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15個熱點一二線城市9月份房價全部下跌或持平,包括三四線樓市雖然房價絕對價格沒有跌,但是漲幅已經連續2個月出現回落。北京繼續領跌全國,深圳房價更是連續12個月下跌!
自去年10月開始的調控進行1年了,總體看各地緊緊圍繞房子是住的這一基本屬性,因地制宜的開展調控措施。房地產降溫明顯,房價下跌城市越來越多,訊號越來越明確。而三四線城市很可能也會步入調控隊伍。
由於今年採取了因城施策的辦法,三四線在去庫存的同時,房價也是一飛沖天。似乎把以前沒漲的一口氣補回來。當然這和一二線限制購房有關,資金從熱點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轉移,用強行漲價的方式去庫存。
不過隨著庫存越來越低,任務已經接近圓滿。不少三四線城市也開始調控,這就給人們一個訊號,明年可能全國多數城市都將調控。可以說炒房在未來是行不通的,今日已經不同往日,靠炒房發財的道路已經被堵死。
主流媒體的通訊報道里,不斷釋放著這一年的就業形勢。並從十多個“二線城市”(武漢、南京、成都、長沙、西安等)相繼出臺的應屆生就業優惠政策裡,看到“新時代”就業的大好氣象。媒體賦予這種潮流一種較為利好的局面:“搶人大戰”。“二線城市們”開始放出求賢若渴的訊號,政策著力點也放在畢業生最為關心的戶口、住房、創業扶持等多種實際需求上,“零門檻”落戶、購房租房優惠、現金補助等措施基本成為“標配”。
在這種樂觀主義氣氛繚繞的境遇裡,很多畢業生自然會樂觀起來。實際上,媒體的報道里並未將就業的實情說完,就業的形勢一片大好,但前提是“就業者”自身素質也要跟上,要不然一切都是空談。就業這種事情,從來都是講究匹配的,“就業難”與“就業易”的講法,說到底只是社會層面上的講法,對於個人而言從來都是談自身素質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馬太效應”會在人力市場裡成為一種通用的法則。任何個體,一旦在某一方面(能力、金錢、名譽、地位)獲得成就和進步,就會獲得更多成功和進步的機會。可以說,“馬太效應”對於領先者來說是一種優勢積累計,強者隨著積累優勢,將會有更多機會變得更強,而弱者將被拉開更大的距離。
這一點,同樣在“就業條件”上也比較適用,越是優秀的人,越會得到更好的“就業條件”。反過來講,既然“就業條件”那麼優厚,自然就會對就業者自身提出更高要求。政策再好,也是相對“能力”和“素質”而言的。對於,就業者而言,永遠要關注“自身建設”才能走的更遠,單靠盲目的樂觀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競爭的機會。
平日裡,我們總是被“逆襲”的英雄鼓舞,是因為英雄的故事本身曲折且少見,傳播起來更為有利。實際上,絕大多數成功者都是“從成功走向更成功”,“從能力走向更有能力”,“從優厚待遇走向更優厚待遇”。不過,對於常人而言,失敗者居多,大抵就更青睞失敗者逆襲的故事。但事實上,這是一種大眾傳播的偏差。
所以,在看到二線城市“搶人大戰”的報道時,對於一個大學畢業生而言,首先別急著看優厚待遇。更進一步講,搞清楚自己能幹什麼,再去博弈那些優厚的條件也不晚。否則在一個人力競爭相對自由的市場裡,終將迷失自己的方向。
實際上,每一年都會有就業的相關報道,不管是“就業難”,還是二線城市“搶人大戰”。談的都是一個整體概念下的現象,對於個人而言,實際上並不會受到太多影響。有能力者,從來不會有就業難的情況,無能力者才會搶著坐“就業易”的順風車。
不過,從實際情況而言,根本就不存在就業“順風車”一說。那些真正的強者,只會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成長起來,而那些只看政策不建設自己的弱者,終究會被大環境淘汰。說到底,就業是一個長期的迴圈,就算開始能得到的“優待”也不等於永遠可以佔有,盲目樂觀只會葬送自己的未來。
所以,對於那些總把就業政策和行業熱度掛嘴邊的人,實際上到頭來並不會有太多好結果。這也導致,絕大多數人在畢業後都會重新選擇行業方向的一個重要原因。坦白而言,大凡人類生活中需要的行業,自然需要相應的人才去工作生產,那種簡單將行業分為熱門或冷門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就是為坐“就業的順風車”而作出的偷懶邏輯。
但實際上,對於個人而言,就是“有沒有”能力勝任和“有沒有”興趣去工作而已,至於容不容易就業,個體根本毫無改變的力量。唯一能做的就是建設自己,然後擁有更多資源,大概這才是一種良性的就業邏輯。
於此。對於二線城市“搶人大戰”,大學畢業生更應該瞭解沒有說完的後半句:“我們有瓷器(好資源),你們有沒有金剛鑽(好能力)”。如果,只是看到前半句就開始興奮:“自己有著落”。大抵在就業的“第一站”總會被打的“鼻青臉腫”。
真正的樂觀主義,是胸有成竹後的一種坦然自若。而非盲目樂觀裡的“只看”政策和熱度的僥倖心理。所以,從個體角度出發而言,從來沒有就業容易的時候,尤其想要得到優厚待遇的時候,對個體的要求總會很苛刻,坦白而言,這是一種常識。
(2017-10-19)
據智聯等有關資料顯示,2017年應屆畢業生希望在二線城市就業的比例達到37.5%,已經遠遠高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根據2017年一季度人才淨流入排名,杭州排名最高,武漢排第三,成都排第七,高出北京0.5個百分點。這和二線城市為了吸引人才各顯神通紛紛出臺房產戶口等利好政策緊密關聯。(新浪財經頭條號:網評)
杭州宣佈人才引進人員落戶,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含本科)以上學歷(45週歲以下)人員均可申請(社保滿1年),所以只要你符合條件,落戶杭州真的一點都不難。另外為新引進到杭州工作符合條件的應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員和歸國留學人員發放生活補貼2-3萬元。
武漢最新(10月16日)實施的落戶新政,博士、碩士畢業生不受年齡限制,普通高校本科學歷由年齡不滿35週歲放寬至不滿40週歲;普通高校專科學歷、非普通高校本科學歷由年齡不滿30週歲,放寬至年齡不滿40週歲。其次,取消擇業期限制條件。
成都宣佈“蓉漂計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給每一位外地人才提供7天免費入住青年驛站;同時,給到成都工作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住由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滿5年後可申請按入住時的市場價格購買。
重慶宣佈部分外來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可申請登記常住戶口,重慶市引進的專家、學者、留學回國人員以及在我市就業的專科或初級專業技術職稱以上人員;受到省(部)級以上表彰的先進個人、勞動模範;受到重慶市各級人民政府表彰並獲得優秀稱號的農民工。
長沙宣佈人才不限購房計劃,在長沙工作、具有專科以上學歷或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首套購房不受戶籍、個稅和社儲存繳的限制。你只要有專科(或者技師)以上學歷,即便沒有長沙戶籍,稍加努力就可以獲得在長沙買房的資格。
合肥宣佈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等,可以自主選擇落戶地直接辦理。在合肥市就業的普通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等,可以在就業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南京釋出《人才安居辦法》面向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和園區內新就業人員。符合條件的人才,可以分別享受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賃住房、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五種待遇。
資料顯示,從2001年開始,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一路上升。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114萬,到2017年的16年間,畢業生人數增長了681萬。根據相關機構預測,2018屆畢業生人數可能超過810萬。
二線城市是否能留住人才,至今還待觀察。不少由二線城市逆流到北京的大學畢業生,集中在網際網路、傳媒和金融行業,在二線城市比較難找到位置。
二線城市想要留人,更關鍵的還是要提高自己在核心產業上的競爭力。可以說二線城市產業基礎並不完善,和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上,在一線城市工作不僅僅是打工賺錢那麼簡單,工作中看到的、學到的理念、技能都是最新的,甚至是超前的,人始終處在一種不斷提高自己的狀態。
對於優秀人才來說,房子、戶口和幾萬塊錢的補貼都不是關鍵,他們更期待的是發展空間。產業聚集,發展環境,未來空間,除了硬實力,要想真正吸引留住各方英才,二線城市管理者還需要在這些軟實力方面多做工作。
(2017-10-21)
10月11日,武漢釋出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收入新政。在全國率先出臺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本科生5萬元、碩士6萬元、博士8萬元;憑畢業證就可落戶、購房租房可打八折。
這則訊息公佈後迅速傳播發酵,網友一片叫好,大家一致評論說:“再見北上廣,我要去武漢了”。為留住人才,武漢頗有拼命三郎的姿態。這也引起了不少人對西安人才新政的看法,並與其進行比較。
①
副一線城市發力
近年來,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瀋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等15個城市被集體評為新一線城市,僅次於北上廣深。
在“逃離北上廣”潮流興起時,這些新一線城市就卯足了勁,為了留下人才智計百出,從戶籍、薪資、住房等關鍵吸引力方面下足功夫。如下:
成都:只要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年齡在45週歲及以下,就能憑畢業證辦理落戶手續。
長沙:對新落戶並在長沙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南京:符合條件的六類人才,可以分別享受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賃住房、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五種待遇。南京給予每月最少600元的租房補貼,最大可提供150㎡的共有產權房。
從中不難看出,各地多在薪資和住房方面作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突破口。這對於西安等地來說,既帶來了壓力,也提供了可借鑑之處。
②
西安的舉動
更需要人才的西安,目前正在全國多所高校巡迴舉行人才招聘會。2017年上半年,西安在吸納各類人才方面,已經開始了“史上最寬鬆政策”:
首先,最令人振奮的應是2017年的“落戶新政”:
3月1日,西安市戶籍准入政策做出重大調整,放寬了對全日制普通大中專院校學生集體戶口遷移、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國民教育同等學歷和留學回國人員,高階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進落戶。
學生集體戶有住所就可遷移。3月1日起,戶口在本市全日制普通大中專院校學生集體戶的在校大中專學生,在本市市區擁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進行市內遷移,材料齊全的,由遷入地派出所戶籍民警當場辦結。
沒有合法固定住所的,畢業後派遣到本市市區用人單位的,根據本人意願遷往本市市區用人單位集體戶或負責其檔案託管的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集體戶。
學歷落戶。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國民教育同等學歷、本科畢業45歲以下,留學回國人員45週歲(含45週歲)以下;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設年齡限制,無論是否在就業擇業期內,願意在西安市市區就業、創業並定居生活的,均可辦理落戶。
關於人才引進落戶、單位集體戶口、長期就業有房人員落戶等7種情況,可參見《“6·28”之後,先落戶後買房?七類人西安落戶解讀》一文。以上通道,非本地戶籍人士可以落戶西安,此舉大大吸引了不少高學歷人才選擇落戶長居西安。
此外,設立了人才公寓、大學生公租房,緩解解決各類人才住房問題:
今年四月,經西安市政府研究決定,為鼓勵新畢業大學生留市工作、創業,將安排部分公租房,作為支援新畢業大學生安居試點專案。2017年,西安市大學生安居試點套數不少於12000套。
3年內普通高校新畢業大學生或5年內985、211院校新畢業大學生,免於資格稽核。普通高校給予1年租住過渡期;985、211院校給予2年租住過渡期。過渡期內,租金標準執行廉租住房租金為2.89元/㎡。新畢業大學生持本人身份證、畢業證到公租房專案現場直接辦理分配入住手續。
5月8日,西安市政府正式釋出《西安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
從目標要求、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獎勵激勵、服務保障等5個方面,提出23條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實施“5531”計劃,五年預計投入38億元,引才育才100萬名左右。5年內引進和培養國內外在西安創辦企業或實施成果產業化的A類人才50名、B類人才300名、C類人才1000名;引進D類人才10萬名(其中“雙創”人員不少於2萬名)、E類人才80萬名;海外人才5萬名。新建人才平臺和載體100個以上;引進優秀創業團隊和創新團隊1000個以上。
A類人才包括國內外頂尖人才,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B類人才為國家級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重點學科、工程實驗室學術技術帶頭人等;C類人才為地方級領軍人才,包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全國模範教師等;D類人才包括在世界500強、行業20強企業中擔任中層及以上職務的高階管理、高階技術人才,被西安用人單位聘用並給予年薪30萬元以上待遇的人員等;E類人才包括具有碩士、學士學位,中級職稱、技師等相應職級的人員。
免費提供引進落戶、創辦企業、兌現政策、社保醫療教育等服務,A類人才可免租入住180㎡左右的住房,在西安市工作居住滿5年並取得本市戶籍,且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政府將房產證辦理到A類人才本人名下後,產權贈與個人;B類人才可申請領取總額70萬元的購房補貼,5年內按年度核發;C類人才可申請領取3500元/月的租房補貼,最高可補貼5年;D類人才可申請領取1000元/月的租房補貼,最高可補貼3年;E類人才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並優先予以保障。
對A、B、C、D類人才,實行優質生活服務“綠卡通”制度,在醫療、子女就學、落戶等方面實現“一卡在手、處處綠燈”,高層次引進人才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學校、幼兒園的,按相關法規政策予以優先照顧,簡化辦理入學、轉學相關手續。參加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從3月1日人才新政、戶籍新政實施以來,西安共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12人,國家級領軍人才30人,地方級領軍人才101人,有11萬大學生新增落戶,人才淨流入全國排名第四。在2017年一份海外留學人士回國就業創業城市排行榜中,西安吸引力排北上廣之後,居全國第八。
③
體量和格局才是關鍵
由戶籍制度、大學生公租房等政策來看,西安絕對是誠心誠意想要留下畢業大學生,參與大西安建設,畢竟“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城市發展離不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
在經濟新常態下,城市發展尤其需要激發新活力,打造新動能,讓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從而形成新的增長點。顯然,具有高學歷且無所畏懼、不被拘束的高校畢業生,是承載城市夢想的最佳載體。
而像西安、成都、鄭州、包括武漢等這些新一線城市到底怎麼樣才能留住人才?筆者認為:簡單的便捷落戶、薪酬標準、福利制度對心懷世界的年輕人來說,並非魅力滿滿。
筆者曾和許多流連北上廣深的朋友交流,他們一方面焦慮急切著吶喊“逃離北上廣”,令一方面卻又彷彿上癮般逃離不開、割捨不了。
他們說:更喜歡一種包容永珍的城市態度,也更喜歡一種雖然無比冷漠但卻精神獨立的生活狀態。而這種生活狀態則具體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包括交通、就業、制度、薪酬等等,乃至於商場、治安、生活習慣、城市風格等細節方面。
因此,一座城市的體量和格局才是關鍵。
當前,西安正處在歷史上機遇最多的黃金髮展時期,在大西安建設的宏偉藍圖下,要讓更多人才留得住、留得快、留得好,不僅在於戶籍政策、公租房優惠等方面,更關鍵的是讓西安在短時期內產生與之相匹配的格局和體量,這才是升級大西安、與武漢等副一線城市比拼的法寶。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silence”:西安的房價漲了多少,還是能定居的地方嗎?
網友“→ →”:別鬧,企業會外逃,國企可完全不受地方限制,適得其反成空城了
(2017-10-17)
從“就業難”到“香餑餑”大學生突然搶手原因何在
近年來,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逐年增加,“就業難”之呼不絕於耳。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795萬人,比2016年又多出30萬人。沒想到,就在這一年,落戶口、發補助、買房優惠、個稅減免……全國多個城市向大學畢業生丟擲了政策大禮包,暢快改寫了以往“就業難”與“用工荒”並存的尷尬局面。這場新型人才爭奪戰的背後,折射了哪些社會變化?
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
武漢宣佈,要為大學畢業生制定最低年薪制,並保障其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房;成都發布“蓉漂計劃”,推行先落戶後就業制度;長沙發布“人才新政22條”,宣佈畢業生買房不限購;西安五年投入38億元,引才育才100萬人……今年暑期以來,十幾個省會和重點城市密集放出攬才“大招”,出臺了各種針對大學畢業生的優厚引才政策。新一輪人才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不難發現,與以往對院士、國家千人、國家萬人、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高階人才的爭奪不同,這輪“搶人大戰”的顯著特點是大家都想搶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這輪“搶人大戰”,也暢快改寫了以往常年上演的“用工荒”與“就業難”並存的尷尬局面。彷彿一夜之間,大學生就從“就業難”變成了“香餑餑”。這場新型人才爭奪戰的背後,折射了哪些社會變化?
“多個城市開啟搶大學畢業生的‘搶人大戰’,這其實直接體現了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標誌著城市步入高維競爭階段,已經超越單純的技術、資源和市場競爭,日益演變為人才資源競爭。”武漢工程大學人才資源開發研究所所長桂昭明這樣認為。
“在快速崛起的中國,過去‘用工荒’與‘就業難’並存,折射了我們發展方式的簡單粗放,在資源密集、勞動力密集的階段,的確不需要太多大學畢業生。”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指出,“對大學生的需求,說明了我們的經濟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中國製造’開始向‘中國智造’轉變,對勞動者的素質自然要有更高要求,也預示著中國已開始從‘人口紅利’要效益,轉向從‘人才紅利’要效益,高學歷、高收入、高技術等將成為就業市場的主流趨勢。”
教育改革的成果顯現
“大學生是優質的勞動力資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學生‘就業難’是不正常的。”吳江說,“這說明了發展的質量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有經濟發展的動能轉換,這三者結合起來,成果必然會集中體現在大學畢業生身上。”吳江說,在人工智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今天,我們必然要迎來一個機器換人的時代。但要看到,機器所替換的是一般勞動力,隨之而來的是對創造機器、製造機器、操縱機器的人的需求。我們需要的是更多智慧型的勞動力。而且,智慧製造帶來的效率提高,將創造更多的周邊工作崗位。總之,人工智慧時代,對高素質的人需求量會越來越大,而這些人的主體就是大學畢業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修訂人才培養標準、改革教學育人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創業實踐訓練、構建創業幫扶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河海大學文天學院院長趙永樂表示,“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知識結構日益貼近市場需求,各地對大學生的渴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國家教育改革的成效,這一點我們要承認。”
“人工智慧時代,對人的威脅不是‘人數’的威脅,而是‘人的素質’的威脅。”吳江說,“《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大學生在全國勞動力佔比要從2010年的10%提高到20%。即使完成了這個目標,我們離發達國家的下限——40%也還有很大差距。我們的大學畢業生絕對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相信對大學生的爭奪只是剛剛開始,未來的人才爭奪戰只能更加激烈。”
“馬雲當初也是一名普通大學生”
“OFO”小黃車是近兩年迅速為公眾熟知的共享單車企業。2017年3月,“OFO”宣佈完成4.5億美元的D輪融資。此時,這個年輕的公司創立才3年,公司的“90後”創始人兼CEO戴威走出北大校園才一年多。
今天,越來越多青年人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給所在城市帶來巨大的就業與稅收。
“過去,很多城市把大學生當作外來人口,希望用各種條件限制湧入的人數。隨著人口紅利的減退以及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地終於意識到,大學生不是城市的負擔,而是城市發展的生力軍。”吳江強調,像馬雲、馬化騰、丁磊等人,在創業之初也都不是什麼院士、海歸,就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畢業生,只有普惠度高的人才政策才能惠及到未來的“馬雲、馬化騰和丁磊”。
“人口淨流出的城市是危險的。只有人口淨流入的城市經濟才會持續繁榮,各種資產價格才會堅挺,才會有更多的稅收支撐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支出。”桂昭明指出,年輕人處於生產創新能力最高的階段,所創造的財富一般要多於消費,所繳納的稅收也往往多於所享用的公共服務。“高學歷年輕人將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力軍。”他說,“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尤其是高學歷年輕人的城市,才是未來之星。”
的確,一個城市,人口越多,人口結構越年輕,創造財富的能力才能越強大。“城市針對大學畢業生的‘搶人大戰’,其實是在為自己搭建持續繁榮的基石。”吳江說,“搶到高素質的年輕人,也就搶到了城市的未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二愣子”:戳到你沒學歷的痛了,哈哈
網友“i-oneness”:我也這麼覺得,特別是培養自學能力,到了大學我發現。。。完全靠老師的上課的話。。絕逼要掛科
網友“風萍散聚”:學以致用一一但現實卻是:很多時侯,所學與所用毫不相關、完全脫節。這說到底就是一種資源的錯配與浪費。
網友“雨田”:老齡化所致,到處都是老人,很少幾個年輕人,看客門你們看到了什麼?
網友“zdyisheng孤獨”:現在的新聞越來越沒質量了
網友“zdyisheng孤獨”:你什麼學歷?
網友“言成のJay”:畢業生哪來的錢買房?買房不限購是為了消化這過剩的房產房價麼?
網友“人生匆匆”:哪隻眼看見大學生吃香了?現在遍地大學生打工
網友“心塞~、”:然而我所看到的是 大學教育仍以考試成績論英雄.你所說的綜合素質 我都不知道是靠什麼來檢驗。
網友“雨田”:誰剛畢業買得起中國的房子?騙鬼呢吧
網友“/aiq弓長”:你真扯蛋
網友“青花至上”:拉倒吧 社會結構老齡化而已 什麼教育改革的成果 騙鬼呢
網友“一天世界晴”:不拉人去大城市房價怎麼漲?
網友“❤麼麼噠❤ ♀”:我要是深圳的老大,我巴不得人口淨流入我城市呢,不然先來的一批人怎麼致富,就是要靠後面的外地人湧進來堆起來呢,後來的人只能背上更沉重的債務,過著更低的生活水平,就好像龐氏騙局一樣,死得是最後的一批人,就看哪批人是最後死
網友“鐵道游擊隊”:確實,現在沒有學歷已經越來越難找工作了,農民工這個群體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要消失了,建房子變為了組裝,對施工隊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沒有學歷的農民工已經很難適應了
網友“昆明使用者44xxxx477”:大學本科其實學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學習方式
(2017-10-06)
大學本科畢業,原本鐵了心留在北京的小魯,現在不打算當“北漂”了。
“‘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有很多落戶優惠政策。”小魯說,“我投了幾份成都和杭州的工作。畢竟和首都相比,那裡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都要小一些。”
“逃離北上廣”再引熱議,源於多地落戶政策的密集出臺。其中,武漢、長沙、成都、濟南等多個省會城市或重點城市,向高校畢業生等人才伸出橄欖枝。“租房就可落戶”“先就業再落戶”“發放購房補貼”等政策頻出,被形容為“搶人大戰”。與此同時,積分落戶等落戶限制條件,亦出現在各地的戶籍新政當中,漸成“標配”。
陝西大學生科技創業公司“第六鏡”運營團隊的成員在工作室合影。新華社發
(1) 二線城市放寬 完善落戶制度
記者梳理發現,在已經出臺戶籍新政的省會城市和重點城市中,均對落戶設定了積分或限制條件。
例如,河南鄭州在落戶條件中明確,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的年限要求不得超過2年;江西南昌則要求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滿2年,並按規定參加城鎮社保;福建廈門提出,進一步完善落戶政策,按照國務院有關政策要求,建立積分落戶制度;湖北武漢提出,在中心城區實行積分落戶制度,但放寬開發區、新城區區域落戶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孫文凱說,各大城市密集出臺戶籍新政,是在中央戶籍改革的大框架內進行的,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舉措。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其中,城區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城市,要適度控制落戶規模和節奏,可以對合法穩定就業的範圍等作出較嚴格的規定,也可結合本地實際,建立積分落戶制度;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則要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
2016年,《關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則提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依據,區分城市的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落戶問題。
專家指出,特大城市設定落戶門檻,是為了解決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透過積分等條件加以控制,以使城市有序發展,實現轉型。
(2) 吸引專業人才 優惠政策頻出
相對於針對一般人群的落戶門檻,各大城市對於高校畢業生可謂是“大門常開啟”。為了吸引專業人才落戶,各地爭相“放大招”。
江蘇南京提出,高校畢業生可直接申請落戶;湖北武漢規定,畢業3年內無需買房即可申請落戶;山東濟南則全面放開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四川成都可以憑畢業證落戶;湖南長沙推行“先落戶後就業”。
對於住房等“痛點”,這些城市也紛紛推出“大禮包”。有的只要租房即可落戶,有的還為畢業生提供租房、購房補貼。
武漢將建設3605套大學生人才公寓,面向畢業3年內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無房大學生,最長租期可達3年;南京規定,符合相關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申請3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或600至1000元的租賃補貼;長沙對到當地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兩年內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最高每年可達1.5萬元,博士、碩士畢業生首次購房,可獲得3萬元至6萬元的購房補貼。
對於高階人才,各地同樣不吝資金支援。廈門對一流頂尖團隊給予1000萬元至1億元資助;長沙未來5年將投入百億以上資金,吸引儲備100萬人才;到杭州工作的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和歸國留學人員,有機會獲得一次性生活補貼2萬至3萬元。
專家認為,一些地方限制一般人口增長,但是仍會大力引進專業人才,以謀求產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
孫文凱說,省會城市及重要中心城市“搶人才”,其實是在控制人口規模的前提下,增加了某方面的權重,使得專業人才更容易落戶。
(3) 戶口並非萬能 尚需綜合施策
國家統計局釋出的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35%,比上年末提高1.25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1.2%,比上年末提高1.3個百分點。全國農民工總量28171萬人,比上年增長1.5%。其中,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
按照有關規劃,2020年要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各地區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比2013年縮小2個百分點以上。
孫文凱說,從一系列資料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與中等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國際經驗顯示,這一階段人口仍將持續向大城市流入。因此,小城市放開、大城市控制的戶口遷移政策,仍要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儘管敞開懷抱招納英才,但各大城市的人才流入卻有些冷熱不均。新政實施後,有的城市“門庭若市”,有的城市卻“門可羅雀”。
對此,孫文凱表示,戶口不能“包治百病”,只是“錦上添花”。如果沒有優良的經濟條件,戶口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了。尤其是對於中西部城市而言,同樣的政策,與沿海城市相比,集聚效應就消了不少。
受訪專家表示,下一步的戶籍改革,不能避重就輕,要啃硬骨頭。孫文凱認為,從戶籍改革思路來說,一定要順應經濟規律,減少大城市的人口流入壁壘。為此,應增加人口流入地區的中央轉移支付。
“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投靠型’城鎮化趨勢會愈發明顯。過去是農民工進城,未來老人、孩子也會一起進城,對應的城市公共財政支出壓力也會增大。”孫文凱說,除此之外,統籌社會保障也同樣重要。
此外,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城市病”,與城市規劃能力的不足關係密切。專家認為,要用合理的城市管理和規劃,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負面問題。
(4) 一線城市收緊 控制人口增量
來自獵聘網的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人才淨流入率最高的城市中,杭州、深圳、武漢、西安、蘇州名列前五。北京、上海、廣州雖名列前十,但人才流入率已低於很多二線城市。
有學者指出,人才從特大城市流向二線、三線城市,可以最佳化國家人才配置,促進中、小城市更好地發展。
房價高企、落戶不易,種種因素導致北京等一線城市的人才流入率放緩。今年,對於高校非京籍生源畢業生,北京依然實施戶口指標“總量封頂”,且將繼續大幅縮減。此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就業報告已顯示,2016年,兩校畢業生的留京率就已跌破50%。
孫文凱認為,北京給戶口指標設限,是希望透過控制“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國有部門的戶口指標數量,來限制人口增量。但是從實施情況來看,雖然對於調整人口規模有一定影響,但對人口總量的影響不大。
“決定人口總量的關鍵因素還是經濟規律。”孫文凱說,戶口作為一項公共福利,更多地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至於能不能就業、能掙多少錢,戶籍政策的影響不大。
孫文凱指出,雖然對限制人口增長作用不大,但是戶籍政策對於人口結構調整還是有一定影響。專業人才會因戶口留在北京;農民工等群體,即便沒有戶口,可能也不會離開;而中間層的人才,到二線城市能夠拿到戶口,生活壓力也小,就會離開北京。
專家認為,長此以往,北京等中國一線城市可能會和歐美大城市一樣,出現中間層人才不足的現象。
孫文凱說,這一現象是隨著市場規律自發形成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現有的戶口制度和戶籍改革思路,也加劇了人才分層的過程。他建議,應根據情況適時、適當調整相關政策。(記者 劉嶢)
送房、送戶口、送錢 主流二線城市上演 “搶人大戰”
為爭奪人才,幾個月來,長沙、成都、武漢等眾多主流二線城市紛紛丟擲“送房子”“送戶口”“送錢”等措施。795萬大學畢業生將去哪兒?是選擇表情“高冷”的一線城市,還是選擇敞開大門笑臉相迎的主流二線城市?
城市“搶人大戰”關鍵在以誠留人
什麼樣的環境才能真正留住人?有專家表示,“拋橄欖枝”只是表達了政府對人才的需求,或者說代表了大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但能不能把人才市場做大。實際上,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當地發展的潛力和人才成長機制的塑造。
(2017-08-14)
多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爆發式發展,空前繁榮,房價不斷爬升,漲多跌少,上演了一段傳奇。那麼,發展到今天,樓市傳奇還會繼續演下去嗎?
樓市需求端正在土崩瓦解,成交量走勢毀三觀,據相關資料顯示,樓市“金十”開局不利,黃金週期間成交量出現滑鐵盧,下跌50%,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城鎮化推進多年,不僅多數城鎮人口圓了住房夢,而且農村人口一波又一波往城市攆的差不多了,住房需求正在衰退。然而,房地產市場開發速度並沒有慢下來,主要原因是囤房、炒房在背後推動。
那麼,未來樓市有哪些趨勢呢?
首先,房企年底業績衝刺,回籠資金壓力較大,樓盤降價跑量入市成為可能。要知道,房價之所以只漲不跌,是因為房地產市場有著超高的人氣和市場預期,導致狼多肉少,如今樓市調控高壓下,觀望在加重,看得多,買的少。
其次,樓市調控政策繼續趨嚴,房子將成為“凍產”。據不完全統計,限售城市還在不斷增加,已經達到50個,限售年限由2年到8年不等。新房一旦入手便被鎖定,導致絕大部分炒房客望而卻步,投資客觀望等待。
不得不說,“房住不炒”並不是一句空話,一方面在抑制需求,無論是房貸利率年內9次上漲,還是消費貸秋後算賬,甚至房企融資收緊,都在有意阻斷資金流入房地產資金池。另一方面擴大供給,嚴查“囤地”、“炒地”,“集體土地”入市建房可見端倪。再配上政策手段,樓市已成為死水一潭。
所以說,房子已經夠用了,未來面對的是分配問題(官方資料顯示,居民人均住房40.8平方米),該來的終究會來,提高持房成本將是未來趨勢!此輪調控方式和結果不得不叫人遐想,是否要開始向空置房要錢了?
黃金月線探底布林帶中軌企穩拉昇,多頭開始發力,關注本月月線收線,一旦繼續收陽,將會在布林帶中軌形成看漲的K線形態,黃金月線將會開啟新的單邊行情;本週以大陽線報收,在布林軌中部企穩收陽,組成啟明星的看漲的K線形態;日線企穩布林帶中軌以大陽線報收,4小時圖來看,低點抬升,高點創新高的多頭走勢不變;綜合月線,周線,日線,4小時線,解千憂認為黃金下週將會繼續走高,操作上以回落逢低多為主,下週上方關注1314、1320一線壓力位,下方關注1296和1290一線支撐位。
(2017-10-14)
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大城市高校的畢業生或者準備畢業的學生也開始面試。秋招無疑是對於他們最好的機會之一,所以他們都會很謹慎地選擇未來的就業之路。一線城市保持著每一年那可憐的就業率以及就業後的存活率,二線城市卻開始大筆大筆投入地去“搶人”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二線城市的“壕”無天際對於求職者的誘惑有多大,以及二線城市“搶人”背後的優勢與劣勢。
2018秋招在全國十多個城市隆重地展開了,這其中包括了許多二線城市,而這次秋招的城市中出現了許多福利政策,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來到城市發展。下面我們先來說說這次秋招,各城市發出了哪些大招:送房送錢送戶口,這還不算什麼,後續的福利發展也少不了,所以說對於求職者來說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先說說送房。武漢在新的政策中表示出要引進100萬以上的青年人才,並會提供首批大學生人才公寓3000多套,且在未來幾年內解決剩下的人才住處問題。這還不算什麼,他們會爭取讓大學生們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來讓大學生人才留在城市裡發展;長沙也不甘示弱,提出大學生優惠購房政策對於各學歷畢業生有著不同檔位的優惠補助,並在他們工作後購買的第一套房在給予補助,這便是送房政策。
再來說說送錢。杭州就以網際網路著名,便提出一個新的政策:畢業後的高學歷畢業生在我市參與就業單位工作或者是自主創業,政府會補助他們一定資金,以支援未來人才的發展。而且在很多二線城市,還不斷推出了”見習補貼、技能補貼、培訓補貼“等一系列送錢政策。對於剛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來說無疑是一筆很大的啟動資金,在日後的發展也有著不錯的支撐。
最後說說送戶口。相對於一線城市那些”戶口緊張、指標不達、手續不全“等諸多阻撓,二線城市便抓住這個機會頒佈出一系列優惠入戶措施,保障人才的引入。因為今年的二線城市不再只專注與高科技人才的引入,它們把眼光瞄準了800萬畢業生,所以類似於長沙一類在頒佈高校畢業生”零門檻“入戶、成都用人單位員工工作滿期可被推薦直接入戶的政策就出現在了秋招大流
中。
其實在二線城市不斷髮展的背後,優勢也是可以看見的:在不斷地人才引進策略盛行的背後,讓更多的畢業生會選擇去二線城市就業,近年來在各種調查發現大學生喜歡在二線就業的機率已經高於去一線城市就業的機率了;而且在人才引進率方面也突出表現了二線高於一線的形;這也讓二線城市的發展和人才資源配置得到很大的提高。這些都是二線城市對於畢業生新的吸引力。
但是以此同時,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二線城市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來發展人才驅動和創新創業,就要先做好兩件事”抓好產業發展,提高經濟總量“、”排除一些制度性因素的干擾“。把這些做好,二線城市才能獲得更好的人才發展以及經濟發展。
有專家也說道:”當前城市間的競爭力表面上來看是源於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集聚,但源頭上卻體現的是制度的優劣、市場競爭環境的好壞以及新興產業發展空間的大小。”這就表明城市的未來靠“搶人”來提高經濟發展還是不行的,很多時候還是要靠自身的吸引力“打鐵還需自身硬”。
(2017-10-21)
日前,鄭州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增了重點落戶群體7種入戶政策,加入了日益激烈的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中。
但對於這份《意見》,有人卻有不同的解讀——這是在為房地產市場“變相鬆綁”,在接下來的三年多時間裡,將為鄭州催生“百萬剛需”。
那麼,這一輪的“搶人大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鄭州能夠在這次的“搶人大戰”中佔據優勢嗎?而這次的“搶人大戰”,又會對鄭州房地產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二線核心城市打響“搶人大戰”
其實,在鄭州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之前,早已有不少二線核心城市提前一步發動了“搶人大戰”。
5月8日,西安出臺23條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提出“未來五年,預計投入38億元,引才育材100萬名”。
武漢的“落戶新政”則在5月22日起實施,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大學生,畢業3年內無須買房即可申請落戶,博士、碩士可直接落戶;一個月後又提出了“支援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
長沙在6月29日釋出“人才新政22條”,未來五年將投入百億以上資金,吸引儲備100萬名人才;給落戶並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兩年內每年分別發放數額不等的租房和生活補貼等。
成都在7月2日提出“蓉漂計劃”,推行“先落戶後就業”,實行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制度;對各類急需緊缺人才發放“蓉城人才綠卡”等。
除此之外,在這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還有包括濟南、南京、杭州、青島、廈門、天津、重慶等二線城市,也都加入了這場“人才爭奪戰”。
產生這一現象的一大背景是,伴隨著一線城市落戶政策逐漸收緊、房價高企,人才“溢位效應”開始顯現;而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尤其是高鐵網路、城際軌道、市域地鐵、臨空經濟區的建設,包括鄭州在內的二線城市在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迎來了爭搶人才的歷史性契機。
鄭州“搶人”的優勢與劣勢
透過吸引人才落戶,對做大城市人口規模、增加城市的競爭力和輻射能力、加快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開放戶籍只是吸引人才的手段,要真正吸引人才落戶,關鍵還是要有核心的競爭力。
在這場“搶人大戰中”,鄭州的優勢和劣勢無疑都相當明顯。
依託鐵路、航空雙重交通優勢,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鄭州成為中國未來城市化發展中的重要一環——中原大都市圈。“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2017中國‘一帶一路’最具開發潛力城市排行榜第二”等等,無一不彰顯了鄭州戰略高地的屬性。
而劣勢方面,鄭州與武漢、西安、成都等高層次人才聚集的城市相比,無論從高學歷人才的生產能力上,還是高學歷人才的引進上都沒有明顯優勢,人才發展總體水平不高,與人口大省的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還不相稱。
同時,杭州、青島、廈門等城市相比,城市環境相對較差,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經濟總量也並不算高,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因此,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必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將自己的比較優勢發揮出來,大幅度地吸引並留住人才,開放的戶籍制度才能更大地發揮其意義。
“搶人”催生百萬“剛需”促使市場升溫?
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樂業外,安居也很重要,而安居包括良好的住宿、教育、醫療、營商環境及城市環境等,讓人才能夠在鄭州紮根。
而這其中,住房無疑尤為重要。相比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鄭州將如何穩定發地產市場的發展,為產業發展、人才紮根創造相對較低的外部成本環境至為關鍵。
但在鄭州的戶籍新政出臺之後,有人表示這是“調控變相放開”,“將在未來幾年內為鄭州帶來百萬剛需”,猜測是在鄭州樓市降溫的時候,迅速給樓市加一把火。
確實,根據這份《意見》,到2020年,鄭州中心城區的戶籍人口,將由2016年的300多萬,增加到達到410萬人,這部分增加的近百萬戶籍人口,無疑是妥妥的“剛需”,或許將讓鄭州房地產市場再次升溫。
但結合近期越來越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來看,其實並不是這樣。
目前鄭州樓市實行“限買、限賣、限貸、限價、限離、限贈”的六限政策,從拍地環節就已經限制了房價,可謂是歷史最強的限購政策,
同時,鄭州在土地供應方面的表現也很不錯,今年上半年土地成交全國第一,比排名第二的重慶(主城區)高出了200多萬平米,而在今年三季度鄭州更是將迎來全年土地供應熱潮。
而在這樣嚴格的政策下,6月鄭州新房房價止漲,鄭州新房市場目前正在逐步步入一個降溫且平穩的發展時期。
而且就在上週,住建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選取了包括鄭州在內的12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單位,大力推廣“租售並舉”。
所以,在這樣多管齊下的環境之下,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方針指導下,未來或許房子將從一種投資性商品,逐漸迴歸正常的居住屬性。而鄭州出臺的新的戶籍政策,更多的是基於鄭州城市發展戰略的佈局,應該不會讓房地產市場產生過熱的結果。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一諾千金 JS”:搶人容易,就怕沒人可搶,同樣的待遇情況下,有太多的可選性,肯定選好不選壞...
網友“曉楓”:鄭州還搶人?不會有外省人選擇去鄭州這個工資最低的地方工作的,而且鄭州人還都要去北上廣深呢
網友“U166481193”:鄭州房價還在一直上漲,越來越買不起了!
網友“暗夜臥龍”:鄭州這坑爹的城市!
網友“U148124834”:鄭州在作死
網友“U159917280”:漲NMB,
網友“U121673545”:那對鄭州本地人來說是件好事情,等漲到三四萬一平就賣了多餘的房子,去杭州居住多好
(2017-07-26)
日前,武漢釋出高校畢業生落戶升級版新政,其中,憑畢業證就可落戶、購房租房可“打八折”、最低年薪指導標準出臺等政策引發社會關注。近年來,為吸引人才落地紮根,不少二三線城市在住房、戶口、創業扶持等方面給予高學歷人才政策優惠,這也被輿論稱為新一輪的“搶人大戰”。
落戶條件更寬鬆
近日,武漢市招才局、市公安局釋出的《關於進一步放寬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試行政策的通知》明確,留漢大學畢業生年齡不滿40週歲的,可憑畢業證申請登記為武漢市常住戶口,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武漢的這則“求賢引才”的訊息一時間成為輿論熱議話題。其實,近年來,中國不少二三線城市陸續放出招攬人才的“大招”,釋出了各種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優厚引才的指導意見及措施。
例如,成都今年丟擲的“蓉漂”計劃則推行“先落戶後就業”,據瞭解,按照這一政策,具有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以及在同一用人單位工作兩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均可申請辦理落戶手續。
濟南市公安機關今年也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戶口遷移新政策,全面降低落戶標準,規定符合條件的大專、中專學歷人員即可落戶濟南。
據教育部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有795萬人畢業,比去年增加約30萬人。對於初入社會的高校畢業生來說,各地的就業優惠政策自然會影響他們的求職規劃。
智聯招聘9月釋出的一份《2017年秋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顯示,有無戶口,對城市歸屬感指數的高低有較大影響。對於求職者來說,戶口、房價、醫療、教育等仍然是他們選擇留在這座城市的重要因素。
生活補貼更豐富
觀察各地的“引才”政策,如果說戶口帶來的是一些隱性福利,那麼,不少城市為招攬人才開出的各種補貼可以說是“真金白銀”。
有媒體統計,各地給予人才的補貼專案包括見習補貼、技能等級補貼、培訓補貼等,數額佔據大頭的是租房生活補貼,且補貼政策的門檻並不高,在當地就業並交納社保即可。
例如,南京規定,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海外留學人員)取得學士及以上學位、在全日制技工院校取得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畢業2年內在該市就業且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在南京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可申請面積為3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或600到1000元的租賃補貼。
杭州也於今年出臺了《杭州市新引進應屆高學歷畢業生生活補貼發放實施辦法》 ,其中規定,畢業後一年內在該市用人單位就業或自主創業,碩士研究生每人補貼2萬元,博士研究生每人補貼3萬元,申請時限為自畢業之日起一年內,一次性發放。
購房價格更優惠
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說,考慮在哪裡“安放青春”,各地的住房政策當然是重要的參考因素。
在媒體對各地“引才”政策的盤點中,和其他優惠政策相比,購房優惠更多與落戶政策相關,例如,廈門、青島、濟南、鄭州、無錫等城市的落戶政策相對寬鬆,畢業生落戶後就不受一些限購政策影響。
以武漢為例,該市最新出臺的安居住房政策明確,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這也被外界解讀為“購房租房可打八折”。
在成都,該市為“蓉漂”安居問題提出了人才公寓、產業新城配套租賃住房和用人單位自建倒班房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的解決方案。為方便外地來蓉應聘的應屆畢業生,該市還設定了20餘個7天以內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
長沙則對到當地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我可以陪你看星星”:打八折。。。我堂堂大學畢業生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你以為我缺那兩折的錢?其實我缺的是那八折的錢
網友“浪跡紅塵6979818”:沒有人的城是鬼城。
網友“沐陽家長”:房價翻一翻拋個八折優惠套一批剛出學門的學習,這手已經伸到高校了。。
網友“方 向”:搶到人落戶就搶到房奴了
網友“綠陽”:不過是變相買賣房而已!
網友“豬蹄燉蘑菇”:其實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導致明明房子勾住了,卻買不到,那就是很多中產階級就算生一個女兒,女兒沒結婚前他們也把多餘的錢買套房投資,三個人兩套房在中國中產階級很常見,真正需要的人買不到
網友“GPv”:橫盤五年,然後再漲一番,每年20個點也不虧呀
網友“GPv”:挺好呀,先買了房子,幹兩年,走人再把房子一賣
網友“假行僧”:我大合肥汗顏
網友“豬蹄燉蘑菇”:有限制5年不得賣了
網友“福樂”:調控就是漲價,打折就是讓人才啃老變房奴,真不要臉自導自演的牲囗!
網友“飛馳往事”:唉,怎麼重慶就沒有
網友“halley海”:還不是想賣房子去庫存。。。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