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蘇聯人腦洞大開,T-34直接開上渡船,搖身一變“水上坦克”

由 喜東付 釋出於 綜合

在二戰時期,蘇軍為了對抗大舉入侵的德軍,就將坦克炮安裝在內河小型戰艦上,大幅度提升火力,其中蘇聯內河艦隊的1124型炮艇就先後安裝了76毫米坦克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在蘇德戰爭中大放異彩。甚至,蘇聯人還腦洞大開,將笨重的T-34坦克直接開上渡船,讓其搖身一變成為了"水上坦克"。
從常規設計角度來說,早在二戰時期,海軍主力戰艦的艦炮的口徑就普遍超過了100毫米,甚至諸如美國"衣阿華"級為代表的超級戰列艦,主炮口徑都要達到400毫米以上。與其相比,在內河及近海領域活動的炮艇由於本身噸位過小,不可能裝備大口徑艦炮。因此,在二戰時期,蘇聯軍方就想到了坦克炮上炮艇的魔改理念。因為當時的坦克炮口徑很少在100毫米以上,強大如德軍的"虎"式坦克,其火炮口徑也僅有88毫米。因此,普通的炮艇甚至巡邏艇,完全可以安裝各型別的坦克主炮。與此同時,坦克炮上炮艇,還可以充分發揮速射優勢,進一步提升火力輸出能力。
從相關資料來說,蘇聯在二戰期間裝備最多的魔改內河炮艇,就是大名鼎鼎的1125型裝甲內河炮艇了。這款炮艇的排水量僅有27噸,最大航速為19節。蘇軍在炮艇的前甲板部分安裝了一門T-34炮塔(也有部分炮艇安裝了T-28坦克炮塔),再加上1門76炮以及3個12.7毫米機槍塔,這艘小炮塔在內河領域堪稱"火力之王",甚至足以成為對地火力支援平臺,為陸軍提供火力支援。僅僅是1936-1944年期間,蘇聯就先後建造服役了151艘1125型裝甲內河炮艇。與此同時,包括1124型、S-40、161型、1024型等多款裝甲魔改炮艇先後在二戰中亮相,也在蘇德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在二戰末期,蘇聯更是進一步簡化了魔改炮艇的改裝程式。比如,在大反攻階段,蘇軍全面進攻德國。為了在德國平原的內河領域進一步強化打擊力量,蘇軍直接將T-34坦克開上了民用渡船,讓其搖身一變成為了簡化內河炮艇。
當然,坦克炮上炮艇的魔改,很大程度上帶有歷史時代因素。自二戰結束以後,隨著大規模戰事日益稀少,這種魔改的意義也變得越來越小。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內河炮艇的主要執行的還是在於近程巡邏、佈雷等低強度任務,並不需要火力強勁的坦克炮支援。相對來說,小型炮塔加裝坦克炮塔儘管具有裝甲防護強、火炮口徑大的優勢,但同樣會帶來視野狹窄、射速相對較慢的缺點。特別是在眾多現代化高平兩用速射炮不斷問世的前提下,魔改坦克裝甲炮艇也幾乎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