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洋“西城大爺”的中國夢
美國大爺京漂22年愛上中國 普通話流利會做各種麵食看莫言小說 戴紅袖章每天上街學雷鋒
近日,在一則“北京西城大媽”的官方宣傳影片中,一位62歲的美國老頭混跡其中十分惹眼。
老高在戴紅袖章
這名外號為“老高”的美國男子跟其他“西城大媽”一樣整天走街串巷。老高的工作主要是:勸小販擺攤時不要把人行道佔了;在斑馬線邊上維持秩序,勸行人不要闖紅燈;隨手帶著一個垃圾袋和鉗子,將路面上的垃圾撿回垃圾桶。
這位在北京生活了22年的美國大爺和中國有說不盡的故事。近日,他向廣州日報記者講述了他的“中國情緣”。
文、圖、影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
老高的英文名是Terry Crossman,中文名叫高天瑞,“在開往臺灣的郵輪上,和船長聊天時他告訴我,學中文一定要有中文名字,Terry諧音‘天瑞’,寓意也很好,‘高’和我的英文姓氏是諧音,所以高天瑞就成了我的中文名字。”
讀《道德經》後迷上中國
老高和記者約定的見面地點在什剎海的銀錠橋,見面時,他用粵語和記者打招呼:“你食未?”記者誇他的粵語說得不錯,他也毫不客氣,“我在香港待過幾年,所以會講粵語。”
老高在義務擺放街上的共享單車
今年62歲的他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2年,如今住在什剎海的衚衕裡,和他一起住的還有一隻名叫“媽咪貓”的白貓。隨和、樂觀、隨意是他描述自己的三個關鍵詞。對於什剎海大大小小的衚衕,哪家早餐店有什麼東西吃,他清清楚楚。“我已經習慣吃中國的早餐了,很久沒有吃麵包、喝咖啡了。因為北京的早餐品種多又好吃。”不過,最讓老高留戀的還是廣式早茶,他甚至能叫出蝦餃、鳳爪、雲吞麵等名字。
高天瑞說,他12歲時接觸到老子的《道德經》,從那時開始對中國哲學感興趣,對“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十分推崇,“活在當下,我們都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高天瑞回憶起高三時為學習中國歷史,因為課程衝突放棄了法國文學課,但沒想到這個決定卻會影響了他以後的生活。
1973年,18歲的高天瑞在高中畢業後沒有立刻進入大學,而是利用間隔年(gap year)去臺灣學習中文。在此期間,他甚至學會了一點閩南話。這段經歷對他影響很大,自從會些中文後,他能閱讀的中文書籍越來越多,甚至魯迅、郭沫若的書他都讀過。
1974年,19歲的高天瑞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中國語言文學。大學畢業時,高天瑞最在意的是能否找到一份可以將他派往亞洲的工作。他如願以償得到了一份國際保險公司的工作,先後前往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工作15年,在香港,他不僅學會了粵語,還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雙兒女。1995年,高天瑞又來到北京工作。
自從來到北京之後,老高就喜歡上這裡。因為這個地方的人都很友善。老高回憶說,有一次走在大街上迷路,這時,一位北京大媽主動上來,用半生不熟的英文和他打招呼,問他需要什麼幫助。老高告訴對方他會說中文。最後在大媽的幫助下,老高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老高來北京後住的第一個地方是順義的一家農莊。住了一段時間後,他感覺上班太不方便,喜歡熱鬧的他後來還是搬到了什剎海一間衚衕裡的小宅子居住,如今已在衚衕裡住了一年多。
成名後每天有人到他家
老高告訴記者,他不認為自己是外國人,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他說,他自己也說不上來成名之後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不過,最近在網上意外走紅卻讓他非常不習慣。以前自己騎著摩托車在街上走動沒人知道是誰,現在他走在大街上,就有人跟他打招呼說“老高你好!”老高則會入鄉隨俗地回一句:“你吃了嗎?”
對於走紅,老高感到很自豪。“這說明我得到了首都市民的認可,我能為首都和周圍的街坊做一些事情,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
“我應該是西城大爺,至少是大叔。”老高開著玩笑說,如今,戴“紅袖標”的首都治安志願者都是五六十歲的女性,他在其中算是歲數大的,也是為數不多的男性。
其實,老高戴紅袖章曾經過長達一年的考驗。介紹高天瑞加入的什剎海街道荷花市場藍立方誌願者劉小霞大媽告訴記者,她和老高是在什剎海的一家咖啡館認識的,當時她就發現老高熱心腸,手腳也勤快,遇到外國遊客問路,老高會主動當翻譯,他還會主動幫店主吆喝賣北京老酸奶。經過一年的入門考驗,老高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首都治安志願者”紅袖標。
老高說,他經常上街當志願者,遇到各種不文明行為他也敢於制止,不怕別人說他多管閒事。他發現,最近北京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多,但亂停亂放問題卻十分嚴重。有些單車把盲道堵住了,還有些甚至把人行道和臨時停車道都堵住了。老高有時會把在馬路邊橫七豎八的單車擺得整整齊齊,“但我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進來。”
會做各種麵食愛讀莫言
老高的普通話非常標準,只要他一開口,除了一張洋麵孔,你看不出他和中國人有什麼區別。戴著“紅袖標”,溜達在什剎海的大小衚衕裡,老高從心底感到高興,“這是我住的地方,這裡有我認識了20年的街坊和朋友,這裡就是我家。”
平日不趕時間,老高便拄著柺杖悠閒地在什剎海邊散步。他每週都要上幾次中文課,每次兩個小時。
老高說,儘管已經講了22年中文,但中文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表達方式,他還是不太會,所以要繼續深入學習,“中國有句話叫‘學無止境’,隨著我對中國文化了解越來越深,我的中文水平也必須越來越高。”
老高還想在寫作上更精進一些,平時聽到新的詞彙或成語,他會及時記在自己的小本上。
老高說,他喜歡吃辣的食物,比如川菜、湘菜,甚至達到無辣不歡的地步。對於中國的麵食,他也非常喜愛,他會製作手擀麵,然後調製醬料,做北京炸醬麵;他也會自己發麵、揉麵,製作刀削麵;甚至,他還會自己買來蘇打粉,做蒸饅頭、花捲、包子,“我覺得我比很多中國人還會做中餐。”
這幾年,老高的閱讀能力也大幅提高,他甚至能讀懂一些生澀難懂的中國文學作品,像莫言的《生死疲勞》《蛙》,劉慈欣的《三體》等。
感嘆中國成就
讓世界矚目
老高之前曾去過中國的甘肅、陝西、上海、江蘇等地。來中國20多年,老高深刻感受到中國發生的變化。他感嘆說,中國如今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多城市都已經修建了地鐵,出行非常方便。尤其是中國的高鐵建設,更是舉世矚目,從地圖上看起來距離很遠的兩個城市,透過高鐵只需要3個小時就能到了。“這是中國的一大奇蹟。即便在美國,也沒有中國這樣發達的高鐵網路。”對於中國的高鐵,老高由衷地讚歎。
老高說:“我在美國沒有家鄉。家應該是有自己珍視的東西所在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北京是我的家。”
老高告訴記者,他現在的銀行賬戶全部是中國的,全部家當也都在中國,他在美國幾乎沒有個人財產,他願意一輩子都生活在中國。
老高的屋子裡收藏著不少“老古董”――木質的儲物櫃、茶几、藤編的書架、木刻對聯等,老高最引以為豪的,是他收藏的一副3米多長的中國字畫,每次心情好時或者有要客到訪時,老高都會把它拿出來展示一番。
如今,在北京居住了22年的老高已經深深地喜歡上中國,他的生活與一名北京退休大爺的生活沒什麼兩樣。幾年前,老高和自己的前妻離異了。因為他把所有的錢都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所以他並沒有攢下什麼錢。
退休前,老高是做獵頭的,幫一些中國的公司尋找優秀的外國人才或者幫外國的公司尋找中國的管理人才。但今年2月,他所在的公司在北京的辦事處撤銷了,這讓老高面臨著回到美國還是繼續留在中國的抉擇,最終,他選擇留在中國。老高說,他的願望是,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張中國綠卡,從而在中國長久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