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很大了,影響力擺在那裡,對外想繼續韜光養晦已經做不到了。
無相財經出品
很多人曾經希望,中美兩國在面對病毒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時,能夠通力合作。
但晦暗的現實讓許多人對中美關係的未來感到悲觀。
昨天(5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FOX電視臺採訪,再度甩鍋中國未能控制疫情蔓延。
特朗普稱,美國可以切斷與中國的“一切關係”。
目前,這是特朗普關於對華關係發表的最激烈言論。
對此,《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發推嘲諷稱:
“特朗普曾建議給2019冠狀病毒感染者注射消毒液,因此他說出‘切斷與中國整個聯絡’這種話也不足為奇。”
美國的"去中國化"之路能走多遠?
疫情過後,中國會被孤立於美國領導的全球經濟秩序之外嗎?
1. 特朗普希望收回全部產業鏈
特朗普說:“假如美國切斷和中國的一切關係,就可以節省5千億美元。美國不應當有散佈在世界各地的供應鏈,而應當全部在美國。”
實際上,從疫情一開始,美國就謀劃要從中國撤出所有產業鏈,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最近幾年,美國一直在研究解決這個問題(撤走產業鏈),但現在我們在全力推動這一計劃。”
在5月初,特朗普就簽署了一個行政命令,責成美國政府排查大容量電力系統中的安全風險,監控或替換那些採購於不可信任的外國供應商的裝置。
此舉就是有意與美國電網中的中國裝置進行切割。
5月12日,美國議員又提出《2020年本土稀土議案》,要求在美國建立稀土和其它關鍵礦物資源的供應鏈,減少並終止對中國的依賴。
5月13日,特朗普又把去年5月簽署的行政命令延長了一年,這項命令的內容是,禁止美國企業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企業所製造的電信裝置,包括中國的華為及中興公司。
本週,美國主要的聯邦退休基金也擱置了投資中國工廠的一些計劃。
如此密集的動作不難看出,美國就是要利用美國國內的反華情緒,順勢將中國“擠出去“!
除此以外,美國還試圖與它的盟友聯合起來。
日本政府日前宣佈,將提供20億美元的補助和貸款,支援日本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回國內,推進“供應鏈改革”。
與此同時,德國等國家也在推進其企業的部分去中國化。
5月13日,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希爾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
越來越多嚴厲批評中國的人,包括白宮官員,把與中國進行經濟 “脫鉤” 作為解決美國經濟困境的方法。
2. 真的能擺脫中國嗎?
西方世界真的可以離開中國嗎?
英國牛津大學的經濟學家馬格努斯認為,目前美國以及西方盟國與中國正在為爭奪影響力而進行博弈。
但在他看來,美國和西方盟國把中國排斥在新的世界經濟秩序之外既不可能也不可取。
“中國太大了,它是每一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它太重要而不會被邊緣化。”
美國密歇根大學商學院教授高達偉也認為,中國的經濟及其市場規模使得它難以被排除在新的世界經濟秩序外。
他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就消費者市場角度而言, 外國企業畢竟是以盈利為目的,他們不會完全放棄這塊市場,畢竟要找到相同規模大小的市場也不是簡單的事情。
無相君在之前的文章分析過,目前,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能自主生產一切工業產品,這種“供應鏈網路”優勢全球獨此一家。
這是很多外企不想搬走的原因,也是美國所忌憚的地方。
2019年9月,中美貿易摩擦最為膠著的時候,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調查顯示:
87%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他們沒有也不打算將業務遷出中國。
83%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過去一年他們沒有削減或停止對華投資。
這表明,中國仍然是全球資本最為青睞的投資場所。
所謂的“撤出中國”,至少目前來說,還是天方夜譚。
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不會背叛利益。
3. 美國的"去中國化"之路能走多遠?
一場疫情,極大地影響了世界格局。
一方面,美國的孤立主義傾向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以最接近“世界警察”的聯合國維和行動為例。1990年,中國只有5名軍事觀察員參加國際維和行動。
到了2019年,中國累計派出了3萬多人次參與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已經成為國際維和行動中人員、資金綜合投入最多的國家。
反觀美國,有點不想當“世界警察”了。
目前,特朗普批評各大國際組織,對內削減國務院預算,對外減少對聯合國、世衛組織的投入,不願意承擔國際責任。
在2020年的美國預算中,特朗普要削減美國對聯合國財政投入的28%。
簡單來說,他覺得美國不應當再當 “世界警察”了。
幾年看下來,特朗普大概是美國二戰以來最不關心也最沒有能力處理國際事務的總統。
他如果連任,就意味著美國會在孤立主義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多世界事務的領導權不可避免地會轉移到中國。
與之同時,美國還認識到,中國會更加強大,可能會在許多方面趕超美國。
所以特朗普必須要維持“美國優先”,繼續遏制中國,並撤走工廠。
美國,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國家,攤上一個史上最能惹麻煩的總統。
中國,日漸強大的製造大國,正在信心滿滿地挑戰強者。
如今,中美的輿論戰升級,中美關係也劍拔弩張。
兩者的競爭、衝突、和解,都會影響到整個世界的格局。
有記者採訪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時問道:
面對被疫情改變的世界,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
姚洋說:
“經過這一輪調整,未必中國會吃虧,反而倒逼中國補足以往的產業短板……早在2011年,我們就寫過一個報告,其中引用了周其仁教授的一句話,叫作‘大象難以隱身樹後’。
這時候,必須站到前臺來,想躲是躲不掉的。”
面對未來,中國只能進,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