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父無家可歸,究竟有什麼內幕?81歲的老父養有4兒1女卻無家可歸
目前,崔師傅在西窯頭村租了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民房,屋內很簡陋,月租金300元。
說起自己的處境,老人幾欲垂淚。“我有4個兒子,一個女兒。”崔師傅說他是城西一國有工廠的職工,老伴是城西某村村民。近年來,隨著他老兩口年紀的增長和村子的拆遷,家庭慢慢發生了變化。
8旬老父無家可歸 究竟有什麼內幕?
崔師傅說,2005年,三兒子因一起案子被判入獄,為照顧三兒媳婦和孫子,他將自己的工資卡、醫保卡、老年補貼等交由三兒媳支配。而老伴因老宅子歸老四而由老四贍養。崔師傅講,村子幾年前拆遷,四個兒子分別分到4套房子及數十萬補償款。
將父親拒之門外4個兒子都有“委屈”
那麼崔師傅何以落到如此境地,四個兒子又因何將自己的親生父親拒之門外?
“主要是因我爸把他的錢全給了老三。”大兒子稱,很早以前家庭內部曾有一個簡單約定,老大老四贍養其父親,老二老三贍養母親。後來父母的老宅子給了老四,其母親就住進了老四家,而老三接了父親的班,父親又因為老三入獄,長時間照顧老三一家,將自己的積蓄和收入交由老三媳婦支配,家裡的贍養父母問題彷彿就成了定局。但其父親在老三家曾多次受氣,老二曾提出照顧父親,但老三媳婦卻提出老二若接走老人,必須得負責老三家的子女撫養問題,再加上當時老三尚未出獄,父親並未答應老二。當被問及作為家裡老大,他會不會接回老人贍養時,老大明確表示,他家房子除了自己住以外,剩餘全部出租了。
老三認為,雖然妻子有問題,但其他三個兄弟也應負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不能推個一乾二淨。
華商報記者未能聯絡到在外地的崔師傅的二兒子,而四兒子說:“這事不要問我。”
另一種聲音:誰受益,誰贍養
採訪中,華商報記者瞭解到了另外一種聲音。一名村民介紹,大家都知道贍養老人是子女的義務,但在農村,解決這類問題卻有一個習俗,就是“誰受益,誰贍養。”這名村民表示,在崔師傅家這件事上,按照農村的規矩,老三、老四繼承或使用了老人的財產,就要承擔起主要的贍養義務。處理這方面問題,子女們往往會形成一個贍養協議,在子女及老人都同意的情況下,約定對老人的具體贍養方式,由誰承擔主要贍養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