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夏賓)中共十九大報告處處有新提法新亮點,其中“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表述備受關注。
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28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P在北京表示,瞄準“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著力解決上述矛盾,將延續中國經濟發展空間,帶去經濟增長機會。當天,蔡P出席“SAIF(上海高階金融學院)金融論壇・北京站”活動時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解讀十九大報告之“新”。
蔡P表示,中國發展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同樣的經濟發展階段,西方國家所花時間較中國長很多,中國集中、快速發展必然產生不平衡,“但看到不平衡並走向平衡就會給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例如,中國東中西部的發展差距,在沿海地區勞動成本提高和國家政策支援下,部分產業開始向中部、西部轉移,並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可透過補齊社會短板,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亦有利於經濟發展。
蔡P解釋:“比如說加強教育,可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人口素質,再比如農民工市民化,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這也能穩定勞動力供給,培育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國內的消費需求,為經濟發展贏得了新的需求空間。”
新提法還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蔡P表示,“跨越關口”是該新提法的關鍵。當前中國處在一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結構最佳化、增長動力轉換的攻關期,要達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必須跨越關口,需實現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增長動力變革,最終構建一個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此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也是首次出現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蔡P指出,全要素生產率與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以及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直接相關。“它既是我們創新的一種度量,也是創新的一種手段。”
蔡P表示,透過戶籍制度改革挖掘人口潛力以釋放紅利,同時積極利用新技術,合理處置殭屍企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將促進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