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回應野長城 一經查實決不姑息縱容

  文物局回應野長城,一經查實決不姑息縱容。外媒稱,中國國家文物局回應社會關注和批評,調查遼寧一段野長城被潦草地用水泥砂漿抹平的事件。

  據BBC中文網9月23日報道,在社會輿論和媒體一致關注批評下,國家文物局“迅即責成遼寧省文物局調查核實,同時派員緊急趕赴現場”進行核查評估,並將向社會公佈調查評估結果。

  國家文物局表示:如該工程存在施工管理、工程質量等問題,一經查實,將依法對相關單位和人員進行嚴肅處理,決不護短,決不姑息縱容;如涉及違法違規問題,將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

  近日,有網民釋出圖片顯示,中國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小河口長城“被砂漿抹平”,變成一段光禿禿的水泥牆,引發社會關注和批評。

  這段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由於雄踞於險峻的山嶺,所以又有“第三八達嶺”之稱,雖然年久失修,仍是原汁原味的野長城。

  2012年國家文物局經專家稽核評估後決定修復這段長城,要求省文物局指導設計單位對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後核准實施。該項工程於2013年開始實施,2014年完成。

  但近日,有網民配照片揭露說:“小河口長城被人用砂漿抹平了,原本殘缺的垛口牆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長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 。”

  這一醜聞曝光後,社會輿論和媒體紛紛予以批評。有評論指出這是“自毀長城”。

  然而,當地官方仍然強辯稱這一修復“合理合法”。

  有評論者指出,根據中國官方已經頒佈十週年的《長城保護條例》規定,長城的修繕,應當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這段古長城的所謂修繕不僅改變原貌,還用水泥砂漿代替青磚,徹底違反《長城保護條例》。

  長城是中國的地標性古建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體線性建築文化遺產,兩千年來的自然損毀和人為破壞,已經使得古長城生存狀況堪憂,被列為全球100處最瀕危遺址之一。

  中國的文物保護人員表示,人為破壞是長城生存的一大威脅。長城磚被盜、販賣現象時常發生,近年來“野長城旅遊熱”也使古長城的破壞加速。

  報道稱,近年來,中國大陸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文物保護觀念和相關法制非常落後,除了各地頻頻發生為了開發毀壞文物的事件,還常發生地方官員對文物古蹟進行“破壞性保護、破壞性修復、破壞性建設,把一些歷史遺存搞得面目全非,造成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破壞”。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88 字。

轉載請註明: 文物局回應野長城 一經查實決不姑息縱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