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僑辦專諮委委員建言文化傳播:心態要開放 吸引年輕人

  中新社北京8月25日電 (馬秀秀)為更好匯聚僑務資源優勢,首屆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下稱“專諮委”)大會本週在北京舉行。專諮委下設政策法規、經濟科技、華文教育、文化傳媒四個分委員會,大會將一直持續至28日。

國僑辦專諮委委員建言文化傳播:心態要開放 吸引年輕人

  8月22日下午,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大會總結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長、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中)作主題報告,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右二),國務院僑辦黨組書記、副主任許又聲(左二),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右一)、副主任郭軍(左一)出席總結會。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來自文藝、傳媒、文學界的44名專家學者組成專諮委文化傳媒分委員會。其中,36位出席組別討論,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建言獻策。

  在與會專家看來,“文化中國”已成為國務院僑辦的獨特品牌,“四海同春”、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等活動颳起海外僑社文化旋風,全球華人樂團、華星藝術團等融合當地多元文化傳統,為中華文化深入華人社會開闢了新渠道。但與會者同時認為,“文化中國”這一品牌尚有延伸和加強的空間。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胡智鋒表示,目前中國文化呈現出三種形態:本土的、外國人演繹的以及介於中外之間的。他認為,“文化中國”在覆蓋中國國內受眾方面尚有空間,“建議內外打通,比如將‘四海同春’與國內的春節晚會結合,凝聚內外向心力。”

  一直以來,“用國外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是文化傳媒界的共識。

  以音樂為例,西方觀眾更青睞交響樂。中國著名指揮家鄭曉瑛團隊藉助《土樓迴響》,用交響樂將漢族族系奮鬥史詩帶到40多個國家。據鄭曉瑛所言,樂章最後《客家之歌》部分,邀請大家一起演唱。“好多在西方的臺灣聽眾一邊唱一邊流淚,不少西方人用中國方言附和,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鄭曉瑛認為,這種表現形式本身也會讓外國聽眾感受到中國積極學習西方文化的開放心態。

國僑辦專諮委委員建言文化傳播:心態要開放 吸引年輕人

  8月22日下午,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大會總結會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出席總結會。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在專諮委大會開幕式中提到,海外年輕一代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認同感有待提升。鑑於此,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瀋陽提出了“青春僑務”的概念,他希望在僑務工作中注入更多的“小鮮肉”元素,以吸引年輕人。

  西雅圖華星藝術團團長李恆達認為,美國紐約大學在上海開辦分校的模式值得借鑑,建議中國也在國外開設華僑大學、藝術學校等,使得中華文化在海外更具有傳承性。

  對於發展更多新生代力量,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教授深表贊同。她希望能有更多的華僑華人到國際機構任職,擴大發言權。“再比如說,如果能讓法國戛納藝術節邀請中國作為主賓國,讓‘四海同春’成為當地重要表演形式,就能進一步體現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61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僑辦專諮委委員建言文化傳播:心態要開放 吸引年輕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