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出訪的“僑”情結
【聚焦十九大】(僑界“近”距離)習近平出訪的“僑”情結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電 (周乾憲)中國國家元首的專機異常繁忙。據統計,5年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專機完成28次出訪,飛行里程約57萬公里,累計時長190多天,足跡遍及五大洲、56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
資料圖:華僑華人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瑞士。 圖片由華人華僑提供
每一次出訪,習近平都惦記著當地的華僑華人,擠出時間與華僑華人見面,參加僑界活動。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2015年9月,習近平訪美,不顧奔波忙碌,攜夫人彭麗媛在西雅圖出席美國僑界歡迎招待會。第一句話就引來全場熱烈的掌聲和歡呼。
適逢中秋節將近,習近平還特意從北京為每一位參加會見的僑胞帶來了家鄉的月餅和中秋的祝福。當地華文媒體評價其“人情味很濃”。
習近平在講話中講述了美國太平洋鐵路和華工的故事。“150年前,數以萬計的華工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參與建設這條橫跨美國東西部的鐵路。他們拿著簡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嶺和絕壁深谷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以血肉之軀鋪就了通往美國西部的戰略大通道,創造了當時的工程奇蹟,帶動了美國西部大開發,成為旅美僑胞奮鬥、進取、奉獻精神的一座豐碑。”
在即將結束這次見面時,習近平引用唐代詩人張九齡的名句,“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他對僑胞們說:“歡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親切、驕傲、感恩”,美國僑界代表用六個字來形容自己心情。他們為習近平在會見中表達的“人是家鄉親”的講話所感動,也因為習近平在中秋節與他們嘮家常、訴鄉情,感受到了“習式外交”帶著的“家”的味道。
一場場文化內涵豐富的演講、一次次接受海外媒體專訪、一幕幕與僑胞互動的溫情畫面,都不斷拉近著習近平與華僑華人的距離。
資料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波蘭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波蘭當地華人華僑、留學生和中資機構人員等組團熱烈歡迎習近平到訪。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5年來,習近平外訪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陣魅力旋風,受到當地華僑華人的熱烈歡迎。“習主席,僑胞歡迎您”“中國強大”“有您真好”等標語常常出現在習近平路經的主要街道上,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或揮舞旗幟,或舞動龍獅,或演唱歌曲,以各種方式表達內心的喜悅。
2014年11月,習近平結束澳大利亞訪問時說,我們所到之處,氣氛之熱烈,場景之感人,令人難忘。“我和我夫人都是一路感慨”。
一位華僑朋友告訴中新社記者,“作為中國人,每每看到到訪國用最高規格甚至超高規格接待習主席時,都能深切感受到國家發展昌盛帶來的榮耀,以國家、以民族為榮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從公開演講、署名文章到談話會見,習近平常講起華僑華人的感人故事。
在對辛巴威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在當地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提到,旅居辛巴威的華僑團體為當地孤兒送去關愛和溫暖,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中津友好的“現在時”,也培育著中津友好的“將來時”。
在剛果共和國議會演講時,習近平講述了3位受災華僑冒著特大暴雨的危險奮力營救剛果鄰居的故事。
出訪的足跡走得再遠,也記得來時路。心繫僑胞,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發展新篇章是這位中國最高領導人未曾忘記的初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