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兒童玩具,還不當回事?

網紅玩具又雙叒叕出事兒了。

貴州金沙縣有一名5歲的小朋友,一不小心吞食了7顆巴克球,必須手術取出。

圖源於 / 百姓關注

巴克球是一種金屬製成的磁性珠子,每顆的直徑只有幾毫米,但是磁性非常強,玩家可以透過批次組合拼接的方法,自行DIY上億種圖案和模型。

為什麼說它是“強迫症福音”呢?因為球體很小而磁性很大,珠子們輕輕靠近就能瞬間規律排列,甚至剝離時要用堅硬的卡片操作,非常緊密。

圖源於 / 愛因神經斯坦

功能和普通積木類似,但是巴克球可以供玩家自己設計構思的空間更大,更有創造性,這自然吸引了一些想要開發孩子智力的家長——其中,就包括出事的小寶家人。

而買回後一時不察覺,小球竟然被孩子吞進了肚子裡。

家長髮現後迅速就醫,醫生的建議是在家觀察幾天,希望它們自然排出體外,然而觀察兩天之後事情卻變得更糟糕:巴克球已經跑到腸道上了。

七顆巴克球牢牢吸附在一起,孩子的小腸壞死,醫生沒有辦法,只能選擇手術將它們取出。

醫生解釋說,巴克球有很強的吸附性,一旦吸附到體內,就會導致不同位置的腸管吸附在一起,造成很大的危險,必須手術。

可憐的小寶接受了手術,住院休養後已經平安回家,可深受巴克球之害的,遠遠不止小寶一個。

無獨有偶,博主@老爸測評-魏老爸 的粉絲告訴他,自己的兩個孩子,一個七歲一個五歲,都把這種細小的珠子吃進了身體裡——甚至小兒子一次吃兩三顆,還吃了好幾天……

從拍的片子可以看出,八顆磁力珠緊緊吸附在一起,連成一個密不可分的圓環。

圖源於 / 老爸測評-魏老爸

然而醫生告訴家長不能微創,由於位置問題,小球盤在人體五六米長的腸子中,即使拍了X光也不能確定準確位置,要醫生開刀把腸子撈出來,一點一點檢查。

7歲的大兒子情況輕微一些,但也要每天要拍一次片子確定能否自然排出;剛5歲的小孩子全身麻醉,做胃鏡已經取出4顆磁珠,而剛取出第二天又發現孩子一部分的腸子已經變成了紫黑色,只能再做一次手術……

5歲的小男孩,3天之內2次開腹手術,4處腸胃穿孔。

這串數字讓成年人看了都下腹隱隱一痛,不知道孩子的父母該有多麼心碎,更不敢想象,稚嫩可憐的孩子承受了多麼大的痛苦。

這害人不淺巴克球到底是什麼來頭?又為什麼頻頻出事?如果危險性真這麼大,為什麼還能堂而皇之地流入兒童市場?

其實巴克球這種東西,本身就不應該給孩子玩。

它的磁性和一種叫“釹磁鐵”的材質有關,釹磁鐵是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最堅固的永磁鐵,這種磁在體積上是普通鐵氧體磁體的18倍,在質量上是十二倍。

這種磁性在直觀上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它能輕鬆地吸附支撐比自己質量重幾千倍的鋼球……

釹磁鐵屬於稀土資源的一種,我國由於具有豐富的稀土資源,目前是生產釹磁鐵的主導力量。

雖然製作成巴克球玩具的釹磁鐵的純度沒有那麼高,但威力也不小。

博主@魏老爸做了個實驗,他用塑膠薄膜模擬腸道,結果發現巴克球每次丟入都迅速吸附併攏,而且每加入一枚,它就會肉眼可見地將更多的“腸道”團在一起……

這種危險的玩具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是外國人熱捧的網紅減壓玩意兒。

2009年,美國公司出售釹磁鐵製成的巴克珠後,曾受到過消費者的一致追捧;然而在之後的4年中,美國急診室有大約2900個因為“球形”和“大功率磁體”造成的醫療事故,大多數都來自少年兒童。

鮮豔的顏色,神奇的磁力,極小的體積,這些產品原本的優勢卻成了孩子誤食的致命弱點。

孩子們輕則被黏住胃壁腸壁,重則腸道穿孔,腸管堵塞,血液中毒,以至於休克死亡。

雖然召回行動至今還在扯皮,但是至少國外大家有一個共識:這玩意真的很危險,一定要遠離孩子 。

圖源於 / 中國消防

然而,雖然這兩年巴克球在我國流行起來,但無論是使用者和商家,都沒有認識到這種玩具對孩子來說充滿了隱患。

某寶上賣巴克球的商家通常是兒童玩具店,如果要賣給成年人,本應該在產品醒目地方提醒消費者“14歲以下禁止使用”。

但各路商家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標註了“便宜”“益智”“彩色”的字眼吸人眼球;

買家的警惕性也同樣不高,從曬單裡可以看出來,成年人購買這種玩具的含量極低,反而都是家長買給自己孩子玩的,裡面不乏兩三歲的幼童。

也許這一秒有大人監護、孩子不會出什麼風險,但是你能保證完完全全、任何時候都萬無一失嗎?

不是要你因噎廢食,而是在已證實的高風險情況下,我們理應提醒,必須規避。

此類充滿隱患的網紅玩具還有很多,風靡一時的指尖陀螺常常以“孩子愛玩”為噱頭,吸引消費者眼光;

然而很少有人看到,有孩子因為它受傷流血,甚至險些失明;

圖源於 /都市頻道

水寶寶膨脹後直徑可達5釐米,還會散發有毒物質。它本來不是玩具,但是在不法商販眼中,是沒有什麼不能出售的。

一旦誤食,不僅腹痛、嘔吐、不消化,甚至會帶來不可知的風險;

圖源於 / 江蘇衛視

四驅賽車曾是很多孩子的最愛,但因為車上的部件扎入臀部,2歲的萌萌盆腔腹膜直接被戳穿,深度達到11釐米,進行聯合手術後才脫離危險;

圖源於 / 華商報

看到了嗎?每個可能出現的“萬一”,背後都有一個痛苦的寶寶,和一對哭泣的爸媽。

玩,本來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應該是帶給他們快樂的事物。

他們天真嬌弱沒有判斷力,成年人有責任和義務提醒和保護,天真爛漫的孩子不應該因此受傷受苦,快樂也不應該因為成年人的疏漏畫上驚歎號。

事後的痛心惋惜都沒有用,請提高意識擦亮眼睛,保護好我們的孩子。

因為童年這道大餐,最基本的佐料是安全和快樂。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62 字。

轉載請註明: 奪命兒童玩具,還不當回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