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愚公移山》,覺得這個老頭異想天開,竟然想搬走一座山;長大後再讀愚公,才感悟到他大智若愚,為了目標和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無獨有偶,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愚公”,他為了給家鄉修一條公路,竟然散盡上億家財,被大家戲稱為“億萬負翁”,今天我們便來說說他的傳奇故事。
巴拉格宗,地處滇川藏交界處,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10年前的它,甚至在地圖上都沒有標註,地球上十有八九的人根本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在這裡,有一個名叫巴拉村的小村莊,風景秀美,空氣宜人,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極其落後的物質條件,這裡沒有電、沒有路,甚至連飲水質量都不達標,若是想出山,唯一一條路是狹長、不足半米寬的人馬驛站,稍有不慎,便會墜入萬丈深淵。因此很多村民,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村子。
1964年,一個男嬰在巴拉村呱呱墜地,父母為其取名為斯那定珠,和村子裡大多數人家一樣,斯那定珠家也過著很貧苦的日子,所以他9歲以前,甚至沒穿過鞋子,天天光著腳丫到處亂跑,11歲那年,他便被送去村裡鐵匠那裡學藝,順便賺點生活費。
然而不幸的是,四濺的鐵花不小心濺到了斯那定珠的眼睛裡,疼得他睜不開眼,奈何村裡的診所根本幫不了他,於是父親決定帶他去香格里拉縣城看病,但要想走到縣城,至少要趕5天路,等到父子二人來到醫院時,為時已晚,斯那定珠的左眼近乎失明。
但也正是因為這次機會,年幼的斯那定珠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這裡有寬闊而平整的石板路、賓士的汽車、明亮的電燈、琳琅滿目的商店……斯那定珠用他唯一能看見的眼睛,拼命看著這一切,他是多麼嚮往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啊!也是從這一刻起,斯那定珠暗自下了一個決心:為村子修一條路,修一條和“外面”相通的路。
回到村子以後,斯那定珠腦海裡全部都是縣城裡的景象,“修路”2個字也揮之不去,2年後,斯那定珠堅定地告訴父母,他要去外面的世界闖蕩,告別父母以後,他拿著35元,揹著從山裡挖掘出來的25公斤天然水晶石,沿著那條狹窄的人馬驛道,走出了大山。
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裡,斯那定珠在工地上搬過磚,在加工廠當過工人,在廣州擺過地攤,當過批發商,最後用攢下來的血汗錢開了一家自己的火鍋城,頭腦靈活,為人誠信的斯那定珠很快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老闆,資產也達到千萬。毫不誇張地說,以他現在的本事,想過什麼好生活都沒問題。
但斯那定珠仍然在不斷拼搏,因為他知道,自己目前的財富還遠遠不夠,因為他的最終目標是——給家鄉修一條公路。斯那定珠曾問過相關工作人員,他們表示,以巴拉村的情況,修一條和外界相通的公路投資得上億。
1988年,35歲的斯那定珠終於決定,開始這項計劃。回到闊別20餘年的家鄉,一切都是那麼熟悉,親切的村民,動人的風景,同樣不變的,還有落後的基礎設施,此時的巴拉村,仍然沒有通電。
斯那定珠召集了所有村民,告訴了他們自己的目標,卻沒想到大家都笑了,覺得他就是在“做夢”,除了村民們的不相信,更大的阻礙來自於工程師們的否定,好幾支隊伍來到現場勘查,都表示“根本不能修路”,他們的話語,如同一盆盆冷水,澆在斯那定珠的頭上,到最後,也沒有一家工程隊願意接下這個任務。
既然你們都不做,那就我自己來做!斯那定珠拿起測量工具,親自勘測,親自畫圖,帶領施工隊一米一米鑿山挖石,終於,公路漸漸變長了,可很快,新的難題就出現了——沒錢了。沒錯,資產上千萬的斯那定珠沒錢了。
但他仍然沒有放棄,不顧家人反對,斯那定珠賣掉了自己的車子和房子,繼續修路;接著又賣掉了自己的火鍋城、五金店,繼續修路;再後來,他竟然跑去貸款,欠下上億元,當時無法理解他的人紛紛嘲笑他是“億萬負翁”,但面對嘲笑和質疑,斯那定珠統統置之腦後,他一定要完成這個夢想。
有心人,天不負,10年,這條通往外界的公路終於修通了,它長60公里,寬6.5米,海拔高達750米,踩在這條澆灌了自己血淚的公路上,這個堅強的康巴漢子哭了。很快,封閉上千年的巴拉村第一次實現了“三通”:通電、通路、通訊號。而此時的斯那定珠,已經欠下了近8億元的外債,可他從未後悔。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斯那定珠聯絡了當地政府,共同為巴拉村轉變發展方式,很快,發展生態旅遊的計劃出爐,並開發建設了巴拉格宗景區,如今,巴拉村的村民們早已發家致富,從以前的年收入1000來塊,變成了如今的10萬、20萬,當年那個讓他們無法理解的“愚公、傻子”斯那定珠,獲得了所有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