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這不是一句戲言。
人才資源作為推動城市發展轉型的關鍵要素,在新區建設過程中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原動力。
當前,新區已步入不進則退的發展關鍵期,正在打響五大會戰,啟動建設“四個舟山”,可以說,今天的舟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人才。
人才引領!人們耳熟能詳的這四個字,自有著它與眾不同的分量。
海納百川聚英才,借得東風揚巨帆!在當前浙江自貿試驗區這片“試驗田”上,如何引進、留住緊缺高階人才,如何把人才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恰如東海潮湧,一波接著一波、一浪高過一浪!
■緊缺高階人才領航——人才發揮作用,產業蓄勢裂變
功以才立,業由才廣!
物理學上的槓桿原理,同樣適用於當下舟山招才引才工作。撬動舟山發展,緊缺高階人才恰如那個“支點”。
5年前,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透過獵頭機構,為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找到金起熙時,誰都沒有料到,他會成為事關金海重工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業界都知,金起熙是位重量級人物,曾在韓國大宇船廠、傑奧設計等機構工作40餘年,有豐富的設計經驗。高薪聘請金起熙入職後,舟山上下、業內業外都在關注著他,這位“洋專家”能服舟山水土嗎?這位“洋專家”能價有所值嗎?
業績,就是最好的見證!
一個人,引來一個團隊。金起熙入職後,在他的促成下,企業先後又引進了多名不同專業的造船專家;在這些專家的帶領下,現已培養建立起一支超過上百人的船舶設計團隊。
一個團隊,創造一番效益。在金起熙團隊的攻堅下,超大型油輪超厚板焊接等多項技術難題被逐一攻破,造船成本下降,可用“億”為單位,而且使企業逐步具備建造不同型別高技術船舶的能力,其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緊缺高階人才領航,人才發揮作用,產業蓄勢裂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舟山近年來引進的270餘名緊缺高階人才,正如一個個“支點”,在撬動著各自專業領域發生裂變。
綠色石化基地建設,既是國家賦予舟山的使命,也是舟山未來發展的增長極。在加快推進綠色石化基地建設的當下,其建設、執行的安全管理、把控成為當務之急。面對新課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動出擊,透過各種方式尋找到了在石化行業已幹了28年安全工作的王建章。
去年“十一”後入職,王建章擔任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管委會安全總監後,就開啟了駐島現場辦公模式。一年不到的時間,王建章的業績單已滿滿當當:在他的帶領下,建立健全25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礦山危化、建築施工、特色裝置、海上安全等監督檢查小組,建立健全全員安全培訓體系……
海洋電子產業,作為舟山確定的三大新興產業之一,舟山要如何破題?借力借智。
浙大舟山校區的徐志偉教授,作為“國家千人計劃”一員,在美國學習和工作長達16年,從事的一直是電子、積體電路和資訊等專業。回國後,他最終選擇了浙大、選擇了舟山。對於目前從事的研究課題,用他的話解釋:在舟山,他的研究將透過從海洋機器人、海洋資訊科技和海洋電子工程這三個節點入手,開展陸海空天一體化的資訊探測和監測,並在當地產業化。
與徐志偉主攻研究領域不同,從中國普天集團到舟山,擔任市經信委主任特別助理的陳文欽,更側重於規劃佈局、招商引資。在陳文欽的一份工作彙報中,可看到他的工作脈絡:參與推動智慧海洋成為國家重大工程,建立健全舟山“智慧”海洋管理組織機構,高起點編制各類智慧海洋建設的規劃,推動產業與專案聯動,招引中船重工、海豐通用航空、海蘭信等諸多企業入駐舟山……
群英聚集,創新突破;新區大地,厚積薄發。
■求賢若渴招引人才——聚焦產業抓重點,創新模式抓引進
發展大業,人才為要!
今年6月30日,普陀區向外釋出一則招聘公告,面向海內外招聘162名緊缺高層次人才。
當前,舟山是一方熱土。浙江自貿試驗區掛牌,“四個舟山”建設全面啟動,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如火如荼,波音專案開工建設,綠色石化基地全面推進……面對系列國家戰略、面對大專案大平臺、面對新課題新技術,舟山視才如寶。
聚焦產業抓重點,創新模式抓引進。回望舟山新區一路走來,我們可以感觸到舟山求賢若渴招引人才的脈動——
看緊缺高階人才招引方向,以產業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聚焦自貿試驗區、江海聯運、綠色石化、航空產業、船舶製造、海洋資訊等事關舟山未來發展的大產業、大專案,列好人才需求單、制好招才路徑圖、排出工作時間表,引領高階人才招引工作;
看緊缺高階人才招引方式,創新機制體制,構建起市場獵才、以才引才、專項招才等多種模式相結合的多元化引才格局,精準招引高階人才,並透過開展“大培訓”“微諮詢”“私定製”等方式,展開個性化招才引才;
……
在這場招才引才的實踐中,舟山不僅圓滿完成了前一輪三年招才引才計劃,也創新了人才招引工作機制,迎來了人才從量到質的嬗變,嚐到了人才引領的甜頭。
一位部門領導曾這樣評價高階人才的引進:把一個完成行業資源積累、走在前列的專業人士引進舟山,其實質就是把資源嫁接到舟山,舟山在該領域自然就“跑”到了全國前列。
統計資料顯示,近三年來,我市圍繞新區發展的重要產業、重大平臺,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服務,共引進271名緊缺高階人才。
放眼當下,招才引才已成為舟山黨政領導、企業家的自覺追求,由此帶來的效應也顯而易見。
隨著新區建設的加快推進,大產業、大專案、大平臺的人才集聚效應逐漸顯現: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從幾位業內高階人才開始,至今已集聚了200多名高層次管理技術人才和1300多名高校畢業生。
船舶企業金海重工,引進金起熙為領銜人的韓國造船團隊以來,大力推進船舶製造的自主創新,先後集聚了各類人才135人,其中緊缺高階人才5人、主管級人才29人、工程技術和設計人才98人。
新材料行業科技型企業中科立德,圍繞鋰電池水性粘結劑的產業化,先後集聚了9名博士,並組建博士後工作站。
海納百川聚英才,人才“磁場”效應初顯。
■人才優先精準服務——政策“含金量”高,服務“需求性”強
人才之爭,發展之爭!
人才是長腿的,沒有好的發展環境,引才留才定是舉步維艱。
放棄國外高薪高位的吸引,到舟山潛心研究海洋電子資訊產業。徐志偉坦言,吸引他的既有舟山的好空氣、好環境,但更重要的是舟山是個最適合他事業發展的地方,尤其是區位條件、海洋環境以及舟山的後勤服務保障。
事業留人,這是在舟緊缺高階人才們的共同心聲。新區系列國家戰略落地帶來的大平臺、大專案,給高階人才提供了廣泛的施展才華的天地,但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還需舟山謀定而後動。整合力量、創新政策、最佳化服務、營造環境,邊探索邊完善,當下的舟山,一個緊缺高階人才保障服務體系已開始成型——
打破體制機制,大刀闊斧改革,激發人才活力。舟山制定出臺了《新區緊缺高階人才管理服務辦法(試行)》,明確了聘任程式、薪酬待遇、服務管理等政策,探索建立了緊缺高階人才“合同管理、市場年薪、績效考核、身份封檔”的特殊政策,對於特別緊缺急需的,甚至還可打破常規“一事一議”,並依託綠色石化、航空產業等大專案、大產業和高校院所,大力構建高階人才集聚平臺,形成專案(產業)、平臺、人才良性互動機制。
設立專項資金,財政資金引領,集聚效應初顯。市人才專項經費每年安排1000萬元的資金,專門用於緊缺高階人才引進,對於符合條件的,根據用人單位性質不同,予以相應的薪酬補助、獵聘費用補助或引才經費補助,大大激發用人單位需求,人才開始向舟山流動;去年底,堪稱舟山“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新政21條”出臺,對新引進國際級頂尖人才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特別優秀的人才創業專案給予最高3000萬元資助等;下步還將重點實施“海外引智555計劃”“海外工程師計劃”和“外籍銀髮專家助力計劃”等,推進新區人才國際化。
最佳化公共服務,提供要素保障,人才安心創業。舟山向引進的緊缺高階人才,圍繞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集人才公共服務、人才市場招聘線上線下、高效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提供配套服務。提供週轉住房、子女就學、家屬安置等服務,解決後顧之憂;發放人才金銀卡,提供金融、休閒、生活、創業等一站式服務;解決專業領域高階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解決該領域引進的高階人才職稱專評問題;搭建聯誼交流平臺,儘快融入舟山、安心創業發展。
……
量體裁衣、頻頻出招,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政策“藩籬”,營造尊重人才、珍視人才的氛圍,吸引越來越多的高階人才紛紛投身新區建設大業。
未來,舟山暢想無限,因為一顆顆播撒新區大地的種子,正在積蓄髮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