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民間投資失速 老闆要“抱公家大腿”太困難 2016.5.27日

  最近,民間投資增速罕見大幅回落引發強烈關注到底是老闆們比較悲觀還是另有隱情呢?為此,國務院在幾天前還專門派出了九路督察組奔赴全國各地摸底。結果,有的老闆反映,手握數億卻投不出去。為什麼不讓老闆投錢呢?搞清楚這個問題,也就能夠解釋民間投資增速大幅放緩的重要原因。…[詳細]

  要點速讀1今年第一季度,政府投資增速由去年底的9.5%猛增至20.6%,民間投資增速卻由10.1%“腰斬”至5.2%。對比實在很明顯。2好的投資機會在一定時間段內是有限的,倘若這個機會給了國有資本,那麼民間資本自然就難為。大量的財政補貼,民企拿不到,專案也毫無效率。國有資本投資高漲,民間資本投資下行,十年罕見

  最近一個季度,民間投資呈現出罕見的失速。根據《中國證券報》的報道,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由去年底的10%略升至10.5%,其中,政府投資由去年底的9.5%猛增至20.6%,民間投資卻由10.1%“腰斬”至5.2%。對比實在很明顯。而查閱國家統計局資料可知,民間投資和國企投資也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勢,如下圖:

  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和國企投資的增速截然相反(注:官方未給出1月資料)

  總結起來一句話,民間投資與國有資本投資呈現出相互劇烈背離的態勢。

  重點照顧國字號,民間投資便被擠壓了

  民間投資失速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些老闆想把錢給投到國外去;民營資本融資難,得不到很好的政策扶持等等。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很多行業和生產部門,國有資本的進入門檻低,且處處被信任、受照顧,而民企則很難介入。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較(注:官方未給出1月資料)

  如上圖,最近一個季度,民間投資的增速在第三產業呈現出斷崖式下跌,第三產業恰恰是產業結構調整中著重轉移和發展的方向。民資只能在製造業扎堆。

  好的投資機會在一定時間段內是有限的,倘若這個機會給了國有資本,那麼民間資本自然就難為。換句話說,天平傾斜了,民資遭遇著不公平待遇。如據新華社報道,重慶一位環保企業負責人向督查組坦言,現在民間投資面臨最大的困惑是缺乏公平待遇。雖說市場需求不足也是重要因素,但並非所有行業都不掙錢,比如不少醫藥、文化、環保企業效益都不錯,在國家政策引導下也想擴大投資,但屢遭“白眼”頻“碰壁”,影響了投資動力。

  甚至激發民資的PPP模式,最後也變成了國資的盛宴

  最值得一說的是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本來這種模式被寄予厚望,政府和社會資本一起出錢出力,共同建設公共事業,既能拉動內需,又能提高舉辦公共事業的效率,激發社會資本的活力。然而,從private(私營資本)被翻譯成了社會資本可以看到,情況發生了質的變化。這裡的社會資本主要是國資為主,正兒八經的民資卻無所適從。例如,國務院派出的調查組在山西舉辦了一場座談會,根據新華社的報道,“東傑智慧董事長姚長傑向督查組反映,‘我們手頭掌握著數億元資金,想投,卻投不出去……’資金投不出去的原因卡在‘土地’。東傑智慧副總經理張新海表示,公司希望投資停車設施,但停車設施最為稀缺的城市中心,任何一塊看起來能夠建停車設施的空地,都有不同部門對其設有各種條條框框,比如規劃部門有‘紅線’要求、建設部門有容積率要求、消防部門有消防安全要求,讓企業無所適從,想推動專案都不知道該從何入手。”興辦停車場是公共事業,太原市也有這樣的需求。只不過,其在《關於2015年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的實施意見》裡說的很清楚,“在資金籌措方面,太原市將優先支援龍投、國投等政府國有投資公司,採用‘土地補償、拆遷安置、停車場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模式……”

  停車場是典型的公用事業,PPP模式是很好的投資方式

  檔案裡就赤裸裸地偏向國企,讓民企如何辦呢?而翻看那些PPP合作示範專案,背後也多有國字號的身影,民企只有靠邊站的份。其實,在中央的制度設計上對於民資是一視同仁的態度,但是到了地方就不這麼想了。細究起來,民間資本不太被一些地方政府所信任,以貸款為例,如果給國企的貸款壞賬就壞賬了,倘若換為民企,則貸款的審批、程式等都會受到追究,難怪民企毫無優勢,反而被“嫌棄”。

  大量的財政補貼,民企拿不到,專案也毫無效率

  PPP專案的前期能夠得到大量的財政補貼,目的是加快專案的啟動。根據財政部的資料,截至今年2月29日,全國各地共有7110個PPP推介專案,總投資約8.3萬億元。然而,截止2月底,開工的專案僅僅佔總數的5%。財政的補貼扶持力度卻一直是加大的。從中央、省一級政府,再到市縣級政府,都有不同的補貼措施,從直接給錢到貼息貸款再到土地優惠,不一而足。

  面對巨大的優惠,偽專案產生了。例如,在中央的檔案中說的很明白,社會資本“不包括本級政府所屬融資平臺公司及其他控股國有企業”。可是你說的是本級,不包括上下級,也不能管異地啊,於是政府融資平臺依然可以介入PPP專案,地方政府利用“PPP”打掩護,變相地為其進行了融資。如賽迪智庫副研究員赫榮亮所言,私人資本被驅逐了。他還總結了“偽PPP”專案的潛在危害:公眾利益受損;監管力度不及;風險向政府傾斜,社會(納稅人)買單成本過高。

  總之,本來是政府、民眾與民間資本的三贏,最後卻變為了政府、民眾與國字號的三輸。

  該打破民間資本投資的結構性歧視了

  一些好的投資,民間資本想進入困難重重,不僅有顯性壁壘,也有各種隱性壁壘

  民資想要進入的行業,門檻高、壁壘足,於是只能在門外打轉。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但是而今低門檻的製造業已經不是好去處,民間資本轉過頭卻發現,錢捏在手裡,找不到專案,沒有門路,審批的門檻像座大山。此外,可進入的專案如果設計有問題,穩定性沒有保障,其實也是在變相趕客。

  明明PPP該是民間資本的盛宴,卻也是國資優先。於是那些有想法、有創意,同時更靈活的民企很難“很難抱上公家的大腿”。一來二去,結構性壁壘其實不僅僅沒有消弭,更是愈演愈烈,而民資的萎靡,對於中國經濟毫無好處。

  如總理所言,“說實話,一些民營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而是‘沒門’!不知道‘門’在哪兒!”“因此,必須進一步放寬准入,讓民間資本投資‘有門’!”

  財政的發力和民資應該是共同進步,卻變成背道而馳,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要讓民間投資重新活躍起來,有很多路徑和需要改變的。而首當其衝的便是讓民資不再面對結構性壁壘這座大山,只能唉聲嘆氣,而是砸碎“玻璃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17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話題:民間投資失速 老闆要“抱公家大腿”太困難 2016.5.27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