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貸款快速增長 如何防範資金違規進入樓市?
消費貸款快速增長 如何防範資金違規進入樓市?
董希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近日,多地銀監局發文規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用途。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季度就本機構個人非住房類信貸資金用途開展自查,同時要建立大額消費信貸投向監測機制,密切關注個人消費貸款發放及其與個人住房貸款的關聯情況。個人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近期備受關注。要治理這個問題,需要採取針對性的辦法,多措並舉,抓出實效。
對於違規流入樓市的資金,在監測和統計方面存在一定難度,情況可能比想像中要複雜一些。根據央行資料,今年9月份我國住戶部門貸款增長7349億元,環比和同比均明顯增長,尤其是短期貸款的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同期,連續兩個月超過2000億元。前三季度,住戶部門短期貸款新增1.53萬億元,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5%提高到目前的14%左右。而半年業績報告也顯示,多家上市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增長迅速,有的銀行同比增速甚至超過250%。此外,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也表現出較快的增長速度。消費貸款快速增長與我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及銀行業務結構調整有關,但也不排除有一部分貸款,以“消費貸款”之名行“住房貸款”之實。
與此同時,隨著樓市交易活躍,各種類金融、非金融機構提供的借貸資金,也存在著進入樓市的可能。儘管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工作持續進行,網路借貸平臺數量有所下降,但平臺的交易量有增無減。今年上半年全國網貸成交額達到1.93萬億元,同比增長72.81%。同時,上半年小貸公司貸款餘額達9608億元,比年初增加313億,是近三年首次出現回升。網貸平臺、小貸公司對資金流向沒有監控,進入樓市的比例可能更高,“假消費,真買房”現象普遍存在。更有少數平臺、中介明裡暗裡又推出“首付貸”,直接違規為購房首付款提供借貸支援。
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首先影響房地產調控效果。“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個人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不利於房地產市場降溫,也在一定程度上積聚了金融風險。其次,個人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放大了居民部門槓桿。儘管我國居民槓桿率總體不高,但近年來居民部門加槓桿速度較快,其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需要引起注意。
而要整治這一違規現象,需要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堅決堵住各種漏洞,嚴格落實現有規定,並針對新問題、新情況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首先,商業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應切實加強個人消費貸款管理,在期限、用途、支用等方面和環節,嚴格執行監管部門相關規定。期限方面,將消費貸款發放時限控制在5年以下,一般應為1―3年;用途方面,對每一筆消費貸款應明確用途,並要求客戶提供用途證明,不發放無指定用途的綜合性消費貸款;支用方面,對30萬元以上的消費貸款,應執行“受託支付”規定,將貸款資金支付到合同約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物件,減少被挪用的風險。同時,商業銀行還要加強對信用卡業務的管理,杜絕在購房環節違規使用信用卡。
其次,應繼續加大對各類非金融機構的清理、整頓和引導。對於經營失序、管理混亂的網貸平臺,未能按照規定透過備案的,要採取措施堅決予以退出。對於經營相對規範的網貸平臺,要採取“同一業務,同一監管”的原則,實施功能監管和穿透式監管,對其提供的借貸業務,在借貸用途、資金流向等方面加強監測,減少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同時,要加強對小貸公司的管理和引導。近年來,以 “花唄”“借唄”為代表的新型借貸產品發展較快,其套現後也可能流入房地產市場,需要將其納入監管體系中。
再次,要繼續實施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滿足居民合理購房需求。我們要看到,個人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與居民購房需求增長較快有關。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有所下降,特別是下半年來貸款額度收緊,審批速度變慢。與此同時,受市場流動性趨緊影響,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有所上升。這雖然有助於抑制投資性和投機性需求,但也容易“誤傷”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此,對於居民合理的購房需求,尤其是購買首套住房,還應繼續予以積極支援。對於商業銀行發放首套住房貸款,應給予差別化的監管政策。
對於居民個人而言,應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合理借貸,控制槓桿。一般而言,每月還貸支出應控制在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下,最好不要超過三分之一。如果暫時沒有購房能力,可透過租賃等方式滿足居住需求。 (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董希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近著《有趣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