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大學裡參加的“假面舞會”嗎?
在熾熱的青春舞池裡,戴著面具,伴著音樂起舞,期待著會有一場意外而美好的邂逅。不管邂逅成功與否,它都是一場美妙的體驗。但如今,這種體驗已經不再是社團活動裡隨便“玩一玩”了,認真去完成它,你還能獲得兩個課外學分。這是將在天津大學發生的事。
高校開設戀愛課 網友:沒趕上好時候
9月新學期伊始,天津大學一門《戀愛學理論與實踐》的新課程介紹在網路上傳開。這門課是由天津大學校團委開課,有兩個學分,一學期32個學時,從每學年的第二學期開始上課。不過,這門課的授課者不是學校教師,而是天津大學學生社團“鵲橋會”。
網路上關於這門有學分的“戀愛課”,爭議不止。天津大學已經畢業的校友惋惜“沒趕上好時候”,也有網友認為高校教育要嚴肅,開設這類奇葩課程是不務正業。還有媒體報道說,這門課要求“學以致用,交到物件,可以酌情給滿分。”
9月2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瞭解發現,這門課的申報方是天津大學學生社團“鵲橋會”。“鵲橋會”成立於2013年,已經辦過多次類似於相親性質的活動,諸如“8分鐘約會”、“薰衣草之戀”、“緣來是你”。
一個學生社團之所以能申報課程,源於今年上半年天津大學推出的學生課外實踐教育課程化、學分制改革。改革方案規定,自2015級本科新生入學開始,“課外活動”被列入必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培養需求選擇課程,每人必須修滿8個學分才能畢業。
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李義丹介紹,之所以要開設課外學分,是因為學校想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但是課外課程沒有學分化時,大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存在兩極分化,有10%的學生基本不參加課外活動,而有些學生卻特別熱衷於課外活動,“課外活動學分化”可以中和一下。“我們很多五花八門的課外課程都跟學生的課外活動、學校社團有關係。”
“鵲橋會”這個成立近兩年的社團,在今年上半年應學校鼓勵也開始申報戀愛課程。據社團負責人叢穎介紹,《戀愛學理論與實踐》這門課其實並沒有教師,課程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理論部分以學生分組討論為主,“鵲橋會”社團負責組織大家參加討論;實踐則是參加“鵲橋會”舉辦的社團活動。只要有付出,認真對待,兩學分就能拿到。
面對網路中“交到物件,可以酌情給滿分”這樣備受爭議的言論,叢穎表示想要澄清。她認為交到物件跟給不給滿分並沒有關係,但是如果認真學了這門課,從中有所收穫,並還能找到自己期待的另一半,那是可以給滿分的。
而對於這樣一個由學生社團申報的戀愛課程,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表示,戀愛課程的內容方面大學生肯定歡迎,因為學生確實各個方面都需要指導。
但從另一方面,顧駿提出質疑,有沒有必要將戀愛課程納入開課計劃?“大學裡大學生需要補的東西多的是,明明是社團活動可以解決的,為什麼要佔用課程資源。而且社團的那些人有沒有資格上課呢?”
顧駿認為,不能以學生需要為名義來胡亂開課。“搞社團活動,來的學生再多,都沒有關係,但進課堂有那麼隨便的嗎?那是學校在學生教育上面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除此之外,他還提出,大學生上課的學分是父母掏錢買的,這個課值兩個學分的價錢嗎?
澎湃新聞從李義丹處瞭解到,天津大學的課程分兩類,一類是課內課程,由教務處負責的;另一類是課外課程,就是學生要接受的課外教育。課外學分不影響學生績點考核,但是會影響學生的一些評優考評以及考研等,而且不修滿8個學分課外課程,不能畢業。“課外課程包括社會實踐、社團經歷、聽講座等。’鵲橋會’社團開設的課程就是課外課程,不是課內課程。”
李義丹還解釋,天津大學的課外學分並不收費。“課內課程與課外課程的管理是兩個系統。管理部門都不一樣。我們有兩個成績單,一個是課外成績單,由學生處出;一個課內成績單,由教務處出。”
叢穎也認為網上的爭議有誤解,在於人們不瞭解這兩個學分的作用。她告訴澎湃新聞,戀愛課程不是強制性的,學分也不會納入到他們的績點考評。“只要拿到了就行,就是為了推進學生參與課外活動。”
叢穎今年大三,大二開始加入“鵲橋會”社團,如今是“鵲橋會”社團副主席。“鵲橋會”的創立者是大她一屆的學姐王蕊,叢穎之所以加入這個社團,她回憶“當時覺得這個想法很新穎”。
【對話“鵲橋會”社團負責人叢穎】
想建立一個平臺促進男女認識
澎湃新聞:“鵲橋會”社團是什麼時候創辦的?為什麼創辦?
叢穎:應該是2013年。當時我們社團主席王蕊看過一本叫《戀愛心理學》的書,是一位日本人寫的,裡面的一些觀點對她產生了一些啟發,讓她想到了我們國家或者我們大學社團沒有專門做這個的,所有她就想創辦一個。
另外一個方面是,我們接受的感情教育主要還是父母一代代傳下來,但現在有些人和父母交流變少後,這種教育會被淡化。我們也想給大家一個平臺,多瞭解一些關於感情的知識。因為我們上學接受的都是偏理性的教育,需要接觸一些感性的教育。
還有就是,天大全校男女比例是2比1,部分工科專業可能一個班只有幾個女生,有些靦腆的男生可能只認識本班的女生,或者甚至本班女生都不認識。這可能是因為沒有一個很好的平臺來促進男女認識,我們想建立這樣一個平臺。
澎湃新聞:你認為現實中,大學生談戀愛存在哪些問題?
叢穎:第一個就是沒有合適的平臺能讓大家認識,很多人不太懂得如何和異性交往,無論是戀愛還是交朋友;第二個就是興趣愛好的差異,導致生活圈子不太相同,可以交流的話題不太多;第三個可能與思想價值觀有關係,大家喜歡的東西不太一樣,覺得有價值的東西也不同,有時候這種差異會讓人與人之間產生誤解。
澎湃新聞:“鵲橋會”平常有哪些活動?
叢穎:我們辦過“8分鐘約會”、“薰衣草之戀”、“緣來是你”之類的活動。
澎湃新聞:是類似相親之類的嗎?
叢穎:是啊,就是提供一個平臺。“緣來是你”是去年辦的,分為室內室外,室內讓大家做些小遊戲;室外讓男女搭配,做些類似定向越野的活動。課外再找一些在一起很多年的老奶奶老爺爺或者正在熱戀中的情侶去做一些小遊戲,或者採訪,讓大家更熟悉,如果互相之間有好感,那就……
澎湃新聞:感覺效果怎麼樣?
叢穎:也有成對的,但是我後來沒有繼續跟了。“鵲橋會”創立之初,人手有限。我們在社聯幫助下,一些活動才開展起來。“緣來是你”這個活動是先參加學校活動立項,申請到三等立項,獎金1000元。由於我們人手不夠,所以活動規模也不是很大,參與人數也是有限的。人數太多我們無法保證獎品,也無法保證活動質量。
澎湃新聞:人數怎麼限制?
叢穎:我們之前差不多限制在五六十人。如果超過,就稽核、篩選。篩選的條件最起碼是單身的同學才能來參加。篩選的條件看情況來定。像“緣來是你”那個活動人數超了,我們挑選首先是要懷著一顆真誠的心來參與的。篩選標準要依活動要求而定。
沒有老師的戀愛課程
澎湃新聞:為什麼要申請開設“戀愛課”?
叢穎:上學期天津大學推出了一個“課外活動學分化”的改革,其中有一項是社團活動學分化。學校有一個社團聯合會,學校透過他們來詢問我們各個社團要不要開課,除了我們社團,還有書法、吉他之類的社團也開課了。我們當時想,這也是發展社團的機會,於是就申報了。
澎湃新聞:申請課程之前有調查學生和老師意見嗎?需不需要開這個課程?畢竟這是有學分的。
叢穎:這個課程是課外學分。天津大學從2015級開始規定,每個人必須修滿8學分的課外學分才能畢業,但是這8學分不會加入績點,不影響成績考評,只要拿到了就行,就是為了推進學生參與課外活動。
澎湃新聞:申請有哪些步驟?
叢穎:記得當時先填報課程申報申請表,再透過相關的稽核,稽核之後再答辯。答辯就和老師解釋我們要怎麼開課,透過答辯才行。
澎湃新聞:申請過程有遇到哪些困難嗎?
叢穎:授課內容方面好說,但是針對授課形式,我們起初有些猶豫,關於怎麼安排授課,討論了快一週。後來決定不用老師講課,也不用同學講課的形式,就透過大家分組討論來完成理論課程。我們提供參考教材,《戀愛心理學》和《戀愛經濟學》,並不是說這是權威。但我們會從書中拿出一段來讓大家討論,就是利用書來進行課程討論。實踐課程部分就是參加我們社團的活動。
澎湃新聞:那這門課怎麼上?誰來上?有哪些內容安排?
叢穎:沒有老師,我們社團只是作為組織者,社團成員作為工作人員,來協調大家討論,幫助大家交流。但是沒有一個人來給學生上課,沒有一個人說你們必須要聽我講。
對網上的話,我覺得有必要做一下澄清。媒體說找到物件可以給滿分,其實並不是這樣。
我們要求要認真參與,我們希望付出真心,能得到回報,也希望大家覺得自己能從這裡面學到東西。我們覺得你認真對待了,就會給高分。當時記者問,如果從這裡面找到物件會有獎勵,會有高分嗎?然後我說,如果你認真學了,真的從這門課裡面收穫到真愛,我們當然會給高分。但分數高低跟找沒找到物件沒有關係。
澎湃新聞:學校對開設“戀愛課”是什麼態度?
叢穎:我感覺學校挺鼓勵、挺支援的。學校一些領導在微信、微博裡表態說,感情教育是自古以來都有的,只是我們這些年淡化了。然後,他們覺得進行這方面教育是蠻有必要的。
澎湃新聞:本來愛情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現在變成一門課,還專門教學,理論加實踐,有沒有變味?
叢穎:我們並沒有強制,我們做的就是搭建一個平臺,讓大家更多的瞭解異性。因為很多學生缺少一個平臺或者方式認識異性。我們有些課程還會教一些禮儀,教一些男女交往過程中的小禁忌,讓男女之間更瞭解。男女之間更瞭解,才能更好溝通。我們初中高中也學一些生理課,就是為了讓男女之間更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