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已經發射了46年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已經發射了46年。在這四十六年裡,中國經歷了無數的興衰榮辱。但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讓中國從此在世界立於不敗之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經歷了多少困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已經發射了46年。在這四十六年裡,中國經歷了無數的興衰榮辱。但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讓中國從此在世界立於不敗之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經歷了多少困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今天,中國有幾十顆衛星在太空中遨遊,神舟號試驗飛船返回大地,中國已開始向載人航天邁步。回顧中國的航天史,不能不提到它的開端“東方紅一號”這一高精尖技術在基礎差且動盪的時期一舉成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誕生的始末,長期是個謎。

  原本對前蘇聯很崇敬的科學家們深有感慨。當年積極提倡搞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地球物理所所長趙九章先生說,“靠天,靠地,靠不住!發展宇航科學主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

  在前蘇聯雖然沒有達到考察衛星研製工作的目的,但蘇聯先進的工業和科技還是使中國的科學家們開了眼界。他們對比蘇聯和中國情況,意識到發射人造衛星是一項技術複雜、綜合性很強的大工程,需要有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強大的工業基礎作後盾。代表團在總結中寫到,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中國尚未具備條件,應根據實際情況,先從火箭探空搞起。同時,應立足國內,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1959年1月21日,主持領導衛星研製工作的張勁夫向科學院傳達了鄧小平的指示,“衛星明後年不放,與國力不相稱”。“衛星還是要搞,但是要推後一點”。根據中央的方針,張勁夫提出“就湯下麵”,因國家經濟困難,暫停衛星研製工作,集中力量先搞探空火箭。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已經發射了46年

  由於縮短了戰線,中國很快在探空火箭研製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1960年2月,中國試驗型液體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此後,各種不同用途的探空火箭相繼上天,有氣象火箭、生物火箭等。1964年6月,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發射成功;10月,爆炸成功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此時,中國在衛星能源、衛星溫度控制、衛星結構、衛星測試裝置等方面都取得了單項預研成果。此時中國的科學家們覺得發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可以提上日程了。

  1964年12月全國三屆人大會議期間,當年積極倡導中國要搞人造衛星的趙九章,提筆上書周恩來總理,建議開展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與此同時,知名科學家錢學森也上書中央,建議加速發展人造衛星。

  1965年5月,周恩來總理指示科學院拿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具體方案。負責衛星總體組的錢驥,帶領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很快便拿出了初步方案,歸納為三張圖一張表:用紅藍鉛筆畫成的衛星外形圖、結構佈局圖、衛星執行星下點軌跡圖和主要技術引數及分系統組成表。

  該方案先後拿到文津街3號科學院院部和國防科委大樓,分別向張勁夫等科學院領導和羅舜初等國防科委領導作了詳細彙報,並由錢驥等直接向周恩來總理作了彙報。當週總理知道錢驥姓錢時風趣地說:

  我們的衛星總設計師也是姓錢啊,我們搞尖端的,原子、導彈和衛星,都離不開“錢”啊!

  1965 年8月,周總理主持中央專委會議,原則批准了中國科學院《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確定將人造衛星研製列為國家尖端技術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並確定整個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委負責組織協調,衛星本體和地面檢測系統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運載火箭由七機部、衛星發射場由國防科委試驗基地負責建設。因是一月份正式提出建議,國家將人造地球衛星工程的代號定名為“651”任務。全國的人、財、物遇到“651”均開綠燈,這樣中國衛星就從全面規劃階段,進入工程研製階段。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的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重量上要超蘇美。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科學院受國防科委委託,在北京召開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總體方案論證會,歷時42天。會上,錢驥報告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總體方案。與會的軍、民包括海、陸、空方面的120多位專家,對發射人造衛星的目的、任務進行了反覆論證。

  這個代號為“651”的會議上確定: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為科學探測性質的試驗衛星,其任務是為發展中國的對地觀測、通訊廣播、氣象等

  各種應用衛星取得基本經驗和設計資料;發射時間定在1970年;成功的標誌是“上得去、抓得注聽得見、看得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9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已經發射了46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