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洪水中被解放軍救下,長大後他成為空軍機務兵

“夢想從這裡起飛”八一建軍節特別報道①

編者按

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志士多有投筆從戎的家國情懷。愛國詩人屈原曾寫下“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的千古名篇。抗日戰爭時期,無數學子主動奔赴沙場,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愛國、奉獻的精神內涵。如今,一批批大學生積極參軍入伍,活躍在強軍興軍偉大征途,為國防現代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正值徵兵季,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南方日報今起推出“夢想,從軍營起飛”八一建軍節特別報道,展現大學生士兵在軍營的颯爽英姿和強軍風采,敬請垂注。

長江洪水中被解放軍救下,長大後他成為空軍機務兵

陳朝柄正仔細擦拭飛機機身。

落日餘暉下,陳朝柄看著自己親手維護的戰鷹平穩飛向藍天,心裡終於鬆了口氣。他默默伸出右手,對著正在爬升的戰鷹莊重地敬了個軍禮。

陳朝柄是南部戰區空軍運輸搜救航空兵某部機務兵。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他老家湖北荊州受災嚴重,父母帶著5歲的他向高處逃命時,正好被前來抗洪救災的解放軍救下。至此,這個小男孩心中種下了參軍報國的種子。

2017年大學畢業後,在家人的支援下,陳朝柄終於如願參軍入伍。臨出發之際,全村鄉鄰前來陳家祝賀,外公外婆拉住他的手,含淚回憶當年解放軍救下全村人性命的故事,勉勵陳朝柄:“在部隊好好幹,不能給咱村丟臉!”

“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入伍3年,陳朝柄猶記兒時誓言,亦不敢忘父母鄉親臨別時的諄諄教誨。作為一名空軍機務兵,他摸遍飛機每一條“神經”,熟知飛機“五臟六腑”,只為及時發現飛行隱患,確保戰鷹不“帶病上天”。

一家5兄弟先後參軍

又是盛夏,1000公里外,陳朝柄家鄉再遭洪水影響。解放軍“聞汛而動”,向災情最嚴重地區進發。

1998年長江抗洪搶險,最美逆行者中也有子弟兵身影——空降兵部隊出動1.5萬餘名官兵,連續堅守79個日夜,轉戰11個縣市,解救群眾5.4萬多人,以未潰一口、未破一垸、未亡一人的驕人戰績,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陳朝柄家鄉荊州,是當年洪水重災區之一。

“當時家鄉很多地方都被淹,我爸媽抱著我往高處跑,是解放軍把我們一家救了,不但給我們水和乾糧,還把我們安置到安全的地方。”陳朝柄說,雖然那時他還小,但他依稀記得是“穿綠衣服的叔叔救了我”。

20多年過去,當地人仍感恩解放軍的救命之情,時常給孩子們講起當年的故事。“洪水最危險的時候,大人都要上堤巡邏。村民在大堤上面巡,戰士們在最危險的大堤下面巡。江水翻滾,一不小心就會被大浪捲走。”父親曾告訴陳朝柄。

“說起當年抗洪的往事,村裡的老人都會流淚。”陳朝柄說。

因為這段“過命之交”,當地老百姓對軍人充滿了感激。長輩們的言傳身教,更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當年那群躲在父母懷裡逃命的孩子。

“我們村的年輕人都向往部隊,以參軍為榮。我的話,高考就想報考軍校,可惜分數沒達到,所以一直想大學畢業後入伍。得知我被選上,村裡人放鞭炮慶祝。爸媽還擺了幾十桌酒席,請村裡人吃飯。”說到這,陳朝柄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在陳朝柄老家,選擇當兵的“90後”不在少數。陳朝柄說,他發小跟他同一批應徵入伍,其家族4個堂兄弟也先後參軍報國。

及時發現戰鷹零件裂紋

陽光炙烤著大地,飛機跑道沒有樹木遮蔽,中午時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傍晚有飛行任務,陳朝柄正和戰友們緊鑼密鼓地給飛機做檢修、維護。

入伍後,陳朝柄加入中國空軍,成為一名機務兵。剛進部隊,他並不適應。

“我大學學的是物流管理,文科專業,在部隊我是一名空軍機務兵,負責給戰鷹檢修等工作,因此需要從零開始學機械知識。”陳朝柄說。下連隊前,他有4個月時間學習,前兩個月主要跟教官學理論知識,後兩個月手把手學實操。

一架飛機的零件有成千上萬個,檢修工具多達上百種。光熟悉每個零件、工具就耗時耗力。陳朝柄“笨鳥先飛”:熟記教員的講課課件、啃上千頁的業務書籍、不放過每一次實操機會,這才慢慢找到“感覺”。“到後來,我基本能做到閉著眼睛‘摸’出檢修工具叫什麼,對飛機的構造也很熟悉。”

順利透過考核後,陳朝柄終於來到部隊。剛下連隊,他又遇到“攔路虎”。

“剛到連隊的時候,師父每天讓我反覆乾擦飛機、擰螺帽、打保險等最基礎的工作,一干7天。”陳朝柄直言,那一週他心裡落差很大,覺得當兵挺沒勁的。

“每一顆螺帽沒擰到位,都可能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師父看出了學員們的“小心思”,將大夥叫到跟前,透過一個個血淋淋的真實案例,告訴大家細節對於安全飛行的重要意義。“有機會給你看看我師父打的保險,真的就像個藝術品一樣。他的細緻認真,深深影響了我。”如今,陳朝柄已深深懂得師父當年的良苦用心。

“我師父立過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這都是在機械師崗位上幹出來的。每次看他認真打保險、擰螺絲,我就想,他乾的也是這些普普通通的活啊!時間長了,我才明白,做事最難的是堅持,最難能可貴的也是堅持。”陳朝柄說。

業精於勤。陳朝柄雖然年紀不大,手上卻佈滿厚繭。他摸遍飛機每一條“神經”,熟知飛機“五臟六腑”,終於慢慢練就發現隱患、消除隱患的本領。

有次,他檢修飛機時發現一個零件存在裂紋,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飛行事故。“我當時用放大鏡看,發現那個部件隱約有個比頭髮絲還細的裂紋,於是又找來儀器測,也提示有問題。最終經過機械師的複核,確認零件確實存在問題。”陳朝柄笑著說,領導當晚在全隊通報表揚了他,這讓他深深體會到職業自豪感。

“對戰鬥勝利負責,對戰友生命負責,對國家財產負責。”這21個字,是融進每一個機務兵血液中的錚錚誓言。

長江洪水中被解放軍救下,長大後他成為空軍機務兵

陳朝柄正認真學習機務知識。

飛機停機坪就是戰場

陳朝柄所在大隊負責某型運輸機機務工作。這是我國自行製造的運輸機,曾執行過大量任務,其中包括播撒周恩來總理骨灰、唐山大地震消殺作業等。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該型運輸機服役超半個世紀,見證了人民空軍運輸機邁入運-20時代,但因其高可靠性、經濟性、維護簡單等特點,至今仍應用於空軍訓練、跳傘、運輸等任務中。陳朝柄所部就是空軍為數不多裝備該型飛機的部隊。

與光鮮亮麗的飛行員相比,機務兵給人的感覺是手拿解刀、抹布的“髒兮兮”印象。實際上,兩者崗位雖不同,卻都是讓戰鷹飛上藍天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我們幹機務的,決不能小瞧自己,我們飛機雖老,但責任同樣重大。”陳朝柄談起了他首次外出執行任務的經歷。

“去年10月,我隨隊參加海上傘訓保障,這是我第一次外出執行任務,心裡既興奮又緊張。特別是看到參加傘訓的飛行員在艙門前排成一排準備登機時,我心想這架飛機好多螺絲是我擰的、保險是我打的、油也是我加的,手上都是汗,彷彿準備跳傘的是我自己。”

當天任務很圓滿,當最後一個架次飛機平穩落地,陳朝柄懸了一天的心終於落地。“傘訓時,飛機後艙一坐就是十多個飛行員,他們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我們機務工作,直接關係飛行安全和戰友生命,絕不能出任何岔子!”

飛機停機坪就是戰場。採訪中,陳朝柄直言,放飛是整個機務保障工作中最緊張的環節。全體人員各司其責,檢查儀表、取輪擋、打旗……任何一個環節有“戰情”,他們都會立即組織人員“把脈”,確保戰鷹不“帶病上天”。

有次,戰鷹起飛前進行發動機試車時,突然發生異常抖動。陳朝柄和師父戴上勞保手套,頂著發動機上百度的高溫緊急排障。雖然雙手裸露部分不時被髮動機炙烤,但他們顧不得疼痛,迅速排查並解決了問題。飛行員向他們豎起大拇指。

作為一名機務兵,陳朝柄們雖然只能站在飛行員身後做“無名英雄”,但他們從無怨言。他們深知,他們和飛行員是一個戰鬥整體,共同守護祖國的藍天。

【手記】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陳朝柄的當兵情結,始於1998年解放軍從洪水中救下他們全村人。對於經歷了那場大洪水的人來說,“迷彩服”是共同記憶。當年,筆者家鄉湖南也遭受洪水肆虐,至今猶記部隊直升機在上空偵查災情、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築成大堤的情景。

“軍民魚水情”,在中國從來不是假話。無論是地震還是洪水,無論是疫情還是撤僑,一句“解放軍來了”猶如黑夜中的曙光。雞蛋、西瓜、熱飯……信仰“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老百姓,總會硬塞給“兵娃子”們各種“吃食”,以表擁軍之情。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當年被解放軍戰士們保護的孩子們,如今都已長大成人。其中很多像陳朝柄一樣,加入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有的正踏著老兵當年的足跡,奮戰在抗洪一線,像前輩們當年一樣,給陷入絕境的人們帶去生的希望。

“撼山易,撼解放軍難。”軍民團結一家親,這樣的部隊才有戰鬥力!

【記者】祁雷 王俊濤

【攝影】張冠軍 通訊員 李強

【策劃】洪奕宜 伍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65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江洪水中被解放軍救下,長大後他成為空軍機務兵 - 楠木軒