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說蝦-時間系列⑦|8月改底看這裡 掌握五類改底方法 你就是專家!

  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誌社獨家報道:

  八月高溫,無論是早造大蝦的後期養殖,中造蝦養殖前期中期的過渡管理,還是晚造的養殖前準備工作,都必須著重考慮一個問題——池塘底質的改良與處理。養蝦界有句老話: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底。若是把對蝦養殖簡化到只剩兩個問題時,筆者認為養蝦就變成營養和底質兩個問題而已。營養代表了對蝦生長所需的各種物質;而底質則代表了對蝦生活所需的主要環境。也就是說,想要對蝦生長需要營養,但想要對蝦正常的活著,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底質環境。若是到了對蝦嚴重發病,不吃料,不生長,大多數營養難以吸收,連養殖者都想放棄時,我們甚至可以透過對環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環境的調理,來達到緩慢恢復對蝦自身機能的目的。

  所以,筆者這兩三年非常看重對底質的改良和維護,處理多數養殖問題的時候甚至沒有過多的去考慮如何減輕體表症狀,而是簡單的改改底,很多問題就能慢慢緩解,轉危為安。

  改良底質首先要做的是選擇合適的底質改良劑(簡稱“底改”)來使用。市場上常見的底改大致有五類:氧化型、解毒型、生物型、消毒型、吸附型。其特點分別如下:

王維說蝦-時間系列⑦|8月改底看這裡 掌握五類改底方法 你就是專家!

  一、氧化型底改。---

  即以氧化有機質為主要功效的底改。一些氧化劑還能在反應過程中放出氧原子(經過兩兩結合才成為氧氣,而這種單個存在的氧氣小分子很容易溶解於水,成為養殖最需要的溶解氧)。常見的有:過碳酸鈉、過碳醯胺、過氧化鈣、過硫酸氫鉀、高鐵酸鉀、高碘酸鐵等。較高的氧化性是這類底改最大的特點,但特點並不一定就是優點,很多時候較強氧化性的產品並不一定能給養殖環境帶來好處(很多會殺菌殺藻甚至有刺激)。關鍵在於你會不會用:

  1、過碳酸鈉,俗稱顆粒氧、粒粒氧。養殖者一般用來預防或急救缺氧,但卻很少人用於改底,其實質量好(純度高,粘合劑少甚至沒有,直接物理造粒,活性氧超過10%)的過碳酸鈉片,其氧化性並不弱於過氧化鈣。由於這種溫和的氧化性加上持續的放氧功能,所以能在前中期甚至對蝦發病時期使用,也能和飼料混用(當然這個用法只有質量好的才行)。想用這東西改底,對質量要求很高,有個很簡單的檢測方法:半升水裡放一粒,反應完之後水色清透,液麵無雜質和膠狀物即可。當然也可以拿這水檢測溶氧,自然是越高越好。

  2、過碳醯胺,對於需要經常肥水的池塘這個東西相對比較好用,既增氧改底,又可適當的肥水培藻。但要注意,氨氮、亞硝酸等氮源汙染重時還是最好不要使用。一些廠家將它製成片劑,確實有一定氧化改底效果,但這個東西必須搭配良好的藻相菌相使用。另外,若是搭配適量的淨水產品,這個東西有不錯的追底肥效果,能快速處理渾濁水、分層水。

  3、過氧化鈣,這東西至少是二十年前就在推廣的藥物了,但由於其放氧緩慢,對於急救基本無效,所以當年慢慢淡出水產養殖。直到對蝦養殖預防用藥的理念慢慢推廣開來,這玩意兒才逐漸重見天日。理論上這東西放氧時間是72小時,即使是加上水體攪動、有機物的反應以及酸性物質影響,過氧化鈣在養殖水體中最少能保持兩天效果。不僅能緩慢溫和放氧,還能淨水改底補鈣,所以非常適合於甲殼類養殖。近幾年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片劑過氧化鈣,這就是完全不懂藥性的一些廠家在炒作亂搞了。在常用的氧化劑裡,過氧化鈣是少見的無需做成顆粒的原料之一,不僅是因為其水解反應過程本身就是緩慢進行的,而且一旦做成顆粒,其含量也會大大縮水。

  4、過硫酸氫鉀,簡稱過一,過硫,過鉀。這算是水產界近幾年最為紅火的一個東西了。一些公司甚至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對比做宣傳,在筆者看來,其實完全沒這個必要,因為並不是就沒有比它好的成份,並不是它就完全無可替代。當然,這玩意兒確實氧化性極強,反應速度快,又相對比較溫和,產生的中間產物和最終產物都基本無毒無害,確實算是比較優質的底改原料之一。但要注意這個藥物做成底改的話,含量不能太高,很多養殖者、廠家以為底改就是拼含量,其實這是常識性的誤區。底改原料的關鍵在於溫和無刺激,其反應的中間產物和最終產物不能有過多毒害成份。滿足這幾點就足夠了,至於氧化性,在滿足上述前提之下可以儘量做高,但事實總是不盡如人意,所以真正懂得養殖實際操作的廠家寧要安全不要濃度。另外,市場上一般沒有純品的過硫產品,基本都是復配的產品。加入有機酸,可以增強反應速度和滲透殺菌效果;加入氯化物(如氯化鈉)可以增加多級反應多級氧化的複雜程度,從而達到更好的消毒效果。但這些都不是氧化型底改所必需的。過硫本身的氧化性已經完全滿足氧化型底改所需,所以無需過多新增上述成份與之復配,當然有了這些成份之後一個氧化型底改就可以轉為消毒型底改了,而用法用量的就又有很大區別,用途自然也會更多樣化,作為廠家而言看似一個產品賣點更多了,銷量能得以增加,但這樣產品的專業性不夠,同時還會失去安全性這一重要指標,筆者認為反而會得不償失。真正用於氧化改底的過硫,只需含量5-15%就足夠了,這樣既安全,效果也能有保證。

  5、高鐵酸鉀,這玩意兒面世的時間不算短了,但由於其使用條件限制和價格昂貴,所以至今還不算流行,但筆者認為隨著養殖的發展,這個東西必然會慢慢走進大家的視線。此物氧化性不算低,尤其是在偏酸性環境裡比過硫、二氧化氯都要高得多。而這個偏酸性環境就是它難以推廣的一個限制因素。當然,沿海紅樹林區域、一些淤泥深厚的老塘,嚴重汙染的後期養殖還是可以多用的。淨水、綠水、氧化、改底、殺菌,其功效也比過硫、二氧化氯、過氧化鈣等要豐富多彩。尤其是在偏酸性條件時可快速明顯的氧化氨氮、亞硝酸。這一點,是很多氧化劑達不到的。

  6、高碘酸鐵,其功效與高鐵酸鉀差不多,但其消毒殺菌抗病毒以及絮凝沉澱效果都會略強於高鐵酸鉀。有一點,這東西殺藻也很厲害,一旦用不好,水立馬就清了。比較適用於現在逐漸流行的生物絮團、濁水以及微藻養殖模式。實用中與光合菌是絕配,用於處理小分子有機汙染效果明顯,另外,這東西也不一定做成顆粒,粉劑或化水後淨化能力會更好更明顯,當然顆粒的改底效果也很不錯。

  注意:

  1、由於很多消毒劑(如二氧化氯、高錳酸鉀、溴氯海因、三氯異氰尿酸、二氯異氰尿酸鈉、)本身就是氧化性極強的氧化劑。所以一些廠家把消毒劑的含量降到極低,再製成片劑,以此充當廉價的氧化型底改。其實其效果確實會有一些,但對於生態環境而言,長期使用會導致環境菌群失衡。所以養殖者選擇藥品時一定要看清楚了,或者使用一次後觀察魚蝦情況自然就能判斷了——品質好的氧化型底改是可以和飼料幹混幹撒的,除了第一次使用會稍有不適影響吃料以外,隨後的混用不會影響吃食。品質差尤其是假冒的氧化型底改則不可能這樣使用,因為一旦這樣使用嚴重的會直接停料,甚至令魚蝦不安亂遊。而如此混料同用也是鑑別氧化型底改品質優劣和安全性的一個簡單手法。

  2、行業裡傳了很多年的定期使用的概念,這一點筆者認為其實是個管理誤區,沒有任何一個藥物是能定期使用的。且不說一個藥物會否產生環境耐藥性,單就沒有問題時用藥這一點就有很多的弊端(也不容易被養殖戶接受)。所以筆者認為氧化型底改正常的用法是底質剛出現問題時,連續使用,1-2天一次(有些是晚上用的);連續改良兩次之後再來靠是否用活菌或生物型底改繼後處理。一些嚴重汙染(如倒藻,氨氮亞硝酸硫化氫中毒,青苔泥皮腐爛等),魚蝦已經出現肝萎縮或死亡時,則須8-12小時一次,搭配活菌連續處理汙染,爭取短時間能將環境改良,恢復正常。當然這種及早處理的用法只適合有一定養殖經驗的人,完全沒有經驗的新手,可以在慢慢學習的檢查經驗的同時,先按定期用藥這個老套路來管理,但要注意定期用藥就要注意劑量一定不能太大。

  3、高鐵酸鉀和高碘酸鐵這兩個成份的產品由於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少量活性鐵,會刺激有葉綠體的藻類快速繁殖,所以一般用後水色會慢慢往綠色方向轉變,若是不想培綠水的池塘(如養蟶池、海參圈、鮑魚池等),就要慎用了。

王維說蝦-時間系列⑦|8月改底看這裡 掌握五類改底方法 你就是專家!

  二、解毒型底改---

  以絡合有機、無機毒素為主要功效的底改。常見成份有:腐植酸鈉;大蘇打;EDTA(或ETDA-二鈉)。這些成份與有毒物質發生絡合反應或離子反應,將有毒物質轉化為毒性較低或無毒的物質,以此達到改良環境的目的。這類底改處理底汙不如氧化型快速,也不如生物型分解徹底,所以真正重視用藥效果的養殖者都使用不多。

  1、腐植酸鈉,現在養殖中更多的是用於遮光處理青苔藍藻,很少用於解毒改底,不過依然有很多廠家的解毒底改裡面有這個成份。其優勢在於其安全的絡合反應,而且可以幾乎完全的分解代謝掉。

  2、大蘇打,這東西的運用已經變得非常侷限了,基本只用於放苗前處理餘氯和氨氮,或者中後期氨氮突升時使用。處理效果較快,但會反彈(有時兩三天就反彈了),所以還得搭配一些光合菌、芽孢、EM之類的活菌使用效果才能穩定。

  3、EDTA,這個現在是處理重金屬、底汙或藻毒素常用的解毒成份,尤其是消毒藥殘、重金屬效果明顯,所以在放苗前期用量很大。一些有經驗的養殖者哪怕沒有檢測到重金屬超標,也會在放苗之前用一些打底,以防萬一。要注意的是,EDTA-二鈉偏鹼性(大致在10.5左右),水體pH偏高時要慎用。另外,很多養殖者會發現近幾年的ETDA效果變差了。其實,這是原料含量和純度變低了罷了。對於採購量有限的個體養殖戶而言,其實化工原料的品質遠遠比不上一些三流的藥廠的產品來得穩定。

  注意:

  1、解毒型底改的反應原理(尤其是離子反應)在一定條件時是可逆的,所以會出現反彈現象。所以必須搭配其他藥物如生物型底改一起處理。

  2、解毒型底改大多隻是減少部分有毒物質的數量,並不一定能從源頭處理乾淨,所以要檢查清楚中毒來源,若只是藥殘、重金屬之類來源少的物質,處理起來就相對比較徹底,若是死藻、糞便汙染的話,就得用其他方法繼續處理。

王維說蝦-時間系列⑦|8月改底看這裡 掌握五類改底方法 你就是專家!

  三、生物型底改---

  以分解有機質為主要功效的底改,又叫活菌分解型底改或生物分解型底改。一般都是活菌為主要功能原料,原則是選擇繁殖速度快,分解力強,耗氧低(或厭氧)的活菌,所以現在市面上常用活菌只有兼性芽孢和糞鏈球菌這兩個活菌。

  1、兼性芽孢,說簡單點,就是一般的芽孢桿菌在無氧條件下培育出來的特殊活菌(專業上稱為:兼性耗氧型芽孢,簡稱兼性芽孢)。做得好的兼性芽孢,正常使用時幾乎檢測不到耗氧。其分解力、繁殖速度比耗氧型芽孢確實都有所不及,但好在即使功效減弱很多,但在嚴重汙染的環境下它依然比其他活菌的優勢明顯,所以現在市面上使用最多的生物型底改的活菌原料依然是兼性芽孢。不僅如此,質量好、配比合適的複合兼性芽孢產品還有緩慢調整藻相(降不良水色慢慢轉為綠藻藻相)的效果。所以,筆者經常建議養殖戶在前期多用此類產品,以維持優良藻相和水體清潔。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兼性芽孢,依然會有一點耗氧,也就是說使用時也最好適當的加強增氧,所以配合適量使用顆粒氧是必須的操作。

  2、糞鏈球菌,這是近年來慢慢流行起來的一個活菌。這個菌是厭氧的,所以比較適用於嚴重汙染的池塘或後期養殖。另外這個活菌是極為厲害的一種乳酸菌,有明顯的調理腸胃效果,但過多使用也會有副作用(過度消化後粗腸瘦體),所以不能過多使用。實操中一般在用完氧化型底改一兩天後使用效果明顯,也有養殖戶按極小劑量連續使用,能維持池底良好的環境。

  注意:

  1、很多廠家用培藻產品配少量芽孢作為生物型底改,這類不算是真正的生物分解型底改,以前稱為肥水底改。這種底改只適合肥水養殖的模式,不太適合現在多數的養蝦模式,一旦用後要特別注意增加底氧。

  2、市面上還有一些廠家用硝化菌,酵母菌,反硝化菌來作為生物分解底改。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由於環境條件的限制,這些產品效果都基本看不到。所以遇到有效果的,是你運氣好,沒有效果也不要過多糾結其原因。

  3、無論是兼性芽孢還是糞鏈球菌在分解過程中都最好是少量多次的新增,效果達到就停止用藥。若是效果短時間沒出來,無論原料是否耗氧都得適當增加底氧。

王維說蝦-時間系列⑦|8月改底看這裡 掌握五類改底方法 你就是專家!

  四、消毒型底改---

  以殺菌抗病毒為主要功效的底改。常見成份有:漂白粉、二氧化氯、過硫(含量超過20%,氯味很重)、溴氯海因、中藥、大蒜素。說實話筆者比較反對使用這類產品,因為現今的對蝦養殖基本流行預防調理,消毒劑在養殖過程中已經運用得越來越少了。

  1、漂白粉,這算是用得最常見的一個消毒藥了。清塘消毒常用藥物,養殖戶塘頭基本都有。水濃水綠、藻相不好、水質渾濁時使用效果還是不錯的。它的改底效果主要靠的就是反應過程中生成少量的具有絮凝沉澱效果的氫氧化鈣。沉澱的同時帶有次氯酸在殺菌,處理死藻、老化藻、細菌甚至病毒、原生動物、還可以把雜質沉澱到池底,再由鈣離子進一步礦化改底。一整套反應作用下來看似複雜實則直接而快速,實乃簡單粗暴調水改底方案的不二之選!缺點無非就是刺激性大了點,一些有益的菌藻也會跟著死亡。處理之後會有一段時間(量少是三四天,量大是五六天)得注意把環境給調回去,有經驗的養殖者處理恢復起來非常容易而順手;沒經驗的環境什麼時候惡化了,壞死了都矇在鼓裡,死得不明不白,甚至有一用這東西蝦就死的情況。另外要注意,由於漂白粉藥殘時間較長(養殖中後期這個藥殘時間會大大縮短),所以繼後的補菌培藻會受較大影響,所以最後的處理一般得考慮最少兩次用藥。

  2、二氧化氯,片劑二氧化氯有兩種:一種是泡騰片(這實則是為了避免二氧化氯遇水快速反應導致爆炸而發明的,純粹廠家為了減少賠償損失的一個小設計而已,跟養殖用法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喜歡用來改底的人也不好好想想,這反應時間只有不到五分鐘的小片藥劑,如何能改底嘛?)。另一種是緩釋片,而消毒氧化改底用的二氧化氯片就只能是緩釋片。原理很簡單,緩慢釋放才能透過二氧化氯的強氧化性氧化底汙和殺滅病菌嘛。二氧化氯反應時間很短,所以刺激性雖有,但並不太厲害,一般正常劑量下(含量5-8%的,100-200克一畝),最多24小時就啥事兒都沒了。適合用於氧化底質的同時殺滅池底病菌,也適合短時間補菌培藻。

  3、過硫(含量超過20%,氯味很重),筆者一般喜歡用過硫來做氧化型底改,但市場上總有一些廠家簡單的以為但凡藥物含量越高就越好,所以就有不少廠家把這玩意兒的含量做到很高,殊不知,過硫的含量一旦超過20%,這東西殺菌的效果就會非常明顯,而其氧化改底的效果就會被覆蓋掉。說得不好聽,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原本可以改良的環境因為用了含量過高的過硫,而導致有益的微生態被殺傷崩潰,從而導致之後池底環境更加惡化,若到那時,缺氧還是最輕的呢,這就叫過猶不及。所以一般含量超過20%的過硫片,筆者都定義為消毒型底改,而非氧化型底改,因為含量太高之後真的不太容易掌握使用劑量。雖然就那麼一小片,但扔到哪裡,哪裡都會被殺得片甲不留,這個效果你還能叫改良?所以使用時要特別小心,控制好劑量,含量越高越要小心。

  4、溴氯海因,這本來是慢慢沒落的一個成份,後來被一家知名藥企給做活了,利用的就是其超五天以上緩慢釋放緩慢殺菌緩慢氧化的這個原理。效果嘛,以前還行,這些年環境汙染太重了,效果就慢慢變差了。另外有工業汙染和十年以上的老養殖區域或池塘,若是不喜歡肥水養殖的,最好少用這個成份的產品,常會刺激藻類異常生長。不過,一些低密度養殖模式,如魚蝦混養、蝦蝦混養還是適用的。

  5、中藥,這是很早就有的一類底改,其實都是大包的石粉加點中藥來做成的。一般中藥會選用三黃散。效果嘛,只能說有一丁點調理效果,廖勝於無。這種底改十幾年前倒是好用,但已經不適合現在的養殖了。

  6、大蒜素,現在很多廠家都有大蒜味的大包底改,其實很多隻是大蒜精油充點氣味的石粉而已。稍微負責的廠家會用大蒜素加石粉做,但現在市面上九成的大蒜素基本都是抗生素(環丙沙星)加大蒜精油加石粉來做成的。所以實際上大多數有大蒜味的底改,要麼沒效果,有效果的實際上等於是在低劑量的用抗生素而已,當然由於成本問題,這個抗生素的劑量幾乎可以忽略。殺菌效果自然是有一點了,但用多了,一旦厭食了,處理起來也非常棘手。

王維說蝦-時間系列⑦|8月改底看這裡 掌握五類改底方法 你就是專家!

  五、吸附型底改---

  以絮凝沉澱淨化水質為主要功效的底改。常見的成分有:石粉類(即便宜又大碗的大包底改)、活性炭、矽酸鈉或二氧化矽等。這類成份大多數時候都是大包底改,很少做成小規格精包裝的,因為效果來講,濃縮的產品難以稀釋到合適的份量上來使用,一旦用量過高,使用時區域性濃度過大,很容易導致倒藻水清。

  1、石粉類,常見的有沸石粉、白雲石粉、滑石粉、蒙脫石粉等。筆者經常建議淡水養殖區域的客戶用來改底調水補礦,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不是用的成品,而是直接去石粉廠或飼料廠成噸的拉回來用。而市場上很多廠家的大包底改都是用這類石粉作為主要的載體,搭配極少的功能成份就混合成了具有各種功效的底改。而究其主要改底效果還是得歸功於石粉。

  2、活性炭,主要靠的是活性炭多空隙結構具備的吸附效果把汙染物吸附沉澱。淨水效果非常好,但底質改良效果就難說了,從原理上來講,其實時間長了,對於底質反而是有毒害效果的,所以但凡用後必須搭配氧化型或生物型底改來繼續處理。另外水質底質不佳、水化超標、藻類老化時使用很容易導致缺氧。

  3、矽酸鈉或二氧化矽,這個成份在零幾年就在運用,但敵不過石粉類的成本低廉,所以慢慢退出市場,但其改底效果淨水效果都要比石粉明顯,而且這個可以搭配很多產品一起使用,沒有石粉偏鹼的副作用。另外,由於含有矽元素,大量使用後能明顯促進矽藻生長。

  當然,除了上述五大類底改,還有一些用法很侷限的特殊底改,如:表活底改(用以降低水體表面張力,輔助增氧);清涼底改(少量薄荷油載入體,用以緩解底熱情況;也有劣質廠家直接用尿素的);誘食底改(常用甜菜鹼,粉劑也有顆粒也有,既解毒又開胃,但實際改底效果幾無)。這些就不多說了。

  底改種類前面說了,那整個養殖過程中如何運用呢。筆者喜歡將養殖分為前中後三期,以此區別用藥:

  1、前期。是指放苗前到放苗後三十天左右。一些老化池塘、淤泥深厚的池塘、之前養殖失敗的池塘就必須在放苗前加強底質的處理和改良,否則不僅養殖過程中底質水質容易出問題,關鍵是放苗之後蝦苗的存活率也會受極大影響。一般可以在消毒藥效過去後大劑量用生物分解型底改處理一下底質。一些有經驗的養殖戶也會在放苗前一兩天先用生物型底改打底,以確保底部毒素的分解。而放苗階段一般用的是解毒型底改和生物型底改相搭配,確保苗快速沉底之後不出問題。

  真正的前期養殖主要用的是解毒型底改和生物型底改,只有水化劇烈變動或倒藻轉水等情況出現後才會用到少量的氧化型底改。哪怕是需要用到氧化型底改,一般也是主要和生物型相搭配。前期主要是搭配方法是一次氧化型底改配合連續使用兩次生物型底改。這次才情況下第二次使用生物型底改時往往會搭配一些活菌或培藻產品以順便調水。

  現在依然有很多養殖者沒有前期改底這個概念,很多人會認為前期吃料少,基本不需要改底,所以往往會等到小蝦紅腿了才想起來去檢查底質情況,但這個時候往往會出現腸胃甚至肝臟病變了。這種情況在暫養淡化裡尤為明顯。筆者認為直放養殖的池塘一般半個月內必須改底一次。若是淡化暫養的小池一週就得改底一次,密度越大時間越要推前。若有明顯水色變化(無論是變色還是變清變濁)都得馬上改底調水。另外,若是轉肝期推遲或者長時間完成轉肝的,就尤其要注意檢查底質問題了。

  2、中期。是指放苗30-60天。這個階段對蝦吃料多生長快,水質底質常會在這個階段出現劇烈變化,所以我們尤其要注意底質的維護。這是筆者的建議一般是一次氧化配一次生物分解。中間可以間插一些解毒型或消毒型,但劑量不能太大。原則是少量多次,越是吃料好水質好的時候越要注意改底的跟進。

  3、後期。是指60天之後,現在的一些苗種兩個月就能衝到五六十條以內,所以基本都是看得到賺錢的時候了。那這個時候要注意的是底氧的加強,底毒的處理。這就需要交替使用多種氧化型或消毒型底改,偶爾搭配一次的生物分解型底改。筆者一般建議兩次氧化配一次生物分解。而氧化型底改一般兩三次就得換一種,這樣交替使用不會產生明顯的耐藥性。

  注意:

  1、若是各種情況都正常最好少用吸附型和消毒型底改。消毒型底改用後必須儘快解毒補菌回去,否則水體環境容易出現較大變化。而吸附型底改使用時最好要配合氧化型或生物型底改一起或先後使用,否則容易出現底部缺氧,而且遇到有藍藻、死藻多時還不一定能用。

  2、蛻殼期時禁用消毒型、吸附型底改,而且會耗氧的底改都最好不要用。

  3、惡劣天氣(颱風、暴雨)時很多藥物都不能使用,此時最需要做的其實就是改底。可以用解毒型底改,溫和的氧化型或增氧的底改(或用量減輕),糞鏈球菌類的生物型底改。只要將底質搞好,即使天氣再差,對蝦在池底也不會受太大影響。這是養殖多年的老蝦農經驗性的保命操作。

  4、幾乎大多數化學類(尤其是有氧化性)的底改都可以做黑泥氧化實驗。這是鑑別底改是否能改良底汙的一個簡單實驗,把黑泥變白或變灰這並不難,難的是變色之後土壤是否板結或蓬鬆,久置後的水能否讓對蝦存活(放入幾條蝦苗或水蛛即可判斷)。這些後續的實驗才能檢查到底改的安全性和品質。

  5、筆者一直主張使用小包裝的精品底改,不贊成用那些既便宜又大包的底改,因為大包底改真正有效的成份算下來也就最多幾百克而已,還不如精品小包裝的來得效果好。養殖戶因為包裝太小而不好使用時,其實可以透過混合飼料一起幹撒來解決。只要是質量好的底改,哪怕是氧化型底改也是可以同飼料幹混幹撒的。當然這種用法也同樣可以用來鑑別底改質量的優劣。

  1. 作者 | 廈門科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維

  2. 來源 | 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誌社

  3. 本文為當代水產-騰氏水產商務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790 字。

轉載請註明: 王維說蝦-時間系列⑦|8月改底看這裡 掌握五類改底方法 你就是專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