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新聞閣7月27日訊 今天上午,中國人民志願軍紀念館主辦的“紀念朝鮮戰爭停戰62週年——聚憶·圓夢“活動,在上海永福園志願軍紀念廣場舉行。駐滬部隊老將軍、老戰士、社會各界近300人出席活動。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閆成貴老將軍將最近創作的書畫作品《銘記歷史紀念和平》捐贈給志願軍紀念館。上海警備區原參謀長、志願軍23軍參謀長饒惠譚烈士的兒子饒政剛將毛澤東親筆簽名的中央政府“光榮證書”捐贈給紀念館。
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援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前線。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冷戰中的一場“熱戰”。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定而非和平條約,因此從國際法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詳情揭秘 追憶:當年那些難忘的戰鬥英雄們
人員損失
日本人撰寫的《朝鮮戰爭》給出了美國人的計算方法。
陣亡
美軍:54246人;
聯合國軍:628833人.
失蹤
美軍:8177人;
聯合國軍:470267人.
被俘
美軍:7140人;
聯合國軍:92970人.
受傷
美軍:103284人;
聯合國軍:1064453人.
日本戰史研究人員指出:“也許是從聯合國軍的損失倒著算出來的,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戰場上遭受巨大損失的部隊報告總是說給與敵人的殺傷比己方還要大的例子不是沒有的,特別是多發生自己打得不好的情況之下。”
第三方的評論應該是客觀的吧,尤其是親美的第三方。
據國內有關資料介紹,在1951年夏秋戰鬥中,中朝軍隊傷亡在9萬多人,損失也是非常大,但是考慮到聯合國軍在空軍、炮兵和裝甲兵上的優勢,這樣的戰果是可以接受的。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詳情揭秘 追憶:當年那些難忘的戰鬥英雄們
戰爭傷亡
美軍和聯合國軍被俘人數
美軍: 7,140 聯合國軍: 92,970
聯合國軍共計傷亡人數
死亡:683,079 ,受傷:1,167,737 傷亡合計:1,850,816
中國人民志願軍
自1950年10月25日參戰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共陣亡114,000餘人,醫院救治戰鬥和非戰鬥負傷的傷員383,000餘人次,其中救治無效致死者21,600餘人,去掉傷員因第二、第三次負傷而造成統計上的重複數位和救治無效死亡以及非戰鬥負傷者,故最後確定的戰鬥傷亡減員總數為366,000餘人。 除傷亡減員外,志願軍還有29,000餘人失蹤,失蹤者中除在美方戰俘營中的21,400餘人外,尚有8,000餘人下落不明,估計多已在戰地或在被俘後死亡。
如此可以確定,加上失蹤,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計戰鬥損失390,000餘人。 除戰鬥損失外,醫院還收治過患病住院的軍民450,000餘人次,其中病亡者13,000餘人,加上陣亡、因傷救治無效死亡等明確死亡者和失蹤後估計已死亡者,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民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在15.6萬餘人左右。加上朝鮮人民軍的傷、亡、失蹤數位,中朝軍隊共損失628 000餘人的兵員代價。在戰爭中,中國軍隊共消耗各種物資560萬噸,其中彈藥一項即達25萬噸,開支戰費62億元人民幣。中國軍隊共戰損坦克9輛、飛機231架、各種炮4371門、各種槍87559支(挺)。
聯合國軍的數位摺疊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曾發表了一個數位,稱聯合國軍方面的傷亡和失蹤/被俘總數為1 474 269人,其中美軍戰鬥傷亡及失蹤人數為144 360人。 1957年,在朝鮮戰爭中曾擔任過美步兵第七師師長、後來又先後擔任過美國遠東戰區司令官、美國陸軍參謀長、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萊曼·蘭尼茲爾上將曾在漢城對此說予以認同。但韓國方面後來聲稱,這個數位包括平民的傷亡。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詳情揭秘 追憶:當年那些難忘的戰鬥英雄們
【韓國軍隊報出的戰損數位最為混亂】
根據美聯社公開的數位,韓國方面共損失1 312 836人,其中陣亡415 004人,傷殘425 868人,失蹤459 428人,被俘12536人。 而1976年韓國國防部戰史編寫委員會
抗美援朝 毛岸英烈士出版的《韓國戰爭史》則聲稱,聯合國軍方面的傷亡及失蹤/被俘數位是1,168,160人。而韓國軍隊的損失 為984,400餘人,其中陣亡227,800餘人,負傷717,100餘人,失蹤43,500餘人。 這個數位與中朝方估計殺傷韓軍的數位相差不算太遠。但韓方另外的資料聲稱這其中包括非軍事人員的傷亡數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大校認為,細究起來,韓國方面承認的最低的軍人戰鬥傷亡約為30餘萬人,失蹤10萬餘人,失蹤人數中作為戰俘遣返者僅7 800餘人。
戰爭期間,韓軍曾多次陷入整體性混亂,其統計數字水分很大。美國軍方的數位雖然也有過變動,但相對來說前後比較一致。 據美國方面近年的資料統計,在整個戰爭中,美國軍隊共計陣亡33629人,其他原因死亡20600餘人,負傷103248人,被俘後遣返3746人,另外尚有8142人失蹤,估計也只好歸於死亡一類。共計損失169300餘人。 戰史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大校認為,相對於韓國軍隊來說,美國軍隊這個統計數字要更可靠一些。按美國的國家體制,在死亡人數上不太可能出現大的差錯,否則如果有人沒有列上陣亡名單,刻上朝鮮戰爭美軍陣亡將士紀念牌,那麼死者家屬肯定會折騰,一折騰,輿論界掀起的軒然大波會讓合眾國政府極為難堪。
抗美援朝勝利62週年詳情揭秘 追憶:當年那些難忘的戰鬥英雄們
各國軍隊損失情況
韓國:陣亡137,899人,負傷450,742人,失蹤24,495人,被俘8,343人。
美國:陣亡36,516人(包括2830非戰鬥傷亡),負傷92,134人,失蹤8,176,被俘7245人。
英國:陣亡1109人,負傷2674人,失蹤和被俘1060人。
土爾其:陣亡721人,負傷2111人,失蹤168人,被俘216人。
澳大利亞:陣亡339人,負傷1200。
加拿大:陣亡516人,負傷1042人。
法國:陣亡287人,負傷1350人,失蹤7人,被俘12人。
泰國:陣亡129人,負傷1139人,失蹤5人。
希臘:陣亡194人,失蹤459人。
荷蘭:陣亡123人
哥倫比亞:陣亡163人,負傷448人,失蹤2人,被俘28人。
衣索比亞:陣亡120人,負傷536人,共計656人。菲律賓:陣亡112人。
比利時:陣亡101人,負傷478人,失蹤5人。
盧森堡:陣亡2人。
紐西蘭:陣亡33人。
南非:陣亡28人,失蹤8人。
以上合計,“聯合國軍”傷斃俘778,053。
幾方面數位彙總,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方面所確認的最低人員損失統計數字是:聯合國軍的人員損失在58萬人以上。而這個數位中,估計由中國軍隊造成的損失佔2/3以上,也就是38萬人以上。
朝鮮:215,000 陣亡,303,000 負傷,120,000 失蹤或被俘。
中國
中國方面資料:183,108 陣亡(其中34,000 為非戰鬥死),383,218 負傷,25,621 失蹤,21,400 被俘。
美方資料:陣亡400,000+人,負傷486,000人,被俘21,839人。
蘇聯:315 陣亡。
戰鬥英雄
抗美援朝中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當中,有軍職幹部3名,師職幹部10餘名,團職幹部200多名。
烈士當中,有抱炸藥衝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戰友傷、自己上、炸死敵軍的一級爆破英雄伍先華,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衝向敵人的孫佔元,有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樑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戰終日、殲頑敵、屢建戰功的楊春增,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戶曉的戰鬥英雄有:邱少雲 黃繼光 楊根思 羅盛教 毛岸英等。
志願軍英雄故事楊根思(1922--1950)江蘇泰興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他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鬥模範,榮獲“爆破大王”、“華東一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並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同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中,楊根思奉命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堅守在長津湖地區下碣隅裡外圍制高點--小高嶺,這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地。戰鬥打響後,他率領全排先後連續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他與兩名傷員,並且彈藥用盡。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危急關頭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5公斤重的炸藥包,毅然衝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鬥英雄稱號,並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邱少雲(1931年--1952年)四川銅梁(現為重慶銅梁)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11時,他的潛伏地不幸被敵盲目發射的燃燒彈擊中。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的巨痛,在5個小時的時間裡一動不動,直至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當晚反擊部隊順利攻佔391高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英雄的名字被永遠鐫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萬古留存。
黃繼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黃積廣,四川中江縣人。1949年參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15軍45師135團2營通訊員、代理班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上甘嶺戰役。由於多次出色完成任務,他兩次被評為工作模範並榮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再次反擊597.9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部隊在零號陣地半山腰被敵機槍火力點壓制,前進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動承擔爆破任務。他勇敢地衝向敵地堡,用手雷炸燬敵幾個火力點後,敵一殘存的火力點還在頑抗,部隊前進依然困難。此時,黃繼光身上已經7處負傷,手雷也已全部用光。為了完成任務,減少戰友的傷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撲向敵人的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掃射的敵機槍射孔,為反擊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壯烈獻身精神的鼓舞下,反擊部隊迅速全殲美7師5個連,奪回陣地。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青年團中央授予他“模範青年團員”稱號。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為緬懷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蹟被鐫刻在上甘嶺北面的五聖山石壁上,其家鄉中江縣興發鄉也改名為繼光鄉。
許家朋(1931-1953)安徽省績溪縣人,1951年5月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23軍第67師第200團第9連戰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擊石硯洞北山戰鬥中,他所在的突擊排突入敵陣地後,為敵暗堡猛烈的機槍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犧牲。許家朋從犧牲的爆破手身邊拿起炸藥包向敵暗堡撲去,在距敵10餘米處兩腿負傷,就夾著炸藥包爬行。在逼近敵暗堡後,發現炸藥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來,撲向敵碉堡機槍眼,雙手緊抱敵機槍腳,胸膛緊抵槍口,整個上身都鑽進了槍眼,阻止了敵人機槍發射,保證了攻擊部隊迅速攻佔主峰,全殲守故100餘人。立特等功,獲一級英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
張桃芳(1931-2007)江蘇興化人。22歲的年輕戰士,志願軍214團8連狙擊手張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嶺狙擊戰中,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 1954年,24軍選拔戰鬥英雄支援空軍飛行員隊伍建設,經過體檢,214團僅張桃芳一人合格,進入徐州第5航空預備學校和濟南空軍第5航校1團學習。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空軍高密第1訓練基地擔任殲擊機飛行員,飛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殲擊機,但在隨後換裝新式殲擊機後,身體不適應高空缺氧,由空軍司令劉亞樓親自批示,轉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營長,後來歷任坊基地警衛連副指導員、上海空軍政治學校學員、山東濰縣基地警衛連指導員、濟空地空導彈第九團司令部副參謀長、地空導彈九團副團長等職務。 1985年6月,張桃芳退職休養。
呂松山,山東省牟平縣人。1944年參加革命,原先是一個油脂工廠的技術工人。美國帝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朝鮮戰爭以後,他便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在一個戰鬥連隊裡,當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戰鬥小組長”,屢立戰功,2007年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章。
王鳳江,開國英雄中被志願軍總部記特等功的王鳳江烈士。1950年9月26日, 《人民日報》發表了《血戰武家小廟英雄王鳳江的戰鬥剪影》,使這位戰鬥英雄在全國聞名遐邇。
1925年生於黑龍江省肇州縣。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熱遼軍區第三師第十旅戰士、戰鬥組長,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五師第十四團班長、副排長、排長。解放戰爭中,王鳳江英勇作戰,先後榮立大功四次、小功七次。
1950年9月,他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被評為全國戰鬥英雄。同年,他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三十九軍第一一六師第三四七團七連副連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王鳳江參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戰役。1951年1月3日,在釜谷裡戰鬥中,他率突擊隊攻佔敵高地時中彈犧牲,年僅26歲,志願軍總部為他追記特等功。志願軍三十九軍黨委授予王鳳江“保國英雄”光榮稱號。
楊連弟,從登高英雄到志願軍一級英雄
1919年,楊連弟出生於天津北運河畔北倉村,家境貧寒。1943年,楊連弟被日偽當局抓去當電業工人,爬杆架線。他終日奔波勞碌,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後來,他在建築工地當架子工。壘臺搭架、登梯爬高成為他獨特的本領。
1950年9月25日,楊連弟出征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鐵道兵一師一團一連副連長。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展開,鐵路、橋樑大部分被敵機炸燬,前方供應中斷,楊連弟所在部隊參加龍津橋搶修。由於缺少備用枕木,楊連弟冒著敵機轟炸,順著一根由橋墩垂下的半截鋼軌爬上17米高的下行線橋墩,取下40多根枕木,解決了工程急需,贏得了搶修時間。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被趕至“三八”線附近的“聯合國軍”為挽回敗局,對志願軍後方補給線實施狂轟濫炸,炸燬了鋼鐵運輸線上的重要橋樑之一清川江大橋。
運輸中斷,上級命令一連在80天內修復。楊連弟奉命帶一個排搶修清川江大橋。這時,恰逢朝鮮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們先後搭浮橋12次,均被沖毀。最後,楊連弟創造了修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鋼軌架浮橋”的方法,終於使中斷的清川江大橋勝利通車,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個小時。楊連弟榮立一次大功、兩次小功。他領導的一排榮立集體功。
1952年3月,楊連弟所在部隊進駐百嶺川橋。該橋位於半徑500米的彎道上,東靠峭壁,西臨清川江,是滿浦線上的樞紐。十座橋墩中,有五座已被炸壞,鋼軌、枕木散落各處。5月15日上午,連裡召開支委會,中間休息時,楊連弟因橋上有一個班正在起梁,就到橋上去看。他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樑由於過車多、負重大,移動了5釐米,就和戰士們抬著壓機上橋,準備移正鋼樑。就在這時,一顆定時炸彈突然爆炸,一塊彈片擊中他的頭部,他當場犧牲,時年33歲。
楊連弟犧牲後,志願軍總部為楊連弟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隊為“楊連弟連”。為了紀念楊連弟,鐵道部接受群眾建議,將隴海鐵路八號橋命名為“楊連弟橋”,並在橋頭建立紀念碑和烈士塑像。
1953年3月15日,楊連弟的靈柩從朝鮮清川江畔運回祖國,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6月25日,朝鮮政府追授楊連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以上資料來自360好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