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新聞閣網路熱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網路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社會、民生、國家等熱點綜合資訊。

  25日,有媒體曝光海底撈勁松店、太陽宮店衛生狀況糟糕,餐廳後廚出現老鼠,打掃衛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等。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海底撈25日下午透過官微回應並致歉:“經調查,媒體披露的問題屬實,這讓我們感到非常難過和痛心,也十分愧疚。我們願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也已佈置在海底撈所有門店進行整改 ”。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食品安全是餐飲店繞不開的話題。即便如此,海底撈的衛生環境還是要好於市場大多火鍋商家。

  海底撈這危急公關速度,還是值得讚賞的!迅速回應,直面事實,敢於承擔,並責令整改。希望海底撈如回應的那樣重視食品衛生,在公眾的監督下越走越遠。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海牛”在進行海試。

  人民日報湘潭6月21日訊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海底60米多用途鑽機”日前在南海3109米海底海試成功並順利透過國家863計劃專案海試驗收專家組驗收。此次海試重新整理了我國深海鑽機鑽探深度,標誌著我國深海鑽機技術從此躋身世界一流。

  在深海鑽機研製領域,50米被公認是道坎兒,擁有超過50米的深海鑽孔深度裝備,就擁有了國際先進的深海鑽探能力,能勘探到更大埋深的海底礦產資源。

  “海底60米多用途鑽機系統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屬我國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主題專案,湖南科技大學擔任主持單位,該校獨立自主研製了海底60米多用途鑽機“海牛號”。

  與國外同類鑽機相比,“海牛”具備多重優勢。“瘦身”近4噸,重量僅為8.3噸,安裝、操控更方便;“海牛”還實現了視覺化自動操控,可在幾千米海底下遙控作業。此外,團隊創新性運用單機械手多位移動技術,節省了設計空間,提高了執行效率,以鑽進60米為例,以往需要4—5天作業時間,而現在縮短為20多個小時,作業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天涯尼丹小”:一個人居然能沒見識到如此程度。

  網友“Marx”:湖南科大牛逼了

  網友“油菜花開2012”:繼續吹

  網友“莊清偉”:看到自主研發這幾個字很反感

  網友“春末夏末”:嘖嘖嘖嘖~

  網友“老C哥”:搞到這麼多內容不簡單

  網友“江蘇省蘇州市澎友”:看看總不錯,多學些知識

  網友“天惹嚕”:是嗎?表示懷疑。

  網友“天真的武次郎”:中國進步就靠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網友“葉未德”:我可以說這稿子不好看嗎

  網友“1436790667”:可惜,沒見搞出過一滴油。

  (1970-01-01)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2016年3月24日上午8時52分,萬米級深潛器科考母船“張謇”號,在浙東溫嶺市天時造船廠隆重下水。 東方IC 資料

  9月23日,中國萬米級載人深潛器科考母船“張謇號”首航歸來。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海洋大學獲悉,此次“張謇號”首航從上海出發,歷經74天,航行超過9000海里。“張謇號”科考人員向澎湃新聞講述了遭遇海嘯預警、著陸器首次下探至6700米深度等驚心動魄的故事。

  歷時74天完成科考任務

  “張謇號”是中國第一艘完全由民間企業出資建造的遠洋科考船及未來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彩虹魚”的科考母船,建造經費達2.2億元。除用於深海科考外,“張謇號”還具備深海救援打撈、海洋工程裝置檢修,水下考古和深海探險、觀光等多種能力。

  2016年7月12日,“張謇號”從上海啟程開始首航之旅,時值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11週年。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張謇號首航凱旋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餘思亭 圖

  首航分為兩個航段,第一航段從上海開赴南中國海,在西沙群島海域進行了為期5天的科考裝置淺海測試,於7月23日抵達深圳。第二航段於7月24日從深圳出發,一路南下跨越赤道,經拉包爾港入境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與當地礦業公司合作,在兩座金礦附近海域的開展海洋環境調查,並在深度超過8000米的新不列顛海溝進行了多項深海裝置的試驗。9月5日完成所有的科學考察任務,啟程回國,並於9月23回到上海。

  上海海洋大學表示,首航實現了出發前制定的三大目標,即測試船的遠洋航行和科考裝置可靠性,檢驗開展深淵綜合考察的能力,以海洋環境調查為契機探索產學研全方位科學考察運作方式。從3月24日“張謇”號下水,到7月12日首航南太平洋,團隊在短短120天的準備時間中克服各種困難,創造了中國民營科考船參與國際海洋科考合作的奇蹟。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張謇號首航凱旋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餘思亭 圖

  曾遭遇7.6級強震引發的海嘯預警

  此次首航很好地檢驗了“張謇”號科考船的遠洋航行效能,以及船上搭載的多種科考裝置執行科考任務的可靠性。在74天中,“張謇”號克服了強颱風,惡劣作業海況,甚至是海嘯預警,全程未出現重大系統故障,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並由此建立了一套海洋科學考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了執行深淵科考任務,服務國內外科研機構的能力。

  負責海外對接的船上工作人員、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經理張浩告訴澎湃新聞,在進入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作業時,他們接到了地震預警,稱當時離“張謇號”40海里的地方發生了7.6級強震,而由於海上通訊不暢,當接到預警時距離預警發出已經過去了3個小時。

  “當時我們正在岸邊進行科考作業,心裡非常擔心,如果海嘯來臨,我們可能就會像印尼大海嘯一樣,直接被巨浪拍到岸上去,當時大家都很緊張,但是也沒有可以立即躲避的地方,好在擔心許久後,最終海嘯並未來襲,讓大家都虛驚了一場。”

  張浩說,當地海域的海況始終不太好,風浪一直很大,甚至還出現了該海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風浪,從氣象條件來說還是比較惡劣的,“一遭遇到大風浪,我就會暈船,感覺非常不舒服。”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張謇號首航凱旋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餘思亭 圖

  拍攝到5000米海下宏生物活動

  在艱苦的環境下,來自國內外的深淵科學專家依然堅持在深淵海溝實地開展了各項科學考察活動, 利用“彩虹魚”萬米級深淵著陸器、全海深多波束測深系統、全海深淺地層剖面系統、船載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超短基線水下聲學定位系統、重力取樣系統等對多個深度的海底環境進行了取樣、分析。其中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深淵著陸器首次下潛到6700米深度,水下相機拍攝到5000米海下的多種宏生物活動。

  “去年我們在南海做了4000米的試驗,這次首航著陸器首次下潛到6700米的高度,實際上根據設計標準,著陸器還可以下潛到11000米的海底,但是為了安全著想,我們還是先止步6700米,這次科學考察也將為我們日後的深淵研究提供重要資料支援。今年年底我們希望能下到至少9000米以下的深度,甚至可能會試試是不是能挑戰11000米的深度,目前還在選擇具體地點中。”張浩說。

  據悉,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中心全球首臺作業型“全海深載人深淵器”也正在研製中,2020年或有望到馬裡亞納海溝進行載人海試。

  今後有望在海島度假時“深潛”

  魚、蝦等宏生物在深海當中究竟是如何適應高壓環境的?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教授許強華介紹,“在6000米以下的海洋中,壓力非常大,照理說宏生物沒法適應,所以我們很好奇,這些生物在那種環境中是究竟是如何生存的。”許強華說,“這次著陸器下潛後雖然沒有抓到魚,但還是拍到了5000米以下宏生物的影片,但這些生物究竟是什麼,由於沒有采樣到,目前還無法判別。”

  令張浩感到非常難忘的一件事是,有一天科研專家們用纜繩將一個取樣簍放入海中,因為此前著陸器沒有抓到魚,所以他們都很期待,過了一晚上收網時,所有人都在甲板上等著,結果拉上來一看,取樣簍早已無影無蹤,這也讓張浩體驗到了深海的複雜性和難預測性。

  由於參加了長達74天的海上科考,本應今年畢業於東華大學英語專業的張浩錯過了寫論文和畢業季,面臨延期畢業的情形,不過他依然不後悔參與此次首航。

  “張謇號”除了科考,同時還有深海觀光旅遊功能。其利用此次搭載的水下飛行器讓10多位來自中國的深海愛好者第一次潛入80米的海下,讓他們與珊瑚、海魚親密接觸,觀光二戰沉船等。不過由於這種觀光形式非常小眾且時間長,收費也高達約10萬元/人。不過由於收費昂貴,未來“張謇號”不會主打觀光旅遊功能。

  “彩虹魚”公司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下週該公司將與一家美國公司簽約,推動海洋觀光與海洋旅遊。“過去深海旅遊僅集中在小眾群體,我們希望讓大多數人,讓青少年都能參與進來,我們會把深海觀光旅遊打包到目前的濱海旅遊度假專案中去。今後價格也會大大降低,比如你去馬爾地夫度假,7天約兩三萬元,還包括了我們提供的1到2次下潛經歷。”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gsgf”:圖呢?

  網友“其實很簡單”:

  網友“其實很簡單”:厲害

  網友“寂寞流年”:小時候特別喜歡海底兩萬裡,覺得鸚鵡螺號能透過玻璃看海底特別酷

  網友“安”:看到什麼生物

  網友“飛魚”:中海達

  網友“連雲都不知道我_不知道”:向偉大的民國實業家張謇致敬。

  網友“Azad”:拍到的生物呢?為啥不放圖?

  (1970-01-01)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4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樂嘉陵和眾多專家不約而同來到舟山普陀。他們都為世界第一條跨海真空懸浮隧道而來,對跨海旅遊真空飛行巴士進行技術研討——世界首條海底真空隧道的建造呼之欲出。

  一位民營企業家的大膽設想

  2014年提出建造世界首條跨海旅遊真空飛行巴士,是劉子忠的大膽想法。作為九州動脈隧道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子忠因這個決策而走上科技創新前沿,站在建造跨海水下真空隧道的世界新技術的風口。

  “他是煙臺人,是煙臺到大連的海底隧道建設讓他有了這個想法。”九州動脈副總經理王敬國說,劉子忠的目標堅定:建造世界首條海底真空隧道,以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的建設為跨海旅遊先行先試。為此,他組織研發團隊,由西南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專門人才研發攻關,目前已獲得多項專利。

  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就是跨海懸浮隧道真空列車。主要採用水下橋隧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以及真空技術。水下橋隧技術,是一種在水中懸浮的管狀隧道,透過控制管道自身的重浮比,依靠浮力支撐隧道約90%重量。採用真空管道及磁懸浮列車技術,可減少管道內90%的空氣阻力,大幅提高列車執行速度,大幅減少空氣噪聲。

  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基於我國這一領域技術的積累。近20年來,我國水下隧道建設迅猛發展,目前已建成各類水下隧道工程超過500座。

  建“第五代交通工具”有哪些難點

  跨海通道突破了傳統的海運方式在天氣等方面的制約,理論速度可以超過2000公里/小時,是一種可以全天候執行的交通通道海底真空列車(飛行巴士),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繼火車、汽車、輪船和飛機之外第五代交通工具。

  20世紀末,時任中科院院長的路甬祥就提出建設中國懸浮隧道阿基米德橋的構想。2004年兩院院士沈志雲又提出建設真空管道高速交通設想。2014年,西南交通大學建成世界首條真空管道交通實驗系統。而美國公佈了建設真空管道列車的方案。

  目前,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已完成了舟山海底真空隧道初步方案研究。專案負責人賀維國說,普陀海底真空隧道將採用盾構加水下橋技術建造。如果建成,將是國內最長的海底隧道,全長10公里,也是世界首座水下真空隧道。其挑戰主要是快速、標準化海底隧道修建技術、真空隧道的防滲技術、真空隧道真空的實現及結構設計技術、實現隧道內列車高速執行,隧道的不均勻沉降控制標準等。他認為,利用國內現有技術,能夠實現水下真空隧道的修建。真空隧道斷面較小,透過對現有水下隧道技術的改進,可以大幅降低建造成本,加快建設速度。他坦言,仍有不少技術難點和新工藝,需要提前開展相關專題研究與進一步論證工作。

  中科院院士孫鈞說,建設海底真空隧道主要是水下橋隧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以及真空技術的整合創新。我國建造海底真空隧道列車在技術上基本沒有問題。他同時提出,可分別建設時速600多公里超高速和時速80公里的中高速列車,作為首條試驗線進行探索。

  未來,福建到臺北或許只需13分鐘

  當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國家相關部門何時能立項。為此,孫鈞等三位院士及專家呼籲爭取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批准立項支援。

  專家認為,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的建設,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增強國力的重大舉措,具備科技的先進性與前瞻性,必將引起世界關注。普陀區委書記張立軍說,看起來是異想天開的事,其實是科技的創新,我們願為科技創新提供舞臺,更願意為這個專案先行先試。

  專家介紹,大連到長海、蓬萊到長島、平潭到南海鄉、北海到潿州島等地方也都可選址成為試驗線。他們認為,建設首條海底真空隧道試驗線意義重大,可以為我國大連到天津、大連到煙臺的海底隧道作出示範。未來,福建到臺北180公里只需13分鐘……或許幾年後,我們將親眼見證世界首座阿基米德橋,親身乘坐世界首個真空管道列車,親自體驗磁懸浮帶來的超靜音感受,見證高科技帶來的速度與激情。

  (原標題海底真空隧道列車:理論時速2000公里——民營企業家大膽設想 院士呼籲國家立項支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湖北省澎友”:好事情,點贊!

  網友“公公他偏頭痛”:就想知道怎麼施工

  網友“這不像我但卻是我”:回覆@或許就叫萌:那現在說了會怎樣?[疑問]

  網友“或許就叫萌”:回覆@這不像我但卻是我:無知唄,你都這樣了,別人還能說什麼[攤手]不但無知還不自知

  網友“高鐵一線”:回覆@江左黴狼每場輸:京滬高鐵早在2011年通車 你說的京滬輪軌的 磁懸浮 與高鐵建設之爭早都定論了[思考]

  網友“淡定小老鼠”:舟山普陀,跨海隧道

  網友“-MASKK-”:院士中騙子也不少

  網友“李墨逸”:回覆@北京長江大橋:地球可高興了

  網友“仙島牧魚”:施工會對環境破壞很大

  網友“或許就叫萌”:回覆@這不像我但卻是我:問題是你不瞭解,而且,你覺得你難道更比開過的有資格說嗎

  (1970-01-01)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1月19日,科研人員在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投放海底地震儀。新華社 圖

  新華網1月19日訊息,截至當日晚,正在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執行科考任務的“科學”號科考船在既定區域投放了7個海底地震儀。這是中國首次在該海域投放這種儀器,目前所有海底地震儀回饋顯示狀態正常。

  隨“科學”號執行本航次任務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李鐵剛說,全球地質構造最活躍的區域在“板塊”邊緣,而西太平洋是研究板塊俯衝過程的“天然實驗室”。美日等國科學家對位於該海域偏北的馬里亞納島弧研究得較多,而此次中國科考目的地雅浦海溝、卡羅琳海嶺附近區域則鮮有研究。

  “這次投放的7個海底地震儀可持續捕獲天然地震波。投放地的水深是4600米左右,按每秒1米的下沉速度計算,每臺地震儀需一個半小時方可沉入海底。它們將在海底持續工作半年至一年,記錄卡羅琳洋脊俯衝系統的微震資料和全球5.5級以上的遠震資料。這些資料將由後續航次回收並讀取,”“科學”號此航次首席科學家董鼕鼕說。

  “科考隊員將對獲得的微震資料進行精確定位,揭示卡羅琳洋脊俯衝系統地震的分佈特徵,同時求解地震的震源機制,結合熱流和重力等其他地球物理引數,研究該區域應力場特徵,並利用獲得的近震、遠震資料,開展上地幔三維結構研究,揭示洋脊俯衝系統的深部構造與動力學特徵,”李鐵剛說。

  載有74名船員和科考隊員的“科學”號考察船於1月10日從廈門港起航,歷時7天抵達西太平洋海域,預計2月中旬返回青島港。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行屍走肉,”:最先讓我想到的這是探測潛艇的聲吶。

  網友“頑石”:應該要回收回來否則機密就漏了

  網友“吃貨”:推薦看一看

  網友“大耳朵和黑眼圈”:有點繞,不適合我來閱讀,難道最近智力下降?

  網友“何以黨”:有趣,又漲知識了

  網友“天氣”:什麼啊?簡單問題複雜化

  網友“嗜睡嬰兒”:@某人,來看看

  網友“給花樣年華”:看文章

  網友“給花樣年華”:做不到的

  網友“給花樣年華”:一年半以後

  網友“比較好”:不明白

  網友“就咯”:將來可以提前一天預防地震?

  網友“煽風點火”:回收嗎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6593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底撈回應門店衛生事件稱: 經調查情況屬實, 願意承擔所有責任! 網友對其態度紛紛點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