少錢,戶籍政策的影響不大。

  孫文凱指出,雖然對限制人口增長作用不大,但是戶籍政策對於人口結構調整還是有一定影響。專業人才會因戶口留在北京;農民工等群體,即便沒有戶口,可能也不會離開;而中間層的人才,到二線城市能夠拿到戶口,生活壓力也小,就會離開北京。

  專家認為,長此以往,北京等中國一線城市可能會和歐美大城市一樣,出現中間層人才不足的現象。

  孫文凱說,這一現象是隨著市場規律自發形成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現有的戶口制度和戶籍改革思路,也加劇了人才分層的過程。他建議,應根據情況適時、適當調整相關政策。(記者 劉嶢)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送房、送戶口、送錢 主流二線城市上演 “搶人大戰”

  為爭奪人才,幾個月來,長沙、成都、武漢等眾多主流二線城市紛紛丟擲“送房子”“送戶口”“送錢”等措施。795萬大學畢業生將去哪兒?是選擇表情“高冷”的一線城市,還是選擇敞開大門笑臉相迎的主流二線城市?

  城市“搶人大戰”關鍵在以誠留人

  什麼樣的環境才能真正留住人?有專家表示,“拋橄欖枝”只是表達了政府對人才的需求,或者說代表了大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但能不能把人才市場做大。實際上,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當地發展的潛力和人才成長機制的塑造。

  (2017-08-14)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8月26日,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喊出“讓大學生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房子”的口號,試圖用“八折購房”留住大學畢業生;8月28日,江蘇省政府提出要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意即免除其個人所得稅;9月4日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表示,將於近日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戶口遷移新政策,全面降低落戶標準,規定符合條件的大專、中專學歷人員即可落戶濟南;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最新發出的《關於調整完善戶口遷移政策的通知》指出,自今年10月1日起,被縣級以上政府或設區的市級以上人力社保等部門評為勞動模範、道德模範、優秀農民工、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的人員,在規定期限內可以在當地申請常住戶口,不受其他條件限制。從全國來看,2016年底至今,至少有14個二線省會城市提出針對人才的放寬落戶和補貼政策。

  從搶人的時間表和路徑來看,二線城市搶人才大戰正從單純的高階人才向有一定限制的中低端人才以及非技術類人才開放戰場,這說明,城市搶人從偏離實際的單純先搶了人才再說到因城搶才,更注重人才與城市發展的配套作用。這樣的理性迴歸值得期待。

  首先,一個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和使用,必須符合這個城市的發展規劃。人才能力符合這個規劃要求的,才是真正需要的人才。這是一個金字塔式結構,並非幾個領軍人物和一批高階人才就行,他們拿出的專案再好,還要有各層次的人才去配套完成。可能一個高階專案,最後因為缺乏相應的高階技師而拖後腿。可以說,城市人才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才有利於城市的更好發展。

  其次,一個人才對城市的喜愛程度,不僅僅是有了戶口和補貼就可以的。有的人是看中城市企業給自己帶來的發展空間。比如杭州。獵聘8月14日釋出的大資料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人才淨流入率排名中,杭州以11.21%名列第一。而相對來說,杭州並非搶人條件最優惠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年輕人看中了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網易等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空間。這說明,企業的吸引力有時候大於城市的吸引力;同時,有的人才更看中一個城市的宜居狀況,有的看中治安狀況,有的看中子女教育環境,如此等等,都要求城市有更好的公共服務讓引來的人才滿意。這樣一來,一個有競爭力的廚師、快遞員、幼教教師、保安、道德模範等,只要需要,都應該在引進的範圍。也就是說,一個城市要穩步發展,甚至在某個階段高速發展,就需要這個城市有一個穩定的生態平衡結構來支撐。

  同時,從公平的角度說,戶籍、補貼這些東西,一旦與公共服務捆綁,就等於把公共服務的優先獲取權讓渡給了相對收入能力較高的人,這實際上違背了世界範圍內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先照顧窮人的原則。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程度同樣是一個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比搶人更重要。

  所以,讓人才與城市發展規劃體系中的需求側配套,讓服務與發揮人才作用的供給側配套,讓公平在各個環節中不失衡,才能最終形成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2017-10-13)


  拼了!低於市場價20%就能買到房!二線城市競相上演“搶人大戰”

  2017-08-29

  央視新聞

  ▌來源綜合:介面新聞、中國經濟網等

  目前就業季接近尾聲,795萬高校畢業生擇木而棲。相對北上深的高房價來說,發展較快的二線城市也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首選地。為了瞄準這些人才,二線城市競相上演“搶人大戰”,各施奇招

  二線城市競相上演“搶人大戰”

  武漢:低於市場價20%買到房

  8月1日起,武漢《戶口遷移辦理工作規定》正式實施,大學生落戶幾乎“零門檻”。按照新規,畢業3年內在武漢就業創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無須買房,只需提交《申報戶口登記表》、戶口簿、身份證、勞動合同或工商執照等材料,即可申請落戶,而博士、碩士人員則可直接落戶。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圖自視覺中國

  在此基礎上,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日前宣佈,為了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今年武漢將提供首批大學生人才公寓3600餘套,今後每年將建設和籌集50萬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內滿足20萬人的租住需求。同時,將爭取讓大學生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房子。

  濟南:落戶“硬槓槓”全被廢除

  近日,濟南對現行戶口遷移政策進行了調整完善。在此基礎上,濟南市公安機關制定了戶口遷移配套實施細則,並於2017年8月10日起正式按新政策受理相關戶口遷移業務。原來的“高學歷”、“購房需滿90平米”等落戶“硬槓槓”自此全部被廢除。

  區別於一線城市接連出臺收緊戶籍政策,作為二線城市的濟南此次以空前開放的姿態吸引外來人口落戶。以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就業為基礎,濟南此次對原有戶籍政策進行了大幅度改革調整,在降低遷移落戶標準,拓寬各類人才落戶通道等方面不乏亮點。

  長沙:投入百億以上招賢納士

  近期,長沙提出未來五年,將投入百億以上招賢納士。除了對畢業生實行落戶零門檻以外,新政首次對本科及以上畢業生髮放生活補貼和購房補貼。

  具體而言,對新落戶並在長沙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的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圖自視覺中國

  成都:允許以5年前的價格買房

  成都宣佈“蓉漂計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給每一位外地人才提供7天免費入住青年驛站;同時,給到成都工作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住由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滿5年後可申請按入住時的市場價格購買。

  南京:力保16萬人才安居樂業

  南京市釋出《人才安居辦法》,這項政策面向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和園區內新就業人員。符合條件的人才,可以分別享受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賃住房、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五種待遇。

  你願意留在二線城市就業嗎?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孫文凱表示,各大城市密集出臺戶籍新政,是在中央戶籍改革的大框架內進行的,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舉措。省會城市及重要中心城市“搶人才”,其實是在控制人口規模的前提下,增加了某方面的權重,使得專業人才更容易落戶。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二線城市是否能留住人才,至今還待觀察。不過,有不少二線城市“逆流”到北京的大學畢業生,集中在網際網路、傳媒和金融行業,在二線城市比較難找到位置。

  其實,對於優秀人才來說,房子、戶口和幾萬塊錢的補貼都不是關鍵,他們更期待的是發展空間。

  更多新聞

  監製/楊繼紅 主編/李浙

  編輯/江永韜

  央視新聞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29)


  中國二線城市的無形之手再次引爆搶人大戰

  2017-07-03

  商業見地網

  在中國,大量人口的自由流動,扭轉並主導了中國各地區之間人口變動的方向,進而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而隨著人口數量紅利逐漸消失,BWC中文網在2015年的一篇報道分析驗證了這個趨勢,中國很快將陷入“搶人大戰”。

  即使中國已進入“新常態”,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等地區等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均GDP已逼近某些發達國家,但是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仍保持在較高速度。因為有另一隻無形之手在撥弄經濟的脈搏——流動人口。在中國,大量人口的自由流動,扭轉並主導了中國各地區之間人口變動的方向,進而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

  而最近幾天,中國官方電視臺央臺新聞稱,這次動真格了!二線城市"開價搶人",送錢、送戶口,還送房住!

  6月畢業季,今年將有750萬大學畢業生,一線城市以北京和上海為代表的戶口指標收緊,二線城市以武漢、西安和長沙為代表,則提出了留住百萬大學生或者吸引百萬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計劃。

  最近一週,6月23日,武漢喊出支援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6月29日,長沙提出五年吸引100萬人才;西安也提出“五年投入38億,引才育才100萬”的目標。

  而就在今天,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成都將大力實施“蓉漂”計劃,推行“先落戶後就業”,實行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制度。

  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來,二線城市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吸引人才核心還是產業,沒有產業也留不住人才,二線城市人才逆流回到一線城市的也不在少數。二線城市優勢產業在吸引人才方面毫不費力,比如長沙的娛樂產業,但在網際網路、金融、科技產業,二線城市仍待補課。

  送戶口送錢送房租

  750萬大學畢業生去哪兒?城市的搶人政策陸續釋出。

  在武漢釋出“支援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政策後,長沙即釋出新政,未來五年,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在長沙就業創業。

  今年以來武漢、西安等地均打出史上最低省會城市落戶門檻。最新的長沙落戶政策,除了零門檻,還有獎勵。

  長沙除了對畢業生的落戶零門檻,還有租房補貼。對新落戶並在長沙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在這場“搶人”大戰中,戶口、房子和現金補貼,都是重頭戲。戶口方面,二線城市對本科畢業生落戶幾乎零門檻,不少城市對落戶還有租房補貼。

  在住房方面,南京市則釋出《人才安居辦法》,提出力保16萬人才安居樂業,主要面向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和園區內新就業人員。符合條件的六類人才,可以分別享受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賃住房、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五種待遇。

  成都宣佈將大力實施“蓉漂”計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賃住房建設力度,對外地本科及以上應屆畢業生來蓉應聘可提供7天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在產業新城投放人才租賃住房,讓廣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此外,成都還支援企業和用人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人才服務“一卡通”,建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構建人才綜合服務平臺,著力建設“政務服務+創業服務+生活服務”全環節人性化的人才服務鏈。推進人力資源提能行動,支援在蓉高校、職院按照成都產業發展方向調整學科設定,鼓勵在蓉企業與高校、職院開展“產教融合”,鼓勵高校院所面向社會開放培訓資源,讓每個有就業創業願望的市民都能透過參加免費培訓和全額報銷考試費用獲得一項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提高廣大市民的就業創業競爭力。

  資金補助也是重頭戲,杭州推出“房補+車補”;福州市財政則給予應屆博士研究生每人安置補助費15萬元,用人單位幫助協調解決住房困難。

  除了對畢業生,重點人才補助方面,更是不惜重金,杭州、南京以及無錫,對於頂尖人才和團隊的自主更是高達億元。

  北上落戶持續收緊

  二線城市搶人,其大背景是一線城市落戶逐漸收緊和新一線城市的崛起。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早於2014年表示,進京指標不會突破1萬人,以後會呈逐步趨緊態勢。2015年北京市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引進指標不超過9000人,“2016年只減不增”。

  雖然2017年進京名額尚未公佈,北京官方最新表態,北京將堅持“兩嚴控一支援”引進畢業生,即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對落戶指標實施“總量封頂”。今年外地生源進京落戶指標將不超過9000人。

  上海也在嚴控人口,自2015年起,上海的流入人口持續轉負。而今年外地流入、無戶籍的常住人口減少了1.3萬人。

  一線城市中,唯深圳在大舉吸納人才。自2016年上半年深圳市出臺81條“人才新政”後,深圳十區也緊跟著出臺落地政策,按照寶安區的方案,最高階的傑出人才可以獲得市和區各600萬元共1200萬元的獎勵補貼;基礎型的人才也可獲得博士6萬元、碩士5萬元、本科3萬元的租房和生活補貼。

  相對北上深的高房價來說,發展較快的二線城市,也即輿論提到的“新一線”,一般包括杭州、成都、武漢、南京、青島等城市,也是應屆大學畢業的首選地。

  根據調研報告顯示,2017應屆畢業生簽約“新一線”城市比例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高達37.5%,高於一線城市的29.9%。從流入資料來看,一些“新一線”城市更是不遜一線,杭州人才流入率高達11.78%成為“領跑者”。

  二線城市能留住大學生嗎

  從蘭州大學獲悉的一份資料顯示,近三年(2014-2016)的學生就業城市排名,前四的城市始終是蘭州、北京、深圳、西安,廣州與上海則在5、6位變動;除了因為地理因素而就近選擇的蘭州和西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直是蘭大人就業的首選。

  值得注意的是,武漢在2016年的就業選擇中排名有了很大的提升,都成為蘭大人前十的就業選擇,武漢也超越此前一直排在前面的成都、杭州和天津。這也說明武漢成為新一線城市中的相對有吸引力的區域。

  武漢有大學之城之稱,這是武漢官員在招商接待和城市推介中,最愛提及的一句話,即武漢有79所大學130萬在校大學生,大學生人數世界第一。但大學生轉化為建設武漢的人才了嗎?這是武漢很多區域學者的一句反問。

  來自武漢市人社局的資料顯示,2013年留在武漢的大學生為10.4萬人, 2016年為15萬人,人數明顯增加。

  二線城市是否能留住人才,至今還待觀察。不過發現,不少有二線城市逆流到北京的大學畢業生,集中在網際網路、傳媒和金融行業,在二線城市比較難找到位置。對於優秀人才來說,房子、戶口和幾萬塊錢的補貼都不是關鍵,他們更期待的是發展空間。

  美國《彭博商業週刊》稱,根據北京釋出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面向中國迅速老齡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務市場將於今年達到四萬億元人民幣(約合6520億美元),這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約為8%。

  老齡產業預計將於2050年前增至10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7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經濟的三分之一,這將令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老齡市場。

  中國還是人口大國嗎?當然,官方統計中國有13億多人口,仍是全球人口最多國家。中國缺勞動力嗎?

  要看從哪個角度來說,中國在絕對供求意義上暫時不缺勞動力,但如果考慮區域、行業,結構性的勞動力短缺逐漸嚴重。今後隨著老齡化加劇,中國的勞動力供應將會由結構性的相對短缺走向絕對短缺。不過,中國在人口和勞動力方面將面臨的困境並不遙遠,已成為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

  本文根據鳳凰財經、BWC中文網、央視新聞綜合報道。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商業精英告訴我們,他們的大部分創意和靈感來源於每天閱讀BWC中文網,當全球經濟試圖從泥沼中掙扎出來時,BWC中文網就是搶先一步,歡迎下載BWC中文網APP。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7-03)


  來無錫買房的上海、北京、蘇州人都是在自己的地方買不起房子後,才考慮來無錫這個房產窪地來買房。然後還發表一聲感嘆:無錫房價真低啊!要是真低,你怎麼不在上海買房呢?關鍵你還是買不起啊!

  在江蘇來說無錫的房價還是處於一箇中上游水平,均價1.3W左右,但是無錫流動人口總數卻是下降的。2017年無錫全市常住人口達650.0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萬人,但增量同比下降13.98%。雖然名義上增長,但是增長速度卻下降了,這是一個不好的訊息!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無錫的房價還是偏高的,雖然像e租寶之類的在無錫騙了很多有錢人,但是這樣的有錢人都是少數,無錫平均薪資大約在3500元,官方統計是5000多,除去水分70%的人拿著3500元的薪資面對均價1.3W的房價。而上海、北京、蘇州、南京拿著近1W的薪水看著1.3W的均價,當然感覺便宜。

  說便宜的都是得了便宜又賣乖的一線買不起剛需,或者是投資客順勢唬人,哄抬價格,讓下一波人接盤時佔據主動地位。

  另一方面,開發商也需要這樣的訊息來吸引投資客。但實際情況是,無錫限購政策出來後,無錫房價基本趨於穩定,部分房子價格已經開始回落,投資客也開始向江蘇北部轉移。無錫房價太低的說法我覺得已經不切實際了,能穩住不掉價已經萬事大吉。

  另外我真的勸誡一下無錫的中介公司,招聘銷售的時候可以招聘一些學歷高一點的,不能總是按照劇本來哄騙客戶說無錫房價還在漲,只要稍微接觸幾個中介就知道房價已經可以砍價了,如果還是說的不切實際的套路,只會加劇大家觀望。

  那些說無錫房價低的人都是買不起一線優質房產的窮逼罷了!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1、政府幹預調控得力。過去十年間,全國各地都發起過房價干預政策,然而像無錫政府幹預的這麼徹底的,幾乎是唯一。

  無錫在過去十年裡城市化迅速,遭到拆遷的老新村、城中村、城郊私宅比比皆是,對於補償方面,當時的無錫主政者多習以房補房,而非其他地方常見的貨幣置換。所以無錫造了大量的安置房、經適房等等,而且,無錫當軸更良心的是,這些拆遷房的地理位置還都特別好,譬如南湖家園,不僅靠近無錫未來核心區域太湖新城,還有地鐵直達(甚至在這個拆遷安置小區旁,無錫政府還特別預留規劃了一家大潤發);又如梅園的梁湖家園等等,可以說比不少商品房位置還好,甚至於還有極端例子:太湖錦園,是香港中信在無錫太湖邊開發的高品質住宅,但是錦園未及完全銷售,無錫當軸直接就在錦園馬路對面造了個安置房小區。

  所以在無錫,可說幾乎每個本地人都有兩三套房子,其中至少有一套必是拆遷所得,這就拉低了房價。

  2、市區常住人口流入過少。無錫在近幾年來已進入老齡化,而在2007年,無錫經歷太湖藍藻危機後,關停轉遷了許多傳統工業,譬如無錫過去很有名的絲織印染產業,通通關遷,基本上一個沒留,像錫鋼這樣的大型國企也遷到了靖江。無錫當軸本是想借此機會經濟轉型,但由於太湖藍藻的這一客觀原因,導致貶抑傳統企業過猛,新興產業又尚在培育期,城市流入人口於是減緩,加上不久後發生政治事件,導致城市規劃建設一度陷入停頓,新興產業的發展更是雪上加霜。

  這一點可以與與蘇州相比,據兩地統計部門公開資料顯示,蘇州的本外人口比已達到1:1,即在蘇州,十個人裡有一半是“新蘇州人”,而無錫,十個人裡僅三個左右的外來人口。總而言之,就是無錫人口太少,以外來人口為基礎之一的剛需購房者嚴重不足,作為本地居民來說,又有安居安置房的加持,改善型的購房者也不足,但另一方面,無錫房地產市場上,萬科、綠地、雅居樂、碧桂園、萬達……幾乎中國所有知名房地產公司都在無錫有專案,於是僧多粥少,只能打價格戰。

  話說回來,無錫的房價無論是從經濟基礎、還是區域結構,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只是在中國別的有些地方高的不正常而已。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無錫房價高不高,跟省內幾個城市比較一下就是了,蘇南,蘇錫常三城市,蘇州一枝獨秀,二萬左右的房價已經比比皆是了,而無錫還有5500-6000的房價,跟常州基本持平,三城市蘇錫人均GDP相近,常州略低,但差距不大。所以相對來說,無錫房價沒有泡沫。再對比一下蘇北,最差的鹽城地區,鹽城市房價低的在6000左右,高的在1.7萬左右,而鹽城人均GDP只是無錫的五分之一,而下面的縣、區也基本都是5000-9000,的房價。淮安,城區房價8000-21000,人均GDP是無錫的三分之一,下面縣、區房價大多在5000-8000。南通,房價在8000-23000,人均GDP是無錫的80%左右,均價高於無錫,下面縣、區基本都是6000-12000,已經趕上無錫。以上比較而言,無錫作為一個新興工業城市,房價屬於中等偏低的水平。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兩個原因,一是外來人口萎縮,城市膨脹速度放緩,本地城市改造進度慢,本地人住房寬裕。二是無錫平均工資一直偏低,至今還能看到2200的工資,高的也不過8K-9K,當然也有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的,那是絕少數,而且無錫因為宜居,物價水平不高,生活閒適,所以無錫人的競爭力相對小一點,野心小。至於說房價的絕對值,個人認為找一個合適的工作,買一套合適的房子,生活過得輕鬆一點,何嘗不是人生幸事?所以兩年前在無錫馬山買了一套公寓,兩年來據說漲了三倍,但只是閒時自住,管他漲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冰天一人”:作者最後一句亮了

  (2017-10-19)


  主流媒體的通訊報道里,不斷釋放著這一年的就業形勢。並從十多個“二線城市”(武漢、南京、成都、長沙、西安等)相繼出臺的應屆生就業優惠政策裡,看到“新時代”就業的大好氣象。媒體賦予這種潮流一種較為利好的局面:“搶人大戰”。“二線城市們”開始放出求賢若渴的訊號,政策著力點也放在畢業生最為關心的戶口、住房、創業扶持等多種實際需求上,“零門檻”落戶、購房租房優惠、現金補助等措施基本成為“標配”。

  在這種樂觀主義氣氛繚繞的境遇裡,很多畢業生自然會樂觀起來。實際上,媒體的報道里並未將就業的實情說完,就業的形勢一片大好,但前提是“就業者”自身素質也要跟上,要不然一切都是空談。就業這種事情,從來都是講究匹配的,“就業難”與“就業易”的講法,說到底只是社會層面上的講法,對於個人而言從來都是談自身素質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馬太效應”會在人力市場裡成為一種通用的法則。任何個體,一旦在某一方面(能力、金錢、名譽、地位)獲得成就和進步,就會獲得更多成功和進步的機會。可以說,“馬太效應”對於領先者來說是一種優勢積累計,強者隨著積累優勢,將會有更多機會變得更強,而弱者將被拉開更大的距離。

  這一點,同樣在“就業條件”上也比較適用,越是優秀的人,越會得到更好的“就業條件”。反過來講,既然“就業條件”那麼優厚,自然就會對就業者自身提出更高要求。政策再好,也是相對“能力”和“素質”而言的。對於,就業者而言,永遠要關注“自身建設”才能走的更遠,單靠盲目的樂觀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競爭的機會。

  平日裡,我們總是被“逆襲”的英雄鼓舞,是因為英雄的故事本身曲折且少見,傳播起來更為有利。實際上,絕大多數成功者都是“從成功走向更成功”,“從能力走向更有能力”,“從優厚待遇走向更優厚待遇”。不過,對於常人而言,失敗者居多,大抵就更青睞失敗者逆襲的故事。但事實上,這是一種大眾傳播的偏差。

  所以,在看到二線城市“搶人大戰”的報道時,對於一個大學畢業生而言,首先別急著看優厚待遇。更進一步講,搞清楚自己能幹什麼,再去博弈那些優厚的條件也不晚。否則在一個人力競爭相對自由的市場裡,終將迷失自己的方向。

  實際上,每一年都會有就業的相關報道,不管是“就業難”,還是二線城市“搶人大戰”。談的都是一個整體概念下的現象,對於個人而言,實際上並不會受到太多影響。有能力者,從來不會有就業難的情況,無能力者才會搶著坐“就業易”的順風車。

  不過,從實際情況而言,根本就不存在就業“順風車”一說。那些真正的強者,只會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成長起來,而那些只看政策不建設自己的弱者,終究會被大環境淘汰。說到底,就業是一個長期的迴圈,就算開始能得到的“優待”也不等於永遠可以佔有,盲目樂觀只會葬送自己的未來。

  所以,對於那些總把就業政策和行業熱度掛嘴邊的人,實際上到頭來並不會有太多好結果。這也導致,絕大多數人在畢業後都會重新選擇行業方向的一個重要原因。坦白而言,大凡人類生活中需要的行業,自然需要相應的人才去工作生產,那種簡單將行業分為熱門或冷門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就是為坐“就業的順風車”而作出的偷懶邏輯。

  但實際上,對於個人而言,就是“有沒有”能力勝任和“有沒有”興趣去工作而已,至於容不容易就業,個體根本毫無改變的力量。唯一能做的就是建設自己,然後擁有更多資源,大概這才是一種良性的就業邏輯。

  於此。對於二線城市“搶人大戰”,大學畢業生更應該瞭解沒有說完的後半句:“我們有瓷器(好資源),你們有沒有金剛鑽(好能力)”。如果,只是看到前半句就開始興奮:“自己有著落”。大抵在就業的“第一站”總會被打的“鼻青臉腫”。

  真正的樂觀主義,是胸有成竹後的一種坦然自若。而非盲目樂觀裡的“只看”政策和熱度的僥倖心理。所以,從個體角度出發而言,從來沒有就業容易的時候,尤其想要得到優厚待遇的時候,對個體的要求總會很苛刻,坦白而言,這是一種常識。

  (2017-10-19)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252 字。

轉載請註明: 陶瓷衛浴未來市場: 廣大農村和二線城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