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6月1日,美國不聲不響又在國際外交上點了一顆雷。

特朗普表示,即將召開的G7峰會是個“非常過時的組織”,G7急需擴大,他建議新增俄羅斯、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四個國家,G7升級為G11。

G7是冷戰時期美國為加強工業國之間合作成立的組織,特朗普要引入的四個新成員,除了韓國,其他三家並不符合工業國的標準。

我們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看出特朗普的“小算盤”:

俄羅斯、印度、韓國都是中國的鄰國,可以從北、南、東三個方向包圍中國,特朗普升級G7真正的意圖是構建“中國包圍圈”。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印度是“中國包圍圈”中重要一環

訊息一出,各國反應頗具戲劇性。

6月3日,印度、韓國、澳大利亞表示:願意接受美國邀請,共建G11。

俄羅斯發言人表示:中國參加我就參加,沒有中國參加的G11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德國外長更是坦率地說:“G11是特朗普謀求連任的工具。”

俄羅斯的拒絕並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德國,作為北約重要成員、歐洲頭號強國,默克爾為什麼會選擇在此刻得罪特朗普?

1、默克爾:歐洲鐵娘子

很少人注意過默克爾的執政時間,她已經擔任德國總理長達15年,歐洲大國中唯一可以與她一較高下的只有執政20年的普京。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普京、默克爾:兩位歐洲強人

默克爾投身政治之前是位東德的科學家。

長期的科研工作,讓默克爾養成了嚴謹、專注、持之以恆的工作習慣,她也把這些作風帶進了政界。

與朝秦暮楚的政客不同,默克爾的政策具有明顯的連貫性,不會輕易做出改變,使得德國得以在歐洲長期保持領導地位。

尤其是2008年次貸危機後,歐盟“雙引擎”之一的法國“熄火”,德國一家獨大,對歐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默克爾地位水漲船高,從德國總理上升為“歐洲總理”。

民調顯示,德國民眾對俄羅斯存在好感的人僅為35%,大部分德國人對俄羅斯持負面態度,把它視作歐洲穩定的最大隱患。

而雙方最大的利益衝突在東歐。

由於冷戰,東歐長期被劃作俄羅斯勢力範圍,俄羅斯把東歐當成自己與歐盟的戰略緩衝區。

德國地處中歐,直面俄羅斯軍事威脅,必須把防禦圈向東推。

於是,默克爾在經濟上主導了“歐盟東擴”,在軍事上與美國聯手,推行“北約東擴”。

經濟、軍事雙管齊下,為德國贏得了巨大的戰略緩衝。

北約已把導彈架到了波蘭,俄羅斯如鯁在喉。

歐盟東擴(英國已退出歐盟)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北約東擴

“歐洲總理”默克爾在主政的15年時間裡,不知不覺把東歐除了烏克蘭之外的大部分國家收入囊中,對俄羅斯呈包圍之勢。

默克爾柔中帶剛的鐵腕手段不容小覷,她是繼撒切爾夫人後,歐洲出現的第二個鐵娘子。

默克爾的“鐵”不是咄咄逼人的軍事威脅,而是堅定不移的歐洲一體化決心。

2、普京的反擊

主政俄羅斯20年的普京曾痛心疾首地說:“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歐盟和北約的步步緊逼,令俄羅斯安全堪憂。

2015年後,烏克蘭傳出即將加入歐盟和北約的訊息,徹底觸碰到了普京的底線,失去烏克蘭,俄羅斯將失去所有的戰略緩衝。

默克爾與普京圍繞烏克蘭展開了激烈的爭鬥。

2005年-2014年,歐盟與美國聯手,輪番在烏克蘭國內製造混亂,透過支援反對派把親俄政府趕下臺,實行“和平演變”策略。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烏克蘭街頭暴徒圍攻俄羅斯使館

2005年-2010年,親歐的尤先科執政,年年發生嚴重的社會危機。

2010-2014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執政,直接被民眾趕下了臺,亞努科維奇流亡俄羅斯。

在外界看來,俄羅斯失去烏克蘭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普京出手了,幹了一件默克爾意想不到的事——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

普京公然出兵歐盟的“準盟國”烏克蘭,無疑徹底得罪了德國。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普京鼓舞出徵的俄軍

作為歐盟的領袖默克爾必須站出來,不然東歐那些剛剛加入歐盟的“小弟”,得不到安全保障,德國這個“大哥”還怎麼當?

為了歐盟的集體利益,默克爾對俄羅斯實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並切斷了安全領域的合作,把俄羅斯趕出G7聯盟。

默克爾擺出一副與普京絕交的姿態,贏取民心。

2014年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後,美國雖不支援武力解決問題,但做了兩手操作:

一手聯合盟友沙特操控國際油價,把國際油價從130美元的高位,打到30美元。

俄羅斯開採石油的成本大約是50美元左右,此舉切斷了俄羅斯最重要的石油收入,使其收入銳減,無力發動新的攻勢;

另一手,美國在俄國邊境敘利亞挑起衝突,雙方在敘利亞打起代理人戰爭,進一步消耗俄羅斯國力,使其無力西顧。

這裡有個小插曲,很多人不理解默克爾為什麼寧願被德國人罵都要大量接收敘利亞難民?

本質上,敘利亞內戰是拖垮俄羅斯的重要戰場,最大受益者是歐盟。

美國人在前線出錢出槍,默克爾再不接受一些難民實在對不起美國和人道主義精神。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歐洲聖母默克爾

3、特朗普的“陽謀”

德國對俄羅斯的制裁還停留在經濟層面,畢竟歐洲軍事要看美國人的臉色。

可美國人不願意為了克里米亞徹底與俄國人翻臉,默克爾能做的反擊很有限。

德國、俄羅斯積怨頗深,這次特朗普突然提出要邀請俄羅斯加入G11,默克爾當然不會同意。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美國是歐洲集體安全的重要支柱

據美國媒體爆料,5月29日,白宮醞釀的方案是沒有俄羅斯的G10。

但華盛頓有一群戰略派幕僚堅決要求把俄羅斯拉進來。

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實力有限,不足以充當“急先鋒”,如果能撬動俄羅斯,G11效果遠遠大於G10。

6月1日,特朗普公佈的方案果然是包含俄羅斯的G11。

德國立刻表示反對,外長一針見血的表示:“G11是特朗普謀求連任的工具。”

在防疫不利、全國暴亂、4100萬民眾失業、股市乏力的壓力下,特朗普支援率暴跌至39%。

還有5個月不到的時間即將迎來大選,特朗普手中的牌所剩不多,“反中”成為挽回選民的重要手段。

默克爾表示,只要有俄羅斯,她就不會參會。

法國總統馬克龍也頗具黑色幽默的說了句:“默克爾去我就去。”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德法合作緊密

默克爾拒絕G11是一箭雙鵰的高招:

① 歐盟不是美國的跟班小弟,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

在疫情期間,歐盟團結遭到質疑。塞爾維亞總統甚至公開說:“歐洲團結是不存在的,中國是唯一的希望”;

德國中途還扣留過義大利的口罩,以滿足國內需要。

默克爾需要在“後疫情時代”重新發揮德國的領導作用,向外界展現出“歐洲獨立”的姿態。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② 中德貿易對德國經濟非常重要。

6月1日,疫情後,400多名德國高管回到中國,重新開展外貿工作,顯示出中國市場對德國的重要性。

德國經濟高度依賴外貿,外貿佔本國GDP的70.8%,2018年,中德雙邊貿易額達1993億歐元。

中國是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德國經濟無法承受與中國翻臉的代價。

4、印度:小姐心態丫鬟命

與德國、俄羅斯的拒絕不同,莫迪幾乎沒有猶豫,立刻答應了特朗普的邀請,加入“中國包圍圈”。

看一看其他10國是誰就能理解莫迪為何如此熱心G11了。

其他十國為: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

清一色的工業或軍事強國。

如果印度能加入這個聯盟,無疑是對印度實力的肯定,莫迪可以大聲向印度選民宣佈:

“在我領導下,印度已躋身世界一流強國行列!”

問題是,印度人有這個實力嗎?來看兩個簡單的例子:

在軍事上,印度眼紅中國造出了航母,自己也開始造國產航母。

印度國產航母有多“國產”呢?

1999年,印度軍方邀請俄羅斯和義大利幫忙設計了航母圖紙,2004年開工,預計2011年下水。

結果,建造過程中狀況不斷,先是印度國產鋼材不過關,無法用在航母上,印度跑去找俄羅斯進口鋼鐵。

鋼鐵到位後,印度工人的焊接技術又不過關,很多焊接處錯位,又去英國請專家來指導焊接。

鋪設電子線路時,又亂了套,多處裝置短路......

這麼一套折騰,別說2011年下水了,2020年也沒有動靜。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在船塢裡待了20年的印度國產航母

在經濟上,近幾年印度被西方媒體吹噓為“下一個中國”,暗示印度經濟即將如同中國一樣一飛沖天。

莫迪雄心勃勃,提出了“印度製造”的概念,要把印度建設成工業強國。

莫迪執政的前兩年,印度GDP增長率一度突破了7%,隱隱有起飛之勢。

但2019年增速下跌至4.2%,2020年第一季度降低至3.1%,創近十年來最低增速。

2019年,印度GDP僅為中國的五分之一。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樂觀是印度人最大的武器

莫迪為了粉飾印度的“強國”實力,為了面子,不顧真實國情,樂呵呵地跑去加入G11。

從這就能看出,莫迪的政治智慧與默克爾、普京相比,真是差了一截。

作者:江左佑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1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連任,特朗普打出“中國牌”,莫迪歡迎,默克爾拒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