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蓮花縣眾多感人的脫貧故事中,蓮花縣荷塘鄉樓下村的有對叔侄倆,他們身殘志堅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故事充滿了正能量讓人由衷敬佩。於是記者一行慕名去採訪進入他們感人的世界。汽車在彎彎曲曲小徑上同行,沿途樹木蒼翠欲滴,頭上的鳥兒來回鳴唱,這麼一個怡人地方不僅培育人更能養育萬物。
叔侄倆
一路走來欣賞到了田園風光更讓人心情舒暢,不到一會兒就到了這塊有著勵志故事的發源地。映入眼瞼的是一排欄舍。這裡的一磚一瓦竟都是叔侄倆在五年間親手建造。更讓人驚訝的是,今年已經61歲的劉珍順並非天生殘疾,二十多年前他還是一名採煤工人,因為一次意外,他的腰部、腿部受下重傷,從此走路變得一瘸一拐。劉連才是劉珍順的侄兒,今年四十出頭,天生右手殘疾,是村裡的低保戶,還是農家書屋管理員,他的妻子在附近的一家企業上班,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資,夫妻倆收入微博,還要供養一雙兒女上學,生活異常拮据。2014年,叔侄倆都被評定為貧困戶。
欄舍
“我們身體殘疾但不代表能力殘缺。”劉珍順說。他從未因為身體的缺陷而把自己當成弱勢群體。開荒山、發展種養業的想法也是2012年劉珍順先提出來的,當時,他找上侄兒劉連才把想法一說,兩人一拍即合,說幹就幹。村裡聽說這叔侄要自力更生,自己創業,十分支援,為叔侄倆無償提供了這片荒山。
”為了節省開支,他倆自己當小工,硬是一磚一瓦、一鋤一鏟地將這塊荒地改造成了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場。一間羊舍、一間鴨棚、兩間豬舍、一間住房、三畝魚塘在五年間陸續建起來了。
劉珍順叔侄養殖的畜禽生長在山上,吃的都是甘甜的青草,肉質細嫩,銷售是不成問題。
五年間,叔侄倆把種養的收入幾乎都投入到他們的生態農場,目前,農場里正養殖著60多隻羊、4頭牛、5只豬、1000多尾魚和鴨。去年,養羊和魚的收入就有5000多元。劉珍順和劉連才輪流吃住在農場,守住這一片能給他們生活帶來希望的小天地。雖然,目前農場仍處於一有收入便要立即投入的經營狀況,但他倆的家庭狀況明顯比以前好上許多了。
魚塘
樓下村作為非重點貧困村,按照扶貧政策,擁有一筆產業扶貧資金。為了村裡的貧困戶儘快脫貧,考慮到叔侄倆的養殖技術,村裡用這筆資金購買20頭小牛崽,投放到叔侄的生態農場,由他倆飼養,獲得的收入村裡的貧困戶都能分紅。
豐收
天道酬勤,劉珍順、劉連才叔侄倆用自己的堅持和決心證明了自己,如今的他們,不光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還帶領村裡的貧困戶脫貧致富,迎來新生活,闖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