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學院”實為訂單實訓班
校方回應:將堅持產教結合道路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田文生 實習生 戢璐綺
重慶工程學院開辦“網紅學院”,近日成為網路話題,“熱搜”排名前列,也引發社會各界爭議。
學生在接受網路直播技能訓練
反對者詬病該舉措本身“不夠嚴肅、不夠理性”,有人指責學校“不務正業”,甚至“有病”、“傷風敗俗”;支持者呼籲“放下偏見”,認為這“可能探索出一條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表示此舉“不是洪水猛獸,高校試試無妨”。
那麼,“網紅”課程是如何走入大學課堂的?這一“網紅學院”究竟是什麼性質?學生將會在“網紅學院”學習什麼?學生是否需要為這個看上去噱頭十足的“學院”埋單?日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實地進行了深入調查。
學生正在上直播鑑賞與案例分析課。
“用網上直播完成銷售,有什麼不可以呢?”
9月27日,重慶工程學院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2014級本科生張晗在該校的“網紅學院”課堂上,完成了自己生平第一場“網路直播”。
五官精緻的她留著披肩發,穿著運動短袖和板鞋,看上去與校園裡的其他大學生沒有兩樣,事實上,她還是“學霸”,曾經獲得過國家獎學金。
“平時我也會偶爾玩一會電子遊戲,有時會看一下‘網紅’直播打遊戲,可是我此前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做‘網紅’,親身完成直播,”她說,第一次網上直播“感覺有趣,更多的是緊張。”
在幾分鐘的直播中,張晗選擇了向網友們分享自己如何選擇和使用面膜。
在她看來,這次“吃螃蟹”的舉動,其實契合了自己小小的夢想。“我是學市場營銷的,也夢想著畢業後能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我一直在找尋那條能幫助我實現夢想的具體路徑,今天,我找到了答案,就是用網路直播來進行市場營銷。”她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是‘網路化生存’,都喜歡看直播,如果能透過直播的方式完成自己所推介的面膜的市場銷售,有什麼不可以呢?難道市場營銷就不能‘觸網’?未必市場營銷就只應該在店面、電視或者戶外廣告中完成?”
進入“網路學院”學習幾天以後,她完成了從對網路直播“啥都不懂的‘菜鳥’”變成“知道了基本的玩法”的那個“進入到門裡邊的人”。
汪夢園是和張晗同一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2015級專科生,她喜歡唱歌,曾在學校的才藝大賽中拿過三等獎。
她接觸直播大約有一年時間,在多個平臺開設了賬號,用自己的歌聲收穫了萬餘名“粉絲”。
“我進入‘網紅學院’,完全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汪夢園希望能學習“網紅”知識。“社會上有些人對‘網紅’存在偏見,覺得‘網紅’就是搔首弄姿、各種不堪,其實,我們所渴望的是能在網路上更精準、更高效地完成市場營銷的‘網紅’。”
她相信經過3個月的學習,會對網路直播懂得更多,能有更大的進步。
她介紹,“網紅學院”講授的內容,既有網上營銷理論,又包括傳播心理學知識,也有具體的業務指導,此外,還有舞蹈、形體、發音、溝通等方面的內容。
這樣的教學內容,讓另一名“網紅學院”的學生蔣微感覺受益匪淺。
“是的,我做那場直播時有人‘黑’我,”面對記者採訪,她說著說著便哭了出來,“以前,我在周圍人的眼中就是一個‘醜小鴨’,不喜歡打扮,長得也不夠漂亮,如今,我很驕傲自己完成了一場網上直播!這是一份成長。”
“我以前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能做網路直播,而今,我至少能夠勇敢地在網路上對著陌生人說話,我至少更自信了,能放得開了。”她說,從事電子商務行業需要具備與陌生人溝通的能力,在網路對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的影響越來越大的時代,學會如何“在網路上說話”,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的技能,“我甚至認為這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基於此,在學院公佈將舉辦“網路學院”的訊息傳播開來以後,她就勇敢地報了名,迎接新的挑戰。
報名併入選的19人中,還包括3名男生,該校“偶像”級別的胡力丹是其中之一,他曾經獲得紅極一時的方言音樂綜藝節目“13億分貝”的西南賽區冠軍。
“網紅學院”學員最初有19人,而今剩下了18人,這名離開者自稱是因為身體原因。
堅守者並非想象中清一色的“大雙眼皮”、“錐子臉”,也沒有穿奇裝異服。如果不上直播,幾乎沒有人能認出這些“網紅”。他們和普通大學生看上去並沒什麼大的不同,不過每一名“網紅學院”的學生在採訪中都將身體挺得筆直,對話時微笑著看著對方。
這些“網紅學院”的學生表示,迫切地希望掌握網路傳播的理論和技能,提升綜合素養,在“網路營銷”這個市場營銷的細分領域裡找到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這方面,廖曉億顯得更為迫切。“我生長在農村,是外婆帶大的‘留守一代’,”她說,“我想試一試,看能不能沿著網路營銷這條路走得更穩更好一點,對此我有一點小興奮。”
這些學生都表示是自願報名參加的,對於“網紅學院”突如其來的“爆紅”,以及混雜其間的各種“點贊”和“口水”,他們感到吃驚。
“我們無非是想學習和掌握網路直播的知識和技能,” 留著齊耳短髮的陳蓓蕾堅信“網紅”行業有巨大發展潛力。
她甚至開始為自己剛剛起步的“網紅”生涯寫好了劇本:“我想以‘網紅’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在娛樂化的內容中――比方說一個搞笑的小故事裡――巧妙地植入廣告,達到產品推廣目的,這樣觀眾也更容易接受。”
“網紅學院”不是院系,更不是一門學科或專業
在校方人士看來,“網紅學院”僅僅是一個校企合作專案。重慶工程學院管理學院是該專案的校方實施單位,院長是47歲的簡玉剛。在他看來,“網紅學院”並不是大學裡的院系,更不是一門學科或者專業,“而是在網路直播產業發展迅猛的背景下,由學校和行業單位合作舉辦的專業訂單培養班。”
他在重慶大學畢業後,在企業從事了12年的市場營銷,此後棄商從教,迄今在重慶工程學院工作了13年。
簡玉剛關於“網紅學院”的構想中,將其定義為以“實用”、“實戰”為主要特色的“專業訂單培養班”,“學生透過這段時間的系統學習,能基本掌握網路直播的知識、規律和方法,畢業後,能夠勝任透過網路直播去實現企業營銷推廣、傳播品牌等相關工作。”
“網紅學院”誕生後產生的轟動和喧譁,遠遠超出簡玉剛最初的想象,這讓他“感到了壓力”,也感覺“身上的責任重大。”
“我事後分析認為,可能是‘網紅學院’的提法讓一部分人形成了誤解,”他不無尷尬地說,最初也曾想過諸如“網路直播學院”“新媒體學院”等提法,“但總感覺與行業的契合度不夠,後來還是選擇了‘網紅學院’這個稱謂。”
在他看來,輿論大譁與人們對“網紅”的認識不一致有關。
簡玉剛認為,所謂“網紅”,是指在現實或者網路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某種特長、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或者是長期持續輸出某一種思想或者知識而走紅的人。
“但是,‘網紅’中大量存在的泛娛樂化甚至‘打擦邊球’的現象,讓部分人為‘網紅’貼上了低俗的標籤,不由分說就一棍子打死,”他說,“但是,這種看法並不完全正確,也有激勵人心的正能量‘網紅’、有專業化水平很高的‘網紅’、有讓網友獲得各種啟迪的‘網紅’,我們試圖打造的‘網紅學院’,是設立在我們學院內的一個培訓專案,主要目標是培養善於透過網路直播手段達成營銷推廣、品牌傳播的職業化、專業化‘網紅’。”
正因為此,“網紅學院”的選拔物件被限定於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兩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這些學生透過此前的學習,已經積累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專業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個校企合作共建的訂單培養班,”簡玉剛說,該專案是校方和重慶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推進的,雙方於今年上半年達成協議,7月3日舉行簽約儀式,9月15日,在學校進行首批學員選拔宣講會,9月19日開班,9月20日開始正式的實訓。
在設想中,“網紅學院”的學生完成培訓後,可能會到合作方的企業或行業裡的其他專業公司去工作。“我們希望,這批學生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職業化、專業化的‘網紅’,並實現自己的夢想。”
據悉,在應屆生中設立類似訂單班,是該校業已推行多年的做法。以管理學院為例,305名2018屆市場營銷本科畢業生中,有57人參加了江小白訂單培養班、30人參加了三福百貨有限公司訂單培養班,62人參加了廣匯中汽西南汽車有限公司訂單培養班,合計149人。這種“量身定做”的培養方案,試圖複製出今後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正式進入該公司工作前就能夠上手,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這3個訂單班都有自己的稱謂,而第4個訂單班則選擇了“網紅學院”,這也為此後的巨大爭議埋下了伏筆。
“網紅學院”的課程安排很緊湊,從上午10點到12點,下午2點到5點,晚上還有2小時課程。
在簡玉剛的設想中,3個月的“網紅學院”包括三個階段,首先是“理論”的部分,主要由學校和企業派出的老師完成,讓學生知道“‘網紅’是什麼”;然後是“實戰”的部分,主要由行業裡的專業人士授課,讓學生知道“怎麼做‘網紅’”;最後是“提升”的部分,試圖讓學生能懂得“為什麼應該這麼做”,並在語言、禮儀、形體、基本功、職業道德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提升。
進行網上直播的“實戰”時,老師和學生並不會接受網友的打賞,但在教學中,會教會學生如何與網友互動。
他說,學校計劃組建20個基於行業的專業直播間,“每個直播間對應化妝品、服裝、茶藝、時尚飾品、珠寶等不同領域。”
“我們不是培養網路藝人,”他強調,學校會對整個的教學過程進行統一安排,“網紅學院”和其他“訂單班”一樣,“是專業實踐教學的一部分,我們沒有額外收學生一分錢,以後也不會收取。”
“以後取名需要考慮更周全”
引發此次軒然大波的重慶工程學院,是一所3年前剛從專科院校升為本科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其前身是2001年8月成立的重慶正大軟體專修學院。目前在校生已近15000人。
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張業平是參與學校創辦的元老之一。
“我們不能因循守舊,依著‘葫蘆’去‘畫瓢’,必須堅持創新發展,”張業平說,學院的發展最基本的方略就是產教結合。專業培養方案要請行業人才進行會診、教師隊伍要引入行業的高階技術人員、學生要進入行業進行實習實訓、學生的學習和就業都要強烈的行業導向,“總之一句話,我們必須根據行業的需求、行業的變化來培養學生,讓他們成為行業能夠用得上的人才。”
在教學上,學校也堅持先完成通識教育,再進行專業教育,最後進入訂單式的行業教育,“之所以這麼強調行業教育,是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在以後工作時所需要的技能。”
“這次‘網紅學院’雖然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但對校方來說,我們的本意是推出一個產教結合的具體抓手。”他表示,之所以辦“網紅學院”,就是呼應“網際網路+”行業的迅猛發展,“社會需要網路直播、市場營銷需要網路直播。”
他說,網路直播已經成為企業營銷傳播、品牌推廣的核心渠道之一,我們注意到,“網紅”作為網路直播的核心承載方式,已經超越主播的概念範疇,形成了一個網際網路經濟的新業態。
他用資料說話:2016年12月使用者規模達3.44億,佔網民總體的47.1%,月活躍使用者高達1億,使用者總數較2016年6月增長1932萬。在市場規模方面,網路直播的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約90億漲至2016年的約150億,增幅高達67%,預計到2020年將長成千億級大產業,生長空間巨大。
《2016中國電商紅人大資料報告》預計,2016年“網紅”電商產業產值接近58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伊利2015年全年營業額。今年9月,武漢市政府投資50億元建立中國第一座網紅小鎮。
基於這些資料,他認為,不必對“網紅”談之色變,“當代的大學生掌握網路傳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沒有壞處。我們所推出的課程,本身與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是直接相關的,即使學生以後選擇不從事與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專業相關的工作,這些技能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也有用處。”
張業平說,學校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專案,在學生志願的前提下,引導與行業直接相關聯的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參加專案專業培訓,構建學生系統化的網路直播、營銷推廣、品牌傳播、新媒體運營等專業能力。
張業平表示不會因為“網紅學院”帶來的紛爭而動搖產教結合的發展思路。此“學院”非彼“學院”,實質上就是一個校企合作的訂單班,類似做法的在職業教育領域比比皆是。“用術語講,也就是行業學院,或者跨專業虛擬學院,這也不少見。”
“今後我們在推出這樣的概念時,應該事先多吹吹風,明確界定我們的‘網紅’概念,消除一些誤解,避免部分人出現一聽說某個名字,就不問青紅皂白地加以當頭棒喝。”他說。
“另一個啟示是,今後在探索類似的校企合作辦學抓手時,對專案的取名應該更加謹慎,應該考慮社會的接受度,我們的初衷是對應‘網紅’這個行業,但社會上可能將其聯想到部分行走在灰色地帶的‘網紅’人員。”他說,“因此,以後在取名時需要考慮得更為周全。”
他表示,學校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對“網紅”、“主播”等行業過度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