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壓力大,生完孩子後,寶爸寶媽基本去上班了,帶孩子的任務就交給了老人。網上曾經流行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這是一句調侃,卻也道出了一部分家庭的現實。
有的家庭爺爺奶奶不帶孩子,除了和媳婦的育兒觀念不合,就是不太喜愛自己的孫輩。雖說隔輩親,但並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適用。其中一部分老人很聰明,他們在外人面前靠著一張嘴把“疼愛”表現得淋漓盡致,賺得了好名聲,實際上卻做什麼。
“你婆婆對你兒子真好”,小區寶媽誇讚婆婆,卻換來寶媽苦笑
週末,婷婷帶兒子在小區曬太陽的時候,小區幾個寶媽說:“你婆婆對你兒子真好,我們都可羨慕了。”婷婷聽完她們的誇讚,只是露出幾絲苦笑。
自從她懷孕開始,婆婆就沒有伺候過一天,孩子一週之前,都是孃家媽伺候的,但是一說要出去買東西,婆婆就自告奮勇地去,每次提上一大堆東西逢人就說給媳婦補身體,要伺候好小寶寶。
在家裡,婆婆一帶孩子就說腰痠腿疼,但一有外人來了,就抱著孫子不撒手,說孫子是她的寶貝疙瘩。
和婷婷一起外出帶孩子的時候,婆婆總是對兒子照顧得小心翼翼,又是拿衣服又是喂水,如果婷婷有什麼地方沒做好,她也會笑嘻嘻地說:“年輕人沒有經驗,孩子應該這樣……”
總之,外人看來,婆婆絕對是一個完美奶奶,愛孫子愛到沒邊,但只有婷婷知道,自己的婆婆沒給孩子換過一塊尿布,買過一件衣裳,甚至連一次奶粉都沒衝過,她的好,不過是在他人面前表現罷了。
爺爺奶奶真疼孩子還是假疼孩子,嘴上說沒用,虛情假意幾點就看穿
說好話誰都會,但能不能落到具體事情上,還是未知數。爺爺奶奶是否真心疼愛孩子,寶媽知道,很多寶媽分享過一些經驗,表示這幾點就能看出是否是真的“隔輩親”。
1:照顧孩子是否心甘情願,沒有藉口
老家有句話:“寧種三畝地,不帶一個娃”,帶孩子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而爺爺奶奶作為過來人,自然知道其中的辛勞。當然,老人沒有帶娃的義務,誰還不希望有個安靜愉悅的晚年,如果帶孩子的時候老人心甘情願,不找任何藉口推辭,那確實是疼愛孩子無疑了。
舉個例子:
我同學生完孩子後,想讓婆婆幫忙帶孩子,自己出去工作,婆婆卻以孩子太小離不開媽媽的理由推脫了,並說這是為孫子好。同學再也沒麻煩過婆婆,等孩子長大了,和奶奶不親,婆婆卻說孩子是“白眼狼”,小時候如何疼他了都忘記了。其實小孩子並不傻,真疼還是假疼,是否疼愛過,他們還是分得清。
2:是否願意給孩子花錢,沒有抱怨
對於一個人的疼愛,花錢也是一種好的體現方式,花多少不說,關鍵在於願不願意花。真正疼愛孩子的爺爺奶奶,看到什麼好東西,只要適合自己的孫子孫女,會盡可能買下來,而不是以任何藉口說孩子不需要。還有一種老人就是給孩子買了東西(不經常買),但各種抱怨孩子被家長慣壞了,就知道花錢等等,或者抱怨寶爸寶媽有的地方給孩子花錢太多,不懂過日子,也是假裝疼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3:願不願意和孩子呆在一起,分開就會思念
有些爺爺奶奶一見到孩子就說特別思念什麼的,帶真正說讓他們和孩子在一起,他們又會以種種藉口推脫,說白了就是覺得帶孩子麻煩。
真正疼孩子的老人,是一刻也不想和孩子分開的,孩子去了幼兒園,還會等許久才回去,等到了放學時間,早早守在校門口。
4:孩子不哭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放任自流還是認真陪玩
小孩子哭鬧再正常不過,為了不讓孩子哭鬧,老人也會有各自的辦法。如果小孩子不哭,在家隨意鬧,而老人就在一旁無所事事地玩手機或者做別的,那說明他們未必真的疼愛孩子。而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開心的老人才是真的疼孩子。因為前者可能是不管不問的態度,而後者則是真正的關注。
你覺得老人的哪些表現只是給他人看看或者隨口一說,但並沒有真正疼愛孩子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說出你的看法。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贊或者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