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豔明 黃蕾 李晟林先生的店鋪,坐落在潘家園舊貨市場裡,門口大字寫著“壽山石”,走進店卻並沒有以壽山石為原料的商品。“壽山石現在不好賣了,我都收起來了,現在改買金田黃(注:是產自印尼的一種金黃色石料)。”林先生這樣解釋道。
壽山石因產自福建壽山而得名,其是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採掘歷史。壽山石因本身的質地、紋理、顏色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典故等,極具收藏價值,其原石和加工而成的工藝品前幾年受到投資者們追捧而身價倍增。
近兩年來,壽山石交易熱潮不再,曾經遍佈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壽山石店鋪如今只剩下包括林先生在內的四五家。“我們老鄉開的店都關了好多家,今年潘家園這邊關了15家。後來換成賣琥珀或者賣翡翠的,壽山石的生意不好做了。”
曾經“天價”
林先生向記者回憶起幾年前壽山石熱鬧的交易場景:“當時銷量非常好,每天都有打包和走貨的。”“壽山石一直都是比較火的,一來是它原料本來就比較少;二來也有炒的成分,就和炒股、炒房一樣的道理。前五年是最誇張的時候,現在差不多一兩萬塊錢的擺件,可以炒到十多萬。”
據記者瞭解,2010年12月9日,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佈施行《福州市壽山石資源保護辦法》,這是一項專門為了保護壽山石而出臺的規定,規定一出,直接減少了可供開採和流通的壽山石原石。
供應的減少成為助推壽山石走高的導火索之一。根據雅昌藝術網公佈的拍賣資料統計,2010年壽山石拍賣年總成交額開始暴漲,至2011年總成交額被推至峰頂,達到4.1億元。2011年,曾有人願以80萬的價格購買一位石農手上的一小塊壽山石原石。2013年中旬福建東南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拍賣方推出的兩個壽山石專場合計共上拍壽山石雕321件,成交298件,成交率92.83%,成交金額4387萬元。在眾多拍品中,兩枚極品壽山石——82克的彌勒達摩人物薄意扁章和151克的《歲寒三友》薄意隨形章——更是拍出了“天價”,成交價格分別為460萬元和805萬元。
林先生跟著他的哥哥從學習石雕工藝到經營壽山石、金田黃等工藝品的批發和零售已有將近20年時間,見證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前幾年藝術品市場整體熱度較高,像石頭類的工藝品價格都是同升同降的,行情好的時候都好。無論是壽山石還是金田黃,在前幾年買的話都是非常貴的,現在價格賤了差不多七八倍。”“石雕工藝品這個畢竟是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你怎麼體現它的價值呢?這個沒有一個固定的衡量標準,所以還是看市場認不認可這個東西。壽山石也一樣,前幾年市場行情好,認可度高,價格自然就高,但是裡面也有炒的成分,前一陣的價格被抬得過高了。”林先生說。
熱火朝天的交易市場在近兩年卻遭遇驟冷,在有壽山石“風向標”之稱的福建東南2017春拍上,僅有一枚壽山石中的精品——田黃石印章以207萬高價成交,其他壽山石成交價均未過百萬。
急速下跌背後
壽山石的交易迅速降溫,潘家園舊貨市場曾經買賣壽山石的店鋪紛紛轉換主營方向,仍在堅強經營壽山石的店鋪如今也是門可羅雀。林先生早已收起了曾經擺在店鋪最顯眼位置的壽山石,換上了色澤金黃寓意好兆頭的金田黃擺件。
除了店鋪數量的減少,壽山石的價格也是急劇下降。林先生指著店鋪裡一件金田黃擺件告訴記者:“這樣一件大小的壽山石擺件,當時一塊就是十多萬,現在差不多一兩萬塊錢。這個價格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泡沫了,因為原料開採、雕工、運輸等都是成本,實際上價格已經逼近成本價了。”
同在潘家園市場主營壽山石的李先生則表示:“現在是虧本賣,而且還不好賣。”
說到壽山石市場發生如此變化的原因,林先生認為寮國石的大量湧入是一個重要原因。寮國石是近些年在寮國發現的新篆刻石料,2014年以來大量進入國內,主要進入福建市場,因為其外觀、質地等均與壽山石十分相似,對壽山石市場產生了衝擊。林先生說:“寮國石和壽山石外行是分辨不出來的,價格差很多。寮國石產量大,壽山石是我們福建的,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壽山石,百分之九十都是寮國石替代的,買不到壽山石。壽山石產量是很少的,如果是壽山石擺件的話,大的一塊就要十多萬。市面上差不多大的,一般都是幾千塊錢一萬塊錢,那都是寮國石。”
因此在外觀、雕工差異不大的情況下,顧客往往選擇購買一萬塊左右的寮國石擺件,而不是動輒十多萬的壽山石擺件。
記者走訪潘家園不同的壽山石銷售店鋪發現,外觀和大小差不多的壽山石擺件,價格相差達四、五倍,店主均聲稱其為正宗的壽山石擺件,外行人的確難以辨別。
與此同時,社會上投機性的熱錢也在大幅減少。近年,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先後作為熱門投資領域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投資者手中的現金,導致藝術品投資市場也受到影響,因投資炒作產生的泡沫大幅縮減。“壽山石銷量大幅減少的原因,有消費者投資趨勢的轉向,也有反腐的原因。”林先生說,“過去大家都會買昂貴的壽山石作為‘雅賄’的禮品,現在反腐這麼厲害,送禮都不敢送了,藝術品的銷售也緊跟著受影響。”
讓市場迴歸理性
見證了這幾年壽山石市場的大起大落,林先生感慨道:“在炒起來的那幾年,前期手裡有屯貨的人,肯定是賺翻了,但是這個不持久,一旦市場回落,你買了沒有早點出手的話,就虧大了。”
“現在老客戶依然會過來批發,可能更多是以手把件為主,但也有很多真正喜歡壽山石的,自己買後再介紹給親戚朋友過來,我們整體交易量其實也沒有太縮減。”林先生提到自己生意時笑道,“畢竟家裡是做壽山石雕刻起來的,我們又是福建人,對壽山石的歷史、材質等知識也瞭解得更為透徹,從沒想過要轉行。”
或許,有實力的大中型收藏者、經營者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雕刻技藝的研究或者進行壽山石相關的策展活動和開發周邊文創產品,而非僅僅侷限於爭奪原石與投資炒作,從而推動整個壽山石行業的發展。
林先生認為誠信經營才能維持下去:“我在這邊有兩家店鋪,都是走薄利多銷的路,你薄利還不行,你還得多銷,多積累回頭客。得益於誠信經營理念,這也是我們能堅持到現在的原因。”
除了壽山石,這些年藝術品市場上出現過諸多被熱炒後又歸於沉寂的文玩。比如也曾熱炒一時的文玩核桃,甚至連青皮核桃也被炒到一千元一對,人為因素的炒作導致了價格的上揚,出現農民承包山地種核桃的現象。但隨著產量的增多和消費者理性消費的迴歸,也就出現了核桃價格暴跌的情況,曾經跟風爆炒的投資者和農民損失慘重。
另外如小葉紫檀、黃龍玉、南紅瑪瑙等,這些文玩在出現時,因為其概念或者稀缺度受到熱捧,隨著知識普及、技術進步、供給增加等原因,這些文玩紛紛跌下神壇,價格迴歸理性。
同時,監管層面也有所行動,8月初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文物局聯合發文對文物流通市場進行整頓。檔案要求各地相關部門嚴厲整頓各地文物流通市場,對買賣國家禁止買賣的文物、假託“文物”名義售假坑騙、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方正證券首席分析師韓振國認為,藝術品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已經越來越受到認可。但藝術品在我國中產階級的滲透率依舊較低,由於藝術品本身同時具備審美和保值兩項功能,仍有較大空間。但是同時影響藝術品價值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大眾審美等。除了無法量化的審美偏好,還有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