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國後的1965年6月3日,中國與法國卡車品牌貝利埃(Berliet)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出資850萬美元,購買該公司GBU15、GLM、T25、TBO等四個基本卡車車型和配套的三種發動機的相關技術。又在貝利埃公司的協助下,以610萬美元(約1500萬RMB)在歐洲採購建設四川汽車廠的必要技術裝置。
1966年6月,第一輛8噸級6×6軍用重型越野車-紅巖CQ260試製成功。該車以貝利埃GBU15為原型,搭載了當時較為流行的多燃料發動機。具有馬力強勁、輸出扭矩大,越野和涉水能力強勁等特點。該車採用衝壓焊接重型車橋,並且配備紅外線防空燈等外圍輔助裝置。
1968年,紅巖CQ2601改型為CQ261,1971年投入量產。在1984年的老山戰役期間,一輛輛紅巖卡車載運炮彈、拖拽大炮。為中國打出了那一千多萬美金買不來的尊嚴和國威!
藉著中法關係密切的契機,國內科研人員透過反向測繪的方式,在1966年的8月,成功仿製出並沒有引進技術的貝利埃GBC8MT卡車。這型卡車就是第一拖拉機制造廠的5噸級“東方紅665”重型越野卡車。
當年在國家外匯不足,國內拮据的情況下,之所以要投入如此巨資。第一,是國內對軍用重型越野卡車的極度缺乏;第二,之所以選擇貝利埃,而不是今天那些一心想進入中國市場的賓士、寶馬、太脫拉、斯太爾等品牌,是因為當時西方各汽車強國對我國進行制裁和技術封鎖,我們也沒得選!
在《世界軍用拖車系列八四:是導彈拖車?是吊車?不!是飛毛腿牌吊車》一文中,“玻羊車界”提到了1962年美蘇“古巴導彈危機”後,在1963年拉上英國簽署了個《部分核禁試條約》,企圖把法國、中國等國家限制在核武門檻之外。迫於形勢,法國於1964年與中國建交,我國也抓住這個機會,1965年透過法國貝利埃公司牽頭,購買沒有的卡車技術......
第三,中國當年選擇貝利埃,也是因為其實力和名氣,也確實值這個價!
據相關資料記載。早在1957年,法國貝利埃公司就開始生產T100系列卡車。說是系列,其實全部才造了4輛,用一個手的手指頭就數的過來。這些車的主要用途是石油和礦業開採,法國人還用其中的3號車運輸鈾礦石。T100系列有3輛是長頭卡車和1輛平頭卡車。有600馬力、700馬力,最高達到了1000馬力,是當時馬力最大、重量感人的龐然大物!1957年的巴黎車展上,因為T100體積太大,不得不專門露天擺放。
這其中的T100-600重型卡車,搭載了排量為29.6L,最大功率600馬力的康明斯V12柴油發動機,因百公里油耗可達到640L,是當時最費燃油的一型車輛。
前兩臺原型車為6×6驅動的平板卡車,自重103噸。車輛外形尺寸為15×5×4.45米,其中輪胎的高度為2.2米。T100-600搭載克拉克4速液力耦合變速箱,剎車則是梅西耶“航空防水”盤式制動器。為了使駕駛員能操作轉向,該車採用一個小型發動機為轉向機提供動力。
第三臺車T100-700是一輛自卸車。採用6×4驅動模式,使用29.6升的康明斯 V12柴油發動機,提供600馬力(447千瓦)或700馬力(522千瓦)兩種動力配置(車頭LOGO會標識600或700)。主要用於加爾唐普(Garstempe)河畔貝西訥的鈾礦開採。
第四臺原型車T100 NR4,自重102噸,牽引力為190噸。使用一臺1000馬力的透博梅卡III C飛機用發動機。最終,由於油耗過大,連那兩個容積950升的油箱也滿足不了其工作需求,最後不得不換回常規柴油發動機。
第一輛原型車在阿爾及利亞獨立後被扣留;第二輛T100-600雖然也去了阿爾及利亞,最終被弄回法國,成為貝利埃基金會博物館的展品;第三輛原型車在法國上維埃納省的鈾礦使用了4年,後轉給公路建設公司至1978年報廢。而第四臺原型車至今也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