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9月24日電 題 :扶貧醫生葉偉:從不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記者 許青青
醫療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技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擔憂在醫療界廣泛存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主任醫師葉偉在駐點幫扶陝西省富平縣醫院時,毫無保留地傳授該院醫生治療頸椎、脊柱患者的微創手術“椎體成形術”,實現該院在骨科手術技術方面的飛躍。
葉偉說:“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成長,如果沒這點自信,那也不是一個好醫生”。
富平縣是農業大縣,廣泛種植玉米、大棚蔬菜,長期重體力勞動容易導致當地農民脊椎脊柱彎曲、病變,留守的老年人更是脊柱病高發群體。
富平縣醫院院長高東五介紹,在葉偉來之前,該院都是將這些患者轉送往西安市上一級大醫院。在這其中,有一些患者因為病痛無法長途跋涉求醫,有一些患者因家庭條件困難放棄治療,因而長期被病痛折磨。
葉偉在該縣張橋鎮衛生院醫生傳授醫療知識。資料圖
“椎體成形術”手術在內地發達城市的醫院已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醫療技術,是透過向病變椎體內注入骨水泥(聚丙烯酸甲酯)或人工骨達到強化椎體的技術。葉偉稱,這項技術屬於微創手術,出血少、無需縫針、疼痛馬上緩解,治療費用相對低廉,比較適合當地的實際情況。
2016年6月至12月,這半年時間內,葉偉在富平縣醫院做了20多例“椎體成形術”,患者治療費用從原來的三、四萬元下降到自付二、三千元(新農合醫保縣級醫院該手術報銷比例80%)即可,下降了10倍多。
更為重要的是,在葉偉手把手的例項操作和指導下,富平縣醫院的骨科骨幹醫生均掌握了這項手術,在葉偉回到廣州後,他們已經獨自操作了30多例,無一例出現併發症。富平縣醫院成為了陝西省率先掌握椎體成形術技術的縣級醫院。高東五感慨道:“葉偉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就是技術。”
記者從採訪中瞭解到,除了技術,葉偉留下的財富之二是手術流程的規範化。
“以前我們認為手術就是手術,看問題比較單一。葉偉對待每例手術的一整套嚴謹流程,如術前病患診斷、確定手術方式、跟進術後效果等,讓我們醫生對手術概念、價值觀發生了變化”,高東五說。
葉偉留下的財富之三是他的職業態度。
“我從來沒見過對病人態度這麼好的醫生,咋那麼好呢!”已經完全康復的腰椎病患者劉芳霞在對記者講述自己的治療經歷的時候說:“我這人膽子小,不敢做手術。葉偉醫生就告訴我,做這個手術就像我炒個家常菜一樣,聽了這話,我就不害怕了”。
“葉偉剛來的時候,我當時並沒有抱很大期望”,富平縣醫院骨科主任賈文鵬坦言,按照以往的經驗,幾個月的幫扶解決不了多大問題。另一個難以明言的原因是,醫療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技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擔憂在醫療界廣泛存在。
1977年出生的葉偉自己則認為,他只是告訴了他們一個大醫院的醫生應該怎麼做,並沒有想到會給當地醫院和病人帶來這麼大的影響。他也並不擔心“餓死師傅”,因為“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成長,如果沒這點自信,那也不是一個好醫生”。
據瞭解,自雙方醫院簽署幫扶協議以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先後派出多名技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療專家長駐在富平縣醫院開展醫療支援工作,多批醫療團隊到富平縣醫院義診和進行學術講座。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書記王景峰稱,該院將結合富平地區疾病譜、經濟及醫療水平狀況,根據富平縣醫院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醫療技術和專案進行指導推廣;透過駐點式幫扶、組團式幫扶、提供培訓、遠端醫療協助等多種形式予以支援,實實在在地提升富平縣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造福周邊民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