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價和4價宮頸癌疫苗在國內陸續獲批,宮頸癌疫苗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
鑑於不同“價”的宮頸癌疫苗可預防病毒亞型數量不同,被視為“豪華保護效力”的9價宮頸癌疫苗成為不少消費者追捧的物件。
然而9價宮頸癌疫苗在國內尚未獲批,去香港(澳門)接種需要跑三趟。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平臺推出“一次搞定9價宮頸癌疫苗”的接種廣告:
消費者到香港(澳門)接種第一針,同時帶回第二、三針在家裡冰箱儲存,透過平臺預約護士上門接種。自行帶回疫苗上門接種是否安全?
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多個部門及業內人士,均表示這違背疫苗流通條例,不鼓勵該行為。但也有疫苗專家認為可行。
該平臺表示,如果公眾質疑其安全性,將考慮停止這項服務。
現象
宮頸癌疫苗熱
催生“一次搞定9價疫苗”
7月31日,宮頸癌疫苗首次在國內上市供貨。但對於部分一直以來關注該疫苗的女性而言,這個訊息有些“美中不足”,因為上市的是“低配版”2價宮頸癌疫苗,且僅適合9至25歲女性接種。5月下旬,4價宮頸癌疫苗也正式獲批,預計年底或明年年初在國內上市,可供20至45歲女性接種。
然而,這似乎並沒有滿足公眾對於宮頸癌疫苗的期待和需求,9價宮頸癌疫苗仍是很多人認為的“最佳接種選擇”。根據可預防HPV病毒亞型種類的不同,目前市面上有三種宮頸癌疫苗,分別是2價、4價和9價,“價”數即可預防病毒亞型數量。在各類可引發宮頸癌的HPV病毒中,6型和18型HPV病毒是高危病毒,全球約70%的宮頸癌都是由這兩類病毒引起的,上述三種疫苗均可預防這兩類高危病毒。在此基礎上,4價疫苗增加了低危的6型和11型病毒,可預防4種HPV病毒亞型。9價則可預防9種HPV病毒亞型,但9價疫苗在國內尚未獲批。
此前,由於國內沒有宮頸癌疫苗的接種,不少女性選擇到香港接種,甚至出現了“赴港接種宮頸癌疫苗”旅行團。按照接種程式,9價宮頸癌疫苗半年內需接種三針,接種者在半年內需定期赴港三次。隨著2價和4價宮頸癌疫苗的獲批,尤其是8月以來各地開始供應2價宮頸癌疫苗,半年跑三趟香港來接種宮頸癌疫苗似乎顯得“不那麼划算”。
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再次催生出新的“疫苗接種業務”。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名為“醫護到家”的App釋出了一項新業務,稱與“春雨國際”聯合,可以“一次搞定9價HPV疫苗”。根據介紹,消費者到香港(澳門)接種第一針9價HPV疫苗,第二、三針可以帶回家裡,由“醫護到家”的護士上門為其接種。
調查
疫苗由消費者自行購買運輸儲存
根據廣告介紹,“一次搞定9價HPV”的服務流程包含四步:1。聯絡客服,初步諮詢;2。簽署合同支付費用,遠端會診;3。首診赴港(澳)接種,其餘兩針放入冰盒自行帶回;4。預約專業護士,上門接種剩下兩針疫苗。
“醫護到家”平臺上只有文字介紹和諮詢電話,沒有合同、簽約及支付等連結。8月21日下午,北青報記者撥通了諮詢電話,電話中“醫護到家”的工作人員說,如果要簽約可以透過郵寄合同的方式進行,也可以當面籤。
8月22日下午5點半,北青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來到了位於望京地區的“醫護到家”辦公地,兩名工作人員向北青報記者介紹了相關流程:簽訂合同後,“醫護到家”為消費者預約香港(澳門)的接種診所,到香港(澳門)有人帶著前去接種。接種完第一針後,第二、三針消費者自己帶回。
“我們會提供72小時冰盒,保證這個過程中的冷鏈。”工作人員說。北青報記者提出要看一看疫苗的保管情況,工作人員說目前疫苗都是由消費者自己保管,公司沒有冰盒樣品,只有照片。照片顯示,冰盒外觀類似一個手提藥箱,裡面放置有幾個冰袋。
工作人員說:“我們也會建議消費者在離港(澳)當天再去打針並取走第二、三針疫苗。這個冰盒可以用72小時,這樣如果遇上飛機延誤之類的情況也不必擔心。到家之後放在冰箱裡,2℃至8℃儲存就可以。”
同時,工作人員強調,香港(澳門)接種診所的醫生會出具相應的處方,證明藥物為個人所用,便於過海關。
預約護士上門在家中接種
宮頸癌疫苗帶回北京後如何接種?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到接種時間後可以預約護士上門接種。按照“醫護到家”的說法,該平臺上的護士多數來自三甲醫院,是專業護士。“如果不放心,可以要求護士帶著相應資質的影印件去,這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護士是否是經過“預防接種人員培訓”,工作人員對此沒有明確說明:“對於專業護士來說,接種其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根據國家衛計委釋出的《預防接種工作規範(2016年版)》,承擔預防接種的人員應當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護士或者鄉村醫生資格,並經過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從事預防接種服務工作。
沒有針對“不良反應”應對舉措
對於疫苗接種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醫護到家”平臺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說:“如果有不良反應,第一針就能看出來,第一針沒有不良反應的話,第二、三針也不會有,所以我們建議消費者第一針在香港接種。”
但是,北青報記者從疫苗接種專業人士處瞭解到,所謂的“第一針沒有不良反應,第二、三針也不會有”的說法並不科學。疫苗的不良反應不僅僅只出現在第一針,更多的時候是出現在接種第二、三針的時候。
對此,“醫護到家”平臺負責人則一再強調,疫苗很安全,基本不會出現不良反應。“如果真的出現了不良反應,我們的護士都是專業的,會採取急救措施,我們也會及時聯絡急救部門,目前能做的就是這些。”
爭議
擅自接種疫苗
安全性存爭議
“山東疫苗案”之後,國務院於2016年4月新修訂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對疫苗的採購、流通、接種及異常反應處理等各個環節做出了更加明確的操作規定。例如“疫苗儲存、運輸的全過程應當始終處於規定的溫度環境,不得脫離冷鏈,並定時監測、記錄溫度”。在異常反應處理方面,《條例》也有明確的說明:“依照預防接種工作規範及時處理,並立即報告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同時,《條例》第三十一條也指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進行群體性預防接種。
那麼“醫護到家”推出自行帶回並上門接種疫苗的操作是否合規?北青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市衛計委、市衛生監督所等多個部門,均表示與現行疫苗條例不相符,不鼓勵該行為,並指出了其風險性。
“用冰盒運輸疫苗是很早期的方法。現在北京地區的疫苗從生產開始就有溫控,一直到接種點,可以實時調出溫度和疫苗狀態。而個人簡單地用冰盒攜帶疫苗並且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輪換使用,疫苗的有效性就很難保證了,一旦出現異常反應,家中這樣一個非正規醫療場所很難應對。”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說,“從疫苗管理角度來說,與現行的條例不相符,因此我們不鼓勵這種做法。”
市衛生監督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護士上門接種疫苗是否合法,需看該行為是否屬於接種行為,是否涉及醫療診斷,“如果是消費者個人需求,預約護士上門幫助打一針,很難認定是違法行醫。”
但是業內人士對此說法不一。疫苗科普達人陶醫生說,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是可以的,“宮頸癌9價疫苗的熱穩定性很高,在常溫情況下也能儲存一段時間(個人估計至少37℃7天沒問題),因此只要解決好誰來注射疫苗的問題就行。”但同時陶醫生也表示,這樣的操作的確不規範,一旦出現問題就比較麻煩。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疾控部門工作人員則認為這樣的接種方式風險極大:“這顯然不符合疫苗流通接種的規範。平臺很巧妙地避開了法律監管,讓購買、運輸的行為都由消費者來承擔,那麼相應的風險也自然落在了消費者身上。現在國內建立起的疫苗流通和接種是非常嚴格規範的,這種行為不可取。”
回應
目前尚無人簽約
如安全性受質疑考慮取消
8月25日下午,“醫護到家”平臺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曾電話諮詢過相關部門,沒有得到明確禁止。參照國家質檢總局對於個人攜帶生物製品放行的相關要求,才制定了這項服務。
“如果三針都帶回,或者我們幫消費者買回來,肯定是違法的。”該負責人說,“我們不參與購買銷售疫苗,購買和運輸疫苗都是消費者自己進行的,後續的注射我們可以提供護士幫消費者完成。這是在沒有法律明確禁止範圍內,能提供的最大程度的便利了。”
同時該負責人也表示,推出該專案一週多以來,尚無人簽約,如果公眾對於這項服務的安全性有質疑,也將考慮取消。
責任編輯:張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