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愛心凳” 溫暖市民心

好心人、舊凳子、公交車站、行人……這些看似不搭的詞,卻能串聯成一個個愛心故事,透過小善舉傳遞“大文明”。在貴陽市的一些公交車站、人行道上,由於道路狹窄、地形等原因沒有設定休息座椅,周邊的市民便自發擺上凳子供行人免費歇腳。這樣的舉動很暖心,這些凳子也成了“愛心凳”。

擺放了13年的“愛心凳”

7月16日13時許,記者看到,黔靈山公園正門外約100米處的人行道上,錯落有致地擺放了10張舊凳子,中間的兩張凳子上方還撐了遮陽傘,不斷有行人前來休息。

“賣礦泉水那家放的,有10多年了。”坐在遮陽傘下的杜玉珍老人說,每次來黔靈山公園,她都要在這裡歇一會兒。

這些凳子是68歲的楊顯詩擺放的。13年來,她和老伴在早上6點就會把凳子搬出來放好,晚上店面關門時又將凳子搬回店裡。平時,她在路上看到有能用的舊凳子就會撿來,附近的好心人有不用的凳子,也會主動給她家送來。

13年來,前來歇腳的老人不知有多少,而凳子和遮陽傘也不知換了多少次。楊顯詩家的礦泉水賣一塊五一瓶,很多不知道她名字的老人,都叫她“一塊五那個”。

“‘一塊五那個’,來這裡坐。”一次,在公交車上,一位比楊顯詩年長的老人執意要給她讓座,又不知道她的名字,就這樣和她打招呼。

“這只是舉手之勞,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在楊顯詩看來,“愛心凳”不僅方便了行人,也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接力”堅持的“愛心凳”

“不曉得是哪個好心人放的,很實用。”從去年底開始,南明區朝陽洞路幹休所公交車站擺放了8張不同式樣的凳子,方便等車的乘客休息。

“這是賣傢俱的老闆放的,都換了好幾次了。”84歲老人褶得英說,放置的凳子不僅方便了乘客,更方便了附近的老人。幾乎每天下午,她和附近的幾個老人都會到這裡坐一下,大家聊聊天、看看景,天黑了再回家。

“以前是藥店放的塑膠凳,我是後來才放的。如果那裡沒有凳子,老年人等車會不方便。”在公交車站不遠處開二手傢俱店的禹川龍說,自己做的事情不值一提。

最初,附近的藥店在公交車站放了幾個塑膠凳,凳上寫有“愛心凳”三個字,但沒幾天就沒了蹤影。後來,禹川龍平時在外收傢俱時,看到有別人不用的舊凳子就會拿回來擺在公交站點旁邊。

“給大家提供方便,別人誇獎你,你心頭也高興。”禹川龍說,為了安全,他每天會去檢查一遍凳子,有壞的就及時更換。

南明區興關路公交車站也擺放有“愛心凳”。家住附近的杜玉珍說,凳子是張德容老人放的。2013年,年逾八旬的張德容看到公交車站沒有座位,等車的老年人又多,就主動在這裡擺放了凳子,並每天都來檢視。

“他‘走’了有兩三年了,但凳子現在都還能坐,那個有靠背的就是他請人抬來的,有兩個是公交公司後來設定的。”杜玉珍說,雖然張德容老人已經去世,但現在大家還是會回憶起老人每天笑容滿面走向公交車站的樣子。

彰顯城市溫度的“愛心凳”

7月17日,記者走訪發現,在公交站點、路邊放置凳子為市民提供方便的愛心舉動並不少見。

在普陀路紅邊門公交車站,8張凳子排成一行,有塑膠凳,也有木凳。據瞭解,這些凳子是附近的商戶、環衛工人和市民擺放的。

在紅邊門公交車站斜對面也有4張凳子,上面的“行人休息椅”五個字格外引人注目,不時有路過的老人坐下休息。擺放凳子的週三山說,2018年底他在此開店後,發現很多老年人走累了會在店門口的臺階上坐著休息。因為臺階太高,地上又涼,他就在門口放了凳子,還特意提示是休息椅。

“社會不是你一個人在付出,每一個人都在為社會的發展作貢獻,我希望讓人感覺到貴陽不光氣候好,人也好,讓人感覺更溫馨。”週三山說。

在文昌北路與三民東路交叉路口,一個報攤前放了近10張小凳。攤主陳治軍說,他在此賣了17年的書報,放凳子主要是想讓走累的人可以有地方休息一下。還有一個原因是旁邊設有文昌北路(北)公交站,由於人行道比較窄,沒有設定休息座椅,這些凳子也可以方便乘客候車。

“雖然只是幾個板凳,但能看出很多人是很有愛心的。”採訪中,很多市民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路上可以多設定一些休息座椅,給行人更多便利,讓我們的城市更有“溫度”。(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成虹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80 字。

轉載請註明: 街頭“愛心凳” 溫暖市民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