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還習慣不?有問題可找我。脫貧路上,我們都是主角,要自立自強,一個都不能掉隊……”5月9日,崇仁縣孫坊鎮返原籍機關幹部陳來昌在鄒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村民進行了一次特別的談話,並對3月份推薦到江西伊發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務工的貧困戶鄒明華進行了回訪。
機關幹部返原籍協同社會治理,是近年來崇仁縣探索鄉村治理工作的新思路,陳來昌是該縣600多名參與鄉村治理的返原籍幹部中的一位。透過該措施,崇仁縣的全省公共安全感滿意度測評指數由前些年的第92名上升至2019年的第43名,併成為全國法治建設示範縣。而在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全縣560餘名機關幹部又以各種形式返原籍戰“疫”,贏得了群眾的良好口碑。
680餘名幹部編入工作隊
鄉村振興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的總抓手。然而在實踐中,崇仁縣絕大多數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留下來的大多是兒童、婦女和老人,農村治理工作亟須補充一種引導力量。
“我們縣過去有一種不成文的做法,農村遇有急事難事,通常會抽調機關幹部返原籍協助開展維穩等工作,充分發揮原籍幹部人緣熟、信譽度高、社會關係密切的優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崇仁縣委相關負責人透過調研總結道。
2017年,崇仁縣創新開展機關幹部返原籍協同社會治理工作,協助基層開展服務民生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帶頭移風易俗、助推雙返雙創和鄉村振興工作。全縣680餘名副科級以上原籍幹部分別編入15個鄉鎮原籍幹部工作隊,每個工作隊由一名縣級幹部帶隊,累計組建了141個服務民生、維護穩定工作組。同時,抽調一些老領導、老幹部,組建了縣委協同社會治理辦公室,負責機關幹部返原籍協同社會治理工作隊伍的日常管理。
在管理機制上,該縣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原籍幹部工作隊點驗大會,並建立臺賬管理和督查報告制度。同時,各鄉鎮黨委、政府主動加強與原籍幹部工作隊的銜接聯絡,設立鄉鎮原籍幹部工作隊辦公室,建立微信群,構建高效快捷的互動平臺和溝通方式。
每逢春節、端午節等重要節日,崇仁縣及時調派原籍幹部返鄉,充分發揮原籍幹部工作隊懂政策法律、人緣地緣熟等優勢,認真摸排涉訪涉穩資訊,積極主動化解矛盾糾紛,切實維護了家鄉的和諧穩定。
坐在船頭參與維穩
2018年7月初,航埠鎮章氏、方氏兩宗族因修路引發糾紛,雙方劍拔弩張。聽說方氏邀集在外務工上百人回村後,原籍幹部工作隊隊長花凱第一時間帶領原籍幹部回村做工作,將返程村民勸離,促成雙方自願達成調解協議,一場可能引發宗族械鬥的重大矛盾糾紛由此化解在萌芽狀態。
“崇仁縣沿河的鄉鎮每年端午節期間有舉行民間廟會和划龍舟習俗,但以往常因此引發糾紛,少則10餘起,多則超過20起。”崇仁縣公安局分管治安的副局長譚喻江介紹,自開展機關幹部返原籍協同社會治理以來,連續三年端午節期間,六家橋鄉、航埠鎮、孫坊鎮等沿河鄉鎮的原籍幹部返鄉做好宣傳和疏導工作,並坐在船頭與鄉村幹部一道參與維穩,有效防止各村民之間的爭執,化解了矛盾苗頭,未發生一起因划龍舟而引發的矛盾糾紛。
除了維護穩定,服務民生、幫扶貧困,也是返原籍幹部的重要工作內容。“幹部返原籍工作時,充分整合資源,尋找合適的結合點,幫助鄉村開展民生建設,積極參與專案諮詢、專案搭橋、專案實施等,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桃源鄉桃源村河東村小組坐落在山區,該村70餘戶300多人的飲水歷來都是靠挖井或用壓水井,存在較大飲水安全問題。當地原籍幹部徐國榮返村工作時,透過積極奔走,多方協調資源,從2018年6月開始,歷時2月餘,從距離村莊700多米遠的山上引山泉水入村,並嚴格按照衛生標準進行殺菌消毒。全村幾百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
今年疫情發生後,該縣機關幹部紛紛放棄休息時間,返回原戶籍所在鄉鎮,引導鄉親們一邊抓好疫情防控,一邊在貧困勞動力與企業之間當好“紅娘”,既幫助企業加快復產復工步伐,又幫助身邊貧困群眾穩就業、增收入。
貧困戶鄒明華作為這支“紅娘隊”解決的第42名勞務輸出物件,十分感動:“沒想到這麼快就能上崗。公司安排我當繞線工,每月工資4500元,我很滿意。有了這份工作,生活的信心就足了。”(陳 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