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擺地攤,體驗比賺錢更重要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生 李佳樂)
7月8日晚上6點,剛高考完的秦克傑顧不上吃晚飯,直奔平頂山市中心步行街,找到朋友們提前佔好的攤位,坐在街邊,學著別人的樣子,向路人推銷起來。不到兩平方米的墊子上,零散放著驅蚊扣、鑰匙墜、平面眼鏡等小物件,是他們售賣商品的全部種類。
趁著“地攤經濟”火熱,不少和秦克傑一樣的學生黨、年輕上班族,紛紛用自己的休閒時間開啟了擺地攤初體驗。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上湧現不少和“地攤”相關的熱門、話題,討論量均達上千次。豆瓣上的“地攤組”,建立僅1個多月,陣容就迅速擴大,成員達到8000多人。“攤友”們在網路世界裡,互相監督“出攤打卡”,也會彼此交流“擺攤心得”。
突如其來的想法
“我刷抖音的時候,無意間看到這個玩具,覺得可以拿來賣。”29歲的彭菁是平頂山市本地人,已經參加工作了,她和朋友前後花了不到半分鐘,就做了去擺攤的決定。“可能在別人看來,我像個孩子一樣,好奇心重,什麼都想體驗,但是我就是想趁年輕多做嘗試。”
7月10日,彭菁第一天出攤。下班時還不到17時,她就和朋友趕到了夜市街上。沒有太多準備,他們只帶了野餐墊、兩張塑膠凳和準備出售的玩具,連照明燈都是蹭隔壁攤的。但這一切還是讓彭菁格外激動,“回到家我才想起忘了吃飯,算算第一天賺了36塊9毛4,算是‘開門紅’”。
在鄭州工程技術學院讀大二的馮偉,已經出攤十多天了,銷售額不高的他有些後悔自己當初怎麼選了襪子來賣。“我在家覺得無聊,想要找點事做,就嘗試擺攤,以為襪子作為消耗品,是大家普遍需要的,沒多想就從商貿城批發進貨,結果現在連本金都收不回來。”馮偉笑稱,如果實在賣不出去,就留著自己穿,估計至少兩年都不用買襪子了。
郭琳和趙佳都是美術生。剛高考完的她們,兩個月前就打定主意要擺地攤。“我們想要試著自己賺錢,除了擺攤,我們還在找兼職。”但她們也直到擺地攤的前一天下午,才最終決定不賣商品,以現場給顧客畫漫畫的方式賺錢。
自成一格的商品
“走一走,瞧一瞧,不看不瞧撈不著!”許博和溫明宇擺的球衣攤在整條街上都顯得十分獨特。他們把各種顏色的球衣鋪開擺放,引得不少路人蹲在攤前,來回翻看。記者到達時,正趕上許博在向一個顧客推銷:“喜歡就看一下,試穿不要錢!”“你看你穿上多帥氣啊!咱們的球衣顏色又多,挑個襯你膚色白的穿上,誰都得誇你眼光好!”沒說幾句,顧客就被逗得眉開眼笑,開始詢問價錢。
“我們倆都喜歡打籃球,擺攤賣球衣能和自己的興趣掛鉤,覺得很有意思。”許博和溫明宇都是鄭州大學大二的學生,平時就喜歡擺弄球衣,如今要擺地攤,兩個人一拍即合,從浙江義烏的同學手裡挑貨進貨,賣起了球衣。從7月2日開始,每天下午6點,許博和溫明宇都騎著電動車,準時趕到平頂山市中心步行街,開始擺攤,直到晚上10點多才會收攤回家。許博表示,賣貨多少和人流量掛鉤,人多的時候一天能賺200元,人少的時候一天賺不到20元。
在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讀大三的陶楊學美術專業。他主要網購批發帆布包、石膏像,自己畫圖、填色之後,再賣給顧客。“我和發小提前就在這條街上轉了幾次,看看別的攤位都賣什麼,最後才決定要利用自己的特長優勢擺地攤。”陶楊表示,自己和發小擔心售賣商品過於重複,顧客會貨比三家,導致生意難做。
陶楊和發小兩個人都是將近1.9米的身高,在人群裡格外顯眼。兩個人攤位前的顧客絡繹不絕,記者採訪時整個攤位被顧客圍得水洩不通,陶楊只得從攤位旁邊抽身,站到街邊,“整條街的兩邊都被攤販佔滿了,路中間的人流量又大,想找個落腳的地方都難。”陶楊笑道。
目前,他們遇到的難題是如何把握進貨、備貨量。他們第一批進的帆布包已經要賣完了,第二批不知道要進多少,進多了又擔心壓貨。“我們都是當天畫好帆布包,晚上出來賣,當天賣完也就沒有更多存貨了。”陶楊說。
彭菁的第一批玩具也即將告罄,她已經在網上選了不少貨源。“之前進的小青蛙、小老鼠鐵皮玩具,都是我自己的童年回憶,下一批進貨我還是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做選擇。”彭菁覺得成年人也應該保持童心,平時她會給自己買玩具,這次擺攤更是不假思索地選了玩具做商品。
從未有過的困難
秦克傑和朋友想要擺攤的想法,一開始遭到了家人反對。“我們覺得這也算自己的半個創業,但是爸媽會覺得你不適合,就算擺攤也賺不了錢。”秦克傑告訴爸媽,擺攤是想把假期時間利用起來,是為了鍛鍊自己,才最終徵得了他們的同意。
郭琳和趙佳則因為沒有擺攤經驗,在定價上犯了難。速寫本、鉛筆、彩色馬克筆,就是她們畫漫畫的全部家當,幾乎沒有額外的成本投入。“我們不知道怎麼定價合適,有時候顧客的要求不同,漫畫的難度也就不同,所以每次都是臨時定價。”
馮偉同樣在商品價格上犯迷糊。為了促銷,他把兩雙襪子搭在一起以優惠價賣。結果一位顧客買了兩雙,穿過一雙後,覺得不合適,想要退回沒穿的那雙,馮偉沒多想,直接以原價退給了顧客。“顧客走了,我才發現自己退多了”,馮偉笑稱自己也算花錢買了經驗。
對於許博和溫明宇而言,搶到合適的擺攤位置是件難事。“我們來得晚,好位置都被佔了,有的商販會體諒彼此都不容易,就擠出一塊位置,但不是每一次都這麼好運。”溫明宇告訴記者,部分職業擺攤商販對他們這些“新人”並不友好,“他們擔心你會搶走生意,就不肯擠出位置給你,讓你再找其他地方”。
除此之外,許博表示自己最大的壓力在於賣貨太少,“擺攤真的很難賺錢,這次體驗過了,以後也不再嘗試了。”秦克傑則表示自己至少要把本金賺回來,“畢竟我們進貨的錢都是家長出的,如果賣不完就會浪費。我們打算把攤位多換幾個地方,在網上也發售賣資訊,相信總能賣完的”。
記者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上搜索發現,對於“擺地攤能不能賺錢”的爭論始終存在,不少曾嘗試過擺攤的網友都會奉勸大家,“如果單純為了賺錢,不要去擺地攤”。
體驗生活的收穫
彭菁擺攤的定價並不高,從網上20多元進的玩具,30元就賣掉了。“我覺得大家逛地攤買東西很少願意花30元以上,我之前的定價是35元,但是大家都會討價還價。”彭菁笑稱自己和朋友根本賺不回本金,“開車來回的油錢都不夠!”
但她表示自己會繼續堅持下去。她認為賺不到錢,可能是自己的努力還不夠。“我覺得人生重在體驗,我不想在自己年輕的時候留下遺憾。”彭菁覺得被工作填滿的生活很無趣,她想用空閒時間多豐富自己的見識,等到年老的時候,也可以和孩子多聊自己的經歷。
擺攤生活也讓秦克傑有了自己的心得,“無論做生意還是生活,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做事不能著急,要慢慢來。”他覺得擺攤也是自己的一次成長,生意不好很正常,因為在成長中總會遇到困難。雖然擺攤很累,但有收穫,也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秦克傑還總結出了自己的“生意經”:“擺攤的位置和賣的貨物很重要,好位置必須提早來才能佔住,賣的東西不能和別人重樣,否則就會相互干擾。”秦克傑還告訴記者,他發現小孩的玩具比較好賣。
陶楊和發小在擺攤的同時,和周圍商販混成了“熟人”,“認識的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大家彼此會互相幫忙,比如,你可以讓臨攤幫忙佔位甚至看攤”,陶楊覺得自己的社交能力,也在擺攤中得到了提升,“無論是顧客還是其他商販,我們都會首先以好的態度對待別人,將心比心地去替別人著想,這樣別人也樂意和你打交道”。
郭琳、趙佳則透過擺攤,體會到了賺錢的艱難。“為了佔攤位,有的攤販早上5點就來了,因為他們要靠這個養家餬口。”她們表示,自己一開始對賺錢很有信心,但真正擺了攤,才知道生意難做。給人畫畫賺的錢,單用在飯錢、交通費上,也就所剩無幾了。
其實,和她們想法一致的人不在少數。記者採訪的9位90後、00後襬攤商販中,沒有人能真正實現自己賺錢的預期目標。甚至有6位都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嘗試擺地攤,也可能會是最後一次。
(根據受訪者要求,除“秦克傑”外,其他人均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