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青年正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郊區的華堅國際輕工業園內工作。
本報記者 李志偉攝
第三屆對非投資論壇日前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來自中國與非洲的400多名政府官員、企業家、金融機構代表、專家學者等,圍繞能源、農業與農業產業化、資訊科技、教育、金融、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論壇期間,中非雙方簽署了涉及能源、農業、教育等專案的多個諒解備忘錄。
近年來,中非經貿合作日趨緊密。與會人士認為,眾多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興業,給這片“希望的大陸”帶來了緊缺的資本、技術、就業崗位,成為非洲經濟騰飛的重要助推器。
創新帶來機遇
前兩屆對非投資論壇分別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和中國廣州舉辦,今年的會議來到了非洲大陸西海岸明珠達喀爾。會議由塞內加爾政府、中國財政部、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世界銀行集團共同主辦,旨在分享中國發展經驗,加速對非投資。
“非洲的時代,就是現在。”塞內加爾總統薩勒在出席論壇時表示,非洲大陸渴望崛起,在振興的道路上,非洲應當在公共政策方面改變過去的一些觀念和做法,不能再墨守成規。他表示,非洲需要在基礎設施、安全領域進行投資,創造有利於私營部門的投資環境,保障投資安全和盈利,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
象牙海岸副總統敦坎表示,非洲擁有豐富的資源,以及全球60%的未開發可耕地,非洲40%的人口年齡低於15歲。如果有合適的教育,這些年輕人口將是寶貴的財富。
當地分析人士認為,非洲投資回報率高,是對投資者最具吸引力的大陸。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道說,2016年非洲投資總額增加了40%。外部投資者對非洲的興趣逐漸多樣化,開始瞄準非洲快速城市化程序中的機遇。
“創新”成為本屆論壇的關鍵詞。論壇聚焦由創新驅動的新一輪投資契機,認為這對釋放非洲發展潛力、加快包容性增長至關重要。世界銀行有關報告表示,在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且經濟增長日益依靠技術驅動的大環境下,中國與非洲更需要加強聯絡,推動創新,助力非洲大陸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此,世界銀行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釋出《創新推動跨越式發展》報告,探討在非洲各經濟部門擴大創新規模的契機。
世界銀行集團常務副行長兼首席行政官楊少林表示,非洲領導人認識到擁抱新的顛覆性技術的力量。對非投資論壇是一個重要的多邊平臺,有助於加強合作,點燃非洲大陸的創新之火。
投資漸趨多元
“一帶一路”成為論壇關注的重點之一。許多非洲與會者表示,“一帶一路”是非洲的發展機遇。亞吉鐵路、蒙內鐵路的建成通車,讓中國鐵路在非洲成為最閃亮的名片,也讓非洲對中非鐵路合作的未來充滿期待。
“非洲的真正發展需要鐵路。”當薩勒總統在會上說出這句話時,在場的非洲與會者報以熱烈掌聲。薩勒表示,非洲國家之間需要建設鐵路網,實現互聯互通,否則非洲內部的貿易就難以展開。“我們需要建設非洲的鐵路。非洲需要電信、橋樑、港口、機場、電廠等基礎設施建設”。
非洲渴望更多的投資,為正加速前行的經濟列車增添新的動力。過去10年,非洲經濟高速增長,這與日益增多的中國投資不無關係。《金融時報》不久前報道稱,中國已經成為非洲外國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國。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用生在會上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國開行累計向43個非洲國家提供投融資超過500億美元,貸款餘額達368億美元,重點支援農業、製造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發展。
馬裡首都巴馬科擁有一家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現代化制藥廠。出席論壇的人福馬裡醫藥公司總經理李文勝介紹說,該公司投資3500萬美元建成了西非地區技術標準最高的藥廠,在當地生產基礎醫療用藥品。這家藥廠不但結束了馬裡沒有製藥能力的歷史,還為當地創造了200多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藥廠為當地帶來了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人才培訓體系。“當地員工都以能在中國企業工作為榮,當地政府經常詢問能否引進更多的製造業企業來到馬裡。”李文勝說,未來,圍繞該廠還將形成原材料生產的產業鏈,從而帶動當地工業發展。
李文勝表示,非洲國家深知其發展離不開投資,對來自中國的投資非常歡迎。非洲國家不但希望吸引更多的製造業投資,以帶動就業、提高技術水平,也期待教育、金融、衛生等更多領域的投資。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正日趨多元化,參加本屆論壇的中企來自基礎設施、製造業、金融、通訊、醫藥等諸多領域。除傳統領域外,中國企業還進軍非洲電商市場,中國手機制造企業甚至為非洲消費者量身定製了智慧手機,突出美顏和音樂功能,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
紅利日益凸顯
中國商務部的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對非洲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流量達33億美元,同比增長14%,覆蓋建築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採礦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領域。
今年底,埃塞―湖南工業園將在衣索比亞第二大城市阿達瑪開工建設。據該工業園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經有16家中國企業同意入駐,包括三一重工、福田汽車等,入園企業涵蓋裝備製造、傢俱家電、建築建材、紡織服裝等領域。這只是兩國產能合作的一個縮影。建於2007年的東方工業園已經吸引了7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大多數是中國企業。華堅鞋廠僱用了5000多名當地工人,更是該國的就業大戶和創匯大戶。
中國對非投資吸引廣泛關注。今年上半年,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在《非洲投資吸引力報告》中指出,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在非洲投資了293個專案,投資金額高達664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3萬個。去年中國投資在非洲創造的就業崗位創下新高,較2015年增長了1倍,是美國的3倍多。
麥肯錫的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參與非洲經濟的深度和廣度大大超過此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非洲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超過1萬家,其中90%左右是私營企業,私營企業中1/3是製造業企業。這些中國企業給非洲帶來了緊缺的資本、管理經驗和就業崗位。許多中國企業在非洲開展了長期投資,74%的受訪中資企業對未來發展前景表示樂觀。
報告指出,中國對非投資和商業活動為非洲帶來了三大經濟紅利。一是創造就業和技能培養,中國企業僱用的絕大多數員工都是本地人。二是知識和新技術的轉移,中國企業透過向非洲各國引入新產品和技術,推動了非洲市場的現代化程序。三是融資和基礎設施開發。受訪的50位非洲政府官員表示,中國企業的主要優勢在於高效的成本結構和較快的專案交付速度。
(本報約翰內斯堡10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