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先進的坦克 99式坦克的簡要介紹

  中國99式主戰坦克 和99式坦克是同義詞,已合併。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戰坦克簡稱,工程代號WZ-123,由9910式改進而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的主戰坦克,火力、機動性及防護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製造成本比96式高,是中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中國99式主戰坦克 和99式坦克是同義詞,已合併。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戰坦克簡稱,工程代號WZ-123,由9910式改進而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的主戰坦克,火力、機動性及防護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製造成本比96式高,是中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其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其炮塔和車體均採用複合裝甲,抗彈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的第三代主戰坦克。作為中國第三代坦克,其強大的火力效能和綜合性能為其贏得了稱讚。99式主戰坦克出現在2009年國慶60週年閱兵式上,是裝甲方陣第一方隊,體現了在我軍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最先進的坦克 99式坦克的簡要介紹

  戰鬥全重51噸,炮口向前時全長10.312米(炮向前)9.656米(炮向後),車長7.363米,寬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65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鐘。99式最大公路時速80KM/小時,越野最大時速60千米/小時。


  中國99式主戰坦克 和99式坦克是同義詞,已合併。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戰坦克簡稱,工程代號WZ-123,由9910式改進而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的主戰坦克,火力、機動性及防護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製造成本比96式高,是中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裝備的主戰坦克大部分已經進入了戰後第三代主戰坦克。豹2、M1A2等西方主戰坦克的火力效能、機動效能和防護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遠遠超過了蘇制坦克。

  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時,中國仍大量裝備第一代的59式,62式坦克,在戰時暴露出了大量問題,中國坦克發展迫切需要追上世界各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研製並裝備的第二代主戰坦克80式、85式採用了部分西方坦克的技術,與中國長期使用蘇式裝備不同,整體效能達到了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的優秀水平。然而仍然存在著防護,動力,電子系統上的巨大差距。但由於定型時間晚,那時前蘇聯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大規模裝備T-80、M1A2和豹2等第三代主戰坦克,所以80系列主戰坦克僅少量裝備部隊。

中國最先進的坦克 99式坦克的簡要介紹

  為了儘快趕上世界各國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步伐,中國加緊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研製。而對於三代坦克是使用西方坦克設計還是蘇式傳統風格,內部產生了討論。由於中國已經獲得了蘇聯T-72主戰坦克的技術,輔以某些西方更先進的坦克技術(比如來自豹2坦克的部分技術),決定以蘇式設計為基礎開始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1989年開始研發,專案工程代號WZ123。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負後,看著手中已經落後於北約和蘇軍近15年的裝甲力量,陸軍首次向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呈報了新型主力坦克的戰術、技術指標要求。在上級的要求下,軍工部門隨即展開了新型坦克的研發工作。1978年4月,國防科工委和五機部在山西大同召開了“784”會議,討論第二代(以後改稱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發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坦克的研發目標,並對戰技指標進行了論證。會議決定,第二代坦克以德國的“豹”2坦克為起點,主要作戰目標是蘇軍的T-72坦克。會後,五機部成立了會戰指揮部,任命了總設計師和副總設計師,掀開了中國坦克工業自文革後的首次發展高潮。

  經過協作攻關後,1979年3月,617廠和201所研發成功了代號1224的新型坦克論證性底盤試驗樣車。該車安裝有125毫米火炮,液力機械式變速箱、摩擦減震器和mb8v331tc41型引擎,總裝成功後立即投入試車,主要目的是為了考核從德國引進的mb8v331tc41型引擎、輔助系統以及行走裝置、總體佈局和整車的總體效能。隨後,617廠和201所又研發了代號1226和1226f2的兩輛試驗樣車。這兩輛試驗樣車的外形相同,除安裝了與1224試驗樣車相同的125毫米滑膛炮外,無論是在坦克外形還是在車體結構上都與1224試驗樣車有很大不同,其戰鬥全重分別為45.3噸和45.8噸,車全長為9.947米(炮向前)。兩輛樣車的區別是動力裝置系統不同,1226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36廠生產的8v165型柴油引擎,該引擎的功率為1000馬力;1226f2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16廠生產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為1000馬力。兩種試驗樣車的動力傳動裝置均為縱置式,可整體吊裝,給保養車輛帶來了很大便利。另外,兩種樣車均採用了由617廠研發的液力機械綜合變速箱,該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操作輕便,加速性和轉向效能較好。懸吊裝置採用了扭杆彈簧和液氣筒複合懸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效能。由於行走系統採用了6對小路輪和掛膠履帶,與以往的坦克相比,兩輛試驗樣車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統的壽命有明顯提高。

  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區防禦和阻擊北方隨時會兵臨城下的重灌叢集,對於裝備窘陋的陸軍而言是個大傷腦筋的問題。藉著與北約國家剛建立的準盟友關係,中國曾考慮引進德國的“豹”2坦克作為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一時間,軍方高層和工廠的技術人員成了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的常客。但在綜合了全面的考量後,軍方最終還是決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具有中國特色的主戰坦克。因此,在設計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的過程中,充分借鑑了德國“豹”2坦克的許多設計理念。

  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採用了焊接式炮塔,彈艙設定在炮塔尾部,乘員4人,在採用了許多新技術的條件下,試驗樣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發成功,同階段的部件研發工作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使中國的坦克技術發展和技術儲備有了新的實踐和積累。

  1981年80式坦克被指定為中國第二代主力坦克,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實際上便成了第三代坦克的前期預研車。80式坦克成為第二代坦克後,中國軍工部門把第三代坦克的論證工作提到了首要議程。不久,由於在論證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設計理念而產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第一種設計理念主張在蘇軍t-72坦克的基礎上研發第三代坦克,其依據是中國已完全掌握了t-72的技術性能,在此基礎上研發新一代坦克對承襲了蘇式風格數十年的坦克工業體系無需做大的的調整。該方案為3人制坦克,125毫米火炮,採用自動裝填機。第二種設計理念主張另起爐灶,以研發新型坦克為契機,徹底擺脫蘇式體系。其設計方案為:採用類似以色列“梅卡瓦”式坦克的設計風格,引擎前置,120毫米主炮,半自動裝填機,動力系統為大功率柴油引擎或燃氣輪機,打破以往傳統的坦克設計理念。由於兩種設計理念各不相讓,分歧較為嚴重,導致第三代坦克專案論證工作暫時中斷。

  1984年7月,在統一了設計理念後,重新召開了由軍方和研發部門(201所)共同參加的第三代坦克戰術、技術指標補充論證會議,會議決定採用類似t-72坦克的整體設計方案,並任命祝榆生為總設計師。1986年夏,該專案由總參謀部與國防科工委聯合上報國務院、中央軍委;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覆“第三代坦克是裝甲兵2000年的主要裝備”。在國家“七五”計劃中,第三代坦克被列為武器研發的重點專案。“八五”專案期間被列為軍隊四大重點裝備專案之一。

  1989年春,總參裝甲兵部與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簽訂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第一階段)合同書、來年初,617廠生產出了首輛第三代坦克試驗樣車,並進行了工廠定型試驗。1991年,經充分論證後,三代坦克論證與分析組對三代坦克的戰技指標由40餘項增加到70餘項,這對提高和完善三代坦克的作戰效能產生了深遠影響。1992年,617廠又生產了4輛三代坦克樣車。1993年,相關部門就三代坦克炮塔正面防護系統三步指標專案召開了技術會,會上決定,為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將三代坦克炮塔的正面防護從二步指標(600毫米)提高至三步指標(700毫米)。

  1994年,總參兵種部和兵器總公司先後召開了兩次“三代坦克火控系統研發方案評審會”。同年8月,在中國南方某地,2輛三代坦克初期樣車進行了溼熱地區的適應性摸底試驗。試驗中,2臺樣車共行駛了3800公里,發射各種炮彈200餘發,完成16項試驗專案。9月,在北京坨里和槐樹嶺地區又對三代坦克進行了可靠性摸底試驗和潛渡試驗。1995年~1996年,3輛三代坦克初期樣車在黑龍江塔河縣北方試驗場進行了寒區摸底試驗。1996年初,兵種部三代坦克型號辦公室在包頭召開設計定型協調會。5月,617廠開始了三代坦克正式樣車的總裝工作。12月3日,在裝甲兵裝備技術研究所試驗場隆重舉行了三代坦克的交接儀式,三代坦克從此正式由工程研發階段進入設計定型階段。

  12月底,試驗部隊迅速將三代坦克正式樣車中的4輛調往塔河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在近2個多月的試驗中,4輛樣車累計行駛6900公里,完成近20餘項試驗專案。1997年底,三代坦克的正式樣車再次進入塔河試驗場進行寒區試驗,4輛樣車累計行駛20000公里,完成近30餘項試驗專案,發射各種炮彈760餘發。到1998年底,在經歷了5年的試驗和部隊試用後,三代坦克終於完成設計定型任務。經檢測,三代坦克在火力、火控、裝甲防護效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應用上達到或超過了設計要求。由於三代坦克已被指定為“9910工程”(國慶五十週年閱兵)的重點車型,時間任務緊迫,在有關單位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底,三代坦克通過了鑑定定型,正式命名為ztz-99式主戰坦克,並小批次生產參加“9910工程”。1999年10月1日,99坦克在國慶閱兵式上首次公開露面。

  在近10餘年的研發過程中,三代坦克共耗資數億人民幣。參加閱兵式的單車造價為1600萬人民幣,創下了中國國產坦克造價的新高。

  1998年三代坦克初步研製成功,並開始小規模列裝部隊。1999年,新型主戰坦克參加了國慶大閱兵,被稱為99式坦克。進行改進後列裝部隊,1999年定型後正式被稱為ZTZ99式主戰坦克。在炮塔前方掛裝了模組化楔形裝甲的99式主戰坦克在外型上顯得威武無比。


  中國99式主戰坦克 和99式坦克是同義詞,已合併。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戰坦克簡稱,工程代號WZ-123,由9910式改進而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的主戰坦克,火力、機動性及防護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製造成本比96式高,是中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99式主戰坦克的底盤借鑑了前蘇聯T-72主戰坦克底盤,戰鬥全重超過51噸,火炮向前時車全長約10米,車長7.6米,寬3.5米,高2.37米。與以往的國產坦克相比,99式主戰坦克的幾何尺寸增大許多,為容納125毫米火炮、大功率發動機、先進火控系統等提供了條件。99式主戰坦克的車重到達51噸,加上大量應用複合裝甲,防護水平比起80系列坦克有了質的飛躍,達到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水平。

中國最先進的坦克 99式坦克的簡要介紹

  99式主戰坦克採用了傳統的坦克佈局,從前往後艙室依次是駕駛艙、炮塔和動力艙。99式主戰坦克的駕駛員位於底盤前部正中,車長和炮長位於炮塔戰鬥艙室,炮長在左,車長在右。動力傳動系統在底盤後部和底部。與我軍傳統坦克不同,在外觀上,99式的炮塔沒有采用蘇式傳統的半球形鑄造炮塔,而是採用焊接結構的西方式炮塔。在新型穿甲彈和複合裝甲的時代,焊接炮塔開始展現優勢,因為比起二代坦克的鑄造炮塔,焊接炮塔利於佈置大厚度、大傾角的複合裝甲模組。M1A2、豹2、挑戰者系列等西方三代坦克正是因為採用焊接炮塔,確立了對T-72系列、T-80系列,T-90系列坦克等的防護優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80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最先進的坦克 99式坦克的簡要介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