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起抵制中國商品運動 印媒:不明智且幼稚

印度發起抵制中國商品運動 印媒:不明智且幼稚

  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上,印度客商在選購節能燈飾。

  【環球時報報道】自印度邊防部隊6月18日非法越界進入中國領土以來,中印雙方部隊在洞朗地區的對峙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其間,印度的執政黨和各類組織機構在印度多地發起了抵制中國製造運動。印度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了類似呼聲。有印度媒體稱,這場抵制運動在印度聲勢日益壯大,得到很多民眾和零售商的支援,大有“不把中國商品擠出本土市場不罷休”的架勢。據《印度時報》報道,在前些天印度的傳統節日兄妹節前夕,由於“愛國主義”流行,中國的很多小商品幾乎從印度市場上消失了,而印度本土生產的小商品銷量驟增。事實真的如此嗎?此舉對中國商家是否真的造成衝擊?

  抵制運動雷聲大雨點小

  位於浙江義烏的時峰燈飾有限公司的經理應戴駿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該公司對印度的出口佔總營收的30%-40%。過去兩個月其對印度的燈具出口依然穩定增長,也沒有從印度客戶中感受到任何不友好的態度。“對於燈飾製造商來說,印度10月底的排燈節是每年出口需求的旺季,今年我們公司來自印度的訂單和去年差不多,量也很大,目前貨都已經走完了。”應戴駿說。

  另一家位於杭州的裝飾品製造商銷售代表潘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公司近段時間發往印度的貨量和貨值均沒有出現明顯波動。實際上,由於印度下半年一系列節日即將到來,可能還有些許上升。

  談到未來可能由於抵制出現的銷量下降情況,應戴駿認為,現在公司的業務是全球化的,市場都是相通的,因此不需要過分擔心印度市場縮水。他強調,中國的小商品如燈具工藝精湛,“印度沒有這樣的技術和生產基地,根本做不出來。”潘先生也認為,“印度客戶比較傾向於廉價商品,印度進口公司和消費者放棄中國小商品的可能幾乎為零。”

  在印度從商多年的印客公司CEO吳順煌認為,印度普通民眾是很難辨別本土製造與中國製造的,因此抵制不會造成什麼大的影響,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其實印度發起對中國的抵制運動也不是第一次了。”吳順煌說,去年排燈節前夕,印度也曾發起抵制中國燈具和鞭炮運動,但收效甚微。與其說中國依賴印度,還不如說是印度的經濟高度依賴中國。抵制中國意味著印度需要用更多資源生產相同的商品,加重本國經濟負擔。

  四川金網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印業務負責人呂清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們暫時沒有受到影響,目前工廠的執行基本正常。因為我們的客戶主要是運營商,不是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金網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地區有工廠,主要生產數字化電視產品,並直接給印度運營商供貨。

  北京快樂茄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也表示,該公司旗下在印度非常流行的App茄子快傳(SHAREit)也沒有受到目前對峙局勢的影響。據快樂茄相關負責人介紹,茄子快傳目前在印度已有3億使用者,佔其全球10億使用者量的近1/3,它無須網路及流量便可在人與人之間快速分享手機中的資源內容,極大解決了印度使用者在資源獲取中遇到的困難。

  政府開始給中國企業找茬

  多家中國企業和商人都對《環球時報》表示,目前他們在印度的業務並未受到兩國關係緊張的太大影響,也沒有因為洞朗對峙而暫停業務或對商業計劃做出大的改動,但一部分業務面臨一點拖延或不便還是有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公民被拒絕入境或商務簽證被拒的頻率高了。

  班加羅爾華人商會秘書長鬍塗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最大的影響就是,最近幾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暴力事件引起很多在印中國公民對自身安全的擔憂。在印度,抵制中國產品的呼聲一直都有,但這次卻不同。“比如,去年排燈節僅僅是基於保護民族產業的角度提出抵制中國貨。而這次完全是因為政治目的而發起的抵制運動。這樣的抵制可能會對一些中國知名公司比如智慧手機制造商產生一定影響。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在印幫助中國企業落地的華商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OPPO和vivo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中國公司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市場活動會適當收縮。但目前抵制中國貨行為會被控制在有限範圍內。“莫迪政府很實際,這個時候國內輿論再漲起來不利於解決問題。”

  呂清勇表示,雖然目前工廠的執行基本正常,但是因為不穩定的局勢,部分員工擔憂生命安全,情緒波動還是有的。他說,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建立了微信群,時時提醒中國公民提高警惕,做好自我保護。

  此前的抵制運動更多隻是停留在印度社交媒體上的號召,《環球時報》記者身邊的印度人很少有人響應。不過,如果政府層面採取一些強制措施,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就有待觀察了。自上週以來,印度的中國企業特別是手機廠商,已經受到政府機構的一系列審查和質疑。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電子資訊部近期透露,該部正在集中精力設法保證印度的網路空間安全及網路基礎設施。該部已向20多個手機制造公司發函,要求各公司在8月28日之前提交有關產品的“安全及保安措施、設計、構架、規範及標準”。受到問詢的公司包括中國手機制造商小米、聯想、OPPO、vivo、金立等,也包括美國的蘋果和韓國的三星。此外,印度也開始對中國的科技公司“下手”。印度IT部門最高級別的官員稱,正在調查阿里巴巴旗下的UC瀏覽器,理由是印度當局懷疑UC瀏覽器竊取印度資料。如果發現竊取資料屬實,UC瀏覽器或將被印度封禁。

  據瞭解,2017年上半年,中國產品共遭遇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37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其中,印度共發起13起,成為對華髮起貿易調查最多的國家。

  超過80%的印度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中國商品

  印度媒體dailyO網站發表文章認為,抵制中國貨將重創愈益陷入病態的印度經濟。因為印度在很多行業並不具備傳統的生產優勢。報道稱,雖然與中國的關係緊張,但印度的手術裝置供應商仍在急切地等待下一批手術器具從中國運過來。

  2016年,中國對印度的出口總額為583.2 億美元,進口總額為117.6億美元,中國對印貿易順差達到465.6億美元。而中國對印度的出口只佔中國去年出口總額的約2.7%。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印互為發展中大國,且都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雙方經濟有著比較明顯的互補性和廣闊的合作前景。但印度歷來對本國市場實行貿易保護政策,頻繁對外國進口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在所有WTO成員中,印度是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對中國反傾銷立案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白明分析說,在中國向印度出口的產品結構中,與普通民眾相關的生活用品並非全部,機電、電器、機械、傢俱、玩具,甚至肥料、橡膠、玻璃等林林總總的產品,印度都對中國有比較明顯的依賴性。除此之外,印度基礎設施落後,中國很多基建公司都在印度擁有開發專案,這方面雙方擁有良好的合作前景。近年來,中國對印度的投資保持著快速的增長,不少中國企業包括華為、比亞迪、海爾等都已在印度投資生產,為當地帶來諸多就業機會。這種貿易格局是經濟全球化和資源全球配置的結果,是一種自然形成的良性產業佈局。白明認為,印度民眾做不到全面抵制中國產品,否則民眾生活和宏觀經濟都會遭受明顯的損失。

  印度西孟加拉邦新視野廣播聽眾俱樂部秘書長拉比· 桑卡爾·鮑蘇日前在媒體上撰文稱,印度個別商戶以照顧公眾情緒為名,公然在店鋪門口掛出“不出售中國商品”的標牌,但普羅大眾卻並未積極參與其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某些人用來發送“抵制中國商品”資訊的手機卻是“中國製造”。這是一個不明智且幼稚的呼籲,如此抵制絕不可能取得成功。拉比表示,近年來,中國商品在印度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印度民調公司“LocalCircles”近日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印度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中國商品,因為“他們認為中國商品更便宜,印度商品太貴了”。他認為,正如中國成語“自掘墳墓”所言,抵制中國商品只會對印度經濟造成更大的傷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60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發起抵制中國商品運動 印媒:不明智且幼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