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蘇聯託卡列夫TT—33手槍之附件

由 烏雅建義 釋出於 綜合

蘇聯軍隊早期的自動手槍主要依賴於進口毛瑟M1896手槍和柯爾特M1911手槍等,蘇聯第一支國產自動手槍是託卡列夫TT-33手槍,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柯爾特M1911、納甘M1895轉輪手槍等一起在戰場上使用。託卡列夫TT-33手槍使用的附件較多,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手槍套、槍繩、通條以及使用手冊等——

手槍套

託卡列夫TT-33的手槍套變型產品較多。雖然TT-33手槍的手槍套與TT-33同時生產、同時採用,但由於當時並沒有給予手槍套正式的型號名稱,因此目前該手槍套有很多叫法,包括TT手槍套、TT-33手槍套、託卡列夫手槍套等等。本文為了方便表述,統一將其稱為“TT-33手槍套”。

TT-33手槍套由於設計細節不同,存在很多變型產品。本文介紹的是從二戰開始前到1950年代蘇聯軍隊所使用的部分TT-33手槍套。

腰部/肩部兼用型手槍套

TT-33手槍套初期型採用腰部和肩部兼用的設計式樣,由黑色或棕色牛皮材料製成。手槍套外形上部寬大、下部窄細,與TT-33手槍外形相吻合,上部的寬大部分正好可以將TT-33手槍的握把全部收納進去。手槍套正面右側採用直線形設計,而左側為內凹的弧形設計。手槍套正面右側豎向縫製一個皮製小口袋,用於收納備用彈匣。該彈匣袋未設口袋蓋,其頂部採用內凹的半圓形設計,方便取放彈匣。開啟手槍套口袋蓋,可以看到手槍套正面左側有一個大的圓弧形切口,能夠在收納TT-33手槍時露出手槍握把,方便拔取手槍。手槍套口袋蓋採用半圓形設計,外形寬大,口袋蓋扣合後可以很好地遮住正面左側的圓弧形切口。口袋蓋頂部中間設有一個金屬鉚釘,手槍套上設有一根口袋蓋掛帶,掛帶上制有孔,將鉚釘與口袋蓋掛帶上的孔扣合,即可扣合口袋蓋。

該手槍套背面的設計比較簡單,其左右兩側各豎向設有一根稍長的皮製掛帶,掛帶的底部為單層設計,為保證連線牢固,掛帶底部還用鉚釘固定。掛帶上端採用雙層設計,可用作腰帶環,以穿過士兵的腰帶,將手槍套掛附在腰帶上。此外,兩根掛帶的頂端還分別設定一個D形金屬環,以連線士兵的肩部掛帶,使該手槍套作為肩部手槍套使用。

腰部手槍套

二戰爆發後,TT-33手槍套由初期型的腰部和肩部兼用型設計改為方便野戰使用的腰部手槍套為主流,裝備陸軍官兵使用。

腰部手槍套早期時同樣採用黑色或棕色牛皮材料製作,後來改為豬皮材料或人造革材料製作,一直生產到1950年代。該手槍套的設計基本仿自兼用型手槍套,但背面的兩條掛帶長度縮短,取消了D形環,並採用環狀設計,以作為腰帶環使用,穿過士兵的腰帶。另外,在手槍套的右側上下分別縫製一個窄小的皮帶環,用於收納TT-33手槍使用的通條。

腰部手槍套有多種變型產品,除了以上所述使用材料不同的變型產品之外,還有幾款設計稍有不同的變型產品。其中一款是取消口袋蓋的手槍套。該手槍套未設大型口袋蓋,改為由手槍套背面頂部中間縫製一根較窄的掛帶,該掛帶頂端設有一個金屬鉚釘,只需將該鉚釘釦合在原本口袋蓋掛帶的孔內即可扣合該掛帶,進而固定手槍。除了未設口袋蓋外,該手槍套的其他設計與原型腰部手槍套完全相同。這種手槍套的生產數量比較少,在現今的收藏市場上十分珍貴。

還有一種海軍型腰部手槍套,其採用黑色牛皮材料製作,手槍套的基本設計與陸軍型腰部手槍套基本相同,只是腰帶環的設計有所不同。蘇聯海軍與陸軍不同,腰部手槍套並不是直接穿到士兵的腰帶上,而是吊在腰帶下方。因此專門為海軍型腰部手槍套設計了一條較寬大的腰帶環,該腰帶環與手槍套背面的兩條短掛帶橫向相連。寬大的腰帶環同樣採用黑色牛皮材料製作,可用於穿過士兵的腰帶,將手槍套吊掛在士兵腰帶的下方攜帶。此外,陸軍型腰部手槍套的腰帶環底部僅用縫線縫製在手槍套背面,而海軍型腰部手槍套則在縫線的上方增加了鉚釘進行加強固定。

腰部手槍套除了蘇聯本土生產以外,還有二戰結束後,被蘇聯佔領下的德國生產的、供蘇聯士兵使用的型號。德國生產的腰部手槍套使用的材料和採用的設計都與蘇聯腰部手槍套相同,但是加工的質量大大提高。

TT-33/納甘M1895共用型手槍套

蘇聯軍隊當時除了TT-33手槍外,還大量裝備納甘M1895轉輪手槍,為了提高手槍套的利用率,還生產一種可供TT-33手槍和納甘M1895轉輪手槍共用的手槍套。

共用型手槍套採用腰部型手槍套設計,其初期型產品採用黑色或棕色牛皮材料製作而成。該手槍套的外形與TT-33腰部手槍套相同,但由於要收納握把較大的納甘M1895轉輪手槍,因此手槍套的口袋蓋較TT-33腰部手槍套的口袋蓋要大得多,這也是共用手槍套的最大特徵。口袋蓋的內側印有銘文,銘文的內容除了生產年份之外,還包括生產廠商和生產地。

除了口袋蓋的尺寸與TT-33腰部手槍套不同外,其彈匣袋的位置也有所不同,由原本豎向縫製在手槍套正面右側改為橫向縫製在手槍套正面的頂部,彈匣袋的長度比手槍套寬度稍短,以使在扣合口袋蓋後,可完全遮擋住彈匣袋。彈匣袋設有一個半橢圓形口袋蓋,口袋蓋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金屬按扣,可扣合在彈匣袋正面相應位置的兩個金屬按扣上。彈匣袋內不僅可以收納備用彈匣,也可以直接收納備用槍彈。共用型手槍套除了正面的設計與TT-33腰部手槍套有所不同外,背面的設計則完全相同。

二戰期間,由於皮革材料不足,也生產了一種人造革材料製作的共用手槍套,其生產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該人造革制共用型手槍套的設計與皮製共用型手槍套的設計基本相同,但其口袋蓋的邊緣進行了包邊加強處理。彈匣袋同樣採用人造革材料製作,其口袋蓋邊緣也進行了包邊加強處理。彈匣袋口袋蓋則採用皮革材料製成,其扣合方式與皮製共用型手槍套相比也有所改變,不再採用左右兩個金屬按扣進行扣合,而是在口袋蓋中間設定一個金屬鉚釘,在彈匣袋底部中間縫製一根掛帶,掛帶的頂端設有一個孔,可扣合在彈匣袋口袋蓋正面的金屬鉚釘上,以扣合彈匣袋的口袋蓋。該掛帶仍採用皮革材料製作,另外,該人造革制共用型手槍套的口袋蓋掛帶同樣也採用皮革材料製作,而手槍套背面左右兩側縫製的腰帶環則採用棉布材料製作。除此之外,人造革制共用型手槍套的設計與皮製共用型手槍套的設計完全相同。

肩部手槍套

肩部手槍套主要配發蘇聯陸軍的裝甲兵及空軍的航空兵等使用。該肩部手槍套使用的範圍不如腰部手槍套大,並且生產的時間也沒有腰部手槍套長,在蘇聯航空兵配發黑色夾克之後,肩部手槍套就停產了。

二戰前生產的初期型肩部手槍套採用牛皮材料製作,其設計與陸軍型腰部手槍套基本相同,正面的彈匣袋豎向縫製在右側,但背面設計稍有不同。其手槍套背面左右兩側分別縫製了一根較長的肩部皮掛帶,兩根肩部掛帶透過金屬卡子連線起來,可根據士兵的身材來調節掛帶的長短。

二戰開始後,為了補充牛皮材料的不足,也生產了採用豬皮材料和人造革材料製作的肩部手槍套變型產品。其中,豬皮材料製作的肩部手槍套與牛皮材料的肩部手槍套基本相同,只是背面左右兩側的肩部掛帶底部分別用一個鉚釘固定,以進行加強。另外,肩部掛帶調節長度的方式由金屬卡改為“曰”字形金屬扣。

人造革材料製作的肩部手槍套外觀為深褐色,其正背面設計均與採用人造革材料製作的共用型手槍套相同。該手槍套主體採用人造革材料製作,但是包括肩部掛帶、手槍套口袋蓋掛帶和彈匣袋口袋蓋掛帶的所有掛帶均採用皮革材料製作。

通條

TT-33手槍使用的通條設計非常簡單,由一根圓金屬桿製成,頂端彎成圓環狀,以便用於握持,底端則開有一個小孔,用於掛附布條等以清潔彈膛。通條有兩種材料製作的變型產品,其中一種為黃銅製,另一種則為鋼製。攜帶時,通條插入到手槍套右側縫製的窄皮帶環內收納即可。

槍繩

TT-33手槍使用的槍繩設計也極為簡單,其一端摺疊後用鉚釘固定成環狀,另一端用圓環連線一個金屬鉤。根據掛帶使用材料的不同,槍繩有3種變型產品。其中,供野戰使用的槍繩採用棉布材料製作,普通士兵使用的採用茶色皮革材料製作,而海軍使用的則為黑色皮革材料製作。這3種不同材料製作的槍繩,尺寸也有所不同,其中棉布制的長79mm,茶色皮革制的長116cm,而黑色皮革制的長81cm。

此外,掛帶一端連線的圓環和金屬鉤也有不同材料製作的變型產品,有的為黃銅材料製作,有的則為鋼製。

使用時,將槍繩一端的金屬鉤鉤掛在託卡列夫TT-33手槍握把底部的槍繩環上,而另一端的環狀部分則穿過士兵的腰帶即可將其掛附在腰帶上。

使用手冊

TT-33手槍配有紙質的使用手冊,其中一款使用手冊包含TT-33手槍與納甘M1895轉輪手槍兩款手槍的使用說明,其於1950年印刷。使用手冊的封面印有該手冊涵蓋的手槍型號,內容則分章節介紹了TT-33手槍和納甘M1895兩種手槍的部件解說、分解及結合、使用方法和射擊姿勢等。為了便於理解,文字中還插入有大量配圖進行說明。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