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蘇子後
如何觀察出孩子是否存在自卑心理?除了從言行舉止上得知,其實還可以從簡單的吃飯習慣中體現出來。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自卑孩子往往有三種吃飯習慣
1、不會主動評價食物的好壞
一般而言,孩子在吃東西的時候,都會主動評價喜歡吃什麼,不愛吃什麼。
從這些話語中家長可以很清晰的明白其喜好,但是自卑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只是因為害羞,不會主動地提出要求;二是過度敏感,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他。
他們常常思考一旦對食物的評價不符合父母期望,很有可能惹父母不開心,這種結果常常會讓他情緒低落。
因此當孩子在吃飯時,不去主動表達自己的喜好,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不一定是懂事,能夠體會父母的辛苦,吃飯不挑食,也有可能是內心自卑的體現。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進行溝通,觀察其表情變化,是輕鬆還是緊張,通常來講,正常的孩子是不會對評價特別在意的。
2、什麼吃的都要父母準備好
孩子成長到一個階段後,會逐漸養成獨立意識。在正常孩子家庭中,父母會刻意地培養他獨立地去幹一件事,比如在吃飯方面,孩子會主動地擺碗筷,收盤子,洗碗等等。
但自卑的孩子常常是沒有主見的,幹什麼都喜歡依賴爸爸媽媽,有的依賴性強的,不僅吃飯需要父母全部準備好,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希望父母代勞。
3、不敢輕易嘗試新的食物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孩子對新鮮的事物都是充滿著好奇心的。
孩子主動追求知識,追求新的事物是一種自然的心理,那是他積累豐富知識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
所以在面對父母製作好的新菜餚時,正常的孩子都會很開心去嘗試新的口味,但往往很多自卑的孩子就不敢去探索新的食物,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適圈內,不願意去面對新鮮的事物。
什麼樣的家庭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呢?
以下幾種家庭,往往比較容易養出自卑娃:
1、過度勤儉的家庭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傳統美德,但是如果家庭過度節儉,孩子無形中就被灌輸了一種窮的觀念,從而導致其心理上的自卑。
畢竟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攀比心,當其他小朋友擁有玩具時,自己卻沒有,久而久之,孩子內心就會養成一種自卑的觀念。
2、喜歡批評孩子的家庭
在家庭中,如果家長對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以批評和責罵的方式進行處理,從來不給予肯定和鼓勵,還總是將他和別人進行比較。
那麼孩子在這種嚴格的家庭氛圍中就會感覺自己各方面能力多有不足,慢慢失去信心,進而變得越來越自卑內向。
3、有家庭暴力的家庭
父母是孩子從小的榜樣,家庭安康,孩子才會開心,但如果他總是浸泡在經常有吵鬧,戰爭的氛圍中,其幼小的心靈將被帶來難以癒合的創傷。
4、家長過於強勢的家庭
家長如果總愛干涉孩子的選擇,總以自己的的想法來要求他去做事情,那麼孩子就感覺自己什麼事情都幹不好,沒有主意,以至不會去做決定,總是依賴父母。
如何開導有自卑心理的孩子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心智成熟,會形成自我獨立的人格,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什麼時候幹什麼。
所以父母在教導孩子時候,最好按照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進行適當的指導,讓其獨立去完成。
2、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
孩子的自卑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自己的眼界窄小,和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時,自己的知識有限,參與不到話題裡,就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因此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其眼界對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效的。
3、教孩子揚長避短,學會心理補償
阿德勒的“自卑和心理補償”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
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移位”,即克服生理缺陷或心理自卑,發展其他方面長處以及優勢,從而趕上或超過他人。
在面對孩子的自卑心理時,家長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勢,為他們提供機會和條件來施展才華,這樣孩子就可以將其作為補償目標,在前進的道路上獲得自信心,就能把自卑轉化為一種奮發圖強的動力。
4、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孔德榮認為,父母與孩子之間,孩子既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間,又能和父母以民主的方式相處。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家長應關心、體諒,而不是冷嘲熱諷,棍棒相加。這樣,孩子才會排解消極情緒,越來越自信。
結語:孩子自卑不是小的事情,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既然可以從吃飯習慣中體現出,那麼也可以從其它方面透露出,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觀察並且呵護他們,讓孩子的自卑心理消滅在萌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