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又被稱為原子能,可以利用可控核反應堆獲取動力、熱量和電能,在裂變材料受人為控制狀態下發生核裂變時,它們可以以熱的形式被釋放,釋放出的熱量被用以驅動蒸汽機。各國海軍中目前服役的大部分航母和潛艇都是以核能作為動力的。
核武器問世後一躍成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境內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更是讓世界各國認識到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美國和蘇聯陣營的不同讓蘇聯在看到美國的核武器之後不甘落後,為了獲得能夠匹敵美國的軍事實力,蘇聯也緊隨其後研製出能投放核武器的圖-95轟炸機,不過圖-95轟炸機在起飛前需要用大量的時間來加註燃料。但是如果飛機用核動力來驅動的話,將會解決這一缺陷,因為核動力戰略轟炸機在航程上不會受到限制,它可以在不加常規燃油的情況下執行飛行任務。
於是蘇聯專家在圖-95的基礎上,成功研製出了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架核動力戰略轟炸機——圖-119轟炸機。該轟炸機長46.17米,高12.5米,翼展50.04米,採用了4臺H K—14 A型核動力渦槳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800公里。
不過受到科技水平和核反應堆技術的限制,圖-119戰略轟炸機既沒有辦法攜帶龐大反應堆和防護裝置,也無法讓安全效能得到保障。該轟炸機的防禦能力很差,因此,在飛行過程中就像一個移動的核彈,一旦被擊落,裡面所攜帶的核燃料就會發生洩露,將會給國家造成大面積核汙染,給人類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所以沒有任何國家敢輕易發動攻擊,即便是美國也不敢擊落。值得一提的是,相關研究證實核動力轟炸機續航能力十分優秀,一次可繞地球飛行80圈。
當時只有蘇聯擁有了研究該型轟炸機的技術,如果該戰機投入戰場,強大的續航能力可以保證蘇聯實現24個小時全天候作戰。但是由於造價昂貴,而且蘇聯經濟下滑,軍費緊縮,僅有的資金無法實現對該轟炸機的量產,所以這一計劃被迫終止。60年代中期,新型洲際導彈出現後,該專案被全部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