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科技日報南海神狐海域7月9日電(記者謝宏)7月9日,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全面完成預期目標,第一口井的試開採產氣和現場測試研究工作取得圓滿成功,並實施關井作業。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截止7月9日14時52分,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量超過30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000立方米以上,最高產量達3.5萬立方米/天,甲烷含量最高達99.5%。獲取科學試驗資料647萬組,為後續的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翔實可靠的資料資料。”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指揮部指揮長葉建良介紹。

  自5月10日試氣點火以來,已連續試開採60天,累計產氣超過30萬立方米。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本次試開採作業區位於珠海市東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試開採井開鑽,5月10日下午14時52分點火成功,從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採出天然氣。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葉建良介紹,透過近四個月的試驗探索和科學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和認識。一是防砂技術先進,方法可靠,持續有效發揮作用,保障產氣通道狀態良好。二是在舉升方式等多方面實現創新,提高產量效果顯著。三是調控產能平穩有效,氣流穩定,持續時間已達到生產性試開採要求,為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是海水及周邊大氣等甲烷濃度無異常,環境無汙染。五是井壁和地層穩定,未發生地質災害,實現了安全可持續生產。六是試採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領跑優勢不斷擴大。

  這次試開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


  2017年5月10日起,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1266米海底以下可燃冰礦藏開採出天然氣。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被看作是有望取代煤、石油的新能源。這是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自5月10日點火測試以來,至6月10日已連續產氣達31天,神狐海域平臺試採總產氣量達到21萬立方米,平均日產6800立方米。實現了試採工作的“滿月”記錄。目前產氣過程平穩,井底狀況良好,獲得各項測試資料264萬組,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樣一個科技上的歷史性突破,對於我國能源結構與安全、世界能源供應格局等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可燃冰”開發帶來的合作機遇

  目前東盟南海主權聲索國主要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5個國家。而這些國家能源利用開發主要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礦物燃料為主。依據能源進出口份額差異,汶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屬於油氣資源依賴型國家,國家出口總額中能源出口份額非常大;越南、菲律賓則屬於能源緊缺型國家,國內能源資源相對匱乏,而經濟發展對能源資源需求迫切。

  能源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對於東盟南海主權聲索國,無論是油氣資源依賴型國家,還是油氣資源緊缺型國家,能源資源對其國民經濟發展及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地位不言而喻。但傳統油氣資源伴隨著持續開發利用將趨於枯竭,積極尋求可替代能源勢在必行。據估算,整個南海海域有近800億噸可燃冰儲量。面對如此鉅額存量的可燃冰資源,東盟南海主權聲索國勢必不會無動於衷。

  然而,由於深藏海底的可燃冰開採難度極大,開採技術研發投入巨大,技術門檻非常高,未來可燃冰商業化開採技術極有可能率先掌握在中國、日本、美國等大國手中,東盟南海主權聲索國由於工業基礎薄弱,對可燃冰開採研發投入有限,在開發南海海域可燃冰時勢必會採取與掌握成熟可燃冰資源開採技術的大國開展合作,實現共同開發。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目前,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中國國內可燃冰商業開採模式成熟後,可燃冰對傳統油氣資源的強替代效應及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優勢,也將增強東盟南海主權聲索國與中國合作開發南海海域可燃冰資源的意願。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油氣資源依賴型國家將實現傳統能源替代,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越南、菲律賓等油氣資源緊缺型國家也將因此改變傳統能源開發利用格局,尋求能源新動力。

  中國搶佔可燃冰商業開採先機將成為南海能源合作新的介入點。中國可燃冰商業化開採技術保持持續領先,形成技術排他性,有利於減少域外大國干擾,在南海爭端中尋求與東盟南海主權聲索國家的共同利益,共同合作開發南海海域可燃冰資源,實現互利共贏,從而緩和南海局勢,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中國如何保持“可燃冰”開發技術領先

  未來,大國間的可燃冰開採技術角逐更趨激烈,誰率先掌握商業開採可燃冰技術,誰就將領導“可燃冰革命”。中國與東盟南海聲索國能否合作開發南海可燃冰,進而維持南海局勢穩定,取決於中國是否能在商業化可燃冰開採技術上保持持續世界領先。然而目前,中國的可燃冰技術的開採目前還在試執行階段,大規模的商業開採還需要進一步的技術完善和經驗積累。

  首先,中國應從國家戰略高度進一步確立可燃冰在我國能源戰略中的關鍵突破口地位,優先編制可燃冰開發中長期規劃,加大可燃冰勘探開發的資金和人員投入力度。堅持海陸域可燃冰勘查開發並舉的戰略規劃,加強可燃冰開採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海陸域可燃冰的試採試驗,促進海陸域可燃冰商業開發經驗和技術的相互借鑑。總結本次可燃冰試採經驗,最佳化試採技術工藝,汲取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建立健全適合我國資源特點的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提升可燃冰勘探開發和深海科技的自主研發創新能力。

  其次,堅決捍衛海洋能源資源權益,拓展可燃冰勘探開發的國際合作空間。海洋蘊藏著鉅額戰略能源資源,在保障中國能源資源供給安全中的地位日益凸現,中國應堅決反對周邊和域外國家對我國海洋資源的侵佔行為,全力維護海洋主權權益。同時,利用在可燃冰勘探開發上的技術優勢,加強與周邊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開發合作,以惠及可燃冰資源儲藏國,為周邊國家乃至全球的能源轉型做出貢獻。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礦藏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廣泛分佈,中國先進的可燃冰勘探開發技術可在這些海域複製應用,這將有利於解決沿線國家的能源問題,推動各國經濟的融合發展。應充分利用技術優勢,與相關東盟國家在南海爭議海域進行可燃冰開發合作為;同時堅持“雙軌思路”原則和遵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共同利用南海豐富的海洋能源,實現互利共贏,從而緩和南海局勢,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甘泉綜合整理於中國—東盟研究院、搜狐財經、新浪網、南方網)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秋葵49”:

    我就覺得奇怪了,什麼都盯著南海(太平洋),那大西洋不也一樣有嗎,要不我們趁他們還沒注意先低價手購了,以後再開發不好嗎!我跟南美洲、北美洲的小國共同開發,看他把不把注意力放在大西洋!

  網友“會友34”:

    中國在南海開採可燃冰成功是剛開始,建議:應總結技術及安全措施,保有一定產量水平及庫存後才能與其他國交流取經,還要注意保密問題。在我範圍的不容侵佔,在其他範圍的真誠友幫可交流學習共贏互惠。

  網友“大軍145175045”:

    技術保密工作做好

  網友“睡佛51150786”:

    怎麼吹都應該,但一定注意技術保密。

  網友“使用者5234450356”:

    沒看出有什麼影響,有本事也可以自產可燃冰,沒本事罵娘也沒用。

  網友“陽光1213120”:

    開採,管他們屁事,他們就是羨慕嫉妒恨

  網友“銅書”:

    贊。學習此文。致禮此文。

  網友“受傷的狼57”:

    好,

  網友“揚州海之聲聽力”:

    技術保密工作做好

  (2017-06-24)


  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當專家表示100升“可燃冰”能讓汽車跑5萬公里,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就慌了?中國到目前為止能源結構任意以煤炭為主,如果轉為以可燃冰天然氣為主,對於環境保護已經是巨大的貢獻了。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最大問題就是開採成本。全世界就中國和日本進行了海上可燃冰開採的嘗試。日本的日本號也是海上開採船,耗資差不多50億美元,但是它解決不了陷沙的問題。日本也沒錢了,再投錢改造這個船。中國的藍鯨一號,也是差不多投了,50億美元但是成功了。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然而甲烷供應問題解決了也救不了日本的新能源車,兩級能量轉化的系統太複雜了,不符合量產產品的屬性。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現在美國只有USGS的Tim Collet還致力於水合物開採。受限於資金,美國在水合物開採方面已經落後於日本和中國大陸。印度據說最近也投資不少在水合物開採上。如果使用100L天然氣,能夠行駛300公里的話,那麼同樣使用100L可燃冰,能夠行駛50000公里。

  這句話邏輯清晰,資料準確完全沒問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andy141240997”:

    不吹會死麼

  網友“雪花膏地主”:

    這是事實

  (2017-06-14)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5月18日宣佈,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國務院隨即指出可燃冰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並列入能源發展重大工程。

  於是,可燃冰聲名大噪,佔據了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在二級市場引起騷動和追捧,旋即又出現集體啞火的現象。天乾物燥,不管是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投資需謹慎,切勿動“肝火”。

  可燃冰是個什麼“鬼”?

  什麼是可燃冰?其結構是甲烷為主的有機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組成的“籠子”裡,由於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學名是天然氣水合物。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之所以被稱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為既含水又呈固體,看來像冰,另一方面,甲烷與水分子結合很弱,外界稍加擾動就可以讓其分離出來,很容易點燃。

  甲烷是清潔燃料,燃燒後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替代煤炭,將有助於解決空氣汙染問題。

  可燃冰儲量巨大,廣泛分佈於全球大洋海底、陸地凍土層和極地之下。有專家估計,其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因此,可燃冰是一種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未來能源。

  目前,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最近兩年開採試驗取得較大進展。

  本月,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此次試採可燃冰成功,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截至5月18日,本次試採連續產氣超過一週,最高日產量3.5萬立方米,累計產氣12萬立方米。

  可燃冰的威力傳說

  關於“傳說”,最受關注的傳說之一應該就是“100升可燃冰可以跑5萬公里”的說法。

  想必關注可燃冰的人已經知道,這一說法並不能站住腳。南方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劉科,曾接受媒體採訪表示,100升可燃冰中天然氣的含量不足20kg,以燃燒產生的熱值來計算:按常規計算,100升可燃冰可以產生100*164升,也就是16.4立方米的天然氣,熱值為16.4*8588(純甲烷熱值,單位為千卡/立方米,kcal/m3 )=140843千卡,換算成汽油應為140843/7978(汽油熱值,單位為千卡/升,kcal/L)=17.7升。即每100升可燃冰含的能量不到18升汽油的能量。 按目前小型最省油的汽油車百公里油耗5升計算(20公里每升),可以跑不到360公里,這還是按相對保守的方式計算的,實際可能比這個數字還要低。這與“5萬公里”相差甚遠。

  客觀看待 不宜操之過急

  如果可燃冰未來能夠實現大規模開採,將極大地改善中國的能源結構,提升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話語權。

  然而,可燃冰目前產業化尚需時日,主要是因為開採、運輸不易,成本高,以及環境破壞引發溫室效應的可能性,開採不當容易造成海底地質災害。根據日本國家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公司的估算,從海底開發可燃冰獲得1立方米天然氣的成本在2.8—10.8元。

  可燃冰的開採成本還是比較高。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根據中國戰略規劃對可燃冰開放的安排,2006-2020年為調查階段,2020-2030年是開發試生產階段,2030-2050年中國的可燃冰將進入商業生產階段。由此可知,可燃冰在中國的商業生產,最早也要到2030年。

  概念股股價異動忙澄清

  儘管以上“5萬公里”堪比永動機的說法不足信,但在二級市場上,可燃冰試採成功的訊息成功引發一輪炒作熱潮,概念股逆勢大漲,紛紛出現股價異動現象。致使相關公司釋出澄清公告。

  5月22日晚間,石化油服釋出公告稱,公司A股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屬股價異動。經公司自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正常,市場環境或行業政策沒有發生重大調整,內部生產經營秩序正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資訊。截至目前,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尚未進行商業開發,公司亦沒有開展相關業務。

  海默科技也釋出公告稱,公司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幅累計偏離值達到22.18%,屬於股票異常波動的情況。公司對有關事項進行了核查。截至目前,公司未參與可燃冰試採專案。目前可燃冰開採尚處於科研試採階段,進入商業化開採還需要很長時間。公司將持續關注可燃冰開採領域的發展。本次可燃冰試採成功,對公司目前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情況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5月20日,中海油服也已經發布公告稱,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活動正常。目前可燃冰尚未商業化,公司關於可燃冰目前沒有可披露事項。

  探討“投資可燃冰”正確的開啟姿勢

  隨著利好釋放,遊資獲利了結,相關個股大幅回撥。5月23日,可燃冰概念股股價開始回撥。石化油服(600871)、海默科技(300084)、潛能恆信(300191)、中海油服(601808)、寶德股份(300023)、博邁科(603727)六家公司股價集體跌停;石化機械(000852)下跌6.65%。

  業內人士指出,在二級市場上,可燃冰概念股雖然已經有所反應,但由於可燃冰的大規模商業化和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長期來看,可燃冰概念股毫無疑問具有很好的投資機會。短線來看,投資者要防止可燃冰概念股的過度炒作。畢竟,可燃冰到底對哪些上市公司業績產生實實在在的拉動,還需要驗證。

  而作為投資公司,也可以根據公司具體情況,考慮給予相關領域相應的關注。即可燃冰產業鏈的投資標的和投資機會,比如油服行業,相關產業鏈主要包括陸上鑽採裝置、海上鑽採裝置、天然氣應用裝置。

  作者:劉國珍

  版權宣告:本文版權歸“併購咖”運營主體所有,轉載本文時,需在正文前顯著位置標註文章來源並簡要說明,否則視作侵權,“併購咖”運營主體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017-06-02)


  北京2013年12月17日,國土資源部召開2013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成果新聞釋出會,宣佈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探獲高純度新型別天然氣水合物。2017年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佈,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

  長期看,可燃冰有望主導未來全球能源供給,但目前各國對可燃冰的賦存條件、形成機理和分佈特徵的研究,以及更進一步的經濟性開採技術尚未成熟。目前階段可燃冰主要為油服板塊帶來主題投資機會。

  油服個股大幅調整到合理估值,可燃冰引爆新一輪油服熱點,我們認為油服的新一輪上漲大機率持續,主要理由是訂單逐步落地、油氣改革、OPEC持續減產計劃、下半年原油需求上升對庫存的消化將更顯著。

  可燃冰:清潔能源、儲量大、能源戰略重大突破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子,是天然氣和水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色固體結晶。1立方米可燃冰融化可釋放164立方米天然氣和0.8立方米水,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比原油和煤低兩個數量級,是世界公認的清潔能源。

  據勘探,我國南海儲存可燃冰相當於650億噸石油,按我國當前能源消耗水平,可供我國消費130年。長期以來,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極高。為提高原油自給率,我國從1998年開始探索可燃冰的開採技術。本次實現穩定連續採氣表明其距離商用已近在眼前。

  根據中國戰略規劃對可燃冰勘探開發的安排,2006-2020年是調查階段,2020-2030年是開發試生產階段,2030-2050年,中國的可燃冰將進入商業生產階段。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表示,可燃冰或將在2030年前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我國開採技術已領跑世界

  可燃冰開採方面,美國、日本、德國等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採集到自然狀態可燃冰的國家。

  由於可燃冰絕大部分埋藏於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開採一直是一項世界性難題。目前,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對這種未來能源進行試開採嘗試(日本“地球”號深海探測船曾在2013年3月從愛知縣附近渥美半島近海開採出可燃冰,這是全球首次成功在海底開採出可燃冰),但都未達到日均穩定產氣超過一萬方、持續超一週的連續產氣時間這兩項預定目標。

  我國利用降壓法,打破了天然氣水合物儲層的成藏條件,再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一樣的可燃冰聚集,利用自主研發的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

  可燃冰的成功連續開採,不僅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誌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投資方向

  中長期看好上游勘探開發。我國《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已明確天然氣的主體能源地位,力爭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佔比提高到10%,可燃冰的開發將加大天然氣的供給,有望推動我國非常規油氣的開發投資的增長。

  目前可燃冰開採商業化仍處在研究階段,且由於開採成本高,短期內大規模開發可能性較低,對公司業績影響有限,但考慮到可燃冰儲量豐富,未來有改變全球能源供給的可能性,長期來看相關上市公司或將大幅受益。由於可燃冰主要分佈在海底,未來海上油氣鑽採裝置及服務廠商有望首先受益。相關受益公司主要有以下幾個領域:

  (1)中集集團:本次成功採油的平臺“藍鯨一號”是由中集來福士公司研製的,作為母公司,中集集團將受益於本次試驗成功,獲得更多政策及經費支援,對公司業績產生正向影響。

  本次成功採油的平臺“藍鯨一號”是由中集來福士公司研製的,作為母公司,中集集團將受益於本次試驗成功,獲得更多政策及經費支援,對公司業績產生正向影響。

  (2)中海油服等油服企業。本次試採成功後,我國必將加大對可燃冰開採技術的資源投入,相關固定資產投資有望提速,油服裝置及服務企業有望受益。另外,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主要生產LNG運輸船和海上鑽井平臺的相關企業也將一定程度上受益。

  (3)天然氣產業鏈應用企業。我國當前天然氣自給率低,大量依賴於國外進口。本次可燃冰試採成功提供了一種新的天然氣來源,再疊加近日油氣體制改革方案有望落地,將使天然氣市場進一步市場化,相關裝置企業迎來機遇。

  此外,由於可燃冰勘探開採不需要壓裂裝置,所以此前被認為受益可燃冰勘探的壓裂裝置相關公司不受益。這些公司主要是:具有壓裂液的寶莫股份;具備壓裂裝置的傑瑞股份。此外,石油天然氣工程承包商泰山石油、準油股份等也難受益。

  投資標的

  (1)黃河旋風(600172)

  優勢:鑽頭+可燃冰+廊坊簽約

  公司的第三股東是日本聯合材料公司,金剛石鑽頭產品出口日本,現在國內技術有突破公司是國內超硬材料及製品行業龍頭企業,主營業務為人造金剛石、人造金剛石磨料磨具磨削及其它金剛石製品、建築裝修磨削機具等。目前公司人造金剛石年產量為15億克拉,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為30-35%,全球的市場佔有率為20%左右。

  目前公司子公司5月18日在廊坊市簽約石家莊國際投資合作推介會投10億建華北智慧裝備及機器人產業園。會上成功簽約57個專案,其中內資專案中,上海明匠智慧系統有限公司將在石家莊高新區投資10億元,建設華北智慧裝備及機器人產業園專案。

  從日本的可燃冰技術來看,日本嘗試吊放金剛石鑽頭鑽探可燃冰,幾經推遲的可燃冰鑽探作業終於在日本愛知縣渥美半島近海正式開始。本次鑽探作業是為2013年的生產做前期準備,明年將實際開採,並觀測開採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如果成功,將成為全球首個在海底生產可燃冰的平臺。

  據《日本2011年能源白皮書》統計,日本有96%的能源需要從國外進口,屬於“能源小國”。受福島核事故影響,日本國內大部分核電站相繼停運,到今年4月甚至可能停運所有核電站,目前只能依靠增加天然氣進口,來保證能源供給。據權威人士預測,從中長期來看,日本對天然氣的需求還將不斷擴大。除了利用日元升值大好時機,積極在海外獲取油氣田的開發權之外,向海洋要能源也是一個提高能源自給率的重要手段,可燃冰一般位於近海100—300米的海底,鑽探是最為適合的技術。

  風險提示:可燃冰技術研發路線風險,油價長期低迷背景下上游勘探開發進度低於預期的風險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路野文苑”:

    可燃冰——未來興許、或許、一定替代石油,眼前卻實實不能。若有恆心放幾十年長線,釣“可燃冰”這條大魚,不仿開始佈局、投資。

  網友“紅茶愛咖啡”:

    加一次冰,車可以行駛5萬公里,想想都期待!!!!

  網友“快樂人生115552837”:

    我覺得就是中國開採成功了,也不應向外界大肆宣揚,讓外囯人知道了會眼紅我囯。囯人就愛邀功,丁點成就就吹唏。

  網友“曉疑新隆”:

    在接下來就要做出一個不可燃冰鐵,硬度遠超過目前所有硬的材料,它在高溫下不可燃。燃了之後馬上拿出來還是冰的。

  網友“大黃44013784”:

    可燃冰是石油油服類公司的大敵,開採裝置和技術不一樣,可燃冰如期上市的話,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大跌,油服開採公司倒閉了。

  網友“贏練市場”:

    這樣一吹,飛都不用加油了。

  網友“張分電”:

    先要搞清楚開採出來的是天然氣不是冰。一方天然氣熱值等於1.3升汽油,100昇天然氣相當於0.13升汽油,跑50000公里?若把冰取出來,300米深相當於30個大氣壓,地下100升相當於地面3方,相當於汽油熱值3.9升,跑50000公里?

  網友“上海啤酒”:

    媒體比可燃冰還不靠譜!

  網友“冷死在七月的曲靖”:

    前幾天中東所有的石油老闆徹夜未眠,一直認為石油馬上漲價,我也覺得這個決定是對的,所有我還是選擇繼續睡覺

  網友“li44978114”:

    不要想象得那麼完美,老百姓想得到實惠?

  (2017-05-20)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235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南海可燃冰試開採60天圓滿結束,累計產氣量超30萬立方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