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小時候活潑開朗,怎麼年齡越大越膽小,甚至變得自卑。尤其到了上學的時候,學校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別的小朋友都踴躍報名,而自己孩子卻永遠躲在後面。
看到寶寶擔心受怕的樣子,家長們更是又氣又心疼。其實小孩的性格養成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而且有研究表明,容易自卑的孩子多半跟父親的一下行為有關,當爹的趕緊改了吧!
第一,愛說“大話”
通常情況下爸爸都是家裡的頂樑柱,特別是有些父親喜歡在孩子面前樹立“高大”形象,變得愛說大話,甚至什麼事都包攬下來。但每個人的能力有限,再優秀的爸爸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寶寶小的時候可能會崇拜這樣的父親,但長大後參與的事情多了,懂的道理也多了,如果爸爸包攬卻沒有完成,小孩就會覺得爸爸是在吹牛。
另外還有些家長不僅喜歡在家裡面說“大話”,在外面也同樣如此,如果這些“牛”吹出去又沒實現,那更會讓孩子在小夥伴跟前“沒面子”,或者感到羞愧。久而久之,就很容易讓他們變得不自信,還可能也學會了吹牛。
第二,言而無信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大多數父親哭的孩子總是喜歡用《許諾》。例如,“寶貝不哭,爸爸這個週末會帶你去遊樂園。”。然而,事實上,有些父親只是用這樣的承諾來哄孩子。他們根本不在乎。他們甚至忘了在約定的日期向孩子們保證。一次或兩次都可以,但更多的時候會讓孩子覺得父親不可信、不可靠,也不會對他有任何期望,所以很容易養成自卑複雜的性格。
第三,不承認孩子的好
很多家庭都是媽媽帶孩子,爸爸出去工作,本來小孩就缺失父親的陪伴,因此更渴望得到他們的認同。而有些寶爸對小孩要求高,他們可能只是想激勵孩子,如果孩子做得好,就鞭策他們,如果做得不好,就指責他們。
但小孩子的心思都很單純,適當的鼓勵才更有利於他們成長。如果一直不承認小孩的優秀,認為那是他們應該做得,就很容易打擊寶寶的自信心,讓他們做事失去動力,從而變得越來越自卑。
所以,無論爸爸還是媽媽都不要總之指責自己的小孩,當孩子做得好時,積極鼓勵不一定是壞事。另外,如果小孩遇到困難,希望家長能跟他們共同面對,引導寶寶如何去解決,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不管是自卑的孩子,還是正常的小孩,內心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和接受。當你發現自家寶寶害怕面對什麼,千萬不要強逼,還是要循序漸漸的幫他們走出來。還有,如果家長有以上說到的這些行為,最好儘快改正,否則對小孩的影響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