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巴鐵忍無可忍, 剛剛硬懟特朗普! 一出手就直擊美國最大軟肋

由 哈愛朵 釋出於 綜合

新聞閣網路熱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網路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社會、民生、國家等熱點綜合資訊。

  特朗普不按套路出牌的秉性,突然讓巴基斯坦最近走上了輿論關注的風口浪尖!面對美國無端指責,巴基斯坦終於怒了。8月28日,巴基斯坦《黎明報》稱,巴基斯坦官方已經明確拒絕美國阿富汗事務特使愛麗絲•威爾斯即將對伊斯蘭堡的訪問。

  美國阿富汗事務特使愛麗絲•威爾斯原定於28日訪問伊斯蘭堡,但是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發言人向《黎明報》證實,訪問"已推遲,待雙方都方便時再舉行"。不僅如此,巴基斯坦卡拉奇市之前還爆發了大規模反美示威活動。而這一切,都是緣由美國總統一句話——8月22日,特朗普在弗吉尼亞州邁爾堡軍事基地發表特別講話時,指責巴基斯坦“庇護‘塔利班’及其他在地區內外製造威脅的恐怖組織”,並撂下狠話“如果巴基斯坦繼續庇護罪犯和恐怖分子,其將損失很多。”

  巴基斯坦本身就是受恐怖主義荼毒最深的國家之一,“9·11”事件後,巴基斯坦就成了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擊恐怖組織的重要依託夥伴。如今,突然被指責“包庇”恐怖組織,巴基斯坦自然對此異常惱火。巴基斯坦外交部否認有關支援恐怖組織的指責,並表示美國總統的批評令人失望,給巴基斯坦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

  中國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巴鐵有難,中國絕不會袖手旁觀。8月26日下午,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在塔吉克首都杜尚別會見了參加第二屆“阿中巴塔”四國軍隊反恐合作協調機制高階領導人會議的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巴傑瓦,共商反恐行動,而此前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電話討論時,強調“要重視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問題上的重要作用,尊重巴基斯坦的主權和合理安全關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相繼高度評價了巴方為打擊恐怖主義和保障中巴經濟走廊安全所作的努力。

  短短5天,中國先後4次高調聲援巴基斯坦,肯定巴鐵在反恐中所作貢獻。一方面打臉特朗普顛倒黑白的不負責任言行,另一方面也是在給巴鐵站臺撐腰。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對此評論認為“中國正在極力防止美國破壞中巴全天候友誼”。而來自中國的支援也確實讓巴鐵找到了對美國說“不”的勇氣和實力。巴基斯坦拒絕美國阿富汗事務特使愛麗絲•威爾斯來訪,可謂一舉擊中美國的死穴。

  眾所周知,美國正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進行兩場反恐作戰,另外還糾集多個國家軍隊在敘利亞進行所謂打擊極端組織的軍事行動,前不久特朗普還決定向阿富汗大舉增兵。數量龐大的軍人吃喝拉撒,以及大量裝備的維護執行,都需要源源不斷的各種補給,否則別說打仗了只有趴窩捱打的份。而美國駐阿富汗美軍的重要後勤補給線正是經由巴基斯坦。統計數字顯示,駐阿富汗美軍所需要的除槍支彈藥以外的其他物資中,大約80%左右取道巴基斯坦進入阿富汗境內。

  因此,巴基斯坦在此關鍵時刻,突然拒絕美國阿富汗事務特使訪問,就是在給特朗普敲警鐘:巴基斯坦手中握有“王炸”,如果欺人太甚,巴基斯坦可以隨時關閉運輸線。而這樣的事例其實先前已經發生過,2010年9月底,巴基斯坦宣佈關閉經該國進入阿富汗的北約盟軍後勤補給線,以抗議駐阿富汗北約直升機近日開展的“越境殺死三名巴邊防軍”的活動。

  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巴基斯坦和美國之間矛盾正在升級,拒絕特使來訪只是巴美鬥法的前戲,但是卻不偏不倚命中美國的最大軟肋,一旦巴基斯坦決定永久關閉駐阿美軍後勤補給生命線,必將讓駐阿富汗美軍“壓力山大”。到時候“損失很多”的恐怕不是巴基斯坦而是美國自己!


  藍軍旅旅長滿廣志

  2015年3月,一紙調令,我馳離燕趙,奔赴漠北,成為中國第一支專業化模擬藍軍旅旅長。

  我旅組建後,從繁華都市移防北疆大漠,成為我軍第一支專業模擬藍軍部隊。經過幾年的潛心訓練,2014年,在跨越演習中,以“6勝1負”的戰績,打破紅勝藍敗定勢,為全軍實戰化練兵作出了貢獻。

  說心裡話,接到命令的一剎那,內心百感交集,喜憂參半。喜的是,在這麼優秀的部隊任職一定能全面提升打仗的能力;憂的是,如何練硬這塊“磨刀石”、練精這匹“草原狼”,對我來說是個嚴峻考驗。

  考驗從一上任就開始了。2015年5月,我旅就要亮相年度陸軍合成旅跨區對抗檢驗演兵場,我只能拼盡全力,行進間加入戰鬥,應急中投入演習。我一邊部署全旅備戰工作,一邊提升自身藍軍素養。為惡補藍軍知識,我把行軍床搬到辦公室,挑燈夜戰;為提升藍軍指揮能力,我向旅隊的“老人”請教。經過兩個多月的紮實細緻準備,演習如期打響。

  一場場穩紮穩打,一個個問題暴露,一層層抽絲剝繭,一項項改進完善。第五場演習時,遭遇與我部原同屬一個師的某裝甲旅,整編分離剛剛三年,本是一“母”同胞,如今對陣沙場。強烈的使命感告訴我,自己手下留情,就是對兄弟部隊在戰場上的不負責任。演習中,我旅使出渾身解數,將對手逼到牆角、難到極限,讓他們在逼真的戰場上得到全面鍛鍊。

  硝煙散去,十場跨越演習,大獲全勝。在耀眼的成績面前,我旅官兵想的最多的是演習中暴露的問題,以及對實戰化訓練的思考。導演部點評模擬藍軍不真不像的幾大類上百個問題,紅軍部隊研討交流提出的種種質疑,媒體、軍迷發出現代作戰是不是這麼打的聲音,演練中自身指揮、協同、兵種運用的不如人意,個個如鯁在喉。我反問自己,現代戰爭制勝機理了解了多少?部隊備戰抓訓到了什麼程度?藍軍建設怎樣向縱深推進?

  必須找出答案和方向。對我旅而言,夏秋忙於演習,沒有時間抓部隊訓練,冬春兩季正是打基礎的視窗時間。為提升部隊備戰抓訓能力,我們過冬不貓冬、抓緊練硬功,官兵們一頭扎進指揮員集訓、業務集訓、戰訓法集訓、專業復補訓、藍軍研訓,充電儲能,準備再戰。

  強軍征程,砥礪前行。現在,天下並不太平,家門口生戰生亂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應戰應急,根本的要靠戰鬥力,藍軍旅磨的就是戰鬥力這把“尖刀”。瞄準強敵練功、研透制勝機理,打造過硬“磨刀石”,演兵場上讓“紅軍”更加真切地面對對手、感受對手,進而超越對手,是職責所在,更是使命所繫。

  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擼起袖子加油幹”“立起愚公志”。對於我們而言,“磨刀”還需自身硬!

  (原題為《藍軍旅旅長:對兄弟部隊絕不“手下留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黑白”:沒錯,這就是模擬美國的實力。

  網友“寂寞流年”:著名的藍軍~

  網友“PP2016”:怎麼還稱北京軍區?

  網友“congyi”:必須真打!才能禦敵國門之外!

  網友“Sixless”:藍軍五分鐘一次空襲,半小時一顆戰術原子彈,這是在打外星人嗎?

  網友“心問臉薄”:“絕不手下留情”就是最大的“留情”,就是對祖國、對人民、對黨的最大忠誠,就是人民軍隊的精髓。就是擔當、就是責任。祖國需要這樣的真軍人。

  網友“李澗濤”:解放朱日和,活捉滿廣志

  網友“Sixless”:藍軍五分鐘一次空襲,半小時一顆戰術原子彈,這是在打外星人嗎?

  (1970-01-01)


  因飾演古裝劇《大唐榮耀》中“廣平王”一角,默默無聞的演員任嘉倫突然爆紅,與張彬彬、陳曉、張若昀被稱為新一代的“古裝四少”。

  殊不知這位“大唐醋王”曾經是一名乒乓球運動員,還與周雨和張繼科等國手師出同門。

  “我跟周雨應該算是最好的,跟陳夢從小一起訓練,跟繼科我們倆差了一歲,交集不是特別多,訓練的時候會碰到。”

  《大唐榮耀》劇照。

  在《大唐榮耀》中,任嘉倫扮演的廣平王因霸道又專情而深受“迷妹”喜愛,他在微博上的關注人數已經飆升至100萬以上。

  與景甜和眾多老戲骨對戲時,任嘉倫不僅沒有怯場,還因精湛的演技而廣受讚譽,尤其是無數粉絲怦然心動的“眼神殺”。

  對於自己的表演,28歲的任嘉倫表示這得益於自己以前的經歷,“人生的波折也挺多的,所以有時表演就把之前所經歷的很多種狀態都融入到角色裡了。”

  任嘉倫打乒乓。

  在接受《法制晚報》的採訪時,他透露自己曾經是一名乒乓球運動員,並且還與周雨和張繼科這樣的國手在一起訓練過。

  “我跟周雨應該算是最好的,跟陳夢從小一起訓練,跟繼科我們倆差了一歲,交集不是特別多,訓練的時候會碰到。”兩人關係的確不錯,周雨也時常在微博上曬出過與他的合影。

  周雨在微博上曬出與任嘉倫的合影。

  練習了9年乒乓球的任嘉倫是因為傷病不得不告別球檯,“其實我不打乒乓球完全是因為當時受挺嚴重的傷,不能再練了。”

  此後,任嘉倫開始轉戰娛樂圈,他從2009年起相繼參加了一些跳舞和唱歌類的選秀節目,並且還曾是擔任中韓偶像團體的領舞。

  不再打乒乓球的任嘉倫也與之前的隊友保持著聯絡,他曾在2015年時在微博上曬出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乒乓國手周雨送給他兩副球拍。

  他在微博上寫道:“感謝乒乓國手周雨送的裝備,因為你,把球重新撿起來,看來我要延續我九年的球齡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卓葵”:古裝四少裡包括張若昀???這真的不是黑嗎。。。

  網友“像少年啦飛馳”:乒乓球技最好的演員,演技最好的乒乓球員

  網友“martin”:哈哈哈!演的不錯!

  網友“醬油兔”:確實演得不錯,有前途。加油!

  網友“淨心(正坤)”:轉型成功

  網友“蔣周南”:小夥子不錯!演戲和打乒乓球都達到了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1970-01-01)


  熱播電視劇《紅門兄弟》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上乘作品,故事貼近生活,內容健康活潑,富有生活氣息,堪稱優秀。

  電視劇《紅門兄弟》騰訊影片首播,硬派小鮮肉傳遞正能量,電視劇《紅門兄弟》採取“先網後臺”模式播出後,獲得全網一致好評。國產電視劇需要硬派小鮮肉,杜絕娘炮!“消防”題材電視劇也可以青春和時尚。衝上去,活下來!無熱血,不青春!

  “消防”題材受歡迎《紅門兄弟》依靠眾多年輕演員的精湛演技和積極向上的劇情人設,吸引了一大批網友收看。網友對“消防官兵”這一崇高職業有了更接地氣的認識,紛紛表示向奮鬥在抗洪搶險一線的消防官兵致敬。

  全劇倡導主旋律,反映真實社會風氣,踏實苦幹,將《紅門兄弟》奉獻給廣大電視觀眾,更是為廣大消防官兵譜寫了一首讚歌,塑造了一群青春活潑,富有正義感與道德良知的年輕人。

  該劇青春氣息濃郁,都市風格鮮明,基本反應了,我國開始城鎮化建設以來,都市年青一代的精神修養,日常生活,理想與情感的細緻刻畫。塑造了富有正義感,同情心的群體人物形象,個性突出,人物塑造飽滿、鮮活。故事情節絲絲入扣,合情合理,引人入勝,故事具有典型的社會警世意義,整部作品故事結構巧妙,情節衝突流暢,表演節奏適度,是少有的高質量的影視作品。

  (2017-07-07)


  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都,古書店大多偏居一隅,店面寬敞的已是屈指可數,坐擁一整棟大廈(ビル)的,恐怕就只有內山書店了。在整整三層店面中,中國和日本的新書種類齊全,更新速率也很快,但古書卻著實不多,質量也一般。僅有的幾十部線裝書,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出的新影印仿古版,和多有明清甚至宋元刻本、存貨深不見底的山本書店和琳琅閣,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但內山書店在中國仍然非常知名,其原因當然是魯迅。只可惜當年位於上海北四川路魏盛裡的內山書店,早就在日本戰敗後翌月關門歇業,從此不復存在。內山完造一開始還沒有打算離開上海,甚至不顧當時的混亂局勢,試圖在義豐裡的自宅重新開業售書。直到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八日,他被國民政府強制遣返回國,書籍及財產也被悉數“接收”。郵輪上的他身無分文,愛妻亦病逝,三十多年的中國歲月,宛如黃粱一夢。

  30年代的內山書店

  今天東京的內山書店,其實是由內山完造之弟內山嘉吉夫婦一九三五年於世田穀創辦,一九六八年才移至神保町現地址。嘉吉比完造小十五歲,由於三歲時就被過繼給叔父家,遠赴四國生活,故兩兄弟關係並不密切。似乎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自一九二七年起,完造幾乎每年都邀請弟弟來上海過暑假,嘉吉因此自然而然地認識了魯迅、郁達夫、鄭伯齊等左翼文人。

  一九三一年夏天,三十歲的嘉吉已是東京成城學園小學部的美術教師,一邊教授工藝美術,一邊研究雕刻。正好當時魯迅因受柔石等“朋輩成新鬼”的刺激,開始嗜好木刻版畫,認為其風格冷峻,成本低廉,更利於革命宣傳。嘉吉應魯迅之邀,八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間為上海“版畫講習會”授課,向十三位中國學員傳授技法,由魯迅親自擔任翻譯。一九三二年他攜妻回國時,魯迅特意手書歐陽炯之詞相贈,曰:“洞口誰家?木蘭船系木蘭花。紅袖女郎相引去,遊南浦,笑引春風相對語。”

  回日本三年後,內山嘉吉也辭去小學教職,創立東京內山書店。他效仿哥哥完造以學生為主要顧客的經營策略,最初的店址選在祖師谷大藏站前,因為這裡是中國留學生的聚居區。與上海內山書店相似的是,嘉吉與日本左派作家保持著密切關係,竹內好、小野忍、岡崎俊夫等人,都是店裡的常客。

  完造和嘉吉,一個在中國賣日本書,一個在日本賣漢學書,猶如兩翼頡頏。戰後雖頓失一翼,但因為他們與魯迅的特殊關係,新中國成立後,東京內山書店備受新中國政府關照,連店名也是四十週年店慶時郭沫若所題——上海時代的另一位常客。內山完造自己也枯木逢春,相繼擔任日中貿易促進會代表、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等要職,併發起“中國漫談巡迴行腳”,演講八百多場,遍至九州和北海道。一九五九年他訪華時,在北京的一次晚宴上突發腦溢血,意外病逝,遺體被運至上海,葬在萬國公墓,與妻子團聚。

  魯迅與內山完造

  一八八五年出生於岡山縣的內山,與書之間的緣分,最開始沒有任何跡象。因為他小學四年級時便輟學,赴大阪大塚商店當學徒工了。完造之父是當地村長,算有錢有勢,故此舉絕非家庭經濟所迫。據完造自己所說,他做出這個決定,純粹“是為了反抗在家中只有父親才能吃白米飯,其他人都只能吃半麥飯的壓迫。因為如果去大阪工作的話,每天就能夠三餐吃白米飯了。所以我決定遠走高飛,業若不成死不還”。

  “白米飯出走論”乍看有些可笑,但當時的內山,反權威的人格特質已經成型。剛到大阪時,因為能夠自食其力,他頓覺如魚得水,工作得非常賣力。但幾年後,就因為帶頭要求店長改善員工待遇而被解僱。十六歲那年,走投無路的他被迫還鄉,向父親借了五十日元后又義無反顧地回到大阪,成為眼藥水生產企業“參天堂”的一名員工。

  由於受教育程度不高,青年時代的內山完造一度沉迷於運命學:“四柱推命、墨色、方位、方角、手相、姓名判斷、八卦等等,幾乎什麼都信。”後來因為受著名基督教思想家內村鑑三的感化,才漸漸轉變成為一名基督徒。基督教特有的超世俗、同情弱者色彩,後來貫穿了內山的一生,成為其不易的底色。

  所以在半個多世紀裡,中國人可能都誤解內山完造了:他後來在書店二樓,屢次不計安危地庇護中國左翼聯盟的成員,並不是因為他立場偏左、同情革命,而是他基督教的博愛、反暴力、反權威精神的體現。出於基督徒悲天憫人的性格,內山書店不但允許窮知識分子欠書債,甚至對偷書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先偷,等以後手頭寬裕了再付款,不是跟借錢一樣的嘛。”

  內山書店最初的顧客,也是上海地區的日僑基督徒,漸漸擴充套件到正金、三菱、三井等日資銀行的員工,最後以上海東亞同文書院的學生為主。以培養中國通為目標的東亞同文書院,其每屆學生在畢業之前,都要在中國境內進行“夏季大旅行”,並選取一處撰寫調查報告。這些報告內容涉及金融、民生、地理等方方面面,涵蓋中國沿海、內地及邊疆,可以與著名的“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調查”相媲美。

  因公或因私,內山完造自己也經常在中國遊歷。但從其回憶錄《花甲錄:中日友好的橋樑》中可見,最初他對中國底層的印象並不好。與芥川龍之介、內藤湖南一樣,他也屢屢提及中國人的“不潔”,如上海飲水狀況之惡劣、紹興民居之骯髒,等等。偶爾他還會對比一番中日兩國的國民性,諸如:“日本人的思維偏抽象,中國人的思維偏具體。中國人易冷易熱,情緒起伏變化之快,猶如線香花火。”

  《花甲錄:中日友好的橋樑》

  等到一九一七年內山書店開張,完造廣泛地接觸中國上層政治文化精英後,鄙夷中國的觀點才悄然改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還沒認識魯迅之前,他透過參加基督教青年會(YMCA)上海地區的活動,就已經認識汪精衛、施存統、陳望道、李漢俊等名人。

  一九二一年穀崎潤一郎來華時,也是在內山書店二樓會見郭沫若、田漢、郁達夫等中國作家,顯示此時在上海地區,內山書店不僅是與日本堂、申江堂、至誠堂書店並列的日本“四軒”之一,也是重要的中日文化沙龍。一九二七年,一位穿白麻長衫的顧客慕名來到店裡,購買數本書後,用日語與完造說道:

  “老闆,這些書請送到竇樂安路景雲裡××號。”

  “好的,請問尊姓大名是?”

  “叫周樹人。”

  “啊——您就是魯迅先生啊,久仰久仰。早聽說您從廣州回上海了,剛才沒能認出來,失敬失敬。”

  這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來店裡,據完造白描式的回憶:“抽著煙飄飄而來,買幾本書後,又飄飄而去。”後來魯迅經常帶幾個年輕人一起來,他自己朝門坐在藤椅上,一邊與他們談話,一邊觀察外面的情況——若有異常,就立即起身轉移。一九三一年“龍華事變”後,胡也頻、柔石等二十四人在上海淞滬警備司令部裡被槍殺,風聲鶴唳之下,魯迅乾脆搬進書店二樓。

  即使如此,魯迅對於內山完造本人,恐怕也未必完全信任,他曾說過:“內山書店是日本浪人內山完造開的,他表面是開書店,實在差不多是替日本政府做偵探。他每次和中國人談了點什麼話,馬上就報告日本領事館,這也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了。”另一則史料則顯示,日本共產黨員尾崎秀實(1901-1944)寄居在內山書店二樓期間,與魯迅多次徹夜長談,但兩人使用的卻是德語,恐怕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儘管不無防備,一九三六年魯迅去世後,內山完造還是成為治喪委員會中唯一的日本人。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日本思想界反思侵略戰爭,馬克思主義席捲全國,《人民中國》《中國畫報》等刊物暢銷,內山書店、極東書店、大安社等左派書店迎來了它們的黃金時期。但進入到六十年代,尤其是“文革”爆發後,日本左派運動式微,相關書籍也受到冷落,內山書店也難以恢復昔日的盛況。

  晚至二〇一〇年,內山書店才被迫轉型,開始出售中國以外的亞洲相關圖書。但每次去店裡,我都感覺整棟大樓(ビル)裡顧客寥寥,頗為冷清,畢竟現在日本人文學科研究整體上都在退化,更不要說經營範圍狹窄的內山了。即將迎來創業百年的內山書店,在店裡自由取閱的宣傳單上這樣介紹道:“透過書籍,內山書店不僅將繼續推進中日兩國的友好,亦為加強全亞洲人民的聯絡而不斷前行。”

  (本文摘錄自《東京的三家漢學書店》一文,原載《書城》雜誌2016年10月號。)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ろ+ち〓ハ√”:生活中魯迅先生的書裡。

  網友“拉斯蒂涅”:書城只有03年前後好看,停刊恢復後沒看頭了沒特色

  網友“江南俞五”:內山不是日本間諜嗎

  網友“飆”:完山是曰諜麼?

  網友“種花家的白兔”:還記得那篇課文《一面》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