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時報》當地時間7月23日發表文章稱,中印洞朗對峙事件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並未掀起巨大的波瀾,中國的年輕人對這起“邊界爭端”並無太大興趣。
文章還以中國的社交平臺新浪微博熱搜為藉口稱,在上週六的熱搜話題榜中,中印洞朗對峙事件甚至沒有進到微博熱搜話題榜“前五十”的話題中,這證明了中國媒體想要激起國內“反印”情緒的企圖並未成功。
《印度時報》開篇稱,儘管多家中國官方媒體爭相以“洞朗對峙事件,應給印度一個教訓”為題進行了大肆報道,然而大多數中國的年輕人卻對這一話題顯得“漠不關心”,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這樣一個邊界問題,因為他們很少關注官方媒體,並且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對此事的討論也非常少。
《印度時報》接著還舉了一個貌似很權威的“資料”稱,在上週六,擁有3億4千萬使用者的“中國版推特”,新浪微博中,“中印洞朗對峙事件”甚至沒有進入“微博熱搜榜”前五十的話題中。
接著,《印度時報》想當然的得出了一個在他們看來“很合理的結論”:中國媒體企圖“煽動反印”情緒的一系列“嘗試”,沒能成功。
而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普通的中國人對印度並未有什麼憎惡之情。並且在他們看來,以年齡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主力的微博使用者們,他們對頻繁的捲入這種“憤怒的民族主義情緒”的報道中,已經變得失去興趣。
而在《印度時報》的這篇文章中甚至還提到了環球時報。他們認為一些有“政府背景”的官方媒體,以及相關的專家學者,都在忙於給“印度挑刺兒”,除了這次中印洞朗對峙事件之外,還拿印度的貧困問題做文章。
而印度網友在看過這篇報道後,立馬來了精神,還開始提醒起印度媒體,“不要因此就掉以輕心!” 中國人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中國的年輕人對國家事務不感興趣並不能幫到這次和印度的邊界對峙事件。是,我同意這次中國的媒體可能沒有讓這件事形成一直反對印度的輿論,但是中國正在做的事,是擴張他們的領土和海洋,並且想成為亞洲地區的老大,這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對中國執政黨的這種虛張聲勢所屈服。”
▲“中國年輕人對邊界爭端沒有興趣,並不代表中國會剋制他們邪惡的行動。”
▲“中國人民和印度人民平時很難有直接接觸,這些中國的年輕人對洞朗對峙這件事冷漠,完全是因為他們知道這就是一次侵略。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有關國家安全和領土喪失的事件。而中國佔據瞭如此具有戰略性的地緣位置,中國人民當然很開心了,中國執政黨已經在掠奪他們所有鄰居的土地了,最終我們會得到巨大損失。”
▲“看了一些評論之後,我覺得大家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有誤。那些說不要再去反對中國的人真的是情商有問題。事實是,中國將要和我們開戰了,這些所謂的“沒什麼興趣的年輕人,會奔赴戰場,而那些說沒什麼的印度人只會藏在桌子底下。就像尼赫魯相信中國,結果被中國這群刺客傷害的還是我們印度自己。”
更有甚者,甚至開始攻擊“中國的民主”。
▲“中國和印度都有十四億人口,但是中國卻是個沒有民主的國家,而印度民主已經持續了70年,所以印度會繼續發展,繼續保持這種民主。”
▲“中國的年輕人知道自己被壓制著,印度和美國應該幫幫這些年輕人,讓中國變成一個民主的國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巴基斯坦也“躺槍了”。
▲“中國想讓印度邊緣化,而巴基斯坦心甘情願充當這一陰險計劃的工具”
▲“印度才不會被中巴經濟走廊分心,它最後會被毀掉。”
▲“但是別忘了中國給印度製造了額外的麻煩,使得它可以藉助巴基斯坦的手去傷害我們,讓印度遭受如此多的痛苦,只會讓反對中國的情緒越來越高漲。”
對於印度特色的迷之自信/自欺欺人,我們已經懶得打字了,直接甩圖:
圖片綜合網路 人民日報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廬州月€在等誰”: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中國還有個UC。
網友“葬歌”:我是中國年輕人,說反印,你說我怎麼反印?是去只要扳動打居住在中國的印度人還是怎麼?莫不成拒絕印度製造?我從來沒看到過印度製造的東西哎!!我只是默默地看著新聞,看著印度一步步作死。然後無情地麻木地和朋友打了個賭,八月份中印會打起來。。。
網友“微塵”:印度的種姓階層猶如奴隸社會,還妄談民主。真是可笑!
網友“World Bank”:真可笑,你還活在二十多年前的中國吧,印度種姓這個問題這幾年已經好很多了,而且印度的確很民主啊,黨派眾多,很多黨派並不支援跟中國開戰,不要聽說一個黨派的言論就否定一個國家,多看看書。
網友“李建華”:說真的,就在昨天有七八個同事在一起聊天,一個朋友突然就提到中印衝突,居然有一多半還真不知道,如果提到哪個小鮮肉,他們絕對不會不知道,感覺現在90後只關心什麼娛樂八卦,對國家大事真越來越不關心,而且現在新聞頭條都是什麼小鮮肉怎麼了之類的
網友“木有魚丸”: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