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量子力學、經典力學、航空與航天、科學哲學、《論語》導讀……這些是五年級小學生陳明明(化名)在復旦大學旁聽的課程。
除了旁聽,陳明明還積極與任課教師互動,甚至提出比較專業的問題。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自己更喜歡大學校園,可以聽各種課程,對於未來做什麼職業,還沒具體的規劃,但希望自己能看更多的書。
孩子:“成為一個科學家也很好的”
上學期,陳明明就在復旦大學旁聽了。
最近,復旦校園媒體釋出的一則微信讓他走紅復旦。在這則微信裡,他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互加微信。
陳明明和復旦中文系駱玉明教授互加微信。本文圖片均為 “復旦人週報”公眾號 圖
對自己的意外走紅,陳明明有些害羞,希望可以低調一些。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最近走在路上偶爾會有人和他打招呼,還有人見到他會拍照發朋友圈,甚至有學生加他微信。
大二學生夏克拉也發了一則關於陳明明的朋友圈:週二晚上《身邊的基因科學》課堂上,她發現這個10歲的同學睡著了,“先趴著,後仰著頭張著嘴,非常可愛”。
這次“睡著事件”讓陳明明覺得很抱歉。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馬上要參加航模比賽,下午訓練得比較久,晚上聽課時很困。當晚,他熬到課間十分鐘,想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沒想到自己睡太沉,一直到第二節課結束才被旁邊的姐姐叫醒。下課後,他上講臺向老師道歉,老師沒有責怪他,還告訴他要注意休息,才能更高效率上課。
夏克拉說,上學期她還和陳明明一起上了“《論語》導讀”。他每次聽課都很認真,幾乎每節課後都會上去問老師問題,老師常常看到他會開心地笑一下。在她看來,陳明明又要上自己的課,又要私下補課,還要來這邊聽課,雖然說他很享受這個過程,但有時候未免會有些累。
陳明明媽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陳明明週一和週五在復旦聽課,週二和週四上午回到學校讀書,週二和週四下午參加航模訓練,週三和週末上專門的物理數學課,週末還會參加一些其他講座。
陳明明說,自己累並快樂著。“我和他們(小學同學)聊的就是遊戲,但我也不是很喜歡遊戲。大家都會玩《王者榮耀》,但是那有什麼好玩的。我總共玩過十局,被同學拉去玩的。”陳明明說,現在他會和小學同學在桌子上玩“鬥筆”,看誰先把別人的筆打下去。筆要好,筆打的位置很關鍵。
他更喜歡大學校園,可以聽各種課程,還能逗復旦的貓,看同濟的小龍蝦。“我喜歡這樣的生態環境。”陳明明說,他更向往自由的生活。對於未來做什麼職業,還沒具體的規劃,但希望自己能看更多的書。
“成為一個科學家也很好的。”他笑著說。
母親:“只要他健康成長就好”
“文史科普類都愛看,物理書看得比較多,《尋找薛定諤的貓》《魔鬼出沒的時間》《愛因斯坦的聖經》之類的……”陳明明媽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陳明明很愛看書。
她說,在陳明明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帶他看繪本、紀錄片和有意義的小眾電影。好奇心驅動他學習更多的東西,父母也引導他在書本中找尋答案。他小學一年級開始看《環球科學》《Newton科學世界》《美國國家地理》等雜誌,從三年級至今,年均閱讀量約有一千萬字。
“雜七雜八的書可能看得比較多,但是專業類的書淺嘗即止,畢竟是一個小孩,現階段維持興趣比深究更有意義。”陳明明媽媽說,目前他對物理特別著迷,從閱讀科普書發展到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因此才會選擇聽講《量子力學》等物理課。
陳明明媽媽說,2016年11月,陳明明跟隨他們夫妻從廣東回到上海。在這之前,他就讀於雙語小學,英文水平不錯,平時會看《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唐頓莊園》等英美劇。這學期他決定旁聽復旦大學全英文授課的《量子力學》,但由於知識比較專業,已經遠超出科普範疇,涉及到計算的內容他還理解不了,有大量專業英文詞彙也聽不太懂,所以已經決定放棄旁聽。
關於兒子如何選擇旁聽的課程,她透露,自己會預先從課程表中挑選出一些課程,主要依據課程人數、課程名稱來判斷專業性強不強,以及是不是兒子感興趣的方向。經過她的第一輪篩選後,陳明明再選出自己想聽的課程。
陳明明的小本子上記錄著聽過的課和授課教師的簽名。
陳明明傾向於選擇“認識”的老師。從2016年2月開始,他經常去各種博物館、參加各類科學講座和活動。因為積極提問和互動,他還和不少專家學者加了微信。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墨子沙龍、self講壇、文匯講壇、上海科協在科學會堂舉辦的一些講座,我們都是經常出席的。所以進入大學課堂聽講,對他來說沒那麼困難,因為已經見過很多教授了。不斷接觸的過程中,他也學會和學者們交流的方式。他明白學者治學嚴謹求實,對一個孩子的問題,也能認真回答。”陳明明媽媽同時強調,她的兒子不是一個所謂的“神童”,只是喜歡讀書,對很多事物都好奇。
她認為,小學是應該多聽、多看、多讀的階段,正好上海有這麼好的教育平臺,“去大學旁聽,也是為了滿足他對各學科的好奇,而且可以和學者們近距離交流,很多爸爸媽媽回答不了的問題,他們會引導他進一步去思考和研究。”
她希望陳明明自己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做他喜歡做的事情。“他現在喜歡科學,能往科研的道路上發展當然是好的。”陳明明媽媽說,“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想當科學家。這要靠他不斷努力了,並不是聽聽課看看書就能達到的。”
“如果他有一天厭學了呢?”記者問。
“那也沒關係呀,只要他健康成長就好了。”
責任編輯:初曉慧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