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10月2日電 (記者 王婧)第14屆世界武術錦標賽正在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首府喀山市進行,有不少非亞裔選手在武術套路比賽中完成高難度動作令人歎服,但能站上領獎臺的並不多見。有武術界人士指出,外國選手的問題主要在於“有形無神”,尚未悟到武術的內涵。
本屆比賽共有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900餘名選手參賽,其中身穿武術套路服裝非亞裔面孔奪人眼球。他們大多透過中國香港影星成龍(Jackie Chan)的動作電影與武術結緣,多年來保持著習練武術的熱情。
外國武術選手與第14屆武術世錦賽吉祥物合影。 王婧 攝
記者在熱身場看到,外國選手熱身時練習的動作難度、規格很高,騰空飛腳之類的動作“起如猿”“落如鵲”。身為中國國家武術套路隊教練的嚴平表示,近些年來,外國選手進步非常大,但是“還缺點味道”。
今天的武術套路來源於明朝時期一些專門家演繹出的攻防招法,當時武術走向民間,出現了眾多槍家、棍家、刀家、拳家等,形成不同武術流派。因此,武術套路本身蘊含著攻防含義。
根據武術套路的評分規則,10分的滿分中難度分2分,動作規格5分,演練水平3分。在選手不失誤的情況下,決定選手最終得分高低的因素主要是演練水平,看誰能夠將動作的內涵表達得更好。
嚴平告訴記者:“武術套路不是僅僅展示肢體美、肌肉美、造型美,而是需要結合武術的身法、步法變化,結合攻防意識。”他一邊做出擺臂和招架的動作,一邊說:“一個擺臂,一個招架,力點打在哪,這就體現攻防意識,選手練習時需要想象對打的場景。這種東西靠內在體會,不是機械地做動作。很多外國選手身體素質非常好,但是表現的完全是肢體動作。”
武術套路作為競技體育專案雖然一度追求動作難度,在發展過程中走了些彎路,但文化內涵始終是武術套路區別於體操的關鍵所在。
武術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一些外國人利用業餘時間習練武術,還有些人投身到武術推廣中。但武術內涵的深奧,它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成為習練者常遇到的瓶頸。即便是從小習武的中國運動員,能夠在職業生涯中有所領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母語非漢語,本身就具有文化差異的外國人。
國際武術聯合會執行副主席吳廷貴表示,西方運動員學習套路確實很難,僅動作內涵就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理解,如果沒有好教練就更難學到精髓。相比之下,亞洲人更容易接受和學習武術套路。“我認為武術是文化載體,也是一種語言。要將武術全球化,我們還需要‘跳出盒子’審視,和其他運動專案比較,思考我們在哪裡有不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