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內外醫療現狀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尤其是當海外人士驚歎於國內醫療技術和服務水準的事件,總能成為熱議話題。
比如,2015年12月23日,國內女星李冰冰發文為祖國醫護人員點贊,講述自己在澳大利亞的看病波折,持續二十多天高燒最終輾轉回國治療。
再比如,一位在美留學的中國女生,生病昏迷前講得最後一句話竟然是“不要叫救護車”,原因是高昂的賬單費用……
最近,又有一位留學歸國的博士感受到了祖國醫護人員的高超技藝……
12日,微博ID為“@屠龍的胭脂井”釋出一條帖子講述自己在北京看牙的美好體驗,“北大口腔醫院的醫生簡直是神醫,全面碾壓我美國的牙醫,雖然美國匹大(匹茨堡大學)牙學院已經是美國很牛的地方了。”
帖子中還讚歎道,已不足以用五星來形容北大口腔醫院的就醫體驗了,建議留美的小夥伴們可以在美國買便宜的牙科保險,不到萬不得已,可以在假期回國時看牙。
以下是她羅列的各種理由:
據@屠龍的胭脂井微博介紹顯示,是前卡內基梅隆大學認知腦成像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這條微博釋出後,截至目前已得到了網友上萬的點贊,五千多的轉發和及四千多的回覆。
影響力多大呢?又傳回到她誇獎的醫生耳朵裡了……
最近,一條躥紅的微博讓網友們紛紛同情起離家萬里的留學生來——“有個在美國留學的學姐,走在路上突然覺得眼前一黑,雙腿發軟,昏迷前最後一句話是,‘千萬別叫救護車’。”
這條微博被瞬間轉發、評論過萬,還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熱搜榜。留學生們對此有強烈共鳴,紛紛道出在國外看病的辛酸體驗,原來大家都是“談救護車色變”、“說看病色變”。
救護車跑了5分鐘,要價800美元
“在國內的時候我們總是抱怨看病難、看病貴,到了美國才知道,用那6個字概括國內的醫療制度太過簡單粗暴,在美國看病才是分分鐘要破產的節奏。”現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留學的北京姑娘Nikki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Nikki說,去年年底她的腳被櫃子砸傷,情急之下室友叫了救護車,雖然宿舍離醫院不過5分鐘車程,但事後的賬單讓她嚇了一跳:救護車費用高達800美元,約合人民幣5500元。
這還不是全部。醫生拍過片子後就讓Nikki回家了,說未傷及骨頭,休養即可。一週後,Nikki收到了來自醫院的賬單,掛號費700美元,不能走醫保,需要自理。一個月後她收到了來自醫生的賬單,“原來美國的醫療系統是醫院和醫生分開結算的”。
“對留學生來說,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看各種條款,雖然上面寫了很多,但真正看懂的人沒幾個,只有親身經歷一回才明白在美國看病的艱辛。”Nikki說,美國的醫療服務分為公立和私人兩種,如果有醫保,在公立醫院看病能獲得一定的費用減免,但減免程度很有限。私立醫院則收費高昂,但擁有比公立醫院更精良的服務。
Nikki提到,一位在芝加哥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訴她,那些富有的美國人是不會去公立醫院看病的,原因很簡單,公立醫院的服務水平有限,私立醫院能提供更舒適更高效的就醫體驗,即使費用高,照樣受歡迎。
“在美國生活,只要不是懶得過分,大多數人的衣食住行是沒問題的,但萬一不幸生了病,情況就難說了,美國的醫療費真是貴到嚇人。”Nikki表示。
美國醫療系統費用高昂由來已久。2013年,美國人均醫療費用為9255美元,是經合組織成員平均水平的2.7倍。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曾撰文分析稱,醫院在美國是一個強勢利益集團,擁有強大的政府遊說能力,往往能成功瓦解各種試圖控制醫院費用的努力。同時,根據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救助總局2015年釋出的報告,美國醫生的收費水平和收入水平均為全球最高,醫師(含診所)費用佔了美國醫療總費用的23%。
生場病,錢包“一夜回到解放前”
因為一場病,錢包“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經歷在Nikki的同學和朋友中非常普遍。
Nikki有個朋友半夜肚子疼,先是去了宿舍旁邊的一個健康中心,因為工作人員下班,她又被緊急送往市中心的醫院,結果被查出是急性闌尾炎,需要緊急手術。幾個星期後,郵寄來的賬單顯示,那晚看病共花了3萬多美元,其中CT費用是4000多美元;手術後在觀察間停留是按分鐘收費的,睡了一小時的費用接近1000美元。
去年年底利用聖誕節假期回國時,Nikki特意到醫院做了全面體檢,看牙、驗光配鏡等,Nikki也在國內搞定。
目前在加拿大讀書的網友黃佳怡表示,每次回國第一件事就是看牙,其他小毛病也會忍著,留著回國看。“前年暑假牙疼得不行,吃了很多止痛藥都不管用,跑去醫院看大夫被診斷為智齒髮炎。當時夏校已經開課了,但硬是打了個‘飛的’回國拔牙。為啥不在美國拔?因為貴到想哭。”黃佳怡表示。
目前在日本京都留學的徐同學告訴《青年參考》記者,剛到日本的時候想戴牙套整牙,聽說日本醫療保險不受理該專案,自費整牙至少得花120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7萬多元。徐同學算了一筆賬,哪怕先回國一趟,然後每3個月再回去複查一次,也比在日本看牙便宜。
“我認識的留學生,幾乎都是回國看牙,因為國外的口腔治療是高消費領域,留學生往往‘談牙色變’。”徐同學說。
醫生不是你想看,想看就能看
如果在美國是“看病貴”,在英國就是“看病難”。
“去英國前就聽外教說,英國人看病的效率非常低,英國人看病採取預約制,一般的病症需要電話或現場預約,只有急症能在第一時間被受理。當地人有句戲言:沒大病的沒等到見醫生,病就好了,有大病的沒等到被治療,人就沒了。”目前在英國讀博士的Melody告訴《青年參考》記者。
“英國實行國民醫療保健服務(NHS),看病基本不用花錢。”Melody表示。根據前不久英國廣播公司(BBC)對NHS的報道,去年英國政府在NHS上的預算是1164億英鎊。從英國民眾的平均醫療費用看,救護車出動一次是344英鎊,住院一天是250英鎊,看一次急診是111英鎊,看一次家庭醫生是44英鎊,如果你購買了NHS服務,那以上專案幾乎不用自費。
據瞭解,國際學生,比如在英中國留學生,只要在當地的學習時間超過6個月,就可享受NHS福利。
“留學生剛到英國時,都會被要求註冊一個全科醫生(GP),未來如果生病,只要打電話預約GP就可以了。不過,如果你以為看病那麼簡單,就大錯特錯了。”
Melody回憶,有一次她腹部疼痛難忍,於是去找英國全科醫生看病。然而,一般預約GP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3天后,Melody才見到了醫生,醫生進行完例行檢查後開了一些止疼藥,就讓Melody回去了。
鬱悶不已的Melody這才開始研究英國看病的規矩。英國雖然有較全面的國民醫保服務,但醫療體系也比較細化,一般小病去藥店,症狀持續去找GP,需要做化驗去大醫院,危及生命才能去急診。如果你著急就隨意去看急診,未必會被受理。你一氣之下,想換個醫院或是找私立醫院就診?不好意思,只有你的全科醫生同意並給出轉診建議,你才可能轉到其他醫院就診。
“即便是個小病,經過前前後後的預約和檢查,可能也要拖一兩個月才能獲知病因。更麻煩的是,刻板嚴謹的英國人堅持一次預約只能看一種病,而門診醫生不分專業,直到病人做完各種檢查,才會進一步通知專業醫生來診斷。在就診初期,醫生開得最多的就是止疼藥,這對病人來說只是減輕疼痛而已,無法緩解病情。”Melody表示。
從GP轉去大醫院就診的Melody,後來還想預約一個全身體檢,不料醫院拒絕了她的請求,原因是“若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NHS沒有義務提供全身常規健康檢查”。直到後來學校放春假,Melody才回國做了一次全面體檢。
Melody覺得,國內的“看病難”關鍵是看病的人多,醫療資源緊張。在英國,雖然是免費醫療,但看個病耗時太久,效果也不理想。“各國醫療體系各有優劣,不能一概而論。”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怪蜀黍”:幾塊錢的成本賣到三五千也沒人問
網友“愛豆”:“看到我美國”沒有?美國屎香?
網友“裝笑”:我美國的牙醫,你是那裡人啊?滾回你美國去,我們中國人不歡迎你。我美國的我美國的滾
網友“噴噴子的”:中國人多醫生少,除了一些高階技術問題,中國醫護的醫療經驗秒殺任何外國佬。電視裡曹操說的,看郎中醫術高不高要看他醫死的人多不多,就這道理了。經驗太重要了
網友“屠狗大隊長”:到底是大城市 我這烤瓷牙才120 大北京居然5000 最讓人驚訝的是有錢的留學生大佬居然說便宜
網友“翼”:騙鬼去把,公立醫院,雖然醫保是這樣,但是排位置能排上一年,私立醫院價格高的讓你傾家蕩產。
網友“蔥蔥蔥蔥丶蔥花”:你們美國?那你滾回美國啊,來我大中華幹嘛?
網友“嘉興使用者25xxxx543”:北京烤瓷牙挺貴的啊,我們這一顆五六百
網友“火柴娃”:留學生是外國人,美國醫療保險保的是本國人,基本看病不用錢,窮人有各種保障措施,更是不用付錢。。
網友“傻傻的活著”:哪個國家都免費,就中國高收費~高興了不?我為了幫你按穩個棺材蓋容易麼?
網友“羅非魚”:在美國沒有醫療保險你敢去看病?能讓你立馬破產。
網友“超超不哭”:儘管這樣,醫護人員還是被人殺。說實話,如果不是救死扶傷的夢想,我真的想放棄學醫!——苦逼的大四醫學生一枚
留美博士回國看牙驚歎:碾壓我的美國牙醫
2017-09-14
德國敗吧
近來,國內外醫療現狀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尤其是當海外人士驚歎於國內醫療技術和服務水準的事件,總能成為熱議話題。
比如,2015年12月23日,國內女星李冰冰發文為祖國醫護人員點贊,講述自己在澳大利亞的看病波折,持續二十多天高燒最終輾轉回國治療。
再比如,一位在美留學的中國女生,生病昏迷前講得最後一句話竟然是“不要叫救護車”,原因是高昂的賬單費用……
這兩天,又有一位留學歸國的博士感受到了祖國醫護人員的高超技藝……
昨天(12日),微博ID為“@屠龍的胭脂井”釋出一條帖子講述自己在北京看牙的美好體驗,“北大口腔醫院的醫生簡直是神醫,全面碾壓我美國的牙醫,雖然美國匹大(匹茨堡大學)牙學院已經是美國很牛的地方了。”
帖子中還讚歎道,已不足以用五星來形容北大口腔醫院的就醫體驗了,建議留美的小夥伴們可以在美國買便宜的牙科保險,不到萬不得已,可以在假期回國時看牙。
以下是她羅列的各種理由:
截圖來自@屠龍的胭脂井微博
照片來自@屠龍的胭脂井微博
據@屠龍的胭脂井微博介紹顯示,是前卡內基梅隆大學認知腦成像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這條微博釋出後,截至目前已得到了網友上萬的點贊,五千多的轉發和及四千多的回覆。
影響力多大呢?又傳回到她誇獎的醫生耳朵裡了……
截圖來自@屠龍的胭脂井微博
對於@屠龍的胭脂井這段經歷,來自四川、北京、廣東、上海、安徽等各地網友紛紛向微博主表示“你並不孤單”,熱鬧地討論起了自己的親身經歷……甚至還有海外的小夥伴講出了這樣的操作:機票便宜時,組團回國看牙……
海外小夥伴“神操作”:機票便宜的時候,組團回國看牙……
除了點贊醫術好之外,還有網友順手“炫耀”起看牙福利:顏控、聲控……
點選播放
GIF/6K
再看看國外朋友們吐槽,心累……
除了醫療水平外,國內價格也是妥妥佔據上風:
不過,有網友提出價格高低可能與每個人的病情差異程度有關,像@屠龍的胭脂井這樣的例子也不是特別有代表性:
當然,講到醫院嘛,這個話題總是逃不過的:掛號難……
在這麼多的微博留言中,也發現了那麼幾條“特別的回覆”。
你問國內醫生臨床操作為啥這麼嫻熟?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呵呵一笑:
我一個月掛號量相當於你們半年……
-END-
瞭解歐洲,從這裡開始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14)
昨日,李棟旭的好友曬出了李棟旭和自家寶寶的合照,氣氛溫馨到好似親叔叔和侄子侄女一般,甜蜜合照瞬間萌化了網友。
照片中陰間使者李棟旭抱著三個穿著秋衣秋褲的孩子,自己也是清爽素顏出鏡,穿著一身簡單的白T和牛仔褲。李棟旭與李東國一家透過綜藝節目《超人回來了》認識,此後李東國一家也曾去李棟旭的片場探班。
昨日播出的《超人回來了》中,水晶男孩高志溶的寶寶高昇材經歷了人生首次看牙醫的經歷。
治療之前寶寶很萌萌問及是否可以多吃巧克力,小寶寶理直氣壯的回答可以,還自信滿滿的和別的小朋友說我去去就回。
進入到治療室的寶寶顯然被診療嚇壞了,醫生問到“昇材不是膽小鬼吧?”
高昇材滿口承認我就是膽小鬼。在滿眼淚水中好不容易才完成了診療的過程,高志溶也不無心累地對兒子表示以後你還是和你媽一起上醫院吧。
文/韓影迷
(2017-02-27)
生病了,去附近醫院掛個號打個點滴,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流程。但就是在人們熟悉不過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醫院的執行機制是好是壞,醫德是高是低。
談到德國醫療,人們腦海中會呈現出“完善”、“嚴謹”、“有序”這樣的字眼,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高效與專業。從看牙的這樣一件小事中,也可以管窺德國醫生的醫術與醫德。
醫生推薦信寫滿兩頁紙
2012年,我在慕尼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正在寫論文焦頭爛額之時,還碰上了牙疼這樣“要人命”的事。
一到晚上,便疼痛加倍,翻來覆去睡不著。見我連吃幾天消炎藥也不見效,我的德國朋友拉著我一定要去看醫生。
德國的醫療體系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私人診所; 第二類是綜合性大醫院;第三類是大學附屬的偏重科研的醫院。綜合性大醫院和大學附屬醫院的專家專門處理疑難雜症,常規的毛病就都交給小診所的醫生。
在德國,私人診所一般週末和晚上都關門歇業,只有大醫院急診24小時對外開放,但每個區要保證一傢俬人診所週末及24小時營業,各家採取輪流制,由醫師協會安排。
透過網上的資訊,我找到了我所在的區24小時營業的診所,沒來得及預約,直接前往。因為是深夜,診所裡只有一位值班醫生和兩位值班護士。一進門,朋友便立即幫我填單子,這是進入德國所有診所和醫院的第一步。填寫這張單子並不太難,基本是個人的資訊和過往病史,接著出示了我的保險卡,施密特醫生便直接帶我進入了診室。
進入到診室,整整齊齊擺放的眾多裝置讓我大吃一驚,從躺椅到投影,一應俱全。護士讓我坐在躺椅上,給我的胸前鋪上了一條毛巾,又在我的脖子上掛上了一個一次性的“圍脖”。這時,我定了定神,向四周看了看,天花板上竟然有畫。護士說還可以透過投影播放電影,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緊張感。
透過拍X光透視,醫生髮現我左後方牙齒上面有些齲齒,很快把齲齒清理後補上了。醫生動作麻利,整個過程也非常輕鬆。
本以為徹底擺脫了牙疼,沒想到幾天後疼痛感再次襲來,而且越來越嚴重。如果口中不含涼水,疼痛就瀰漫到整個左臉,連頭都會覺得疼。實在沒辦法,我立即又衝進那家診所,施密特醫生反覆檢查了補好齲齒的牙齒,始終沒發現有什麼問題,只好作罷,他推薦我到慕尼黑大學附屬醫院去找專家看。我正要離開,他讓我稍作等候,十分鐘後,他將一個信封遞給我,裡面是他寫的推薦信,包括對我病情的詳細介紹和之前採用的治療手段,他沒有漏過每一個治療細節甚至描述了我的感受,寫了滿滿兩張信紙。
診所醫生迷惑之處
專家主動電話指導
在慕尼黑大學醫院門診接待處,護士看了推薦信和我的身份證件後進行登記。病人不少,但並不嘈雜,井然有序。排在我前面只有四五個病人,但鑽心的疼痛還是讓我忍受不了等待,我向門診護士示意。護士立即到裡面請示,很快就帶我進了診室。
給我看病的是一位50多歲的大夫,名叫雷奧。很明顯,他已經看過推薦信,基本上了解了我的情況,沒問幾句就開始檢查,非常節省時間。我隱約覺得左側上下3顆牙齒是疼痛的根源所在,但檢查下來牙齒並沒有問題。雷奧醫生接著加熱、冷卻牙齒反覆試驗,幾次過後,他終於發現下邊有一顆牙一冷卻就能明顯減輕疼痛。
這顆牙正是兩天前被發現有齲齒的那顆牙,表面上看毫無問題,而且施密特醫生也修補得很好,但雷奧醫生髮現,齲齒已經感染了牙髓,僅僅處理了齲齒並不能根治。有了答案,處理起來就按部就班,疼痛一下子消失了,我感覺渾身輕鬆起來。
治療結束後,雷奧醫生立即問我要了施密特醫生的電話號碼,主動打電話過去,講述他治療的過程並解釋是如何找到病痛癥結的。很明顯,這兩位醫生此前素不相識。
這種毫不相識的交流在德國非常普遍,一般醫生在結束治療後都會和寫推薦信的醫生交流患者的病情和自己所採用的治療手段。小診所牙醫詳細寫出“迷惑之處”供專家參考,專家主動給診所醫生打電話進行溝通指導。
看到雷奧大夫醫術高明,我提出隨後幾次給牙換藥也在他這裡做。但是,雷奧大夫委婉地拒絕了我。他建議我還是去找施密特醫生,說他這裡病人很多,預約不知要排到什麼時候了,同時希望我能為其他急需救治的患者著想。此外,他讓我放心,德國的一般診所,做牙齒複查絕對沒問題。
(2017-09-12)
2017年,很多人可能會和口腔醫生有一些完美的邂逅,這些美妙的邂逅可能過程不會那麼美好,但是結果一定是還您一個完美健康的口腔。
今天就為大家揭示一下口腔行業裡面的潛規則,讓大家可以安心的去看牙:
1.聽醫生的話
醫生說要定期複診,就要定期複診,不要沒遵醫囑出了麻煩才來找醫生,因為真不是醫生的錯。
2.不要輕易換醫生
選好醫生了,在治療途中最好不要換醫生,沒有醫生會故意害你。
3.別帶口氣看醫生
看牙之前還是保持口氣清新,別吃大蒜之類的氣味重的東西(其實隨時都應該保持口氣清新)。
4.配合醫生治療
口腔醫生會全面對你的口腔做出評估,口腔服務是從口腔本身出發,而不是錢與貨的交易,所以儘量配合醫生的治療對你只好不壞。
5.對醫生態度好點
凶神惡煞、脾氣不好,也會讓醫生心情不好,你是來求醫的,不是來討債的,說句你好或是謝謝並不會讓人損失什麼。
6.和醫生交朋友
醫生和患者不是對立面,應該成為朋友。和醫生稱為朋友,他會告訴你如何保持口腔健康。
7.學會巴氏刷牙法
不去看牙醫也可以,保持口腔衛生,早晚按照正確的方法刷牙,85%的人不知道刷牙還有方法。
8.看牙醫別化濃妝
看牙之前別打太厚的粉底,別刷太重的假睫毛,因為有80%的機率會被毀掉。
9.病情不要百度
別以為百度的病徵就是正確的,在口腔診斷過程中,醫生問你什麼你回答什麼,別拿自己百度的結果給醫生聽,相信醫生會正確判斷。
10.口腔操作別亂動
牙醫是在以平方毫米為單位的口腔面積上操作,別亂動,以免誤傷。
11.備孕期先檢查口腔
懷孕期間,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冠周炎和牙齦炎會不定期登門拜訪。
12.別大力刷牙
刷牙不光是刷牙,還要把舌頭表面(舌苔)輕刷幾下,可以釋放你的味覺,也可以去除口臭,但是千萬別橫著刷牙,就算你要橫著刷,你也別那麼大力,大力刷牙對牙齒有損傷。
13.口臭找醫生
如果每天都按時刷牙,舌苔也去除了還有口臭,你該去醫院找醫生,因為有些疾病會引發口臭。
14.牙齦出血找牙醫
一般而言,牙齦的慢性炎症是牙齦出血的常見原因,故牙齦出血多見於牙周炎和牙齦炎患者;但有時也可以是某些系統性疾病的口腔表現,這時應予以足夠重視。
15.好牙刷很重要
推薦牙刷頭的長度為2.5-3.2釐米,寬度為0.8-1釐米,有2-4排刷毛,每排5-12束刷毛,並且牙刷頭前端應為圓鈍形,建議還是選牙刷毛等高的牙刷,刷毛不宜過硬或過軟,牙刷手柄應該與手形匹配,一般刷柄與刷頭的角度以17°-20°為宜。
16.別信任何偏方
一些不靠譜的偏方不但治不了病,還可能致命哦,不靠譜的偏方千萬不要信。當患了口腔疾病之後,人們求治心切,往往陷入亂治的“陷阱”,比如相信虛假的廣告宣傳,或服用偏方,往往在這些零亂、複雜的藥物形成化學反應的影響下,導致疾病越來越嚴重。
17.中國看牙真不貴
中國看牙真心不貴,只是你捨不得。比如美國的根管治療,根據齲齒的位置,根管治療的費用在$300-800之間。
18.愛惜自己的
能陪你一生的牙齒,你應該愛它。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口健康的大白牙,牙齒不僅擔負著咀嚼進食的功能,同時是協調美觀的“門面擔當”。
19.別隱瞞病情
口腔治療雖然不會有大手術,但切不可太隨意,如果在口腔治療前隱瞞病史可能會威脅自身的健康。
20.牙線是個好東西
牙線在發達國家的使用已經是極為普遍,是人們居家旅遊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飯後使用牙線對牙齒進行自我清理,就像人們飯前洗手,飯後漱口一樣,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式。
1.本網頁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智慧財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或立即予以刪除,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無法對所有內容的驗證和鑑別,不對因任何展示、複製、下載本網站內容負責。
(2017-03-03)
美國的生活環境非常好,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越來越多的同學打算到美國來進修學習,但很多同學還不太瞭解美國雙錄取的情況。在這裡,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美國留學雙錄取的情況,這樣大家會能更好的對自己將來的出國計劃進行規劃,做到萬無一失。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雙錄取的定義
雙錄取就是被語言和專業同時錄取,也就是學術成績達標語言不夠的情況下,學校還是錄取你了,但是你得先到語言中心,學習語言,達標後後才能進入正課學習。雙錄取跟預科有點像,但還不完全一樣,預科是語言和專業課一起學,但雙錄取是先學語言後學專業課。
雙錄取通知書
雙錄取的通知書可能是一張也可能是兩張,這個看學校。大學語言中心發出的可能就是一張,學校或是第三方機構會發兩張,一張正課的offer,一張語言的offer。
雅思托福考試
多數提供雙錄取的大學,不要求學生提供語言成績。但也有些大學的雙錄取就要雅思託福的成績要達到4.5-6分左右才可以進入語言班繼續讀,學生的語言水平必須要達到一定要求。建議大家不論是在留學任何時候,最好能考出一份好些的語言成績,這樣若轉學等,比較容易。
開學時間
語言中心大部分都是在1、5、9月可以入學,時間比較靈活。還有些學校每隔一個月就有入學,學生會有很多的選擇。
學習時間
根據每個學校要求的不同,有些學校只能按照規定時間和節奏來學習,也有的學校只要你標準考試成績達標就可以不讀語言了。
雙錄取學生條件
若學生英語基礎太差、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同學不適合走雙錄取,因為語言中心費用很貴,長時間不透過的話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很大。讀研也不建議申請雙錄取,美國的研究生院名額本來就少,競爭激烈,對語言要求高,沒語言簽證給過的機會也大大降低。
閱讀之後,會不會對美國學校雙錄取的錄取方式更瞭解了呢。畢竟留學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需要走好每一步。若同學們有更多的需要,歡迎和我們來諮詢。預祝大家美國留學一切順利。
(2017-08-30)
近來,國內外醫療現狀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尤其是當海外人士驚歎於國內醫療技術和服務水準的事件,總能成為熱議話題。
比如,2015年12月23日,國內女星李冰冰發文為祖國醫護人員點贊,講述自己在澳大利亞的看病波折,持續二十多天高燒最終輾轉回國治療。
再比如,一位在美留學的中國女生,生病昏迷前講得最後一句話竟然是 " 不要叫救護車 ",原因是高昂的賬單費用 ……
昨天(12 日),微博 ID 為 "@屠龍的胭脂井 " 釋出一條帖子講述自己在北京看牙的美好體驗," 北大口腔醫院的醫生簡直是神醫,全面碾壓我美國的牙醫,雖然美國匹大(匹茨堡大學)牙學院已經是美國很牛的地方了。"
帖子中還讚歎道,已不足以用五星來形容北大口腔醫院的就醫體驗了,建議留美的小夥伴們可以在美國買便宜的牙科保險,不到萬不得已,可以在假期回國時看牙。
以下是她羅列的各種理由:
據 @屠龍的胭脂井微博介紹顯示,是前卡內基梅隆大學認知腦成像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這條微博釋出後,截至目前已得到了網友上萬的點贊,五千多的轉發和及四千多的回覆。
影響力多大呢?又傳回到她誇獎的醫生耳朵裡了 ……
對於 @屠龍的胭脂井這段經歷,來自四川、北京、廣東、上海、安徽等各地網友紛紛向微博主表示 " 你並不孤單 ",熱鬧地討論起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 甚至還有海外的小夥伴講出了這樣的操作:機票便宜時,組團回國看牙 ……
除了點贊醫術好之外,還有網友順手 " 炫耀 " 起看牙福利:顏控、聲控 ……
不過,有網友提出價格高低可能與每個人的病情差異程度有關,像 @屠龍的胭脂井這樣的例子也不是特別有代表性:
在這麼多的微博留言中,也發現了那麼幾條 " 特別的回覆 "。你問國內醫生臨床操作為啥這麼嫻熟?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呵呵一笑:我一個月掛號量相當於你們半年 ……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Zahnärzte”:不能好好說話嗎?非得中文夾英文
網友“蝸牛”:留學回來就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
網友“夜語”:看到裝置先進就覺得難受,每家醫院都宣稱用的是進口裝置,進口材料,到最後國產醫療設施根本沒有出頭之日。
網友“煙閒雲”:說的是我美國,那麼你就是個美國人而已,還回國看牙醫,你回國應該是回美國
網友“西紅柿炒雞蛋”:有想弄牙的嗎,我介紹一個,農村醫生,大專醫學院畢業的。態度超級好,什麼根管治療一套服務下來200塊。
網友“隨風飛翻”:在美國大手大腳開銷慣了,跑到國內幾千元說好便宜,也是正常的事。
網友“Mr.Wu”: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